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丝绸之路上西域佛教戏剧的情况,很少有人涉笔,历代文献亦不见详载。有关中国戏曲起源多有争议,但大多数人定为宋元时期,这与他们不熟悉西域历史有一定关系。研讨西域佛教戏剧,可以从张骞出使西域与《摩诃兜勒》曲、丝绸之路上佛教节日中的戏剧活动、西域出土的佛教原始剧本和《舍利弗传》与目连戏等方面着手。从西域出土的佛教原始剧本来看,任半塘先生认为中国戏曲源于唐代,其设想并不是主观臆断。  相似文献   

2.
《文献》2017,(2)
婆罗门乐是天竺乐,大约在隋朝时传入中国。《婆罗门曲》源自于婆罗门乐,婆罗门乐在流传过程中与龟兹乐融合,《婆罗门曲》因而常被归入胡曲。唐代著名的舞曲《霓裳羽衣曲》乃唐玄宗据《婆罗门》而制,至今仍有《婆罗门曲》古谱留存。初唐时期出现了杜元琰诵《婆罗门咒》,《婆罗门咒》是天竺人常念的一种咒语,与《婆罗门曲》没有直接联系。李益的《婆罗门》"回乐峰前沙似雪"流传甚广,后世《婆罗门》曲辞创作受玄宗月宫得《霓裳羽衣曲》传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0,(3)
<正>《庄子·天下篇》云:"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吕氏春秋·古乐篇》亦云:"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雍塞,凿龙门,降通潦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可见在夏代,为歌颂大禹治水之功,作有《大夏》之乐。  相似文献   

4.
秦以前,古车多是独輈驾挽,汉初之后,逐渐被双辕车取代。先秦古车挽马鞁具及马饰与后世有很大差别,自汉至清,历代经师多有释说。当代学者结合考古发掘的实物进行研究,不乏灼见。但考究古今释说,感到对某些鞁具、马饰的认识与称谓上,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鞁具(一)络头、勒、攸勒络头、勒、攸勒不是同物异名的鞁具,但某些著述往往将它们混同为一。络头是网络马首以控制马的鞁具。《庄子·秋水》说控制马牛的方法为"落马首,  相似文献   

5.
达律斯·米约,法国"六人团"的核心成员,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及多产的作曲家之一。在其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世留下了443部作品。《胆小鬼组曲》是达律斯·米约在1937年创作的一部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集中体现了达律斯·米约音乐创作的风格与个性。本文主要从该曲的创作背景和作品分析入手,结合自己在演奏此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对萨克斯管版本《胆小鬼组曲》进行浅析。为演奏此曲的萨克斯管学习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中原自古为礼乐之邦,关于中原地区的音乐历史文化,历代文献多有载述。《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葛天氏部落所生活的区域就是今天地处黄河中游平原的河南中部地区;《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大夏》是歌颂禹王治水功绩的乐歌;《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是关于商人  相似文献   

7.
<正> 今夏,我写了一篇《大夏与姬水》的文章,就这两个地名的声读,推求其古地的所在和名称的演变,从而得知大夏之名源于大月氏。其在周秦间活动地带,约当今甘南与川西之间。大夏一名的古读,应为大何(dáhé)或杜曷(dùhé),其后的突厥、吐蕃诸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书卷"意指"写卷"或"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审美意蕴。有唐一代书籍的装帧形式以"卷轴装"居于主导地位,"经折装"是对"卷轴装"的一种改进。唐代书卷"经折装"受到过佛经典籍"梵夹装"的启发,但它与"梵夹装"并非一回事。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言中的"模勒"一词,意指"摹画"、"勾勒"之意,与后世学人所误读的"雕版"、"刊刻"关系无涉。  相似文献   

9.
李明等 《文博》2014,(2):64-66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大夏真兴六年石马",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一件十六国大夏时期的石雕艺术品,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追述了该石马的出土地点、入藏情况,考证了其性质。  相似文献   

10.
汉通西域,开辟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当时中外古典作家均有记载,后世学者亦多研究;但至今对于“丝绸之路”中段路线,仍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当代英国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认为,“丝绸之路”从敦煌起分南北两路西行,“各路都在喀什噶尔(疏勒)会合,然后又分道扬镳”,西去大宛和大夏。苏  相似文献   

11.
<正>夏荣(大夏)教授为中国著名书画家,国礼特供艺术家。其主要作品有《大乐》《谷雨》《广寒香》《5.12汶川》《红土地系列》等。曾多次参加国外重要画展并获奖。作品被香港、韩国、日本等国内外各界机构和私人收藏。2006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76,(1)
我店古籍门市部最近整理库存图书,发现了一部旧抄戚蓼生序本《石头记》(下简称"脂沪本")。解放前,有正书局出版过石印的戚蓼生序本《石头记》,书名改作《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下简称"有正本")。我们把"脂沪本"与"有正本"进行了核对,确定了现在发现的这部"脂沪本"正是有正书局过去据以石印的底本。这是《红楼梦》版本的一个重要发现(图一、图版叁)。  相似文献   

13.
西藏史籍关于"吐蕃僧诤"的记载,其主干部分大多数来源于《拔协》,包括论辩的过程、"僧诤"的结果以及摩诃衍禅法的内容等,由此造成了众多史书在这一事件上的单一化视阈。去除《拔协》在"吐蕃僧诤"研究中独一权威地位且研究视域多元化之后,就可以发现:首先,"吐蕃僧诤"中并不存在一个正面的交锋过程,所有佛学问题的讨论都是以书面文字的方式展开的,持续时间为三年左右。其次,讨论的结果是禅宗在吐蕃"停废"之议的取消,虽然禅宗在吐蕃发展的黄金期结束,但禅宗系弟子在吐蕃依然活跃。再次,就摩诃衍的禅法而言,也不存在"无分别说"破坏善法的存在基础问题,"无分别说"是在胜义的层面阐释的。  相似文献   

14.
《新疆人文地理》2011,(4):124-129
《江格尔》是一部表现和歌颂圣主江格尔及其勇士集团英雄事迹的长篇史诗,是蒙古民族传统史诗中的宏篇巨著,与《蒙古秘史》、《蒙古格斯尔》一同被誉为"蒙古古代文学的三个高峰",也被称作"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是口承史诗和"活态史诗",虽然没有像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那样早就定型于书面,闻名世界,誉满古今,但是究其本质并不逊色。  相似文献   

15.
正文公衫文公斗,斗又写为兜,漳州方音,兜和斗音同。民国漳州《龙溪新志》云:"吾邑旧俗,凡妇女出行,须穿浅蓝色阔袖衫,头蒙一杂色布帕,使人不得见其面,盖朱文公治漳时之遗制也。民国初乡间尚多见。黄子寅清漳竹枝词:‘花卉千般错绣文,盖头纱帕白罗裙。海滨邹鲁今犹昔,不见巫山一段云。'即指此"。~①漳州这种妇女装束的相关文献最早见于清康熙五十四年《漳州府志》,其卷二六  相似文献   

16.
经由对已公布的敦煌文献图版的普查,我们共发现《摩诃僧祇律》写卷87号、《摩诃僧祇大比丘戒本》写卷3号、《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写卷4号。其中不少残片本出自同一写卷,后经撕裂而分离为数号。本文通过对前人缀合工作的总结及对现有写卷内容、断痕、书风、行款的比定,将其中的54号(片)缀合为14组。  相似文献   

17.
“法出波斯”:“三勒浆”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 《历史研究》2012,(1):4-23,190
"三勒浆"是唐代从波斯传入的一种果品饮料,本出自印度,由"三果"(诃梨勒、毗梨勒、庵摩勒)配制而成。三勒浆成为唐代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饮品;宋代南方与之相关的诃子汤、余甘子汤则声名北被;元代许国祯更使三勒浆重现短暂的风光;明清以降,尽管三勒浆已几乎不再酿制,但相关知识在文献中代有传递,人们仍然试图保持对唐代风物的历史记忆。三果在古代印度的医疗与饮食中占据重要位置,且有相关的神话式描述相匹配。波斯、阿拉伯医学文献及《回回药方》多处记载了"三勒"的入药与入饮,说明其在波斯、阿拉伯地区是比较流行的,这与"三勒"在中土的流传颇有差异,原因在于波斯、中国与印度之间文化的不同。作为文化的中转站,波斯不仅为印度这一饮食习俗的向外传播提供了二度契机,而且使这一习俗在中土"披上"了波斯风物的美妙"外衣"。因此,中、印、波三地某些饮食习俗的传递与吸纳,体现的是三地文化和宗教之间的差异、选择与互动。  相似文献   

18.
刘国宾 《文献》1999,(4):281-283
1997年岁末,笔者于国内发现一部百衲本《辽史》,其首册目录页之天头,题有一则关于涵芬楼影印元刻本(即"百衲本")《辽史》版本问题的跋文,全文407字,文末署为:"胡适卅一、十一、廿三夜纽约".  相似文献   

19.
正三危山又名卑羽山,是史书记载中最早的敦煌地名,其主峰在莫高窟对面,三峰危峙,故名三危。《尚书·舜典》载:"窜三苗于三危。"《史记》说舜掌握权力之后,"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他"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括地志》云:"三危山有三峰,故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元金履祥《尚书表注》:"沙州敦煌县东四十里有卑羽山,一名化羽山,有三峰甚高,人以为三危。"史载,东汉著名学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中,有一批唐勒赋残简。唐勒之赋早已失传,迄今为止我国文学史专著凡论及唐勒时,作品介绍都只能付诸阙如。这一批简的出土,诚如罗福颐先生在《临沂汉简所见古籍概略》一文中所说,"其足珍重自不待言矣"。惜乎至今未见国内学术界有关这一批简的研究文章。今不揣鄙陋,谨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一唐勒为楚国后期著名文学家。据《汉书·艺文志》载,他生活的年代与宋玉、景差相同,名声也相当。司马迁在《屈原列传》后写道:"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