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北京文物研究所在房山县医院清理了一座唐代夫妻合葬砖室墓。墓葬早年被盗,只出土了男主人墓志的志盖和女主人墓志。男主人墓志盖上篆"李府君墓志"。女主人墓志保存完整,志盖上篆"唐故归义王李府君夫人故贝国太夫人清河张氏墓志铭"。当前,学者一般认为李府君即为唐开元年间奚饶乐都督李诗。结合张氏墓志志文和相关文献记载,通过对男墓主姓氏、官职、子嗣和卒年等方面的考证,李府君实为另一位奚饶乐都督李归国,而非李诗。  相似文献   

2.
魏秋萍 《文博》2012,(3):50-52
新近出土于西安南郊的唐武德八年《裴眺墓志》史料价值颇高,志主卒于隋而葬于唐,是长安地区十分少见的初唐时期裴姓墓志铭,所记史实对于研讨隋唐时期关中郡姓的裴姓世族特别是裴氏五房中的南来吴裴一系极为重要,诸如其在中原及长安地区的发展播迁及其社会政治地位演变,以及其与关中郡姓中的杨、柳世族的联姻和其族茔所在等,皆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邙洛墓志结合考古发掘及文献记载,洛邑成周遗址应在洛阳老城至瀍河两岸,只是城圈尚未找到。今孟津官庄村东小冢出土北魏文昭皇太后山陵志,确定小冢东南毗邻的大冢,即孝文帝长陵。隋唐墓志所谓的"故仓",实指隋唐东都城外北侧回洛仓。  相似文献   

4.
七道泉子唐墓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七道泉子北村,2015年7~8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对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现唐墓3座,均为圆形单室砖室墓。出土陶俑、陶动物、陶模型明器及墓志等,其中陶俑和陶动物,形象生动,对了解唐代营州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根据M1出土墓志可知,墓主陈英,为唐代师州录事参军,卒于麟德二年(665年)。墓志志盖上刻篆书"大唐师州阳师县陈君之框志",为目前所见隋唐墓志中唯一一件称"框志"者,为研究唐代墓志的演变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5.
《唐赵士达墓志》2019年出土于陕西咸阳,志主赵士达,系出天水赵氏.初在王世充麾下,降唐后屡立战功.征突厥,伐西域,平西南,战高丽,初唐时期几乎所有重要战役,都有赵士达的参与.墓志撰写人王勃为"初唐四杰"之一,故志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该墓志的出土对初唐军事史和文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5,(12)
<正>山西太原开化墓群以两汉和北齐墓葬为主,其中M20出土墓志一合[1]。据志文可知,此墓为北齐河清三年(564年)赵信夫妇合葬墓。北齐赵信史书无传,亦不见于其他志籍。本文试就墓志所涉及的问题考证如下。一祖籍郡望考墓志载赵信为金城人。《魏书·地形志》记有两个金城郡,分属河州和东梁州。河州金城郡"汉昭帝置,后汉建武十三年□陇西,孝明  相似文献   

7.
2006年,临城县文物保管所征集到唐代《常公遂墓志》一合与《常氏墓志》一方,志文记载了墓主与唐代大诗人常建的血缘关系,解开了常建的祖籍之谜。其志盖的八卦、天干、起手哀歌齐全,在我国出土墓志中很少见,对研究隋唐墓志的形制与纹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智武 《安徽史学》2008,13(3):33-38
墓志作为一种出土文物资料,向来为相关领域文史研究者所重视.然关于墓志的起源.学界歧见纷陈,究其原因在于对墓志定义的模糊与论说角度的不同.综合来看,先秦时期仅是"志墓"观念的积累阶段."志墓"形式相对简单,"志人"意识薄弱;至秦汉时期,"志墓"形式趋于多样化,"志墓"观念与内容逐渐式微,而"志人"意识强化,墓志萌芽.  相似文献   

9.
正南北朝时期,天水赵氏是赵姓最著名的郡望,《魏书·赵逸传》收录了北魏天水赵氏的主要人物。赵超宗作为族人,亦附于传中。赵超宗一支,由后秦入南朝,又由南朝归降北魏。出入南北的经历,给这一家族的仕宦和婚姻带来一些特殊面貌。然正史记载简略,致使一些问题无法阐明。所幸《赵超宗墓志》和《赵超宗妻王氏墓志》的发布(《赵超宗墓志》,赵力光主编:《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北京:线  相似文献   

10.
洛阳景教经幢与唐东都"感德乡"的胡人聚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洛阳隋唐故城建春门外出土的唐代景教石刻经幢残件、洛阳龙门东北平原感德乡出土史乔如墓志、安思泰浮图、康法藏祖坟记、安菩萨墓志、阿罗憾墓志及龙门北原出土的阿史那感德墓志的记事,指出唐朝政府在洛阳城外东南方一带专门设立含有怀柔意味的"感德乡",正是出于安置当地人口众多的胡人部落的需要.洛阳景教经幢在当地的出土,恰恰折射出当年这一带的夷教信仰正因胡人丛聚而孔炽一时的历史情态.  相似文献   

11.
韩钊  高小超 《文博》2010,(2):4-12
墓志是埋入墓中记录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文字。一般多刻于石上。中国古代墓志起源于东汉时期,魏晋以后流行,隋唐志盖相合,遂成定制。日本古代受中国影响也有墓志。本文首次将日本出土的十六例古代墓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形制及内容进行了梳理评析,以期通过此项研究,进一步深刻理解中日古代丧葬制度的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2月出版/98.00元本书辑录陕西师范大学周伟洲教授自21世纪以来发表的,新出土中国中古时期胡族文物研究的论文13篇。其中北朝、隋唐北方胡人墓志的考释文章4篇;隋唐时出土相关胡人的文物、"六胡州"及丝绸之路起点研究的文章4篇;相关胡人墓葬出土的"乐舞图像"中研究唐代音乐、舞蹈的文章2篇;全书附录则收入了笔者多年研究魏晋南北朝时北方诸胡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章1篇。  相似文献   

13.
《薛突利施匐阿施夫人墓志》(见下图)于1955年6月在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地区出土,石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志石志盖高、宽均36厘米,无撰、书人名,志文楷书,盖题篆书。《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一分册有图版,《全唐文补遗》第二辑有录文。志文略。  相似文献   

14.
崔晓东  贾志斌 《文物世界》2014,(1):30-32,41
郝公宽墓志刻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2013年5月出土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东关村,现藏晋中市考古研究所。墓志为一合,石质。志盖为正方形,边长50厘米,厚15厘米。盖题篆书:“明故郝公配赵氏合葬墓志铭”(图一)。  相似文献   

15.
1991年5月31日,青铜峡市境内的连湖农场九队发现一座契苾族墓葬,出土一块正方形黑色石质墓志,铭530字。墓主是一位英年早逝的皋兰州都督夫人。这一块墓志的出土,为研究隋唐时期的契苾族和安置在宁夏等地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羁縻州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墓志82方,其中北朝隋唐墓志76方(含志盖1方)。馆藏墓志记事内容丰富,其中多方可直接校补正史,或补文献阅失,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墓志保留的纹饰图案有助于了解同一种墓志纹饰的演变;墓志书体丰富多样,对于了解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书体流传的实际情况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元苌墓志是目前已知北魏迁洛后唯一一方不是邙洛西陵兆域出土的元氏宗室墓志.该志铭在书法上呈现出魏碑书体,基本上结束了隶楷之变中楷化的历程,开启了法度森严的隋唐楷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韩舒墓志》为凤翔县博物馆藏隋代墓志。韩舒以汉族关陇豪右的身份加入北周的府兵系统,并因战功获得拔擢,这在事实上标志着西魏以来建立的以鲜卑族为核心的府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鲜卑族对汉族的依靠说明民族的隔阂正在消失,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不可阻挡。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韩舒的婚姻关系中,其夫人娄氏出身鲜卑族,胡汉联姻成为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北朝后期的这一发展为隋唐帝国的建立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史善应墓志近年出土于西安,墓志描述了一位在历史上几乎湮没的东突厥王族人物的真实人生,同时为深入了解隋唐之际中原王朝和突厥的关系提供了最真实的资料。史善应作为突厥沙钵略可汗的孙子,其墓志对突厥世系的记载补正了文献中的许多讹误。史善应生长在中原,前后参加了隋炀帝出征高丽、流亡江都、随唐太宗征讨王世充等事件,成为初唐政治史上重要的胡族人物。其墓志中对中国历史上族际流动乃至族群凝聚和国家认同的描写值得注意,志文体现出对英雄祖先和华夏认同既统一又相背离的印记,这种民族血统和文化授受上的矛盾性,构成了墓志在历史记忆和情节诠释上的特色。只有把握个人在家国转折中的命运,才能理解在墓志文字背后隐藏的真实历史片段,从而真正进入墓志书写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1993年在北京房山县医院出土了唐故归义王李府君夫人清河张氏的一方墓志,该墓志保存了重要的历史信息。本文以张氏墓志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对张氏之子李献诚的生平事迹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