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通史·远古时代>一书书稿的完成,为苏秉琦正式提出重建中国史前史创造了条件.他将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作为研究史前史的一把"金钥匙",以实现他重建中国史前史的目的,着重解决中国从氏族社会到国家出现的历史.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中国文化传统组合与重组等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同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多源、一统的格局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一重要的学术观点.他还针对中国文明起源研究高涨而史前史研究低落的现状,解释"文明起源"的确切含义,就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苏秉琦在1986年全面投入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与1985年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的召开、夏鼐的<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在国内公开发表、晋文化研究会和仰韶文化学术讨论会的召开等四项学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苏秉琦在1985年形成的"古文化古城古国"概念,阐明的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发展交往的形式与作用,以及陶寺文化形成的机制与意义,为他后来开展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奠定了学术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考古学角度研究中国古史,是苏秉琦晚年学术研究的主要奋斗目标,但明确提出考古学研究要直接面对中国古史,则是在他论述了重建中国史前史之后.1992年9月苏秉琦在<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一文中全面阐发了构建中国古史框架的重要学术思想,提出了中国国家起源发展经历了"古国--方国--帝国"三个阶段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宏观认识,肯定玉器的出现作为"上万年的文明启步",辽西地区由民族向国家发展的转折点的时间在距今七八千年,开始将红山文化"坛、庙、冢"等遗存的文化性质确定为早期城邦式原始国家,即古国,并将陶寺文化的社会定位于方国进而又改定为古国.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的新曙光>、<文化与文明>和<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等3篇论文,分别代表苏秉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三个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探索文明的起源来研究文献以前的历史.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宏观上描述了中原地区原始文化与辽西地区原始文化的发展交往,迸发文明"火花";并围绕陶寺文化的形成及对后来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形成过程三阶段的思想,为创建他的学说体系,即中国国家起源与发展阶段的三部曲和发展模式的三类型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苏秉琦晚年的学术研究主线,正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修订于80年代中期,调整于90年代初,而最终确定为国家起源(即文明起源)和民族文化传统.苏秉琦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种种论述,都是为了实现他的学术研究目的而进行的种种探索.  相似文献   

6.
苏秉琦在1992年9月以后,对燕山南北地区文明发展较早而衰败亦较早的原因、传说的五帝时代事迹的地域与中原地区的古国、对"五胡乱华"的历史意义等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并结合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分析的国家起源的三种模式的思考,于1993年11月形成了中国国家发展模式的三种类型(北方原生型、中原次生型、北方草原续生型)的认识,于1994年1月写成《国家起源与民族文化传统(提纲)》一文,标志着苏秉琦学术体系的形成。其中,红山文化后期进入古国阶段、是否确认良渚文化已进入方国这两个问题尚待研究证实。苏秉琦学术体系的形成,以及围绕这些学术弘论的产生而展开的各种探索与研究过程本身,是1986年以来探索中国文明起源所取得的最重大的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从1983年苏秉琦先生亲赴辽西主持燕山南北地区考古学术座谈会起,到1987年他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察,苏先生曾连续4年到辽宁指导工作。在《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2期为庆祝苏先生考古五十五年编辑的专栏里,我曾以《苏秉琦先生与辽宁文物考古工作》为题,记录了先生那  相似文献   

8.
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人历来认为自己是炎黄裔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究竟是不是那样,从来都不加以深究。可是进入近代以来,这个观念发生了动摇。当西方列强纷纷侵扰中国时,一些西方学者也忽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发生了兴趣。他们无视中国文明的整体特点,摭拾一鳞半爪随意比附,说什么中国文化乃至中国人种是西方起源的,一时间弄得有些中国人也糊里糊涂。不过大多数学者并不相信那些说法,而早先的传说似也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把许多学者推上了第一线,其间经历了许多思考和探索。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开始“由盲目的信古而进到疑古,更由消极的疑古,而进到积极的考古。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起步的。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我国文明起源问题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明起源问题是中外学者所共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题目。过去我国学者往往以外国“文明时代”标尺看待我国文明的起源,如通常所讲“文明”的三要素或四要素─—文字、青铜器、都市和礼仪建筑等论证条件,所以把我国文明起源确定于商代。其实,此非“文明”的初级阶段,而已是社会进入“文明”的成熟时期了。 近年,有关我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论著日增,原因有三:其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学者)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广  相似文献   

11.
1928年发掘殷墟揭开了用考古资料探讨中国早期文明的序幕。但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展开的,可以划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研究的热潮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新进展与新问题阶段,2000-2011年。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开展文明起源研究的主力军只能是考古学,田野考古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国外考古学研究文明起源的成果缺乏深度了解也阻碍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深入进行。目前已有学者自觉地认识到要主动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探源工程,相对而言在专项研究上,容易得出新的认识,可是在宏观上做总结性的概括则有待不断地解读、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明起源探索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明起源是世界性的大课题 ,长期以来备受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关注。从考古学研究角度剖析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历程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代表了中国文明起源探索从初始至深入的全过程。礼制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特征。但与世界文明比较 ,中国文明还有其更重要 ,更具内涵的特征 ,那就是血缘集团的长期存在及在中国文明形成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夏商周时期建立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前提 ,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国家。这一特征不仅与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界定的西方国家特征存在明显不同 ,而且也是维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连绵不断的重要因素。关于原始社会末期夏部族崛起的原因 ,目前学术界论述颇多 ,笔者认为若按恩格斯“两种生产”决定历史发展进程的论断 ,夏部落崛起的根本原因当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 ,夏部族在两种生产中均较其他部族领先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国家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何兹全一、流行的中国国家起源说解放后几十年来,有权威的中国史学家们都把中国国家的起源定在夏,女范文澜先生和郭沫若先生都是如此说的。(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定本第一编第103一104页,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七次印刷。郭...  相似文献   

16.
17.
汪培梓 《中原文物》2007,(2):110-112
文明起源和文明研究几乎是全世界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和“文明探源工程”的先后实施,更成为国内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华五千年文明,其源头何在?又是如何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其早期面貌如何?诸如此类问题,由于文献之局限,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些年来,在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形成了新的学术热点,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提出了丰富的见解和思想。但是,距离这一问题令人满意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相当广阔的探索空间。事实上,文明起源研究既是一个考古学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要把这项意义重大的学术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必须对其理论方法论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以便尽快形成一套能够指导该领域研究的、符合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历史过程的科学的理论方法论体系。为此,本刊特发起这样一场讨论,以笔谈的形式,发表学界对该问题的看法与思考。笔谈文章不要求旁征博引,只要有一束思想的火花,都可以在此绽放,热忱欢迎学界友人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9.
近多年来,王震中同志在中国史前文化与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上多有创获,发表了确有创见的一批论文。最近,他在深入探讨文明起源问题所获新成果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我读了稿本后觉得颇有新意,是很值得向读者推荐的。文明起源问题是中外学者共同关注和研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明的起源》夏鼐著,文物出版社1985年7月出版,32开,文字131页,插图27幅,黑白图版32页136幅。该书是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夏鼐于1983年3月9日、11日、13日分别在日本东京、福冈和大阪三地所作的三次公开演讲的讲演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