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7,(9)
<正>经年劳累在夫家,昼出耕耘夜纺纱。新岁娘家坐半月,飞针走线巧盘花。这是流传在湖南桃源县的一首民谣,民谣形象地描绘了旧时桃源的农耕生活,以及妇女在劳作闲暇之余从事刺绣活动的情景。桃源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地属湖南省常德市,因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得名。桃源县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境内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桃花源。桃源县景色优美,风光旎丽,  相似文献   

2.
对于拥有着古老传统的农耕民族而言,土地神在我国民间是十分为百姓所熟知爱戴的神祇,其在明代传奇戏剧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描摹刻画.而由于明传奇中的土地神存活于戏剧剧本之中,与现实民间信仰中的土地神存在一定差异.在文本语境的关怀下,神性褪色、人性张扬,也使得土地神在角色形象、地位职司等方面展现出别样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史博览》2008,(2):1
"加油、加油",瞧这俩从容不迫的样子,想成为这田野上的"大力士"可不容易哦!在没有太多运动条件的田间,"掰手腕"成了他们劳作之余最好的锻炼和娱乐方式。以膝为台、两只交叉在一起的手、一群开心的围观者,诠释着乐观、朴实的劳动者在田间地头最简单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肖文  周冬梅 《沧桑》2013,(4):205-207
吉安民间灯彩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荷载着吉安百姓本真原生态的文化灵魂。本文以吉安鲤鱼灯为例,将从神话传说的渊源性、图腾崇拜的仪式性、农耕文明的眷恋性三个方面对吉安鲤鱼灯蕴涵的原生态文化展开考略,来探究蕴蓄在吉安民间灯彩艺术中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农耕文明影响下,东蒙古地区经济类型、社会文化、社会风俗等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从历史社会风俗角度,以寺庙和碑刻以及节日庆典的演变为主要切入口,窥探农耕文明影响下东蒙古地区社会文化的变化过程及"汉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季姬方尊铭文中的“亩臣”是指在贵族采邑从事农业生产的臣服群体,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使用“臣”从事农耕生产的情况。“亩臣”主要来源于周人在扩张过程中俘虏或接受的外族臣服者。将臣服族群转变为从事农耕或其他力役的劳动者是上古时期常见的一种处置方案。西周早期,周王拥有的“臣”为数不少,是以在分封或赏赐贵族时常有“臣”之赐与,其中大多应即农耕之臣。相较于同为基层农业生产者的“庸”,从事农耕的“臣”多从故土迁离,对贵族领主的人身依附性更大。被称为“亩臣”的农耕群体聚族而居,有以“师”为称的基层首领,通常以五进制编制而成,便于加强管理、安排生产及征发劳役。“亩臣”作为生产组织在贵族田地里集体劳作,其产出的相当一部分归贵族宗族所有。  相似文献   

7.
将农村农耕文化植入乡村旅游产业,借助当前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农耕文化知名品牌,进而带动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早日实现广大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是当前实现"农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本文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发展现状,探讨了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利用的模式及问题,并针对乡村旅游中如何有效利用农耕文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滔 《神州民俗》2009,(8):16-17
我国民间体育是在农耕文化背景下,由村落民众创造的一种乡土文化形态,曾在历史上发挥过整合村落秩序、教化村民、娱乐和凝聚民众等社会价值。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文化包括民间体育正在失传或消失。在越来越强调弘扬传统文化和加强身体素质的今天,有必要对我国民间体育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突出其社会功用,才能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和提高国民健康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的农耕文明是一首从远古缓缓吟咏而来的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早在先秦时期民间流传的《击壤歌》就描述了乡间的田园生活。人们聚族而居、男耕女织、精耕细作,依托丰富多样的自然条件及自身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具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农业文化典范。在这里,我们将通过今年新晋的七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泥土里结出的沉甸甸的果实,一窥我国灿烂而丰富的农耕技术、乡土风情!  相似文献   

10.
高仲选 《民俗研究》2002,(3):195-196
在陇东合水县民间,一直流传着用面塑枣山祭祀灶君和土地神的习俗,它与农耕紧密相联。枣山,属于古老的民间面塑艺术品,是一种变形的抓髻娃娃。粗犷中含着神奇,变态中含着憨厚。  相似文献   

11.
从近世走向近代:华北的农耕结合与村落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思 《民俗研究》2010,(1):128-146
近世以来华北农民在农耕劳动上的互助-结合行为的变化与同时代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密切相关,而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则直接关系到对该时代农村社会性质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华北农村的农耕互助具有地域特征,通过对近世华北农村的"锄社"、"合具"及近代的"搭套"、"换工"等农耕结合习惯进行考察和相互比较,可以看出华北的村落共同体经历了一个从近世走向近代的、变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社会民间信仰常常被称为"农民的信仰",沿袭着中国农耕文明的轨迹而在广大乡村生生不息。观照当下,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已成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由于城市的扩张或国家建设的需要,一大批村落被"征用"而消逝,一大批世代附着于土地、靠天吃饭的农民也迅即结束了农耕生活转而成为城镇居民。在此过程中,"新城镇居民"内卷化所致重建传统信仰的行动与城镇化生活中国家的强势在场产生了巨大的张力,村落传统信仰的社会迁移往往陷于"水土不服"、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一个异地城镇化村落的传统信仰重建实践表明,信仰的迁移之于农民的迁移及其城镇化融入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传统信仰的恰当"征用",或可成为有序城镇化的一种有效"策略"。城镇化不应成为传统村落信仰的终结者,应当成为中国当代社会民间信仰调适转型的催化剂,要以文化之理性和政治之理性的结合,建构有利于更好聚合传统村落文化要素价值集成的制度空间,重建民间信仰的当代意义,从而创造出新型城镇文化力提高与释放的过程,彰显新型城镇的地域特质和"文化担当"。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代虽然受制于农耕经济下朝廷财力的限制,素来有"官不修衙"的说法,但只要条件稍微允许,好大喜功、热衷兴建"形象工程"的情况也会时常出现。那些耗费巨大社会财富所建成的"工程",在战火等时代潮流的冲刷中往往又毫无生命力,最后都变成了历史长河中的流沙。  相似文献   

14.
史晓雷 《文物春秋》2012,(6):17-21,F0002
山西稷山县稷王庙的献殿前檐栏板上,保存有清道光年间的四幅农事木雕,刻画的是我国传统农事劳作的犁田、播种、碾场、扇车场景,是研究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特别是农具发展演变史的珍贵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15.
话说烟瓶     
在民间,不少人都有抽烟的嗜好,尤其是成年人和老年人几乎天天都要抽几次烟。烟瓶是吸食烟的工具,家家都有。有的人还随身携带,在劳作歇息、攀谈聚集时,拿出烟具,抽上几口烟,谈笑风生,解除劳顿,便来了精神。有时,遇上烦心事,抽上几口烟,调节一下心境,烦恼解除了,心里宽畅了,心境平静了。民间人们使用的烟具,主要有水烟瓶和旱烟瓶,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上纸卷烟货源充足,给人们提供了方便,原来的烟具也就少得多了,但在一些农村,特别是偏僻边远山区的人群中,仍然使用过去的烟具,看后使人颇有兴味。  相似文献   

16.
古老的黄河从这里经过,留下了龙的传人;远古的文明在这里扎根,为中华民族添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享有“中国戏曲艺术摇篮”美誉的山西,在晋北大同、怀仁、应县等地,勤劳纯朴的人们在辛勤劳作之余自召开自乐、创作出这一地方古老的剧种——“耍孩儿”。  相似文献   

17.
刘宗迪 《民俗研究》2012,(5):2-F0002
本书作者卢公明(justusDoolittle,1824-1880)系美国传教士,曾于19世纪50—60年代在福州地区传教十余年。传教之余,他用一个外国传教士的目光,对福州的政治、经济、社会尤其是民间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民间崇拜、节口风俗、婚丧嫁娶、祖先崇拜、风水堪嗷、符咒征兆、占扑算命、民间迷信等等,  相似文献   

18.
正神奇秀美的长白山,以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着自然美景,绽放着古朴而典雅的艺术之花。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就是长白山下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奇葩。2009年9月,朝鲜族农乐舞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民问活动搬上舞台朝鲜族农乐舞来源于古代的农耕歌舞,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创造的乡土气息浓郁的民俗艺术。"农"指农民,"乐舞"指有音乐伴奏的舞蹈。农乐舞的母体是传统农乐,包括农乐游戏和农乐舞蹈。所谓农乐游戏,是农乐伴奏下进行的民间游戏活动;农乐舞蹈是在农乐器伴  相似文献   

19.
古老的黄河从这里经过,留下了龙的传人;远古的文明在这里扎根,为中华民族添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享有“中国戏曲艺术摇篮”美誉的山西,在晋北大同、怀仁、应县等地,勤劳纯朴的人们在辛勤劳作之余自娱自乐,创作出这一地方古老的剧种——“耍孩儿”  相似文献   

20.
满洲入主中原后,在对盛京陪都的建设中,有统治者"参汉酌金"的政治思考,有"招民垦荒"的经济决策,也有为重塑陪都的"东巡"祭祖和"封禁"流移的实施。尽管清朝统治者以盛京为满洲根本之地,在盛京地区全力构建并呼唤满洲本色的回归,强调满洲的身份认同。但在大批汉人迁徙殖入、旗民皆与土地结成依存关系后,作为满洲根本之地的盛京地区已然是农耕文明的拓荒地,满洲自身的"渔猎"文明抑或"内亚因素"在农耕世界中找到了与中原文明交融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