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永利  张鑫 《东方收藏》2022,(3):119-121
在四川眉山市东坡区的法宝寺摩崖造像中,有一龛比较独特的药师佛龛,内凿药师佛与八菩萨、十二神将,这种组合排列形式比较少见,既受到中原北方文化的影响,又融合了眉山地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像与组合形式,这为研究药师佛造像及其信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何志国 《中原文物》2023,(6):122-131
我国发现汉晋佛陀像超过130例,主要特征是:东汉佛像施无畏印,吴晋佛像施禅定印。咸阳青铜立佛左、右手均握衣角和袈裟形态与东汉佛像图像志特征不符,其肉髻有孔、细长眼、右撇式袈裟衣纹、莲座莲瓣扁平肥大均为十六国时期特征。咸阳青铜佛板二佛并坐的图像结构与释迦多宝佛相似,最早见于西晋竺法护所译《正法华经》,现存最早释迦多宝佛图像为十六国晚期。咸阳两尊十六国时期青铜佛像为后世混入东汉晚期M3015中。对于被盗后出土与墓葬时代特点不符的文物年代判断应当谨慎。  相似文献   

3.
梵天佛地     
正在佛教的起源地印度,佛法传统中最早出现的佛像有两幅:即频婆娑罗王临摹水中释迦牟尼映像而绘制出的闻名于世的"世尊水岸像";为了满足斯里兰卡公主摩德赤祥的信仰而赠送的释迦牟尼立像,是为闻名于世的"世尊光辉像"。正如《知识总汇》中"峩札雅纳寄送摩德赤祥,绘制世尊  相似文献   

4.
太原永宁寺明代壁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图像,为迄今所知唯一的此类壁画遗迹,充实了中国佛教美术史的内容。壁画由太原县和太谷县僧俗供养人出资绘制,是明代西方净土信仰流行和重视佛教修行实践背景的产物。图像基于南宋王日休校辑《佛说大阿弥陀经》卷上《四十八愿分第六》表现,将山水画与人物画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画面具体形象,工致精细,是不可多得的明代壁画精品。  相似文献   

5.
记榆林发现的刘宋金铜佛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刘宋一代,朝野对佛教颇为重视。从文献记载看。当时的佛教造像以金铜质地为多。元嘉十二年(435年),丹阳尹萧摩之曾上奏说:“形象塔寺,所在千数……不以精诚为至,更以奢竞为重……无关神柢,有累人事……请自今以后,有欲铸铜像者,悉诣台自闻”。由此可见,金铜佛像的铸造在刘宋一代曾经盛行,但保存至今的遗物却屈指可数。现藏日本东京永青文库的元嘉十四年(437年)韩谦造金铜佛坐像,一直是世所公认的南朝造像的最早实例。前读《文博》杂志1990年第1期刊登的张钟权、郝建军《榆林发现一件南朝刘宋鎏金铜佛像》一文,始知1986年陕西榆林地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鸟纹的表现方式,汉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佛像八凤镜可以具体分为三类:A类出现最早,可以上溯至3世纪前期;B类流行于3世纪中后期,是佛像八凤镜中的主流;C类流行于3世纪末4世纪初,为该镜种的末期,佛像纹饰随着镜种的衰落而逐渐消亡。佛像八凤镜装饰的佛教图案包括坐佛、半跏思惟像及天人像等造型,是以3世纪时印度犍陀罗地区表现佛神通广大的图像及佛传故事图为底本创作的,与中国北方佛教南传初期的整体发展情况相适应。同时,佛教图像只是作为一种祥瑞图案,与神仙、瑞兽等形象混用于铜镜纹饰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神仙道教为主流信仰的汉晋社会对新传入的佛教所持有的包容态度。  相似文献   

7.
四川摩崖造像中的《药师变》和《药师经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药师变》和《药师经变》,主像为药师琉璃光佛,故如是命名,由于药师琉璃光佛是佛教所称谓的东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又名为“东方净土变”。药师琉璃光佛,是梵文Bhaisajyaguru的意译,音译鞞杀社窭噜。在中国,他被冠以“药师佛”、“药师”,或者“药王”的名字而受到崇拜。根据有关的经典,他的名字和传说在公元四世纪左右就译成了汉文佛经中说,当释迦牟尼未成佛之前在修菩萨行时,药师佛就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他曾经发十二大愿,要满足众生一切欲望,拔除众生一切痛苦。他有两名侍者,一名日  相似文献   

8.
中国分为南、北朝,是在诸侯割据的五六世纪,南北朝是中国在社会混乱状态中产生了新的精神的时期,从历史上虽然可以概观道教的确立和佛教的扎根,但是从文物上观察,更能清楚地发现佛教错综复杂的精神活动和面向新时代的社会苗头,在视觉上可使我们看到深蕴其间,象征精神纠葛的佛教雕刻造形。 佛教是公元前5世纪伴随佛陀的诞生开始的,最初并没有建造作为长期信仰对象的佛像。而是把安放舍利的佛塔作为象征性的崇拜对象,不久之后,描绘佛传和说法的图像渐渐也成为信仰的对象。到了约1世纪末,受罗马神像和肖像雕刻的影响,在印度西北…  相似文献   

9.
冉万里 《文博》2014,(1):89-93
1949年以前,曾在西安卧龙寺、长安桃园村发现两件北周时期的造像座,但由于时代和材料的局限,当时介绍时将其上所装饰的神王像误认为伎乐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两件造像座上装饰的图像进行辨析,确认其身份是神王像,为探讨北周时期长安地区神王像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0.
四川梓潼汉末摇钱树小记--兼考梓潼摇钱树佛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梓潼汉末摇钱树佛像表现了释迦太子出家和成佛的经变故事,它不仅是摇钱树佛像中的第一例,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佛教经变故事,比我国新疆克孜尔石窟的同类题材要早近百年。  相似文献   

11.
读书     
正《五百佛像集》简介:《五百佛像集》是瑞士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编著的文物图书。该书将藏传佛教的主要尊神的图像进行汇总,是图像与经典文献比较研究极为难得的案例。全书尊神总数在500尊以上,每位尊神的姿态、手印、所持的法器多严格依据经典而绘,还有不少组合尊神,所以本书学术价值极高。通常所能见到的大部分的藏传佛教尊神均可以在此书中找到。  相似文献   

12.
华光、王灵官与二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会 《民俗研究》2009,(2):82-95
《南游记》中华光形象的塑造,深受明前期王灵官崇拜的影响。而据王灵官的形貌、神性、致祭日期及传播特点等可证,灵官信仰的源头应为川蜀二郎信仰。这一传承脉络,从华光信仰中也能找到印迹。此外文章还就王灵官、华光及二郎神火(雷)神、水神及马神身份的认定作了检讨。  相似文献   

13.
<正>明朝建立之后,为了加强对民间思想钳制,巩固皇权,实施拆毁淫祠行动。所谓“淫祠”,即“天下神祠不应祀典者”,不在朝廷祀典之内的都应当予以取缔。两淮盐场社会在明中叶以前崇佛尚道的信仰十分盛行,如安丰盐场“里俗家庙多祀神佛像”,王艮在服膺儒学后才于正德十二年(1517)“撤神佛像,祀祖先”,〔弘治〕《两淮运司志》中鲜有宣扬儒家思想的祠庙,地方文献中也多以“事佛尚鬼”“信巫尚鬼”等文字概括两淮盐场的主要风俗。加强民间信仰整顿成为明清时期两淮盐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观念与图像的交融——莫高窟285窟摩醯首罗天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元林 《敦煌学辑刊》2007,4(4):251-256
一、缘起 第285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四年、五年前后,是莫高窟最早有明确纪题记的洞窟.在其西壁龛间壁面分别绘有最早出现在印度教诸神系谱中的佛教护法诸天形象(图1).关于这些图像来源及其在窟中的功能等,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先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如贺世哲先生、饶宗颐先生、段文杰先生、田囗荣一、姜伯勤等先生和张文玲、佐佐木律子女士等,并取得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三台县出土一件东汉佛像摇钱树,保存完好,其上铸佛像、方士、朱雀、蟾蜍、龙和璧等图像,其中一树枝中有延年二字,是迄今发现的摇钱树上罕见的铭文,对研究摇钱树的内涵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龙淼淼 《东方收藏》2023,(10):49-51
文章通过梳理中国早期佛教图像,结合相关的史籍记载,力图对中国早期佛教图像的相关特点进行辩证思考。由于传播过程中主体双方的认知不同,中国早期佛像具有佛与神的双重性特点。其中,神性特点是早期佛教图像的主要特点;分析佛像在载体中所起的作用,具供奉性与装饰性的特点;最后通过图像出土地点的分析,并结合相关史籍记载,可发现早期佛教图像与中国丧葬文化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7.
敦煌十卷本《洞渊神咒经》是目前所见最早冠以"洞渊"之题的劾鬼道经,其成书时间及杜光庭《神咒经序》尚存争议。南北朝及唐代道经将此经归入三洞分类之洞神部而非灵宝部。据敦煌本所载卷数以及其他文献引用情形可知,其二卷本出自东晋末刘宋初年,十卷本不晚于梁末。杜光庭《王氏神仙传》《神仙感遇传》佚文中关于此经降世的记载表明,《神咒经序》应为杜光庭基于十卷本所作,冠于二十卷汇编本前。受经道士王纂是所见可考最早修洞渊法之人,由宋元道经对其地位的提升可见,《神咒经》于宋元时期仍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8.
五通神是中国古代较为常见的神祗,入宋以来,五通神信仰在民间尤其是江南地区发展迅速。本文试图通过考证五通神信仰的发源、分析其广传原因,并通过对《夷坚志》材料的分析来重现宋代五通神的形象,再现五通神信仰的兴盛。  相似文献   

19.
张永造像是北魏武帝灭佛后的最早单体造像之一,是在《法华经》思想影响下的弥勒造像。主尊弥勒,与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组合,反映了5世纪北方影响最大的"三世佛"思想;佛像背面雕刻佛传、本生等故事图像,内容选取以北魏所倡导的"孝"道精神为准则。造像沿袭了犍陀罗晚期佛像表现形式,是北魏中期中亚与我国北方的宗教艺术交流的案例。  相似文献   

20.
2002年3月,在西安西白庙村南,即唐长安城延康坊西明寺遗址所在范围发现一批唐代善业泥,其中部分保存状况较为完好,图像清晰,为研究唐代西明寺提供了重要资料。其图像题材可以分为结跏趺坐施禅定印和施说法印的佛像、菩萨像、药师佛像、地藏菩萨像、燃灯供养菩萨像等六大类,以结跏趺坐施禅定印的佛像为主。这批善业泥是研究唐代名刹西明寺乃至唐代长安城宗教题材和宗教流派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