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地方史研究中的莱斯特学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莱斯特学派是当今英国地方史研究的主流学派,该学派对英国地方史学科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它界定了英国地方史学科的基本范畴,形成了固定研究单位,提出了有代表性的莱斯特方法。该学派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得到发展,成为英国地方史研究领域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方志理论界对志书的性质,尤其是地方史、志的异同,进行了深入、卓有成效的探讨,地方史与地方志平行、共向发展成为主流,并以全国性行政法规的形式予以了确认。同时,进入21世纪,一系列国家层面关于地方志的顶层设计或制度安排,又给地方志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期。因机遇和挑战,地方志同时面临文化自觉和学术自觉的诉求,文化自觉即在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的视域下重新检讨、审视地方志与地方史的关系;学术自觉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即学科交叉融合,促使地方志与地方史的书写模式日益趋同化,从而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方志界关于史、志共向发展的认知,使前者重新回归后者的范畴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3.
地方史研究与国史研究同为历史研究的组成部分 ,是局部与整体、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地方史的研究是开展国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现在在国史、地方史的研究质量、深度、范围上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何把国史、地方史研究向纵深方向推进 ,是国史、地方史研究人员同样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地方志也称方志,最早记载于《周礼》;地方史即地方简史,起始于两汉。地方志与地方史都是记述历史的著述,自古以来,志与史始终同时并存,志中有史,史中有志,即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与区别。  相似文献   

5.
《维多利亚郡史》是19世纪末以来英国最著名的大型地方史丛书。其纂修群体经历了从业余史家到职业史家的转变,这与英国现当代史学整体发展进程及英国地方史的成长进度密切相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英国史学尚处于专业化进程之中,地方史还缺乏现代史学意识与学科独立能力,故丛书的纂修主要由业余史家负责;到20世纪30年代,地方史处于现代转型阶段,但随着以传统史学为主体的职业史学的确立,转入伦敦大学的丛书饱受职业史家鄙夷;二战后,伴随西方史学的革故鼎新,英国地方史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史学分支学科,丛书纂修进而由职业史家全面掌舵。  相似文献   

6.
唐宋史、地方献学专家林天蔚教授,继1995年梓行《方志学与地方史研究》之后,今有新作《地方献论集》问世,提出以方志、族谱、金石碑刻为内涵的地方献新概念,并对这三种献资料进行系统地研究,将此学科的研讨推向一个新境界,当然也存在着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盛世修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我们今天研究和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和地方史 ,正是要通过不断总结历史经验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地方史研究与国史研究一样 ,不是权宜之计 ,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应将地方史工作纳入社会科学研究的全面长远规划当中 ,给予充分的重视 ,建立相关常设机构 ,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目前地方史工作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规划 ,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 ,加强地方史工作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2014年4月25日,《中国史研究》杂志社与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地方史研究的新视野:中国古代边疆的开发与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广东肇庆召开。研讨会以中国古代边疆的开发与治理作为切入点,拓展地方史研究的视野,将以地方社会为主体的地方史研究与以王朝政府为主体的边疆史研究相结合,探究王朝政府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此次会议共有20余位学者参与讨论,其重点集中于岭南和西南边疆,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年来美国的中国地方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美国的中国史研究逐渐改变了过去“整体研究”的学术形式 ,掀起了地方史研究的浪潮。尽管这一学术转向尚存在诸多缺陷 ,但它拓展了中国史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不仅为中国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并在方法论上带来了创新。  相似文献   

10.
民国以来国内地方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史研究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清到民国时期获得发展,并出现许多优秀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分支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一方面整理、出版了大量的地方史资料,另一方面在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方面均有较大扩展,但也存在理论建树较为薄弱等局限,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虽然正史中的四夷传、私人著述的游记类古籍,以及古代数以千计的方志,都可以视为是有关中国地方史的记述,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地方史研究始于清末,距今不过仅百余年的历史。清末学者从事地方史研究目的是抵御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因此特别注意研究边疆地区的地理和沿革,尤以对东北和西北的研究比较发达,曹廷杰、丁谦、何秋涛、张穆等都是个中翘楚,  相似文献   

12.
地方史陈列是地方博物馆最主要的基本陈列之一,地方史陈列如何突出地方特色一直是各地方博物馆所关注的一个课题。笔者从亲身参与的几个陈列出发,认为地方博物馆地方史陈列应经纬结合,以历史沿革为“经线”、地方特色内容为“纬线”的陈列方法和手段组织陈列,使观众觉得既有形式的系统性,又有内容的具体性,从而激发其爱国爱乡之情。  相似文献   

13.
《华阳国志》在中国方志学史和历史献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但对于它的性质历来就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或以之为地方史,或目之为地方志,或以为亦史亦志。其实,看法的不同正好说明了《华阳国志》尚处在方志雏形阶段,没有严格反映出史与志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宗谱是记述一个姓氏支系源流的书,与地方史志同属于史学范畴。家族有谱,就像国家有史、地方有志一样。著名史学家章学诚说:“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至理也。  相似文献   

15.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地方史志资政育人、服务经济、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功能,这就要求地方史志工作,要摆脱封建保守思想的束缚,打破地方史志编研的传统模式,探索一条适合新的发展形势的地方史志工作的新思路。结合地方实际,要不断拓宽地方史志工作的广度,逐步引申其深度,实现地方史志工作与政协文史资料研究、旅游开发、文物保护、学校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地方史编纂有着重要意义,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后,部分地区已计划启动该项工作,但相关理论基础和编纂规范却相对滞后。以往地方志编纂的经验并不能完全借鉴,地方史编纂需要创新与突破。对象范围上,要尊重历史逻辑,将对象"方域"置于历史脉络中加以考察,历史评价方面,应重新审视"众手成书"的模式;同时要寻求国家意识和乡土认知的统一,编纂过程中要考虑"志""史"的区别与联系,采取时间为干、大事要事为枝、细节为叶的体式。必须提升地方志工作机构编纂地方史的权威性,还要转换思维,重视普通群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明代蜀学家,嘉靖八才子之一任瀚的地方史和方志学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他应在明代史学思想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华北区域史研究取得了超越性发展,并以主题性研究和范围性研究为主导取向。这一取向产生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区域史学理或学科建构上的困境,它使得“华北区域史”的学术追求最终湮没在以“华北”命名的各类主题性研究或范围性研究中,一定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未来华北区域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日趋泛化的“区域化取向”遮蔽了真正的区域史学术诉求;一方面又造成近代史研究走向“碎化”的境地。突破既往的主题性研究和范围性研究在区域史学理建构上的困境,是华北区域史研究能否成功再出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社会史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就已经萌芽生长,其中最重要的源头是社会经济史领域的区域性研究。区域性研究汇入蓬勃发展的社会史潮流之中,两者相互激荡、相互启发,在90年代中期催生了有别于地方史的区域社会史概念,不仅扩大了研究范围,而且获得了新的研究方法和问题意识。从事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学者在区域社会史与地方史、整体史的关系上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理论探索,或主以区域重构整体史,或主以整体区隔地方史。这两种取向都不能忘怀于整体史。以区域重构整体史,有助于解决宏大叙事之不足。以整体区隔地方史有利于解决研究的碎化、提升研究的对话空间。探寻中国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学术定位体现了学界重新书写整体史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20.
编写当代地方史虽然要取材各种资料,但是应主要取材于地方史断代时限所对应的各种志书资料,这是必然的.一、史书与志书的共性,决定了地方史必然主要取材于志书资料从古至今,对史书与志书的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综观各论,都首肯史书与志书有其共性.首先,各家所论均不超出史和志均属史性这个范畴,这已成共识.志书和史书是同源异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近代史学家和思想家梁启超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实际上,从古迄今的地方志书就是地方的详史.在学科的宏观分类上方志当属历史学科.在编纂实践中志书离不开史的叙述,特别是当代志书都设置“大事记”这个志书宏观结构的单元.“大事记”就是地方史的史纲,甚至可以直接作为地方史编写的大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