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牧师大卫走了。临走前,他留下遗言:葬礼要举行得简短、令人愉快。没有人知道他的这一遗言,直到葬礼举行的时候。参加葬礼的中国学生和学者很多,有认识他的,也有不认识他的,还有才来几天、仅仅听说过他的。尽管葬礼没有特别要求,大家都着了一身黑。中国人没有葬礼穿黑衣服的习惯;在海外也很少有参加葬礼的机会,许多人的黑衣服都是专门准备的。葬礼开始前,大卫的亲属传过话来:大卫生前热爱这些年青学生和学者,请他们都坐到前排来,离大卫近一点,离他的亲人们近一点。按照大卫的生前遗愿,葬礼仅仅举行了半个小时。悼词在回顾大卫的一生时,选了…  相似文献   

2.
闹棚     
徐高潮 《民俗研究》2001,(1):192-198
在鲁南乡间民间葬礼上,流行一种叫做“闹棚”的习俗,它不是葬礼的仪式,但它是葬礼上的一个高潮.是今日葬礼上不可缺少的一个插曲。所谓的闹棚,就是在丧主招待宾朋的山棚下,吊孝的亲朋会聚一堂.边饮酒,边取闹,边欣赏乐班的吹奏、闹棚共有两次,一次是在葬礼正式举行的前夕,另一次在葬礼当日的中午。  相似文献   

3.
死亡体验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出现过一家死亡体验馆,引发不少网友好奇。目前,这种“模拟葬礼”在韩国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许多年轻学生部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争先恐后地去体验。  相似文献   

4.
女儿村访谈录朱广贤1994年8月,参观昆明海埂民族文化村时,专门访问了奉行男不迎娶、女不出嫁婚俗的摩梭文化村。摩枝文化村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女的,仅有一位小伙子。接待我的是几位摩梭姑娘。她们身着长白裙、红上衣,腰系彩色宽带,戴厚厚的头饰。端庄大方,活...  相似文献   

5.
姜明辉 《黑龙江史志》2013,(15):266-266
葬礼出于对死者的敬畏和仪式的繁琐,使整个过程充满了神秘感,参与者和旁观者对葬礼的理解也不同。仪式背后也体现着包括生者对逝者敬畏、生者表达仁孝的意义。通过个案调查,对东北农村一位七旬老者的葬礼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对该仪式进行分析,从人类学的视角对该葬礼重新解读,从而发掘出仪式背后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中生 《安徽史学》2016,(4):120-126
从民间文献中可以窥探清代徽州地区女性葬礼过程。葬礼中普遍存在着宗教信仰和堪舆风水观念,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葬礼中礼俗交融极深,违礼越制成为一种常态性现象,礼法不断被突破而向俗尚靠拢,体现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7.
赵画儿 《华夏地理》2006,(5):140-148
去年9月,我的一些朋友给里加咀村的孩子们邮寄过一些文具和衣服,他们收到时已是三个多月以后了.包裹是寄到云南省境内的宁蒗县永宁乡,然后托人先带到12座原始森林的大山以外山脚下的拖次村,等里加咀村里有人出来时,才带了回去.位于川滇交界崇山峻岭中的里加咀村与外界联系起来极不方便,当年却是茶马古道上的必经之路."里加咀"是摩梭语的译音,意思是"中间休息的地方".到这个"休息的地方"是需要体力的,翻越那12座大山是一段极其艰辛的旅程.我第一次进山是在雨季,加上高原反应,呼吸困难、天旋地转,几度深陷泥潭,泥浆没到了马肚子,陪我一起进山的摩梭好友慈仁多吉说"连这种路你都能过了,以后没有你走不了的路了."  相似文献   

8.
他在去世前要求,死后不要大办葬礼,不立墓碑,因为这会给那些反对者提供抗议的机会和场所;但是,对投下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他一生中从未后悔过  相似文献   

9.
葬礼、棺材、骨灰……突然有一天,这些词语不再让人悲伤,而是充满了欢乐、新奇和创意,在欧美,一群特殊的"包装师",像策划一台演出、一次晚宴、一场聚会那样,正在兴致勃勃地为人们"包装死亡"。有人说,欢声笑语的"新葬礼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10.
谭赛花 《史学集刊》2008,54(2):115-121
近代早期英国经历了曲折的宗教改革,大部分伦敦居民的死亡观念和葬礼实践随之发生了变化.在灵魂得救上,他们接受了"因信称义",摈弃了炼狱观念.在墓地的选择上,由于宗教改革缩小了教区墓地的面积,中间阶层与精英阶层争夺教区内最神圣的墓地--教堂,普通市民不得不葬入郊外新建的墓地.在葬礼仪式上,减少了许多天主教性质的仪式,世俗机构纹章院对葬礼的控制进一步加剧了葬礼仪式的世俗化.归根结底,新教的"入世禁欲"观念极大地推动了葬礼的变迁,同时,节俭、谋利的资本主义精神贯穿葬礼变迁之始终.  相似文献   

11.
刘勇 《南方人物周刊》2014,(29):111-111
冬姑死了,享年59岁。前几天我陪前辈参加了她的葬礼。那是我前半生亲见过的最简陋的葬礼。  相似文献   

12.
探行泸沽湖     
探行泸沽湖李启虎泸沽湖位于川西南,滇东北交界。依飞鸟难度之雪山,傍天险虎跳峡、金沙江,周围地势十分险恶,极难进入。因而也得以在数次战乱中能够保存,沿湖居住为摩梭族,摩梭族女子多漂亮大方,男女完全依靠自由“走婚”制度。该地为母系氏族社会,每家均建有两层...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与对苏“葬礼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贤 《百年潮》2008,(12):23-29
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猝然去世。中国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在中苏间人员往来断绝了十七八年的情况下,这个“大举动”在国际上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为“邓小平对苏共新领导发动的一次‘葬礼外交’”。  相似文献   

14.
这首摩梭人的古代祭祀歌,其中有些迷信成分,但它反映了摩梭母系家庭的起因,有一定参考价值,故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5.
漫长的葬礼     
2013年12月5日20时50分,南非首位黑人总统和反种族隔离斗士纳尔逊·曼德拉,在病榻上与病魔抗争了180天后,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享年95岁。目前已有91位各国政要决定出席他的葬礼。葬礼为期10天,并通过电视向全球直播。南非的道路远比这次葬礼更加漫长。世界应该给南非时间  相似文献   

16.
香玉 《神州》2014,(13):64-66
<正>早就听说有走婚一族的说法,鉴于好奇,本刊记者特地来到云南昆明民族村“摩梭之家”一探究竟。记者在“摩梭之家”看到,摩梭人所居住房子通常是由四栋两层楼房组成的四合院,分为正房、花楼、经堂和门楼。据当地摩梭人的说法,正房,是家庭集中饮食、议事、祭祀及老人儿童住宿场所,因而其结构较为复杂。通常正房的右边是厢房,左边是娘舅、表妹、姨妈姐妹住的地方。而花楼是阿夏房,即女儿的闺房,是将来给女儿走婚用的。  相似文献   

17.
专家解读,美国在中东围堵和打压伊朗,一是因为核问题,二是认为伊朗在进行对外扩张2020年1月7日,伊朗高级军事指挥官苏莱曼尼的家乡克尔曼市为其举行葬礼,其间发生了踩踏事件,造成50多人死亡,213人受伤,苏莱曼尼安葬仪式被无限期推迟。造成踩踏事件是因为赶来哀悼的民众太多,现场人山人海,甚至和此前一天在德黑兰参加葬礼的人数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葬礼     
2012年7月21日,礼拜六,香港红础。参加完自己的葬礼,陈伟霖走出了万国殡仪馆孝思堂,这天,也是他的30岁生日。事实上,我没有看到他离开的场景。因为葬礼进行到中途,媒体就被先行“请”出了殡仪馆。我们到万国时,葬礼尚未开始,“死者”陈伟霖正在一旁接受媒体群访。尽管事先有心理准备,亲眼见到他还是本能地抗拒。  相似文献   

19.
叩访泸沽湖     
上世纪20年代末,一位叫洛克的美国学踏入泸沽湖,写了一本《中国西南的摩梭王国》,把“母系家庭”、“摩梭人”、“走婚”等神秘的化密码传向外界,掀起了经久不衰的走进“女儿国”热潮。  相似文献   

20.
葬仪是古希腊人的重要仪式之一,古风时代希腊人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包括净化、停灵、出殡、埋葬等仪式在内的丧葬仪式。古风时代的葬仪活动奠定了古希腊人葬仪的基本形式,在古风时代初期私人葬礼盛行,到了后期,城邦立法对私人葬礼多加限制,葬礼规模减小。本文以古风时代希腊人的葬仪为题梳理了葬仪的过程,进而探讨葬仪活动在希腊古风时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