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敏 《东南文化》2005,(6):57-59
考辨凤凰台的典故源自刘宋元嘉年间。所谓晋升平之说不足取信。南朝时这里曾起台建楼,但未引起关注,且渐至湮废。唐李白以来却一跃而成为文人热衷题咏的六朝古迹之一。分析凤凰台在不同时期被人们关注的程度,有助于对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2.
金胡凯山和陵,为安葬太宗完颜吴乞买(一○七五——一一三五)、改葬太祖完颜阿骨打(一○六八——一一二三)之皇陵,在金上京帝王陵寝中,居于显赫地位。史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于天辅七年(一一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在攻破辽燕京(今北京市)返回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途中,“崩于部堵泺西行宫”(今吉林扶余县境)。九月初三,“梓宫于上京”。初五,“葬宫城西南,建宁神殿于陵上”。天会三年(一一二五年)三月,“上尊谥曰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天会十三年(一一三五年)二月,“改葬和陵”。皇统四年  相似文献   

3.
瑶圩,顾名思义,就是瑶族人民集市贸易的地方。在历史上,广西桂平市曾设立过两处瑶圩。据民国九年出版的《桂平县志》(下同)记载:一处是“大湟江古圩,在县北六十余里宣一里,即今江口圩大湟江西岸,旧为瑶人趁集之所,乾隆间迁移大湟江东岸,此圩遂废。”又说:“江口圩,一名永和圩,在县北六十里宣一里南,居浔江北岸营咀,地为大湟江水口,故又名湟江圩。旧在圩西对岸,为瑶人贸易场,乾隆间迁今地。”  相似文献   

4.
地方物产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源泉.天台山土特名产,当地的山志、县志和郡府志多有记载,并见之于历代名人的诗、赋.游记和典籍、专著之中.这是天台山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吴政  ;蓝振榕 《沧桑》2014,(4):43-44
宜州山谷祠初建于南宋孝宗淳熙初年,未几,墙倾祠毁,变为荒土。到了南宋宁宗嘉定八年,又在龙溪旁建祠,宋末元初,皆毁于兵乱。明朝初期重建,到了嘉庆二年,知府将其拆毁。嘉庆六年重建,到了明末清初,祠复毁,其祭田院基悉为土豪侵没,变为农田。清康熙初年重建,后被知府拆要砖瓦用来建关帝庙。清乾隆年间重建,到了咸丰年间被贵州苗民起义军和石达开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毁为平地。清光绪四年重建,黎申产作《董修记》,第一次将《黄山谷自作像赞》碑刻镶嵌于殿厅正中,山谷祠及碑刻一直保留至1985年。1986年,广西驻宜山轴承厂建厂房宿舍,拆毁山谷祠,赔款三万五千元。1986年末,宜山县政府在会仙山南麓重建山谷祠,直至今日仍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6.
古籍中出现的“天台”有数种含义,新版《辞源》“天台”条列有三项内容:一、山名;二、县名;三、道家称鼻为天中,一名天台.但涉及到一些古人的籍贯或地望问题时,一般都把它理解为天台县,其实并不尽然.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位于"文君故里"四川省邛崃市西南端,属邛崃山脉,距成都110公里,距邛崃45公里,景区面积达192平方公里,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天台山为国内罕见的箱状向斜山地,丹霞地貌变化丰富,山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成U字形,山势亦由低到高,形成三级台地,故有"夭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东南屹立着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浙东天台山,绵亘于金华、绍兴、台州、宁波四个地区,入海余脉则构成舟山群岛.境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飞瀑云海,蔚为壮观.它既是中国道教南宗的祖庭,又是中日佛教天台宗的发祥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东部,有一座大山蜿蜒着自西南向东北海隅延伸,因其主峰华顶所在县而得名为天台山脉.它千峰竞秀,万壑争雄,飞瀑直泻,云海  相似文献   

10.
介绍咸丰宝德当百母钱1枚,考据:轮背径47.5、面背径46.9、穿9.8、孔径8.5、厚4毫米,重39.9克。钱体:黄铜质地、无沙眼气泡,钱肉钱郭光滑、包浆熟旧、微决、文字纤细瘦劲、字口如斩。与齐宗佑先生《咸丰钱币版式集粹》(亚洲钱币丛书)所刊母、样比较,分别轻  相似文献   

11.
焦陂在历史文献中有焦陵陂、燋丘、椒陂等多种称谓。其最早可能兴建于三国正始年间,中经唐柳宝积和宋欧阳修、苏轼的几度修治,灌溉和交通功能在北宋时达到最佳,从而带动了位于陂塘之侧焦陂镇的繁荣。此后,由于自然、人为等因素,焦陂塘在清初时基本废弃,焦陂古镇也因此衰落。  相似文献   

12.
潘仕成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道光、同治年间,广州富商潘仕成及其所建海山仙馆均颇具知名度。潘仕成在地方建设、军事、外交上有所参与,且于文化出版上卓有贡献。惜今所见潘氏事迹,或语焉不详,或歧见错讹,故略作考证,以就正方家,探求史实而有裨于了解鸦片战争前后岭南社会文化。 为方便文内论述,先将有关文献目次简述如下: 《清史稿》、《清史列传》、《清代碑传全集》、《国朝先正事略》及今人《广东近现代人物  相似文献   

13.
永历帝略考     
有明一代,政治浮沉,世事乖谬,疑案丛生,风波叠起。云南地处西南偏隅,虽难蒙朝廷“天恩惠及”,却先后有幸容留两位君主驻骅,成为千古佳话。其中,建帝事迹多见逸闻,史藉不载;永历帝在滇,则屡见经传,史书可循。  相似文献   

14.
杨芳考略     
杨芳(1770—1846年),贵州松桃人,土家族,字通逵,号诚村,起自行伍,历乾、嘉、道三朝,官至提督,是清代一位久经战阵的武将。杨芳于1770年11月16日(即乾隆三十五年),出生在贵州松桃厅城关一农户家,兄弟姐妹6人,芳排行第五。家道寒微,如他自己所说:“家赤贫,无以尽养。”13岁应童子试,16岁应乡试,因忤逆学使被逐,辍学而投充铜仁协左营行伍。20岁那年,左营把总郭琼发以次女许婚,24岁完婚。从16岁到26岁的十年间,杨芳多在军中吃太平粮。乾隆六十年正月(1795年),石柳邓、吴八月等在湘、黔、川边处州县聚众起义,群众裹粮相从,义军声势浩大,震惊了朝廷,乾隆皇帝即任福安康为主帅,命四川总督和淋为副  相似文献   

15.
那乃族略考     
那乃族与赫哲族属同一民族。在清文献中,赫哲史称黑津、黑斤、黑哲、赫金、赫津,赫哲诸族包括赫哲、乌德盖、乌尔奇、奥罗克、奥罗奇5个民族,他们在语言上同属一支语支,可称为通古斯一满语族东语支。这一民族分布地域很广,南自长白山,北至鞑靼海峡,东极日本海。由于古时这一地域气候寒冷、交通阻塞,野兽出没频繁,人们与外界往来隔绝,形成了一个个小的部落。由于他们语言大体相同,只是方言土语略有差异,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家族。长期以来,他们就居住在三江平原一带,地地道道是我国东北的土著居民。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已生活了几千年至上万年的历史,只是到了近200年以来,由于沙俄帝国主义的入侵,  相似文献   

16.
由本会理事、天台山美术馆馆长、大千法物营造研究社社长汤春甫组织制作的200尊雕工精湛、神态各异的“中华历代名人像”,在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和“北京玉带桥”烘托下,排列成长达数百米的“纵队”,接受艺术摄影师和电视记者们摄影、录像后,于1993年11月22日启程,周游世界。首站赴台湾故宫博物院开展,尔后将至新加坡、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等世界各地巡展,最后回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收藏。  相似文献   

17.
刘余力 《中原文物》2014,(2):69-70,77
  相似文献   

18.
伯克制略考     
伯克系突厥语的音译,意为“王”、“首领”、“统治者”。从10世纪开始,至清朝晚期,在新疆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均实行伯克制度,历时近9个世纪。伯克制在稳定当时的社会、发展经济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19世纪中后期,带有浓厚的封建农奴制统治的伯克制度明显暴露出了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诸多社会弊病,严重阻碍了新疆地区的进步和发展,1887年,清政府正式取消了伯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明代长城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长城考略魏保信横亘在我国北部的历史奇观万里长城,前后经历过2000多年的漫长修建沿革。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古长城的建造。以后历经秦、汉、南北朝、隋诸代,都曾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而不同程度地建筑或修缮过长城。特别是秦汉两代...  相似文献   

20.
敕勒族略考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乐府诗集》中的《敕勒川》。这首短歌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它描绘出了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的生活图景。从出土文物证实,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几个民族活动在长城内外,大漠南北,其中敕勒族就是一支。在东汉末年,敕勒族游牧于今贝加尔湖一带,到北魏神(?)二年(429年),拓拔焘用兵已尼坡(贝加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