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系统梳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主要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搭建省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法,以省域为研究单元,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竞争力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规模实效因子、企业活力因子、经营绩效因子和消费支撑因子是影响我国省域旅游竞争力总体水平的主要因子,4项指标对我国省域旅游竞争力的累积贡献值已经超过80%;从空间结构上看,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旅游竞争力总体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东中西部地区各省份的旅游竞争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梯度递减格局,东部地区省份的旅游竞争力水平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但一些省份也表现出一定的变异特征。从旅游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角度出发,研究认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区域旅游产业的效益更多地来自于全方位和全要素的产业发展,而这些要素既涵盖旅游系统内部的各项要素,又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必须强调各项要素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阐述了中部六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并利用熵技术对各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近年来,区域旅游合作被看成是提高旅游业竞争力、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实现旅游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本文运用定量评价法对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拙文首先构建了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确定了各指标体系的权重值,并介绍了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确定的方法,最后对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国际比较。以期提高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效果,并对深化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及我国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曹新向 《人文地理》2007,22(1):18-22
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测评,可以反映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后续能力和未来前景。通过构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从旅游业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潜力的差异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大部分省域具有较强的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中部大部分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居中,而西部大多省份的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较弱,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基本上相似。同时,研究也发现,旅游发展潜力的强弱分布基本上与旅游竞争力的强弱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攀登》2016,(5)
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青海省域文化竞争力仍处于弱势与落后状态。提升青海省域文化竞争力,必须加强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省域居民生活质量、文化消费能力,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打造优势文化传播平台,强化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推进文化与科技创新,推进青海"文化名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张梦 《旅游科学》2006,20(5):8-12
本文在对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现有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和竞争力发展特征,构建起了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二维度分析模型,并对模型建构的思路和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2009年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等材料所提供的相关数据,将黑龙江省的教育发展情况与全国的总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更清晰的梳理出黑龙江省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找出阻碍全省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对全省教育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伟  刘苏  张文新 《旅游科学》2011,25(6):25-33
通过构建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三个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本文探讨了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结果表明,安徽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渐加大;在中部六省中,安徽省旅游业拉动效应并不突出;在省域内部,各地市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空间非均衡现象较突出,且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与旅游资源在等级上南高北低、景区在空间上“南热、中温、北冷”现状具有很强的共轭性。三个指标均具有相对性,当计算拉动效应时,应同时考虑区域尺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传表  王辉 《旅游科学》2009,23(4):13-18,30
以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为研究对象,本文从综合经济实力、旅游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状况和科教文卫五个方面定量化比较城市旅游竞争力;运用因子分析法,加权计算各城市旅游竞争力得分。结果表明:上海、广州旅游竞争力最强,且其优势地位将继续保持;天津、宁波、青岛、大连旅游竞争力较强,对周围地区的旅游业具有一定拉动作用;宁波的旅游业发展效果明显,有望取得更大的成绩;其余八个城市旅游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芮田生  阎洪 《旅游科学》2011,25(3):14-23
对一个地区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助于客观地了解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而科学合理的评价依赖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本文提出了合理选择指标的原则,并在所构建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了"软"指标。由于单一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各不相同,本文引入组合评价模型对西部十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然后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组合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本文采用的组合评价方法与其它评价方法的一致性最高,说明该方法能比较客观综合地反映旅游竞争力状况。最后,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通过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构建滨海旅游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4个具有代表性的滨海旅游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旅游综合竞争力、现有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环境支持力和游客印象5项指数上4城市各有特点:综合竞争力厦门最高,青岛最低,三亚的现有竞争力和大连的潜在竞争力较强。中国滨海旅游目的地各项竞争力强弱势特点是:现有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环境支持力。  相似文献   

12.
程圩  张澄 《人文地理》2021,36(3):76-86
提升文化遗产竞争力,谋求中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话语权,无疑是当今国家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文化遗产生产力、文化遗产消费力、文化遗产支撑力、文化遗产传播力、文化遗产管理力以及文化遗产创新力六个方面构建中国文化遗产竞争力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客观赋权法对文化遗产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综合确定,并对我国31个...  相似文献   

13.
徐小波  吴必虎 《人文地理》2013,28(6):133-141
生活环境作为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形塑产物,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旅游开发为历史街区发展提供了一种现代途径,也干扰历史街区的空间转变。旅游影响对居民生活惯习的介入效应调整旅游历史街区生活环境的存续-发展结构。扬州"双东"历史街区旅游发展对生活环境具有较大影响。居民围绕生活环境质量和旅游支持性形成三类亚群。旅游影响以不同方式介入居民生活环境,应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生活环境维护导向。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发展诉求、生活环境整体转变与街区居民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是维护"双东"生活环境遭遇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4.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定量评价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近年来目的地旅游竞争力正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目的是通过梳理与回顾相关研究文献,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主要评价模型、变量选择、模型应用、优势与限制以及对未来研究趋向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锋  孙根年 《人文地理》2006,21(4):102-105
旅游危机事件会给区域旅游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正确地分析评估旅游危机的影响,有助于总结旅游危机的影响规律和科学地制定旅游产业恢复政策。本文运用旅游本底线法对2003年的“SARS”事件给我国入境旅游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此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总损失是56.7105亿美元,入境旅游人次损失量是1164.1万人次,入境旅游整体受此影响的周期是一年;我国入境旅游的抗旅游危机事件的冲击能力正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旅游网站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河南省18个城市为例,选取10个评价指标,对这些城市的官方旅游网站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专业旅游网站、省(市)级官方旅游网站和地方性企业旅游网站等不同类型的旅游网站。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亲景度与竞争态的上海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刘春济  高静 《人文地理》2007,22(3):73-77
运用亲景度、竞争态等市场指标体系和SPSS统计软件,对1997-2004年上海入境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1997-2004年上海主要的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相对比较稳定,但竞争态却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本文认为亲景度和竞争态虽然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就上海入境旅游市场而言,亲景度和竞争态的关联性并不是特别显著,而为了比较合理地测量入境旅游市场,在选取亲景度为偏好系数衡量旅游市场时,需要结合竞争态做综合分析。最后,本文结合Co-Plot分析法,对上海的入境旅游市场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钊  李涛 《人文地理》2021,36(5):157-166
以中国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入境旅游流集散优势度与旅游经济效率耦合协调模型基础上,分析2000年、2005年、2010年、2016年全国各省市入境旅游“势—效”耦合协调度等级、耦合协调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全国“势—效”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协调等级为中级协调。北京、上海、广东、陕西为优质协调省市,呈散点状分布;青海、甘肃、新疆、宁夏为轻度失调或严重失调省市;各省“势—效”耦合协调类型呈现出差异化的时间演化路径,以中短距离的反向迁移为主,迁移类型主要包括:HHt→LHt+1、HLt→HHt+1、LHt→LLt+1和LLt→LHt+1。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