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九千余人奉命北调。6日行经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七个师八万多人的包围袭击。经过七昼夜血战,除两千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等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一、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皖南事变发生后,皖南新华社13日向总社  相似文献   

2.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以7个师8万余人的重兵,对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约9000多人进行围歼,致使新四军将士除2000余人突围外,其余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了严重危机,几乎陷于破裂。事变发生后,由于中共中央对国民党顽固派采取了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的正确方针,结果既打  相似文献   

3.
1941年年初,抗日前方,战事正急。而国共两党突如其来的一场纷争,却让人们在震惊之余,嗟叹不已。这就是皖南事变。十天之内,国共双方兄弟阋墙,新四军9000余人的部队一战殆尽,军长叶挺被俘。至今留下的是周恩来“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慨叹。而从此之后,人们关于皖南事变的回顾和反思里,再也少不了他的名字,时任新四军副军长的项英。尽管在皖南事变中,他死于国事,是死难者中新四军方面最高级别的将领。但关于他,关于皖南事变,留给今人的仍是种种疑云。  相似文献   

4.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率领下开始向北转移.6日,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0000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经过7昼夜激战,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遇难.这既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也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相似文献   

5.
略论皖南事变在军事方面的历史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在1941年1月制造的一次震惊中外的反共事件。当时,蒋介石调集了七个师八万多人的优势兵力,将我奉命北移的皖南新四军九千余人包围袭击。我军广大指战员虽然英勇顽强奋战八昼夜,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未能打破顽军的围攻,除两千余人突围外,其余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造成了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次最大损失。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在军事方面的历史教训谈一点浅见。毫无疑义,蒋介石策划皖南事变这一罪恶阴谋之所以能够得逞,主要是由于中共东  相似文献   

6.
从国民党文电看皖南事变真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声称:“新编第四军之遭受处分,为其违反军纪,不遵调遣,且袭击前方抗战各部队,实行叛变之结果。”多年来,有的研究文章也认为,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是因为新四军没有按照国民党军事当局  相似文献   

7.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新组建。原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成新四军第二师,南京周围地区系该师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本组史料选自馆藏汪伪内政部南京区治安督察专员处情报,真实地反映了1942年5月新四军第二师在该地区的抗日活动情况,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原件无标点,标点为编者所加。为保存档案原貌,原文中对新四军的诬蔑之词未予删改,请研究者参考时注意。  相似文献   

8.
朱农 《江淮文史》2001,(4):74-78
今年是新四军第七师成立60周年。活动在皖江两岸的新四军第七师,是在皖南事变的血泊中诞生的,是皖江敌后地区抗日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9.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要求全体八路军、新四军实施正规化建设。抗战初期,中共在鄂豫边区为扩大抗日武装力量,接收了包含地方游击队、国民党溃散部队、新兵及反正伪军等各方人员参加新四军。但兵员迅速扩充后,部队各项建设难免出现了相对滞后的局面,存在政治教育不到位、本位主义、游击习气及军阀作风等问题。1941年2月新四军第五师正式建军,之后即从政治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军事建设等方面入手,对部队实施正规化建设。经历正规化建设的五师,内能安定根据地,外能打击日伪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姚定范 《铁军》2023,(10):12-14
<正>春节后染小疾住院,幸与95岁的长者同在一室,一问竟然是新四军,欢喜之情油然而生。老爷爷名叫刘有才,1928年8月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一个叫刘家村的贫苦农民家里。1942年,由皖南事变突围部队为主组建的新四军七师在皖江地区开始了轰轰烈烈地抗战活动。  相似文献   

11.
牛伟  东曙 《文史月刊》2007,(8):F0004-F0004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江苏盐城重建,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委,八路军第五纵队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为黄克诚。  相似文献   

12.
杜蒸民 《安徽史学》2001,(2):95-96,56
简评通过与以往有关皖南事变研究论著比较,认为房列曙著<皖南一九四一>对皖南事变的研究有三点新的进展:(一)对皖南事变中一些有争议的重大史实及许多具体史实,作了考证、辨证,使事变的叙述更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二)在此基础上,对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在事变前及事变中的功过,作出了更加客观公正的评论;(三)对皖南事变经过的叙述也比以往完整等等.微感不足的是,该书在对事变的宏观把握及交待上,似嫌不够.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共和国灿若星河的开国将帅中,傅秋涛上将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传奇人物。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在描述皖南事变时有这样一段话:"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  相似文献   

14.
忆夏老     
夏征农是一位老革命,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经历过皖南事变,加入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过新四军民运部长和一师秘书长。  相似文献   

15.
黄昊 《史学集刊》2014,(1):113-120
皖南事变的最终发生,实际上是新桂系、中共、三战区三方博弈的结果。新桂系安徽省府与中共的关系从抗战初期的密切合作,逐步发展到皖南事变前夕的势若水火,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皖南新四军对北移路线的选择,最终导致了皖南事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皖南事变若干史实的考证房列曙到目前为止,关于皖南事变的若干史实,史学工作者的说法不一,当事人回忆也有许多地方出入较大。笔者根据有关史料及实地考察,对有关皖南事变的若干史实作一考证。一、先遣队出发的日期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皖南新四军进行了各项北移准备,先...  相似文献   

17.
一长期以来,史学界一般指责蒋介石、何应钦、顾祝同、上官云相为制造皖南事变的罪魁祸首,而对新桂系在这一事变中所起的作用则注意不够。实际上,只要我们了解了新桂系在皖南事变中的所作所为,就不难明白新桂系在这幕反共惨剧中充当的并不是一般角色。第一,新桂系部队配合蒋军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发出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信号。国民党顽固派于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在陕甘宁、晋西和晋冀鲁豫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粉碎以后,又把反共中心转向华中,1940年3月以后,华中的反共风云日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皖南事变50周年,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委、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宣城地委党史工委和泾县县委党史工委,于1991年12月下旬在泾县举办了皖南事变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安徽省和其他省市的党史研究工作者100余人,提交会议的论文67篇。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对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事行动中的指挥错误作一检讨,兼论皖南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以求正于读者。国民党早就有围歼皖南新四军的军事阴谋首先必须说明: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为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而蓄意制造的反共军事行动;在皖南事变爆发之前,国民党当局早就开始筹划围歼皖南新四军的军事阴谋。当一九四○年反共磨擦从华北移到华中以后,蒋介石“原来想先从苏北下手,后打皖南。因为苏北我们的力量小,而他有韩德勤、李守维两个军在那里”。孰料韩德勤  相似文献   

20.
论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界对皖南事变的研究有很大进展。但事变前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对时局的某些判断与皖南事变紧密相关,这方面的情况往往被研究者忽略了。本文拟论述1940年9月27日以后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判断及其变化过程,希望能有助于皖南事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