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前,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土产主要外销路线是通过长江航线运往上海出口,而广西和云南土产则主要是通过西江航线和滇越铁路分别运往广州和越南海防再出口香港.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相继沦陷,西南土产外销转为通过桂越公路、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运送出口,后被迫改为通过驼峰航线空运出口.随着战时西南地区土产外销路线的变迁,西南土产外销从战前的沿海口岸逐步向内陆口岸转移.战时西南土产外销路线的改变,削弱了沿海港口与西南腹地间的经济联系,导致大后方土产业发展方向从战前的外向型开始向内向型转变,发展动力由战前的出口拉动为主开始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2.
抗战爆发后,中国为抵抗日本侵略,采取易货贸易的形式,以钨、锡、锑等矿产品和猪鬃、羊毛等农产品作为偿债物资,从苏联进口大批军火武器.然而,随着战事扩大,中国东南沿海出口及西南滇越铁路、滇缅公路相继被日军封锁,我国的对外交通几乎完全断绝.国民政府为了保障中苏易货贸易的进行,又开辟了一条西北陆路运输路线,即利用苏联的回空车辆运输矿产品和农产品.该运输路线的开辟尽管困难万端,但国民政府仍然坚持,维持了西北路线的运输,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和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便一条道路都反映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对于此前连公路都没有,仅靠驿道马帮与外界交往的云南来说更是如此。滇越铁路犹如在一个封闭体中导入了一条与外部世界联接的大动脉,象征着一种全新的文明降临到这个古老的高原。  相似文献   

4.
到处是崇山峻岭的云南,现代化交通工具未使用之前,运输主要靠人背马驮。大宗的物资运输则只有靠马作劳力。为了保证运输量和保障沿途运输的安全,赶马人和马必须组成马帮行动。马帮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一大景观。 由于赶马人的民族成分、居住地、服务对象的差别,马帮的组织形式和规模都不尽相同。每个马帮都有经常活动的路线,对所经地区的情况了如指掌。为了保证行路安全和运输操作程序的顺利完成,马帮有严密的规章制度。这类规章制度并非某个马帮特有,是在长期赶马过程中逐渐约定俗成的不成文法,为所有马帮共同遵守,就跟随马帮同行…  相似文献   

5.
滇越铁路与云南矿业开发(1910—194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大大改善了云南对外交通运输条件,推动了云南经济尤其是矿业的发展。滇越铁路的通车首先方便了个旧大锡的出口,大锡成为云南对外贸易的支柱产品,锡业也代替昔日的铜业成为云南矿业的命脉。滇越铁路还刺激了煤炭需求,促进了整个云南煤业的发展。不过由于滇越铁路管理权被法国控制,导致该条铁路产生的巨大收益外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云南矿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国档案》2011,(1):29-54
1940年9月日军强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一时间成为抗战物资输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国内各机关单位进出口物资均集中于此.本组史料集中反映1940年至1941年间滇缅路战时物资运输情形,以及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军委会运输统制局等机构应对该路禁运后存缅物资抢运与开禁后运输供不应求等情各举措.  相似文献   

7.
明信片中的火车行驶在滇越铁路的湾塘路段。滇越铁路云南段的兴建,始于1903年,由法国滇越铁路公司主持,在付出了上万中国筑路工人的生命代价之后,铁路于1910年竣工,翌年全线通车。这是云南的第一条铁路,它从省府昆明延伸至越南海防,成为中国西南腹地的一条便捷出海通道。火车一响,舟车罕通的云南,一夜之间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前沿。  相似文献   

8.
那鹏 《云南史志》2000,(5):53-55
1937年7月7日后,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成为抗日战争爆发后祖国的大后方。在地理位置上云南与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毗邻,接近印度,可直达东南亚的广大地区,所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当时云南对国外的交通,只有法国所垄断的滇越铁路,为了防止日本侵略军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和战争物质的运输需要。民国26年(1937)冬,国民政府交通部与云南省政府共同决定赶修滇缅公路西段,并以期早日建成,外接缅甸腊戌、曼德勤、仰光,以便引进外援战备物资,同时内连川、黔、桂、康4省,可促进该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  相似文献   

9.
滇越铁路轨道因一米之宽被称为米轨,也称为窄轨铁路。全长855公里,云南段长466公里,越南段长389公里。越南历史博物馆、云南博物馆记载着修建滇越铁路的过程,从中可看到当年修建滇越铁路的斑斑血泪史。  相似文献   

10.
滇越铁路是云南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在近百年的营运过程中,对云南的交通、经济、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滇越铁路玉溪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探索对滇越铁路盘溪站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11.
郭炜 《文史月刊》2010,(3):35-36
<正>抗战前,蒋介石想借追剿红军为名,使中央军进入刘湘的独立王国四川,但刘湘却横加阻拦,与蒋介石明争暗斗。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乘机调刘湘及川军出川抗战。1938年初,刘湘病死在汉  相似文献   

12.
■二战期间,当中国抗战后方与世界相连的最后一根“输血管”———滇缅公路被彻底封锁后,美国飞行员陈纳德上校率领他组建的第十四航空队,开辟了被称为“死亡之路”的“驼峰航线”。但人们很少提起的是:就在这条航线下的高山深谷与大江大河之中,有一条几乎是和这条航线并行的、由中国云南西部马帮开辟的中印国际运输线。这条运输线,完全是由那些穿着皮领褂大裆裤的云南滇西马帮用脚、用生命开辟的!  相似文献   

13.
<正>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1915年,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登基。1915年12月,蔡锷秘密离开北京,转道日本、香港、越南海防,乘滇越铁路火车于19日到达云南,与云南都督唐继尧及李烈钧、方声涛等秘密召开会议,歃血宣誓,反对袁世凯称帝,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护国军分为三军:第一军以蔡锷为  相似文献   

14.
庾莉萍 《文博》2006,(1):78-82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通过马帮的运输,川、滇的茶叶得以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兴盛于明清,主要有滇藏线和川藏线,是西藏高原与内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长期交往的证明。它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 在沟通西藏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与“丝绸之路”具有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15.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一行从重庆出逃,途经昆明,于次日飞往越南河内,走上了叛国投敌的道路。汪精卫之所以选择这样一条出逃的路线,与当时主政云南的龙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汪逆属意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昔日偏僻的大西南一夜间变成了国民政府的抗日大后方,地广物丰的云南一时间显得重要起来。云南也是大后方通向国外的主要门户,繁忙的昆明机场,连接着重庆、香港、河内和印度间的空中交通;蜿蜒起伏的滇缅公路,是接纳国外援华物资的运输大动脉。此时,蒋介石再也无法容忍龙云独占云南,试图将云南的金融、税收和对外贸易逐步纳入中央…  相似文献   

16.
正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沿海地区陆续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西北成为抗战的大后方。由于抗战的需要和发展,云、贵、川、陕、甘等大后方公路交通运输急剧发展,使得国民政府对汽油的需求量猛增。由于日军切断了中国和外界的交通要道,为了稳定后方交通运输和军工生产,增强对抗战前线的支持力,国民政府积极寻求汽油替代品,酒精(即乙醇)成为替代品首选,于是在这一特殊时期,酒精工业迅速兴起。这里收集的一组徽章  相似文献   

17.
滇越铁路是我国现今惟一营运着的米轨铁路,修筑于1903年~1910年,南起越南的海防港,途经越南首都河内,北抵云南昆明,全长854公里,其中云南境内有465公里,是法国殖民主义的产物。滇越铁路通车后,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滇越铁路是二十世纪初由法国投资兴建的一条连接云南与越南的国际通道,是中国仅存的一条仍在使用的米轨铁路。目前滇越铁路沿线仍保留着站房及附属建筑、铁路构筑物、铁路设施、铁路社区等各类遗产资源,构成了丰富的滇越铁路遗产体系。它见证了近代云南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开启了云南的近代化历程,是一条民族觉醒之路,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交融通道、建筑艺术走廊,铁路技术的典范、工程营造的样本。滇越铁路与成功申遗的世界铁路遗产相比,技术价值毫不逊色,且在高原地貌和人文景观方面独具特色,并保持了较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来分析,滇越铁路完全符合申遗标准,具有巨大申遗潜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设西南为抗日后方根据地国防战略的确立,打通南京通往云南的京滇公路的国防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但湘、黔、滇各省政治上的半独立状态,对京滇公路西段的建设和连通造成较大妨碍。国民政府抓住追击长征红军的难得机会,督促各地方实力派赶筑公路,终于在抗战爆发前夕将该路全线打通。京滇公路的全线打通,促使西南国防交通网得以初步形成,堪称中国对日抗战"最低度"准备之一。抗战爆发后,京滇公路不仅成为了后方军队、物资输送前线和前线物资、单位、人员撤向后方的交通要道,还是连接滇越、滇缅、"驼峰"航线、中印公路等国际运输线的关键线路,为战时运输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这个特殊的历史环境和云南作为抗战大后方这个特殊的战略地位,铸就了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对外商业贸易的繁荣.本文梳理了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商人从事的滇藏川跨省贸易及中印、中缅等跨国民间商贸的具体经营活动,以及云南商人为抗战捐资献物、勘探中印公路线路等活动做出的支持.这些内容,同样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社会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大后方社会经济变动情况的一个窗口.研究表明,云南民间自发组织进行的对外贸易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云南地方商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自身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中国的持久抗战做出了支持和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