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正记得小时候,我的眼睛远视、斜视、散光……什么毛病都有。妈妈发现我左眼不对劲,让我动手术,当她说出:"宝宝,我决定带你动手术"这句话时,我就像被一个巨大的砝码砸得头晕目眩,毕竟我要请大概三周的假,而且我还想:是不是会不小心动手术动瞎了眼啊?紧张极了!老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在手术前几天就不断给我讲故事,和我下棋,渐  相似文献   

2.
谈判前夕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战败投降。我当时在晋察冀军区平北十二军分区担任作战科长军分区司令员为詹大南,政委段苏权,参谋长钟辉晃,政治部主任陆平),我主力部队集结在交通沿线和城市附近。当时分区周围尚有不少日伪军据点,于是我向军分区建议将各县游击大队集中,迅  相似文献   

3.
4.
1939年秋至1941年夏,我在延安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虽然当时只有四五岁,却留下了许多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战时儿童的幸福乐园1939年深秋,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当时在安塞县军委二局工作的姨姐刘秀清和姐夫冯维靖送我到刚成立不久、离安塞不远的小草峪村陕甘  相似文献   

5.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我作为晋察冀边区选出的正式代表,光荣地出席了这次大会。光阴似箭,转眼50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在革命圣地延安出席党的“七大”的幸福情景,我心中就激动不已,那动人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我参加“七大”很光荣,学习了不少东西。 “七大”召开前,按党员数量比例,晋察冀的正式代表和候补代表都不够。一些人回前方去了,如  相似文献   

6.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参加了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在会上,毛泽东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近半个世纪以来,张思德爱党爱国爱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激励着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着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张思德之所以能在危及关头将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这是缘于他对工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对战友有着浓厚的兄弟情。在长征时期,我曾任张思德的班长。每当回忆起与张思德相处的日子,一幕幕往事便印入眼帘,使我陷入深深的怀念中。  相似文献   

7.
身为50后,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虽然经历过许许多多或艰辛或磨难的日子,但它们都是我最宝贵的收藏,每一次回望,都会有很多感慨!  相似文献   

8.
在山西省长治县南呈村李守仁家的墙壁上,悬挂着几帧略微发黄的照片,虽然是很普通的黑白照,却聚集了20世纪中国的几位精英人物。照片上有时任中国副总理的邓小平,有外交部长乔冠华,外交部副部长黄华,还有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当我们在李守仁家采访时,他凝神端视着照片,向我们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不曾经历过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那段饥馑岁月的人们,怕未必能够真正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然而,对于像笔者这样的过来人而言,它却重如千钧,且令人刻骨铭心。那段岁月,早已远离我们而去了,然而,它留给我们的痛还在,伤还在,欲说又觉口难开。那么,我就从好日子”说起吧。从“好日子”说起1958年夏,我们华中师院(今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部分师生,到武昌县纸坊镇附近的某公社劳动锻炼。到那里一看,形势简直好得不得了:吃饭不要钱。公社有一个食堂就设在公路边,整天开流水席,甚至连过路的人都可以随便进去吃一顿,谁也不会盘问…  相似文献   

10.
吴友智 《南京史志》2009,(11):16-16
青春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少年永远是勇者,我们意气风发,不知天高地厚,在澄澈的天空里勇往直前。 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日子里,散射着勇气和朝气的光芒。 在不知天高地厚的日子里,我们激情洋溢地舞蹈,便以为能够反转地球。  相似文献   

11.
学校里梧桐树的叶子一点一点变黄,又一片一片落下,轻轻擦着我的脚面。头顶上是高高的、蓝蓝的天。我明白,新学期收拢了夏季的裙裾,随着秋天轻轻的脚步声走来了。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车流中,再也无法顾一眼街边卸妆的泡桐,带着疲惫回到家,刚要习惯性地倒在沙发上,又一跃而起钻进小房间打开书包。月亮从远处的高楼顶上升起,我一边做题,一边将目光投向窗外,那里有被夜色染成淡红的云团,它们的裂缝间是深青色的天空。  相似文献   

12.
李勇明 《南京史志》2009,(11):15-15
窗外的蝉鸣断断续续地响着,像是夏季的尾音轻哼着从前的点滴。站在流年前奏的我,默默听着回忆酿成的歌。 青春是篇寓意深远的散文,惹人玩味;青春是首棱角飞扬的诗歌,给人激情;青春,是部没有字幕的电影,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13.
陆华 《南京史志》2009,(11):14-14
15岁,我们千方百计让青春“飞扬”,15岁,我们千辛万苦“欢度”美好时光;15岁,在漫长的365天中,在不知天高地厚的日子里,我们——  相似文献   

14.
严淳 《南京史志》2009,(11):17-17
阳台上摆着两盆小花,红润的脸蛋上布满调皮的神情,此时正沐浴着夏日的阳光温柔亲切而又神圣的洗礼,她俩舒展开美丽柔嫩的脸庞。以前,她俩是无人注意的无名之花,但昨天以后她俩有了名字,一个叫“天高”,一个叫“地厚”,为什么?那还得从昨天说起。  相似文献   

15.
贵州解放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由于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自给有余,每年都有外调。但从1958年的“大跃进”开始,生产力遭到大破坏,几十年来粮食一直处于短缺、紧张状况,被称为贵州“生态、人口和粮食”三大危机之一。“文革”内乱,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贵州城乡粮食供应状况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 ,读来让人触目惊心。以史为鉴 ,牢记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 ,推进富民兴黔大业 ,我们相信 ,本文所写的悲惨事件 ,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就会永远不再发生。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在世时,从1951年起,由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邀请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团干部、到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学习,学制一年。每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班,人数不等。我国一共选派了6期,共139人。我们是第六期,也是最后一期。 我们这一期共22个学员,两个翻译,1956年9月1日开学,1957年7月初毕业。出国前,团中央首先指定了我们班代理支部书记孙鹰同志(他是我国中央团校副教育长),我是代理支部副书记(我当时任广西省团委副书记),还有3个支部委员,经党员大会选举后,成立正式的党支部,支书分管学习,我管内务、组织生活、  相似文献   

18.
陈徒手 《炎黄春秋》2002,(10):43-47
1959年,赵树理54岁。在这之前,他一路顺利,被誉为文坛的“旗帜”。那一年,他从北京到省、县里,为农业问题上上下下折腾数次,写了几封分量很重、与众不同的信件及文章给地委书记、省委书记,直到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邵荃麟和当时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兼《红旗》总编辑陈伯达。就是这几封信和文章酿成“祸根”,在当年冬天开展的反右倾运动中,使赵树理成了中国作协整风中内部重点帮助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9.
时间飞逝,从西藏支教归来已有3个多月了。这些日子以来,我几乎每天都会想起在那片雪域高原上所经历的一切,我可爱的学生,纯朴的西藏教师,共同在西藏支教的战友们,这是我人生中永远值得纪念的时光。  相似文献   

20.
在章孝慈最后的日子里赵平按:本刊在1993年创刊号和1995年第一期曾先后发表《天若有情天亦……──章孝慈桂林祭扫母墓侧记》和《章孝慈昏迷不醒章孝严出现在他本不能出现的地方》两文,获得广大读者喜爱。章孝慈于今年2月24日在台北"荣总"病逝。现将长篇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