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音  谢绮 《南方文物》2023,(4):156-164
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墓主身份信息较明确的孙吴墓葬进行比对,将其分为孙吴宗室成员与吴帝、贵族与官吏以及平民墓葬3个等级,并对墓葬中受墓主地位等级影响较大的元素做了提取和总结。同时,文章也指出,孙吴政权的丧葬等级规定辐射范围有限,在墓葬规模与墓主的身份地位之间并未形成严格的对应关系;并且丧葬等级规定的实施很可能还受到其政权性质与社会集团构成的影响,一些个体化、特例化的现象也需要被给予关照。  相似文献   

2.
就礼乐制度而言,南、北方地区自唐代以来就存在一定差异,墓葬形制也多有区别。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北方移民大量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开发及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南方地区墓葬材料的梳理,发现南渡后的北方移民及其后裔墓葬,与本地墓葬之间无明显差异,多数采用南方本地流行的墓葬形制埋葬,而并未沿用北方原籍墓葬传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与北方移民的"权葬"思想有一定关系,可能也与南方地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遵循历史的方法,此文对魏晋墓葬彩绘砖画中符号系统的体育象征意义进行了探讨,并从理论上揭示魏晋时期墓葬彩绘砖画的体育象征谱系,破译其象征的内涵.另从文化学的研究中,运用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魏晋墓葬彩绘砖画的体育图像进行阐释,明确了在文化的核心和外围,存在着似断还续的纽带.同时在审美的视野中寻求一种合理的解答,进而把握体育的发展与流变的精神命脉.  相似文献   

4.
墓葬是安置死者遗体的特殊建筑,是我们了解古代丧葬思想的重要媒介。汉代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形成的重要阶段,本文主要以汉代墓葬为例,就如何真实客观地释读墓葬信息进行探讨,论证了古代墓葬的诸多性质,如神圣性、象征性、礼仪性、等级性、安全性、时代性,并希望通过以上论证,解析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演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朝阳曾是隋唐王朝统治东北地区的边陲重镇,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在这里发现了大量隋唐时期的墓葬.这些墓葬以砖构墓为主,形制复杂多样,等级差别明显,并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本文首先总结砖构墓葬的形制,然后以纪年墓葬为标尺分析其演变过程,最后将朝阳唐墓与中原唐墓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6.
由于青花料淘洗和研磨得不够细致,加之使用画笔的笔法不同,导致元代青花瓷器上所绘青花纹样存在各种各样的斑点。这些斑点大小、形状各异,其名称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本文以元明墓葬出土元青花瓷器为中心,总结出来元青花绘饰中的斑点的形成与青花的笔法息息相关,出现斑点的笔法中,线条主要集中在铁线和鱼骨线上,箍线一般不出现斑点;填色中的斑点则主要形成于点按填色法、涂料填色法和抹料法中,搨料法一般不出现斑点。  相似文献   

7.
贾湖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早期重要的考古发现,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该遗址发现了大量墓葬及保存相对完好的人骨,本文尝试从性别考古学的角度对该遗址中墓葬习俗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西周时期关中地区主要有周人和殷遗民两个大的群体,可以从墓葬特征上明显区分。这一分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周时期周人对殷遗民的安置策略。先周时期传统的周人聚落中,似乎只有周原和丰镐被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殷遗民,说明这两地在先周时期的特殊地位。其余的殷遗民被安置在新建的聚落中,这些聚落往往位于传统周人聚落区以外,大部分位于关中东部地区,或许还有一定形式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以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壁画墓河南永城柿园西汉梁王墓为中心,着眼于丧葬习俗本身的连续性,分析该墓壁画与早期葬具装饰的传承关系。进而从题材、观者等角度入手,讨论墓葬壁画出现的动因及其功能。认为壁画与墓葬建筑、随葬品等都是丧葬观念的体现,丧葬观念中难以用其他形式来体现的升仙等内容,最适宜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文章还认为柿园梁王墓中出现壁画是一个特例,与诸侯王丧葬制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1.
邺城和晋阳作为北齐统治的核心,其墓葬文化较好地体现了北齐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文化.本文通过对两地发现的北齐墓葬的具体分析,初步探讨了北齐墓葬的等级,并结合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等,分析了北齐墓葬文化的构成因素.北齐墓葬文化总体上是对洛阳北魏后期传统的继承,并吸收了大量来自南朝和西方的文化新风,本地发达的经济和工艺背景也是北齐墓葬文化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太子河流域的石构墓葬在夏末商初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战国末西汉初,伴随汉文化势力向该地区的渗透和扩张,在西汉初期彻底衰落。太子河流域的石构墓葬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来自于周邻的影响,与周边和区域内部不同文化的因素之间发生交流,且该地区传统因素表现出持久的影响力。对太子河流域石构墓葬的渊源及与相邻地区石构墓葬的关系的探讨,进一步揭示了石构墓葬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多元文化因素影响,并同时对外施加影响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绝大多数妇女唯一可能有深度参与的生活领域,对了解过往的女性而言,家庭史的研究有很高的重要性。本文以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唐西州女性墓志为中心,探析唐代西州女性的角色定位、道德规范及在此框架之内的家庭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墓葬研究多集中于出土器物和葬制葬俗,对墓葬本身却有所忽略.以山东地区商周墓葬为例,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墓葬的长、宽比值以及墓口与墓底的比值,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特征;墓道的有无可能取决于棺椁下葬习俗和墓葬的规模,而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没有必然联系;山东地区壁龛墓数量较少,其族属可能有别于同一墓地的其他墓葬;器物箱的使用是东夷人的传统,并于春秋时期影响到中原及其他地区;鲁南、鲁北地区墓向较杂,这可能源于两地居民族属的多元性,而鲁东、鲁东南两地则继承了早期东夷人的传统,皆以东向为主.  相似文献   

15.
从南北朝交接的三个关键地区墓葬文化因素的构成,及相关的历史、地理背景和文化传统中可清晰看出,陕南、豫南鄂北、山东地区是南朝文化向北传播的三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正>二里头遗址是东亚地区青铜时代最早的大型都邑遗址,以其为典型遗址的二里头文化则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史无前例的都邑的庞大化与大范围的文化辐射构成其最重要的特征①。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东亚地区最早的青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缘起位于考古学文化边缘地带的墓葬,尤其是处于两个以上考古学文化交叉地带的墓葬,其文化因素大多比较复杂,其归属问题也多有争议。这一类墓葬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大量存在,对研究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变迁等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对这  相似文献   

18.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明代城墙,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明城墙不仅是历史的宝贵遗产,更是历史文化信息传承的媒介.明城墙城砖的砖文传递着层层责任制的信息,这种责任制使得南京明城墙巍峨挺立至今.本文以明太祖朱元璋洪武时期修建的南京城墙的城砖上的砖文为例来探讨砖文所包含的责任制制度.  相似文献   

19.
王煜 《南方文物》2022,(4):169-171
南京东晋墓中出土的“虎啸山丘”砖画不是传统的龙、虎画像题材,而与该时代特别流行的高士隐逸文化有关。从东汉张衡将“虎啸山丘”作为隐逸的比类后,虎啸就与隐逸产生了联系,而魏晋高士文化中流行的啸也与虎啸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类比关系。“虎啸山丘”砖画的内涵其实与之后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一脉相承,不仅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拼镶砖画,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关于高士隐逸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孙勐 《收藏家》2011,(4):39-44
辽瓷是辽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出土于墓葬、塔基、窑址等遗迹之中,形制多样,装饰丰富,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