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对区内企业、产业集群及区域整体等三个不同主体的影响发挥作用的。在企业由传统成长模式向网络化成长模式转变,产业集群由聚集经济向创新网络转变,区域由空闻结构向网络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社会网络及内含资源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资本对三者的作用体现空间上的层次递进特征,即依循企业、集群、区域三个不同主体网络化递进发展的“织网模型”,依次由“发散状企业网络”向“经纬状集群网络”再向“多构面区域网络”发展的织网过程。社会资本及社会网络对企业的作用是摄取关键资源、信息等;对产业集群的影响是建立学习与创新机制、成本节约机制、形成合作竞争氛围;而对区域的积极意义是保持区域良好的信任文化。  相似文献   

2.
孙鹏  程丹亚 《人文地理》2019,34(5):101-108
全球—地方关系为产业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全球(通道)—本地(蜂鸣)关系视角构建了软件产业集群创新效应研究的理论框架。以西安市软件产业集群为例,采用Stata13定量分析不同尺度创新合作的创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本地和国际创新合作均对集群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且后者比前者的创新效应更强,说明搭建外部通道对集群创新的必要性;本地与国际创新合作交互对不同规模的软件企业产生的创新效应不同,对小型软件企业存在减法效应,对中型软件企业存在加法效应,对大型软件企业具有乘法效应。建立领先软件企业带动的开放创新系统,是西安市软件产业集群提升创新效应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深化乡村民宿产品开发,文章以广州市增城区乡村民宿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携程旅行网游客评论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广州市增城区乡村民宿游客更关注服务体验、设施体验、景观体验三方面,据此提出建立健全乡村民宿可持续发展机制、完善乡村民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民宿服务质量、强化乡村民宿区域化特色建设四项建议,以期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产品类型,已然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乡村居民致富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爬取网络评论数据,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为典型案例,通过对消费者的乡村民宿需求和体验满意度的客观分析,探讨影响乡村民宿产品体验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乡村民宿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为乡村民宿品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治理”是未来我国社会改革的价值取向。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基层的有效治理是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公平的保证。民宿经营打破了基层社区原有的生活状态,对社区经济、文化、环境、服务、治安等多个维度构成挑战。厘清民宿治理的逻辑体系,实现社区民宿治理现代化对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上海市社区民宿邻避效应的存在性与影响因素,为社区民宿的有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社区居民对社区民宿态度较为负面,表现出“不在我家社区”(not in my backyard)的邻避效应。社区民宿所引发的反抗情绪与抵制行为符合邻避效应的三要素必要构件。(2)以社区居民对民宿的接受水平作为社区民宿邻避效应的测度因子,显著影响因素包括环境正义感知、风险感知、社区属性与居民特征4个部分,实证结果验证了社区民宿邻避效应的存在性。(3)回归弹性系数实际反映了居民对该变量的敏感程度,也即社区民宿治理中不同影响因素的边际报酬测度指标,社区治理资源投入弹性系数大的影响指标可以获得更大的边际治理效果。(4)社区民宿邻避效应是“经济理性”与“民生权利”的冲突,冲突根源在于社区民用设...  相似文献   

6.
徐菲菲  胡娟  刘婧媛  韩磊  李心茹 《人文地理》2023,38(1):140-146+192
民宿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研究民宿主的创业动机和获得感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25位民宿主深度访谈发现,创业动机存在双生机理,且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吻合,呈现出层次性,在经济、情感归属等内部动机之外,创业政策等外部动机驱动民宿创业。创业获得感呈现出多维度性,且受创业动机驱动呈现出相应的层次性。创业动机层次越高,精神层次的获得感就越强,其对应采取的经营模式就不同。获得感意味着资本的积累,进一步驱动民宿主采取行动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创业动机、获得感和经营模式之间的理论框架,探索了乡村振兴的创业环境下民宿主的特征、创业过程和创业结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可逐步实现城乡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空间等方面融合协调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玉树发展乡村民宿旅游,需要"政府—民宿协会—民宿经营者"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乡村民宿旅游的有效供给,推动乡村民宿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中,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引导乡村民宿旅游发展;民宿协会发挥自治功能指导民宿旅游经营管理;民宿旅游经营者因地制宜提升经营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民宿是乡村旅游的载体,正确的使用民宿这一经济抓手,充分挖掘、整合、调配资源,形成三产融合,实现统筹化管理、合作化运营,才能带动农民致富、农业增值、农村发展。回望过去,一些工商资本的直接入侵与主导,形成一些乡村发展门路的"穿衣戴帽"等追潮之举。笔者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民宿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的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乡村经济提升的重要动力,在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提高乡村经济水平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民宿作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旅客的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乡村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旅游民宿存在一些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其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从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对旅游民宿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原则和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各地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贵州省,民宿经济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贵州在民宿空间布局、产业融合、人才培育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探索实践。但文化底蕴相对薄弱、人才结构不完善、产业链延伸不充分等问题制约着贵州民宿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结合全域旅游发展背景,因地制宜地探索贵州乡村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郭强  尹寿兵 《人文地理》2021,36(6):183-192
社区能力强调发展的内源性,旅游小企业嵌入在旅游地中,具有明显的内源性成长特征。本文以宏村旅游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民居房屋、传统技能和地方文化等社区原始资源是旅游小企业成长的基础;同行引导、邻里支持和知识获取等社区主动参与方式促进小企业加速成长;企业主开展的企业合作和景区宣传等社区集体行动助推企业持续成长;企业家精神作为社区发展动力存在于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引导着社区资源、社区参与和集体行动等各环节作用的发挥。研究进一步发现,旅游小企业成长和社区能力建设具有循环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有利于社区能力的培育和旅游小企业在目的地的集聚成长。  相似文献   

12.
农区产业集群、网络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中部六省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塌陷地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学术界、中央和地方政府达成的共识。本文在分析中部地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创建本地企业网络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有效途径。发展农区产业集群可以提高集群企业和区域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是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培育产业集群必须从创建企业网络入手。最后,本文对如何在中部农区培育产业集群、创建企业网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梳理不同种类的企业联系及其在构建城市网络中的优缺点,然后基于2013-2018年上市公司的大宗交易数据构建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网络,从企业间的资金联系分析城市网络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2013-2018年,共有105个城市参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的构建,资金进出量前10名城市约占资金总流量的70%.城市网络中大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被引入到产业集群研究中,它从更微观层次刻画了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和网络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产业集群研究的缺陷。但是SNA并不是深层次的结构模型,相应的分析还要从现象洞察到其背后社会关系的深层含义。本文首先对SNA作一简单介绍,然后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产业集群为例,来检验这种分析方法在集群网络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探究现象背后的社会关系来修正和完善这种分析方法,得出了重要结论,同时为丰富我国产业集群的研究方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Social capital can have a beneficial effect on public policy outcomes by helping to solve collective action problems and by providi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with efficient social networks. In education, it also assists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which can foster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success.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 capital-outcome link, this article analyzes a panel survey of 15–16 and 16–17 year olds in 27 English schools, testing whether social capital, both at the individual and at the school levels, tends to increase grades and examination performance. The analysis concludes that individual-level trust and voluntary action improve pupil performance, but that the parental networks of some young people, particularly those from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families, have negative rather than positive consequences. The findings add to a debate about 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ts bridging and its bonding elements.  相似文献   

16.
张双喜 《攀登》2009,28(3):76-80
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但由于社会、历史和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相当严重,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基于战略目标的薪酬管理是把企业看成一个大家庭,员工是家庭的成员,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机融合。因此,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应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塑造以人为本的薪酬理念,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推进薪酬与绩效的有机融合。唯有如此,中小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nvironmental health, social capital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the industrial city of Hamilton, Ontario, Canada. Survey results from 512 households are used to document intra-urban variation in levels of social capital (defined as norms, networks and trust)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issues, and specifically air quality. Despite real differences between areas in terms of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little variation in either social capital or collective action by area was observed. Further, while social networks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collective action, indicators of norms and trust were not. Hence, the conception of social capital as a unitary construct that produces place-specific benefits is not reflected in the example explored here.  相似文献   

18.
大都市区民宿和酒店业的空间竞争区位识别及其态势驱动力解析是实现都市旅游住宿业多业态共赢与全域可持续的重要现实条件。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理探测器,从微观尺度刻画上海市民宿和酒店业的空间竞争格局演化特征并探测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上海市民宿业和酒店业集聚热点均趋向群集演化,民宿业历经“零星单点、单核、双核引领+郊区多组团”演化阶段且具有显著的景区指向性;酒店业历经“单核、单核强化、面状集聚+点状环绕”演化阶段且具有显著的城市商业中心指向性;②民宿业与酒店业的空间竞争程度加剧,竞争范围扩大,竞争形式由酒店业近乎垄断的空间剩余竞争发展为空间非剩余竞争和剩余竞争并存,最终形成空间竞争与错位共生并存状态。③文旅禀赋、商业设施和人口集聚是影响民宿和酒店业微观布局的主要因素,地价和交通条件的影响次之;经营理念、客群定位、经济实力以及空间载体差异是造成民宿和酒店业格局分异的隐性宏观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