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模式的典型遗址是位于台湾四部中心处的大马璘遗址,地处埔里盆地南部的爱兰台地上.与此模式相关的人类遗存未见有报告记载.但从石板棺的长度推断为直肢葬——可能是仰身.构筑棺具的材料大都是板岩,这些棺均呈东—西向.(图6)这个特殊遗址以其含有“蹲踞”的人类遗存的短小型石棺为特色而首次由铃木于1931年写入报告中.其后,1938年Asai与他人共同发掘了谢象花园遗址,在那里他们发现了5具石板棺.其中大多数由八块石板组成,有盖,无人骨遗存,但内有一些残断的石锄;这些石板棺明显地呈东—西向.5号墓仅50~60厘米长.因其位置紧靠4号墓,故发掘者确信这两具石板棺代表着一种母子群葬.[刘氏(Liu  相似文献   

2.
青海“史前”的铜铃刘宝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铜铃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青铜乐器,考古发掘中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銮铃、执铃、饰铃等几种。青海“史前”的铜铃实际上是指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的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青铜铃,其中也包括所谓“唐汪类型”的墓葬(...  相似文献   

3.
"宝石谷传说"在欧亚大陆流传甚广,印证了欧亚大陆各族的交流活动,是欧亚交流史的重要内容。此传说在南梁时传入中国。其最初内容是山谷有宝石,寻宝人将肉投入山谷,利用兀鹰将粘在肉上的宝石衔出山谷而后得之。在阿拉伯时代,传说中增加了两个新元素:一是山谷之蛇,二是克服山谷之蛇的重要历史人物亚历山大。蒙元时代以后,欧亚大陆各地既有新版本流行,也有原初版本存在。波斯、中亚等地区流传的原始版本流入中国并为汉籍文献所记载。该传说来自希腊化世界而后流传于欧亚大陆。  相似文献   

4.
1999年10月5日,西藏博物馆正式开馆了。作为首次与观众见面的基本陈列内容,博物馆共开放了四个展厅,分“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民俗文化”四个部分。在这里,我想重点对“史前文化”的陈列展品和西藏史前文化及其相关研究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6.
张弛 《南方文物》2006,(2):38-46,36,47
中国南方地区北接黄河流域,南连东南亚,处于东亚的中心部位。这里地域辽阔,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有云贵高原,东部有南岭横亘其间,将整个区域分隔为长江中下游、华南和西南三个大的自然地理单元。而南岭又是南方地区的气候分界线和敏感带。因此使得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但气  相似文献   

7.
考古学研究中频繁使用的"时代"概念,是历史学纪年传统的学科特质。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开展与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时代"概念被学者们提出并推广。这些概念的普及,一方面便于研究,另方面却造成了一些问题。有鉴于此,认为在使用这些"时代"概念时要审慎,需厘清相关"时代"概念所指时间范围,在研究中尽量使用既定概念,避免一味缔造新的术语。  相似文献   

8.
吴春明 《江汉考古》2023,(4):49-64+121
环中国海古代分域发展的“四洋”航路,构成海洋全球化之前东亚海洋文化的传统格局。新石器时代夷、越先民,初创了从黄海之滨到南海北岸的原始海洋文化与初期航海实践,从近岸陆岛穿梭到远海、远洋逐岛梯航,见证于丰富的史前、上古沿海考古发现。夷、越土著先民多区系的原始海洋文化,是汉唐以来“四海”“四洋”分域航路发展的史前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海上丝绸之路”著称的中国古代航海与航路,并不是“丝绸之路”在内亚大陆“衰落”“堵塞”后的地理“转移”与陆海“变迁”的被动结果,而是环中国海海洋土著先民固有文化传统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凌家滩玉版等重要遗物揭示出先秦文献记载的天极观念在史前时代已经出现,要点包括天极为天体的中心,可以用八角星纹和纽结纹表示;神鸟和猪这两种动物与天极运行密切相关。这为识别中国史前陶器图像反映的天极观念提供了重要线索。综合各遗址资料,这些图像或以十字线、多芒星、多射线等表现天极为方向之起点,或以纽结纹表现天极为天体运行网络之枢纽,或以弧线表现围绕天极的旋转,并有飞鸟环护、獠牙兽面、尖顶建筑等内容。对这些资料的归纳,极大丰富了对史前天极观念的认识,为解读更加复杂的史前玉器图像的内涵和讨论各地区密切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史前”概念的由来及其在中国的传播陈星灿由于田野考古学的进步,史前考古学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得以确立①。1865年英国著名考古学家约翰·鲁伯克(Johulubbock)在其《史前时代》一书里以"史前"为题,论述了人类的远古历史。1871年,著...  相似文献   

11.
史前中原地区的宗教崇拜和“礼”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前中原地区的宗教崇拜和“礼”的起源李禹阶在中国古代,礼是华夏民族及国家的重要文化特征。《大戴礼记·礼三本》:“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说明礼与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浙江省各地汉代土坑墓中,发现墓室四边有一个台阶式的遗迹,被暂名为“熟土二层台”。以下试对其形成原因和存在作用作一粗浅剖析。 有“熟土二层台”的汉墓,墓壁均系生土壁,墓内用原土回填,并经过夯打。底部四边普遍有“熟土二层台”,底面平整,其中绝大部分基底的前后两头(一般距前后壁50——70厘米)各有一条横向浅沟。此外,各墓内均遗有完好程度不一的葬具板灰痕迹和棺钉。随葬品置于墓室的一侧或一端,个别墓中两者皆有,但不管何种形式,其器物与墓壁均有一定的平行间距。 “熟土二层台”现存高度多在40——50厘米之间,宽度一般为30——40厘米,“台面”不甚平整,有的呈外高内低的倾斜状。“壁面”较垂直,并往往留有少量的板灰痕迹,个别的还  相似文献   

13.
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签署了关于解决美售台武器问题的联合公报,习称“八一七公报”。它与中美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一起,并称为处理两国关系的三大基石,在官方文件和学者著作中频频提及。近年来,随着美国一些外交档案的解秘,“八一七公报”谈判前后的某些细节渐为人知,耐人寻味。现将美国方面的材料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肆宣扬和推行西方的"普世价值";然而,"棱镜门"事件揭示了西方国家"普世价值"的虚伪性,暴露了西方国家的政府、企业、媒体对"普世价值"的虚伪真面目。西方"普世价值"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二”在国人的骨子里,绝对是个贬义词,但如果一个人这么多年,一直“二”,抛开“而子”“里子”问题,坚持了一套标准,还熬成了“成功人上”,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相似文献   

16.
在以圆或圆周为艺术设计或审美观照“单元格”的器物造型中,“右旋律”或“顺时针律,,广泛地存在,使用频率大大地高于左旋。中国史前仰韶、龙山等文化谱系中的彩陶器,多于瓶、罐、壶、盘、钵的沿口、底部、腹肩部施绘,其右旋的倾向尤为明显。这意味着中国艺术在起源阶段就开始积淀右旋的规则或模态。这种倾向在秦汉以后的造型艺术乃至璇玑图回文诗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本文对这一现象的表征、构成要素及特点做初步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经大面积发掘的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制"丫"形器,这种未知的史前器具以往极为少见,它是什么?有何用途?对这批资料进行了整理,通过文化背景、出土状态、形制分析及同红山文化"丫"形玉器比较,结合历史文化印记与民族学存证,初步判断"丫"形陶器是一种与原始宗教活动有关的信物,很可能是狩猎时行巫术的辅助器工具。其犄角造型应该是猎人们最为熟悉的拟鹿科动物仿形器,使用方式为手持把握或在临时祭坛上插地供奉,以祈求捕获更多的猎物并隐含对本氏族部落保护之寓意。  相似文献   

18.
考古学的性别化研究是相当晚近的现象。本文回顾性别考古学发展的三个阶段,重点介绍当代欧美性别考古学的研究模式,并简要评述了我国性别考古学的发展现状。性别考古学是当前考古学重要议题之一,不应被中国考古学家所忽略和淡忘;多角度解释考古遗存有助于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山西东部的左权、黎城,在靠近晋冀省界的两处明代长城关口上都有"大明嘉靖二十二年季春吉旦巡抚河南都御史秦中李宗枢建"的刻石,记录了明嘉靖年间,北方蒙古部侵入山西,直达晋东及晋东南等地,时任河南巡抚李宗枢为防御来自山西的虏患,特意沿两省边界筑墙守隘的历史。在这次边界防守中,李宗枢留下了许多标示重要关隘的刻石,反映了当时河南地方修建长城的规模。  相似文献   

20.
郝娟 《文博》2014,(2):83-85
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成效如何,现已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介绍西安半坡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史前工场"的设计理念入手,提出尊重儿童、关注家长是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中均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