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铁猊 《纵横》2010,(8):32-34
1900年,以美、英、法、德、俄、日等国为首的八国联军打败清廷,并于1901年与清廷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向西方14国(其中包括未参战但在义和团运动中遭受损失的几个欧洲国家)支付战争赔款白银450,000,000两。由于战争爆发的1900年为中国庚子年,因此此项赔款被称作庚子赔款。赔款数额带有强烈的侮辱性,即以当时中国人口数量计,每人赔付一两。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日庚子赔款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日本充当了急先锋。战争结束后,饱尝了甲午战争索赔甜头的日本在列强各国中第一个提出了战争索赔要求,日本最后从中国庚子赔款的总额中得本利75944689 海关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效法英美等国,同意中国对日庚款缓付5年。战后,日本鉴于其他国家纷纷以各种形式向中国“退还”庚款,于是决定将中国对日庚款的剩余部分用于所谓“对华文化事业”。北京政府虽然与日本订立了《中日文化协定》,但实际上中国并不能自主掌握这笔赔款,庚款的处置权仍操在日本手中,庚款的去向也很少真正用于中国的文化事业,多数是投在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文化事业上。由于日本“退款”之举包藏文化侵略的野心,因此遭到中国各界的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一方面废除了《中日文化协定》,另一方面照旧如数支付对日庚款,一直到1937 年9月。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为了支付战争经费,支撑伪政权的财政而在中国沦陷区发行了大量的公债。这些公债有日元公债,是由日本政府当时在日本发行,而后又在中国的沦陷区内进行强制推销的;也有的是日本的一些机构或民间组织、企业在中国发行的日元公债;但更多的是日本指使伪政权发行的各种公债。所有这些公债大多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即日本国内财政困难之时发行的,期限长,标榜利率高。这些公债发行后不久战争就结束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变迁,日本在那个时代发行的公债仅以日元计值的竟然还有约26亿元残留在中国。  相似文献   

4.
华北开发株式会社成立于1938年11月,是当时日本在中国关内最大的国策会社,开办资本3.5亿日元,1945年增至4.43亿日元。它不是经营会社,是投资融资机构,即根据战争需要在华北组建并监督有关战略资源的企业,到1945年拥有60余个子会社、公司或合作社,其资本总额达189.2亿日元。日本战败,该会社亦随即关闭。 十几年来,日本学者从日本对华北经济统治、“满铁”活动等不同角度,叙述了华  相似文献   

5.
日本驻港使官川田勉先生在2000年11月7日《南华早报》发表章,以官方语气答复香港人士的对日批评。该具名并具完整职衔为“日本总领事馆化部长”,不知是否完全代表官方作政策性表态;但中所论日本的战争责任与道歉、历史教育、战后赔款等事项,均系中日关系及战后国际重大问题,观点是否得当,值得各方面人士关切和讨论。本拟从历史学术角度发表简要看法。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在构筑朝鲜电信网过程中所采取的军事行动与外交交涉,是日本对中国军事和外交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日本战胜中国的重要因素,更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势力消长的一个缩影。朝鲜电信通讯问题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外交重点是获取日本与朝鲜半岛之间的电信通讯使用权。中日交战前后,则是以保障电信通讯联络的畅通为重点。日本通过外交交涉和武力威逼并进的方式,占有了中朝电信线并完成了军用电线的架设,在通讯联络上优势于中国。甲午战后,日本开始计划独占朝鲜电信所有权,虽然在列强的干涉下一度受挫,但最后还是通过与朝鲜交涉,控制了朝鲜半岛境内的电信通讯。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研究》2002,(1):253-253
张海鹏、步平主编的《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评析》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图书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0 2年 2月出版 ,2 98千字。该书上篇主要研究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来龙去脉 ,内容涉及日本战前与战时教科书如何为军国主义服务、战后日本教科书“改善”与改恶的斗争及其与日本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下篇主要研究被右翼教科书歪曲了的具体史实 ,内容涉及日军罪行暴行、战争的侵略性质与日本的战争责任等。该书还附录了日本教科书问题大事年表。另外两种书是 :王智新、刘琪撰写的《揭开日本历史教科书的黑幕》 ,由世界…  相似文献   

8.
一、日本大藏省印刷局概况日本大藏省印刷局成立于1871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它是从大藏省纸币司分离出来,是大藏省的直属机构,从事的主要是与印刷、出版和造纸相关的业务,包括如印制纸币、国债、护照、邮票、税票、官方报纸、刊物及大学考试试卷等。另外,还负责监制有水印的特殊纸张。印刷局的营业收入每年约900亿日元(约合10亿美元),其中60%来自日本钞票的印制。10000日元、5O00日元和1000日元每年由印刷局下属的四家工厂印制,总量约36亿张。印刷局共有职工人数约6000人,其中女姓占25%左右,主要从事检查工作。二、日无…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自1972年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猛。从1991年起,贸易额每年刷新历史最高记录。据日本海关统计,1997年日中贸易额达到7.6924万亿日元(约638亿美元),是1972年的58倍。(I日本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前,将一个什么样的中日经贸关系带入ZI世纪,是中日双方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对当前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对面向21世纪中日经贸关系的合作问题略陈己见。一、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贸易现状:进入90年代以后,中日两国…  相似文献   

10.
在1904—1905年日俄在中国东北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以沙皇俄国失败而终。战前日本从中日签订的战败条约中获取了大量赔款,又通过自身的经济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又获得了英美的帮助,这些一举让日本在日俄战争前成为经济优势较强的国家,可以说经济因素对日取胜有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全国律师协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本民主法律协会联合主办的“关于战争责任和战争诉讼中日学者研讨会”,于1999年11月16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举行。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会长刘述礼,中日友好协会会长文迟,以及小野寺利孝等日本学者与律师,罗焕章等中国学者与律师,分别在会议发言,对日本的战争责任和战后中国受害者诉讼问题进行了研讨。针对东京地方法院1999年9月22日《关于七三一部队、南京屠杀、无差别轰炸等中国受害者对日本损害赔偿要求案判决的…  相似文献   

12.
王臻 《安徽史学》2021,(4):107-116
壬辰战争结束后,作为东亚区域内的两个重要国家朝鲜与日本,他们开展关系的过程并不顺利,体现在:朝鲜对日本讲和与遣使提议的警惕和防范,双方开展通商贸易中的摩擦,双方在外交人员往来方面的争端,等等.朝鲜与日本关系不和谐的深层次根源,一是日本长期的"倭患",导致朝鲜对日本产生历史记忆,积怨甚深;二是日本发动壬辰战争造成的伤害,令朝鲜民众认知深刻,难以释怀.探析壬辰战争后朝鲜与日本之间的关系态势,不仅可以彰显彼时两国具体关系的发展走向,而且通过解读明、清王朝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问题,能够反映出16世纪前后东亚区域外交实况及地区政治秩序的演化.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不仅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极大地改变了东亚格局和中日两国关系。甲午战后,日本取代中国一跃而成为东亚的“中心”,并依靠从中国取得的巨额赔款,加快国内近代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建设,实现了梦寐以求的“金本位”,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近代化强国。日本从战争中得到的巨大利益,又驱使其不断进行新的扩张,东亚...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争赔款问题考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午战争赔款问题考实戚其章甲午战争赔款问题,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课题,时贤已有不少论述,然尚有若干可存疑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到底问题在哪里?笔者认为,仅从中日双方所签订的条约本身来研究是不够的,还必须透过条约的条款背后,甚至对条约以外的情况及其细节...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研究》2005,(1):212-212
2004年9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戚其章的《甲午日谍秘史》(“勿忘甲午”学术丛书之一种),21万字。该书对甲午后战争前后日本在中国设立间谍机构、进行间谍活动及相关人物与事件作了论述,指出:“在日本准备发动和进行甲午侵华战争的过程中,谍报工作更是起过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日历史问题其实是反映在政治判断、民众感情与学术研究三个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层面上的问题。政治层面的问题主要是由战后日本一些政治家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没有反省意识,掩盖了日本和平力量的积极努力而引起的。与日本社会和平力量共同抵制保守与右派政治家关于战争责任的错误政治判断十分必要。历史记忆源于不同的战争体验,因此导致中日两国民众层面对历史问题认识的差异,而且容易带有明显的感情因素。解决融入感情因素的民众层面的历史认识的差异,主要的方式应是促进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学术层面的中日历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研究的思维逻辑、研究方法等方面。科学地研究中日历史问题的具体问题,从学术研究的高度为政治家与民众之间的对话提供准确客观的历史依据,促进在不同层面建立对话的话语体系是中日两国历史学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环球人物》2012,(26):22
9月,本就是中日关系的"敏感月"——81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入侵中国。然而今年,就在"九一八"纪念日前夕,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抗议,从2012年度预算的预备金中拨出20.5亿日元(约合1.66亿元人民币),与所谓的钓鱼岛"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将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等3座岛屿"收归国有"。面对日本这一非法行径,中国人民解放军严正警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遗迹保护和紧急发掘调查(日)稻田孝司著胡金华译(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从1994年4月到1995年3月之间,在日本5526位考古学者使用约1118亿日元(117726351000日元=5886317550法国法郎)的经费,实施了9494项紧急发掘调...  相似文献   

19.
在局限于苏德双边关系时,蒋介石的判断相当具有远见。其对苏德必战的早期预测,既使中国避免了在结盟问题上作出错误选择,又引导国民政府克服了在《曰苏中立条约》后一度出现的动摇,还通过中国共产党为苏联提供了宝贵的情报。但是,在论及日苏德三边关系时,蒋介石关于日本必和德国夹攻苏联的判断却失之于理想化。蒋视苏德战争为中国否极泰来的转机,其在战争实际爆发后确定的联苏反德方针,主要目的是促成苏德战争扩大为日苏德战争。  相似文献   

20.
历史认识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认识问题对中日关系至关重要众所周知,中日间的历史认识问题即中国和日本关于发生于20世纪30~40年代的中日战争在认识上的纷争问题。相对于日本来说,那是一场在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驱使下进行的侵略战争,相对于中国来说,则是一场自卫性质的反抗侵略的战争: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一方,中国则是战争的受害者一方;战争最终以日本侵略的失败和中国反抗侵略的胜利而告结束。毫无疑问,对于中日双方来说,在战争状态结束以后谋求恢复邦交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正视过去以及正确地认识历史,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前提。历史认识问题对中日关系之所以至关重要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