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成龙爱写百姓能看懂的诗,被蒲松龄写入《聊斋志异》于成龙是近期新闻上频频被提及的一位清朝人。先是戏曲晚会上,中央七常委与首都近千名观众观看了《廉吏于成龙》;接着,关于于成龙的纪录片又在电视上热映。对一个从贫困之地县令起家,一步步升迁为皇帝倚重的封疆大吏来说,于成龙所演绎的廉政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康熙皇帝称赞他为“天下廉吏第一”,屡次破格提拔,把于成龙树为廉政典型。事实上,于成龙不仅是能做实事的廉吏,更是爱好  相似文献   

2.
张智 《湖南文史》2014,(5):58-58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世界上产诗最多的诗人,据说,他一生做诗41863首。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游览昆明湖时,他不到一小时就写了8首诗,平均7分钟一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记载这个小小纪录:“舟行十里诗八首,却未曾消四时刻。”  相似文献   

3.
刘伟 《收藏家》2002,(1):52-56
在中国历史上有才能的皇帝不乏其人,特别是能诗能文的帝王大有人在,但是乾隆皇帝却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君王。早在做皇子时他就开始书写诗文,发表他对历史上和现实中各种问题的看法。他一生自著文集三部,为文1350余篇,诗集五部,共收诗41800余首,被称为中国诗坛上作诗最多的人。乾隆御制诗数量之多令人咋舌,题材之广泛也令人惊叹,其中既有风云政事的纪实,也有写景抒情之作,尤以写景诗占有很大比重,充分反映了乾隆皇帝的闲情  相似文献   

4.
在绍兴周恩来纪念馆前面的广场上,有一座周恩来的雕像。雕像旁边,有一方他在1939年题赠天台名士曹天风诗轴的刻石。诗轴上所题的诗,则出自当时绍兴名士沈复生之手。据知情人说,周恩来一生很少为别人题字;即使题,也不过几个字而已,像为曹天风所作整幅宣纸的题赠,实属凤毛麟角,这就更增加了这个诗轴的珍贵性;所以曹天风一向视它为命根子。“文革”期间,曹天风屡遭造反派迫害,诗轴和他的文存诗稿、藏书藏画等等,均被抄掠一空。因为他拒绝为造反派提供伪证,即被诬陷为“特务分子”投入监狱。“伪造周总理题字”当然也成了他的重罪…  相似文献   

5.
回到天上去     
小安 《南方人物周刊》2011,(36):110-110
天 天 天是我的爹 天会照顾我 上面这几句,是一个叫小招的人写的诗,小招已经死了。我曾在成都的一问酒吧见过他,他带着他的诗到处走,会诗访友。他来到成都,一大帮诗人请他喝酒吃饭。他喝醉了,大声读自己写的诗,双臂张成一字,  相似文献   

6.
6月30日,台湾作家王文兴在广州给读者讲孟郊的诗。这是他推崇的诗人,他为孟郊没在文学史上获得应有的地位抱不平。他逐字逐句地分析,嗓音深沉而富有礅性——“诗不是没有逻辑的文字”,“大胆修改现代读法,得到更高的音韵上的美感”,“陶渊明有一种刚硬的高洁,孟郊更柔和、悦耳,不会厌倦。”  相似文献   

7.
何文珺 《神州》2012,(7):98-101
翻译家屠岸对济慈的诗钟爱成癖,同为诗人的他一直行走在济慈的生命中,因为诗人间的灵犀相通他与另一位深受济慈影响的诗人徐志摩在灵魂和诗情上邂逅,一生为爱为美为自由,直至用生命诠释了浪漫主义美学。在人们眼中,诗人早已蜕变成那最后的十四行诗,遗世  相似文献   

8.
《诗》、史互证是研究上古历史的重要途径,上博简为此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上博简《诗论》“人之怨子”是对于《人之》一诗的评论。《左传》相关记载表明,此诗应当是为春秋后期人们比较熟知的齐国子尾、高强父子之事而作。在流传的过程中,此诗的大部分混入《瞻Mao》篇,小部分混入《小宛》篇。我们将这些内容析出整理后,可以基本看出《人之》一诗的原貌。《诗》中所佚篇章有些是其内容误入他诗因而失名的结果,上博简《诗论》所提到的《仲氏》、《人之》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日前,一位兰州军人正努力实施着一项标志性的宏伟计划,那就是撰写一部10万行的世界上最长的抒情长诗,这部长诗的名字叫:《中国》。这位军人就是31岁的兰州军区《西北军事文学》编辑马萧萧。16岁出诗集,被评为“全国中学生十大校园诗人”也许是家庭传统的影响,也许是家乡的青山绿水赋予了他一份份灵感,到了小学五年级,马萧萧就开始写上了新诗。读初一的时候,马萧萧在江苏《春笋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诗。从此,他的那些天真烂漫、晶莹剔透的诗开始陆续地变成铅字,这使他开始陶醉于写诗而不能自拔。此后,《诗歌报》、《星星诗刊》、《湖南文学》等各地报刊不断发表他的作品。他的诗引起了臧克家、张志民等老诗人的注意,并得到很高的评价。有的报刊则以“少年诗人马萧萧”为题隆重推出这位“新星”。进入高中后不久,16岁的马萧萧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甜甜的季节》。一年之后,他又出版了第二本诗集《少年诗人马萧萧诗选》。正当同学们为了升学苦苦拼搏的时候,马萧萧却在埋头写诗。在这种情况下,马萧萧创办了我国第一张铅印的中学生自办的诗报———《青少年诗报》。这是马萧萧的一个创举,这个创举使他能让更多的迷恋诗歌的中学生在上面发表诗作。1987年,马萧萧与洪烛、邱华栋、...  相似文献   

10.
粱大伟 《神州》2013,(7):7-7
在《孟子》中,孟子用诗来论证他的治国思想、外交思想、哲学思想等,充分体现出孟子的价值取向。从《诗》学传统上讲,是对《诗》用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1.
舒瞻一事     
舒瞻 ,字云亭 ,他塔喇氏。满族。辽阳人。清乾隆四年 (1739年 )进士。历任桐乡、山阴等县县令 ,乾隆十九年 (1745年 )曾任乍浦 (今浙江省平湖县境内 )理事同知。舒瞻善诗 ,著有《兰藻堂诗集》。倍受评家称赞。舒瞻爱诗 ,并爱诗及人 ,对能诗者便给以多方关怀与帮助。浙江桐乡有一位名叫魏荇舫的人。他虽然能诗善赋 ,但嗜酒 ,少学浮屠氏之法 ,即赌赙 ,不安净业。县令吴某非常生气 ,认为他败坏了读书人的名声 ,便将他逮捕入狱 ,准备严治。恰在此时 ,吴县令调移他邑 ,继任者便是舒瞻。舒瞻上任之后 ,到狱中视察 ,见墙壁上有诗 ,经过询问之后知道…  相似文献   

12.
这是凌毓俊同志一九四零年在敌人监狱中所写的《炼狱》一诗里的一节。凌毓俊同志正是以这种共产党人的革命气概实践了他在诗中写下的誓言。祖国辽阔的原野上, 艰苦的搏斗还在继续着。为着要在这被屈辱的被奸污的土地上, 生长起自由来, 祖国优秀的子民们, 将献出自己的鲜血  相似文献   

13.
唐诗咏青海     
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唐代的咏青诗,在青海诗歌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页。这些诗篇以多彩的诗笔,描写了高原雄浑壮阔的自然风光、由大好河山激发出的爱国热忱,当然也有将士们久戍不归而思乡怀亲的情怀。从这些诗篇中还可以看到各民族群众的相互关系,以及群众中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等。唐代的咏青诗是唐边塞诗的重要内容。著名诗人王之涣是盛唐时代的边塞诗人,他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诗被传诵千古。据唐人薛用  相似文献   

14.
丘逢甲在他的诗歌中能积极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和时代感情,梁启超曾经把丘逢甲称为晚清"诗界革命巨子"。当代著名的清诗专家钱仲联对丘逢甲在"诗界革命"中的作用也高度肯定。本文主要探讨丘逢甲诗歌的主要特征和他对推动"诗界革命"发展的作用及其在中国近代诗坛上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我国盛唐的山水诗人王维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大师。由于诗人前后期世界观的差异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给诗作带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也都大不一样。但纵观王维一生的创作不难发现,有一个统摄他诗歌创作的不变精神,这精神正是“美”这一灵魂。美在他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美在他诗中的社会内容上;美也在他诗中独特的情绪色彩和趋静求闲的优美韵律里。  相似文献   

16.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位朋友口中听到苏州桃花坞地区正在进行旧城改造,于是就扛上相机,去找唐伯虎《桃花庵诗》中的风雅。到达苏州桃花坞大街后,已经迟来一步,桃花坞周边已被拆成了一片废墟,就连唐伯虎故居也已成为断壁残垣。  相似文献   

17.
乾隆喜欢作诗,他的诗或题写在当朝烧制的御用瓷器上,或镌刻于宫廷秘藏的历代名窑珍品上。传世宋瓷为乾隆赏悦之物,故而往往不忘对此书上一笔。  相似文献   

18.
斌良既是一位画家,又是一位诗人,因而他在作山水诗时以画家的独特视角来描绘眼前的景物。他有自己独特的意象群,注重色彩的选择,并将透视皴法等笔法入诗,追求意境,使他的诗呈现出清新淡雅、自然秀丽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清代贵州的诗人·能够上继谢三秀、杨龙友,虎视鹰扬于全国诗坛的名家,首推周渔珍。这位开一代风气的人物…‘…堪称黔中诗帅。”这是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贵州清代著名诗人周渔横的评价。其实.在海粟以前.对周渔横在诗歌上的成就,早已被人推崇。清代康雍时期著名学人毛奇龄.一刊鄙视西南文土,却看重周渔珍,折节订文,称赞他的诗“兴比互进,请文兼生”。周渔璜的好友,与他同时并立诗坛的史申义,为周诗所倾倒,其赠诗说:“孰与夜郎争汉大,手携玉尺上金台”。贵州先贤郑珍在《周渔珍像赞》中说:“诗当康熙,如日正中。起问汉大…  相似文献   

20.
谢德铣 《古今谈》2000,(1):26-28
这一首诗,是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老教授刘操南先生在他辞世前两个月寄给我的,信封上所注时间,是1998年1月28日。两个月后的3月29日,他就与世长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