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商约章类纂》是1886年编纂而成的晚清约章成案集。该书的编纂过程颇费周折,在流传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和书名,编纂者也有不同的说法。考诸史实,该书的编纂和刊印是多人合作努力的结果。1886年以后出现的多个版本都来自天津官书局版的《通商约章类纂》。该书在体例和内容上体现了自身的特点。它不仅有助于晚清时期办理外交,而且对晚清、民国时期编纂约章集和学术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世中朝史学交流中,明代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节要续编》的地位尤殊。该书旨在宣明尊华攘夷的正统史观,并以"节要"的形式续作《资治通鉴》所载史事之后的宋元历史,可谓宋代义理史学在明代的重要表现。《资治通鉴节要续编》自明中期传入李朝朝鲜,历经多次翻印,流传甚广。它在朝鲜王朝逐渐与《史记》、《资治通鉴》及《通鉴纲目》相比肩,成为朝鲜君臣及一般读书人掌握宋元历史的主要渠道,乃至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优先读本。书中倡导华夷之辨的正统观念及对宋元史事的评论意见,更对朝鲜人士的史观、史论有深入影响。  相似文献   

3.
今七朝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七朝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探源燕永成《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是南宋李焘修撰的一部北宋九朝通史。原书九百八十卷,并且素以征引博贯、记事详赡、考核精审而著称后世。可借其全本久佚,今流传的七朝本《长编》是清四库馆臣从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非完...  相似文献   

4.
《肇域志》是顾炎武的地理名著 ,但流传甚稀 ,一般人很难见到。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该书进行全面评价。一、从《肇域志》引录的资料 ,探讨该书的资料来源。二、通过《肇域志》与《读史方舆纪要》的比较 ,说明它们都是以历史军事地理为特点的巨著。三、《肇域志》虽经顾氏多次补充和修改 ,留待处理的痕迹仍随处可见。该书是一部未定稿。四、《肇域志》版本的流传线索及保存情况。  相似文献   

5.
杨洪涛 《沧桑》2013,(5):49-52
清代的宫藏善本书目《天禄琳琅书目》中著录有金版《贞观政要》一部,而且此书是《天禄琳琅书目》中所记录的唯一的一部金刻本图书。通过对该书在《天禄琳琅书目》中的解题内容、版本的流传情况以及《贞观政要》一书的版本系统三个方面的分析与考证,得出金版《贞观政要》并非金刻本,而是利用其他版本伪造出来的伪本。  相似文献   

6.
洪迈《容斋随笔》版本考周建宋代散文笔记是一块蕴藏丰富的文献宝地,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青睐,但较完整地保持原貌流传下来的已不多,洪迈《容斋随笔》就是其中一部。该书版本流传情况,至今尚无专文研究,本文不揣浅陋,对此作一考证,以求教于方家。洪迈(公...  相似文献   

7.
常振国标点整理、中华书局出版的元遗山《续夷坚志》,是目前通用的版本。校点者以得月簃丛书为底本,参校大梁书院本、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标核对点,细密寻勘,用力甚勤。该书以新面目问世,无疑是金元史研究者的幸事。 校点者依据各种版本对《续夷坚志》进行整理时,似忽略了从非版本因素探索其流布过程。宋末元初文人周密曾广泛涉猎《续夷坚志》,在《癸辛杂识》别集中他两次述及元遗山《续夷坚志》。周密卒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他在杭州癸辛街“卧病荒闲”撰写《癸辛杂识》时,《续夷坚志》版本显然在杭州文人中流传。《癸辛杂  相似文献   

8.
宋代司马光所撰史籍《稽古录》的存在,几乎被巨著《资治通鉴》的光芒所遮蔽,迄今为止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缕述了《稽古录》的成书经纬与内容构成,论及了《稽古录》与《资治通鉴》的关系,并指出了《稽古录》不同于《资治通鉴》的私家著述性质,同时还梳理了历代评价和版本源流。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对历史影像模糊的《稽古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刊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的廖铠本,是明代所刻的第一部《史记》三家注合刻本,但自明、清以来版本学界均未说清其所属版本系统。本文以《史记》三家注合刻本流传端绪为线索,从版本形态,文字异同分析入手,并结合对相关《序》歧的考证,论证了廖铠本是南宋黄善夫刊本的忠实翻刻本。  相似文献   

10.
本主要通过唐、宋、元、明、清的历代目录以及外国目录中的录,探究《寒山诗》版本流传的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11.
戚学民 《史学月刊》2003,(3):122-125
1953年中国史学会编的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戊戌变法》收录的八卷本《戊戌政变记》,是研究戊戌变法史的重要资料,也是该书最常见的一个版本。这一版本取材自1936年商务版《饮冰室合集》中的八卷本《戊戌政变记》,但是这个版本却是该书最晚出现的一个修订本。《戊戌政变记》在传世过程中产生了文字记载存在差异的多种版本,就单行本而言,现在已知的主要有两个版本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究《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注中令人致疑的《宋朝要录》一书。此书无作者,无卷数,官、私目录少有著录,最早仅见于明《永乐大典》宋字韵《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注中,随后不久残佚。本文考证得知:(一)该书成于明修《永乐大典》之前,所载内容多来源于宋代《实录》,故疑为《实录》脱本;(二)明修《永乐大典》时用以增补《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三国志》以乾隆武英殿刻本为最重要、流传最广、最具影响的版本.殿本《三国志》为清内府刻《二十四史》之一,以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本为底本进行校刻.刊行后被一再翻刻、传写、石印、影印、排印,形成了清代《三国志》版本系统,包括《四库全书》系列在内.其余绪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后.所以,研究清代乃至整个《三国志》的版本体系,殿本《三国志》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14.
<正>李清(1602-1683),字心水,一字映碧,扬州府兴化人,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一生留下史学著作三十余种。其中《明史杂著》一书(又名《明史论断》),后世记载乏少,版本稀见。李清四世族孙李详“核之家传及县志艺文,俱无此目”,该书亦“为修《明史》者所未见”。1所幸清初宛平王熙藏有旧抄本一部,此书方得以流传。此后一直到清末,缪荃孙才在其《艺风藏书续记》中做了三十余字的简单记载。2该书是一部学术札记,不标卷数,  相似文献   

15.
《九域志》有新志、旧志之分,旧志是指《元丰九域志》,成书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是王存、曾肇与李德刍等人奉敕纂修的;新志是指《新定九域志》,是哲宗绍圣四年经黄裳提议,对元丰旧志的续修增补。因而《九域志》即是以《元丰九域志》和《新定九域志》这两种版本在后世演变流传。现所见《元丰九域志》版本有毛氏汲古阁宋板精抄本、钱曾藏影宋刻抄本、曹寅藏影抄写本、卢文弨抄本、绵纸黑格旧抄本、武英殿聚珍本、闽聚珍本、冯集梧校刻本、金陵书局刻本;所见《新定九域志》版本有徐乾学藏宋椠本、秦柄雁里草堂黑格抄本、张位青芝山堂影宋抄本、周梦堂旧抄本、彭元瑞藏旧抄本、袁芳瑛藏旧抄本、钱时霁藏清写本;二志流传版本众多,各成体系,但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九域志》的版本流传谱系。  相似文献   

16.
《御撰资治通鉴纲目三编》是清乾隆年间修成的一部编年体明史史书,其凡经两修,现存初修二十卷本和改修四十卷本两种。乾隆中后期纂修《四库全书》及《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的成书使该书的重修成为必然。改修本与初修本相比,在书法、纪年上大体遵循《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在少数民族人名与地名翻译上则改动较大。这些改动体现了高宗对修史事业的控制及其史学和政治思想。该书为研究清代官方史学的重要著作,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俞平伯《红楼梦辨》是"新红学"史上的第一部研究专著。关于该书的版本问题,该书于1923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1952年修订为《红楼梦研究》,是比较清楚的事实。但该书是否再版发行,红学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而1929年版本《红楼梦辨》的"发现",为这一问题的解答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话。  相似文献   

18.
《吴越备史》的成书、流传及版本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尽可能走访了中国大陆现存《吴越备史》的所有版本、搜集抄录了37则序跋、23则著录的基础上,按照“版本实际第一,前人的著录文字对版本的描述、交代第二”以及“宁阙疑,勿妄断”两个原则,通过对各版本文字上的比对,并结合前人的序跋、著录,梳理了《吴越备史》一书的成书过程、流传过程、版本的存佚及其源流。文章的结论有三个:一,《吴越备史》的成书分三个阶段;二,《吴越备史》的流传过程;三,中国大陆现存的23个版本共有三个源流。以上三个问题的结论可从文章附录的《吴越备史版本录》、《吴越备史流传过程和版本源流示意图》及其《吴越备史流传过程和版本源流示意图说明》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9.
王庆云是晚清重要的度支能臣,所著《石渠余纪》更是研究道光朝制度和财政史的重要著作。根据《荆花馆日记》等材料的排比对照,可知坊间关于其写作过程存在很大的误解;其篇目存在很多缺失,所流传的版本与作者原意也有相当的背离。根据现存《石渠余纪》的十个版本的考订,可知光绪十四年的宁乡黄氏本是最早的流传版本,其篇目排序于后世影响颇大;光绪十六年攸县龙璋本是影响最大的版本,陈宝琛署本则因《国史列传·王庆云传》的加入以及其刻本的精美对当世影响颇大。学界流传《石渠余纪》原名《熙朝纪政》的说法始自龙璋本,但从多个反证看,此说系误传的可能性很大;从两篇手稿与通行刊本的校勘结果来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由刘乃和、宋衍申主编的《〈资治通鉴〉丛论》一书,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了。该书是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的中国古代史学名著研究丛书之一。全书二十七万字,收集了十六位作者十七篇论文,此外还有简短的《前言》和所附《建国以后〈资治通鉴〉研究论文目录(止1982)》。作者都是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的会员,其中既有多年研读《通鉴》的老专家,也有刚刚涉足《通鉴》研究的年青同志,而大多数则是中年学者。该书出版后,参加了1985年末的香港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