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川地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80公里处的黄河北岸,海拔1650米-1950米,平均气温10℃,包括官亭、中川、杏儿、甘沟、前河、满坪六个乡镇,总面积5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其中土族近5万人,居住着土、汉、回、藏、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属甘青两省五县交界之处,东与甘肃永靖县毗邻,南与甘肃临夏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隔河相望,西南与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化隆回族自治县相接.  相似文献   

2.
马自毅 《安徽史学》2006,(5):122-125
1907年徐锡麟、秋瑾等人筹划皖浙联合起事,是辛亥革命史上革命党十次武装反清之一,除清末民初的各种记载外①,各相关档案详略不等地先后收入了1949年后编撰的<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辛亥革命浙江史料续辑>、<秋瑾研究资料>②等多种资料集.其中,中国史学会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因编者权威、资料集中、检索方便等因素,数十年来是研究辛亥革命史或相关课题者不可或缺的主体资料.  相似文献   

3.
<华夏地理>:这次中国工人绑架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刘:近年来,中国与尼日利亚经贸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大.进入该国的华人凭借勤劳与智慧,在当地的口碑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当然也难免会引起一些不法之徒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所载"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等说的质疑和对相关地名的考实,证明李白的出生地不在中亚碎叶城,也不在哈密碎叶,而在今吐鲁番之地(故高昌城).  相似文献   

5.
探云 《风景名胜》2016,(10):88-95
在非洲大陆的西北角,有这么一个奇妙国度,她四面“环海”:东南背靠撒哈拉大沙海,西临浩浩大西洋,北依地中海直布罗陀.她七彩缤纷,眩目多姿:从马拉喀什雕梁画栋的千姿百态到古城菲斯的天方夜谭,从卡萨布兰卡大清真寺的万般惊艳到梅克内斯的惊喜满途,从撒哈拉沙漠的漫漫黄沙到直布罗陀的天涯海角,更有舍夫沙万的梦幻蓝彩和艾西拉艺术小清新.毫不夸张的说,其万千姿彩绝对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随着黑龙江省志编纂工作的深入开展,许多分志已完成了送审稿。笔者通过审阅部分送审稿,发现有些志稿文字较长,对资料未进行科学的分类归纳,缺乏高度概括和浓缩,使得志稿不够精练。在记述上语言繁杂,语句不顺。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2015年10月,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文广局和县文联、县三川书画家协会邀请来自省内外37位书画家,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以“走进青海门户——美丽的民和县”为主题的书画采风写生交流活动,以独特的丹青画笔描绘青海门户这几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秀美山川和人文风俗之巨大变化,以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河湟人民勤劳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李二堡原为民和县李氏家族聚居的上下两个城堡,两堡相距约为800米,地址均在范家村.上堡略大于下堡,李氏家族的大房三房均居住于此.李二堡始建时代据明史李英列传中有“招捕逃七百余户,置庄垦田”的记载,置庄者筑堡也;垦田者,开荒也,按时间推算李家二堡约筑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因筑堡时选址不当,河水洪暴冲刷,危险逼迫,居户陆续迁挪下庄即现今的李家村.下堡由二房居住,后裔繁衍,小堡容纳不了,部分住户陆续迁挪他处,部分仍居堡内.解放时下堡完整无损,总门端顶还有哨楼,1957年大跃进中挖堡墙当肥料,东西南三面全部挖尽,只有北垣尚存.  相似文献   

9.
正6月24日,由中国社会艺术协会、韩国全罗北道政府主办,观照堂影像艺术中心、全罗北道摄影家协会承办的"穿越与交融"全球摄影交流活动首站启航,来自湖北等地的24名摄影家组成的摄影团队来到韩国美丽的全罗北道,展开了为期5天的中韩摄影文化交流活动。位于韩半岛西南部的全罗北道,是韩国与中国大陆距离最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正"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湘夫人》中湘君为表达对湘夫人的思念,欲在水的中央为湘夫人建一座舒适的房屋,把荷叶盖在屋顶上,用荪草装饰墙壁,用紫贝布置坛场,在房子里遍撒香椒,让香味充满整个中堂。诗人屈原运用浪漫主义情怀和对理想主义的向往,写下了这一千古绝唱。但水神湘君是否真的为湘夫人建成了水中房屋,已经  相似文献   

11.
王雯娟 《风景名胜》2016,(5):148-149
姚江源头茶飘香 春天的四明山,犹如一个活泼的少女,满山的红枫樱花和千亩最美茶园,向游人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美丽,这个时节,向着姚江源头进发,品茗赏花正当时. 大岚镇万亩樱花已经开放,进入其中,沿途满眼樱花,徜徉在粉色的浪漫花海之中.走过了花海,四明山区域的最美茶园更为醉人.千亩茶园参差分布在梯田之上,形成绿油油的波浪,其间点缀着忙碌的采茶人.嫩芽需要马上进行加工,因此茶园基地内专门有现场炒茶的师傅随时待命于此,几个茶人坐在铁锅前,手掌在滚烫的锅底来回翻动着新芽,渐渐地,茶叶的青草味减退,清香愈加浓郁.只取一小撮,看新茶在滚水中翻滚跳跃,香气四溢开来.  相似文献   

12.
所谓禅茶一味,茶与佛历来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是一年春季来到,茶树蓬勃的嫩芽,经采撷、炒制,又幻化为一季的好茶了.而在佛教名山浙江千佛山,就辟有茶园,种植有茶树. 早年间,在这灵气逼人的玄妙佛境,有零星的野茶树散落在丛林间、秀水旁、云端里,在千佛山修禅的僧侣们亲手将这些野茶采撷收集后制作成佛茶饮用.不知是不是这些吸取天气之精华的茶叶具有了佛性,常年饮用这些佛茶的僧侣们个个身体强健,无病无疾,而且肤色细腻红润,光洁透亮,令人惊奇和艳羡.  相似文献   

13.
矗立于中亚的帕米尔高原,与东南的青藏高原连为一体,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亚洲.在帕米尔周围延伸出五大山系:东北的天山山脉,东南的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西南的兴都库什山脉,地理学家称之为帕米尔山结. 帕米尔高原具有一些矛盾的特性,她既偏远又中心,既是险阻又是通衢,对于中国人来说,她是辽阔国境最西部的一个高原;然而,纯粹从地理的角度看,她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偏南,恰似心脏般强壮和耀眼,将亚洲大陆分割成东亚、南亚、西亚和北亚几个独立的地区,画地作狱,天各一方;同时,她又提供了一条条隐秘而坚韧的通道,让各地声气相通,是引人瞩目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4.
旅行的意义     
有人说旅行是一种疾病,让人毫无免疫能力,坐上飞机,跨越南北半球的两个季节,一日看遍风景交替.曾记得在中学时痴迷过日本漫画家细川智荣子的《尼罗河女儿》.有着金色卷发、痴迷考古的美国女孩凯罗尔无意中触动咒语,坠入尼罗河,随河水回到三千多年前的埃及,被年轻英俊且勇猛的法老王娶为王妃,又被地中海各国王子觊觎争夺.  相似文献   

15.
苏学 《风景名胜》2016,(10):109-124
每个去斯里兰卡的游客都渴望去乘坐一回海边火车或者山地火车,去体验一回曾经的古老的殖民地风情;孟加拉的火车,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相比较而言,尼泊尔境内的“国际列车”,则鲜有人知了.这三国几乎可以代表整个南亚的火车特色和状况,它不仅是当地人的交通工具,还是游客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人文景观,我在乘坐之中,经常可以碰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期间国内一批知名学者随清华、北大、浙大、中大、山大等学校迁至西南三省,由张其昀、张荫麟,贺麟、钱穆、朱光潜、谢幼伟等发起,在后方创办《思想与时代》月刊,因这些发起人和所在的学校分散于昆明、成都、乐山、遵义等地,便把编辑部设在贵州遵义的国立浙江大学,由浙大史地系主任张其昀负主编责任,于1941年8月1日在贵州遵义出版第一期(如图).因在该刊撰文者皆是学界精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内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的动态和水平,所以刊物出版后颇受欢迎,曾在全国学界风靡一时,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7.
在皖北宿州市,距凤阳小岗村100多公里的地方,一个叫夏刘寨的村庄,又在上演“红手印”的故事,但这边的故事与当年为大包干而摁手印的小岗村农民恰恰相反,是把分出去的土地重新集中了起来,并且还办理了公证。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安徽省省长王金山的高度重视,随后他批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更多的王化东”等足有500余字的重要指示,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赵树丛也相应做了批示。从而,“夏刘寨模式”传遍全省,影响及于全国。  相似文献   

18.
戴煌 《文史精华》2008,(3):55-57
1995年,越南为了纪念胡志明主席的105周年诞辰,特别要拍一部纪录片.越南电影制片厂的一位编导带着七八个摄影师和工作人员,到中国北京等地拍摄胡主席过去多次访问中国的有关场景,在北京访问拍摄了4个人:一是管理帮助越南抗法战争的中国顾问团副团长兼军事顾问团团长、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韦国清.……  相似文献   

19.
哈尔套镇位于辽宁省彰武县西北,北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为邻,地理位置处于农业区和牧业区的交汇处.很早以前这里就形成了汉、满、蒙等民族进行商品交换的集市.当地人也有着赶集的习惯,他们将自己种植的蔬菜、黄烟和农闲时编织的席子拿到集市上出卖,同时买回所需要的生活日用品和大牲畜.然而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在限制商品货币交换和急于消灭"小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极左思想指导下,一个所谓"社会主义大集"在哈尔套出现了,并取代了原有的集市.经过广泛宣传,"哈尔套社会主义大集"被冠以"新生事物"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维持了一年零十个月的大集也终以短命而告终.  相似文献   

20.
盛嘉 《史学月刊》2008,(2):18-23
由于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存在着一种厚今薄古的倾向,中国的美国革命史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美国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在中国,关于美国革命历史的研究文章数量十分有限,专著更是寥寥无几.即便是在这些有限的叙述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遗憾的问题.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学术上的反思和讨论,它们仍然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当下的中国美国史研究.本文试图以对这个领域中所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引起学界同人的讨论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