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联系汉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背景,联系汉代人熟知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论证了汉代女娲传说中的互补性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2.
边缘人 《民俗研究》2000,(2):185-187
杨利慧读完了博士,写出了一部《女娲的神话与信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留,便又在她的同一导师钟敬文先生的指导下开始做博士后,所选的题目仍然是女娲。我不免产生出一些  相似文献   

3.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5,(10):70-72
“东方有伏羲、女娲;西方有亚当、夏娃”。有关他们的故事,是地球人类“创世神话”中最为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在希伯来人的创世神话《创世纪》书中,“亚当”是上帝用“红土”创造的第一位人类祖先,随后,上帝觉得“亚当”一个人过于孤独,又用“亚当”身上的一条肋骨造成了一个女人——“夏娃”。并让他们住在鲜花盛开、果实累累的“伊甸园”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他们违背上帝的告诫,偷吃了“伊甸园”里的禁果,引发情欲,生育了人类子  相似文献   

4.
宋玉 《黑龙江史志》2009,(10):38-40
英国大气科学家詹姆斯·拉伍洛克的盖亚假说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机整体性的地球自然观。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故事特别是女娲神话潜藏的生态伦理元素契合了盖亚假说的主要观点,二者的比较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有机联系、和谐相处的生态理论思想,亦能凸显女娲神话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价值。这种思想可以丰富当代环境保护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英国大气科学家詹姆斯.拉伍洛克的盖亚假说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机整体性的地球自然观。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故事特别是女娲神话潜藏的生态伦理元素契合了盖亚假说的主要观点,二者的比较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有机联系、和谐相处的生态理论思想,亦能凸显女娲神话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价值。这种思想可以丰富当代环境保护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女娲被挖出来了。 此消息传开后,网民奔走相告,纷纷猜测下一步是否要挖出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  相似文献   

7.
《圣经》中说人是上帝造的,中国却传说是女娲抟土造了人。实际上,女娲可以称作我国第一位雕塑家,她代表了1万年前甘肃制陶的先进水平。 中国人在童年时都喜欢两种游戏:玩泥巴和过家家。这种喜好要考究起来,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8000年前,那时候,古人类正在脱离茹毛饮血、群婚群居的旧石器时代,向萌发文明之光的新石器时代过渡,主要标志就是夫妻制和陶器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任杰  管越 《沧桑》2013,(5):146-148
山西,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摇篮,上古文明与山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拥有像“女娲陵”、“人祖山”、“炎帝陵”、“稷王山”这样的中华民族伟大祖先们的活动遗迹。女娲,上古文明中伟大的先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娲与山西有着不解之缘,在山西境内有着众多的女娲庙、女娲墓和女娲活动过的遗迹。众多的古籍中也记载着山西与女娲有着紧密的联系。笔者就从历史传说、地理信息和文献资料三个方面来说明女娲与山西的特殊关系,进而展现山西在上古社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6):72-74
黄土高原山西境内,除了在洪洞赵城镇侯村有女娲的长眠之地娲皇陵和数千年来一直享受历朝历代皇帝尊奉、祭祀的国家级神庙娲皇庙,以及女娲“抟土造人”圣地——万荣县汾阴胜女娲和伏牺成婚、避暑圣地——吉县人祖山、女娲“杀黑龙以济冀州”截断洪水之地——蒲县黑龙关,和吉县柿子滩女娲岩画等重要遗迹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山西晋东南太行山地区,留下了为数众多的“炼石补天”遗迹,  相似文献   

10.
曾侯乙莫一些漆的器具上,绘有许多带神话色彩的图案,不少专家对部分图案作了考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不能全面展开讨论,仅就五弦琴上人面神作些考释,提出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神话里的伏羲、女娲两神由分载到合记,由传说中的古帝,或氏族首领,到"粘合"为夫妇,成为阴阳二帝之神,其间经历过漫长的时间过程.这当中,两汉时期的一段演变,促成了两神传说,由虚变实,从抽象观念到具象灵祗.这一文化结果的产生,究其原因,与两汉时期特定的社会思潮有关.汉人根据先秦以来流行的阴阳五行思想、弥散于社会上下的宗教信仰,以及充满神学色彩的帝王观念,最终将其改造成化育万物,阴阳匹配的神灵.  相似文献   

12.
娲皇庙位于距山西省霍州市5公里的东郊大张镇贾村。四周青山环绕,东有潺潺泉水流过。村内至今仍现存有大量古建筑遗构,如娲皇庙之东为清代悬山顶建筑魁星楼,庙之西为文昌阁高台遗址,庙之北为清代遗构刘家祠堂、  相似文献   

13.
由于满族独特的民族构成,及满、汉间由来已久的民族交往,两族文化的异同倍受学术界关注,对神话的探讨尤为甚之。满族三女神造人神话与中原女娲造人神话均为"女神造人"母题神话,对此进行比较研究,辨析两族文化的异同,探究其产生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4.
庞政 《南方文物》2020,(1):78-88
汉代壁画和画像中有一些特殊的图像,表现为一个大神两臂分别拥抱伏羲和女娲。学界多认为中间的神祇是"高禖"神。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的论证,认为图像中的神祇应该是汉代最高天帝——太一,且多出现在以昆仑、西王母和天门为中心升仙信仰环境中,其本身就是信仰的一部分,反映了时人对"太一"的崇拜。此外结合其他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太一和麒麟的关系、太一的形象以及太一信仰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正>因怪石而得名的哈龙沟哈龙沟地处新疆阿尔泰低山带,位于哈巴河县境内,距离县城西北直线35千米,平坦的柏油路直接通到哈龙沟。北纬48°21′,东经86°13′,海拔780米,呈北高南低的坡状,总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哈龙沟因黑色怪石而得名,是由花岗岩沿不同方向的几组节理面被流水和风力剥蚀、脱落成各种造形的象形山石。山崖陡峭嶙峋,有的如苍鹰俯首、神龟问天,有的像玉兔奔月,有的像金鸡独立,造形逼真,呼之欲出。在岩石的缝  相似文献   

16.
赵莉 《丝绸之路》2009,(22):24-25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就有伏羲、女娲崇拜习俗。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壁画中多见伏羲、女娲图像,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特有的宗教和文化习俗。吐鲁番地区出土的高昌时期墓葬中,有绘伏羲、女娲的帛画。甘肃考古发现的汉、魏晋时期伏羲、女娲图像,填补了这一题材向西传播途中的缺环。  相似文献   

17.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4):72-74
女娲、伏羲“兄妹成婚”是女娲神话传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女娲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但是,对于他们二人究竟是否真正的“兄妹”关系;她们的“成婚”情况如何等等,人们却基本上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女娲城民间祭歌田野考察,民间女神信仰首先以女娲为代表,起于远古图腾早期的原始宗教,发展为众多的自然神及地方俗神;其次,以西王母为代表,起于远古至青铜时代的氏族图腾中后期信仰,并为后世道教推崇,形成庞大的道教神系;其三,以观音为代表,起于中古异域的中国化的佛教神谱;各宗各教万善归一汇入儒家“宗亲”“仁礼”学说,形成中国民间信仰的多元建构。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伏羲、女娲绢、麻画像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关于二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身体造型、服饰变动以及有关二人存在的历史渊源问题都有详细论述。吐鲁番地区的画像从麴氏高昌至唐朝初年延续了数百年。这一化现象能从时间和空间上都广为流传,是因其作为一种民族心理已根植于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20.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7):75-77
柿子滩遗址是距今大约一万二千年至八九千年中石器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它位于黄河中游山西吉县境内。在这里不仅发现了不少中石器时期经过初步打磨的石器工具和绳纹陶片,牛、羊、鹿、虎兽骨等遗物,而且还发现了一处画在巨大岩石上面的“女性岩画”和“狩猎图画”,为我们带来了中国古代图画文字已经正式产生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