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紫琼  Rob Law  刘挺 《旅游科学》2012,26(5):76-84
本文基于对香港居民的大规模电话调查,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探讨出游动机和人口统计特征如何影响香港居民对旅游重要性的感知以及人口统计特征如何影响香港居民的出游动机。回归结果显示:休闲放松和发掘新事物是影响旅游重要性感知的主要旅游动机,家庭月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旅游重要性感知的主要人口统计特征;与亲朋好友聚会、社交、休闲放松、逃脱日常事务和发掘新事物动机最相关的人口统计特征分别是家庭月收入、年龄、家庭月收入、年龄和受教育程度,而性别对香港居民的各种出游动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乔馨 《旅游纵览》2022,(17):113-115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体现现代传媒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居民是事件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研究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当地居民对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感知及影响因素对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些结论:平遥当地居民对摄影大展的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性别、居民月收入和在本地居住的时间与平遥当地居民的各项感知变量相关性较强;平遥当地居民根据其态度可分为中立者、支持者、消极者。最后分析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目前面临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高扬 《旅游纵览》2015,(2):67-68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旅游景区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事件营销作为一种活动营销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影响城市居民出游意向的重要因素。事件营销是旅游地区进行营销较为常见的方式,而城市居民是旅游地区进行事件营销的重要潜在客源市场,因此对事件营销对城市居民出游意向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事件营销的内涵进行分析,对事件营销对出游意向的影响机制进行总结,对事件营销对城市居民出游意向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敦煌市居民旅游感知及态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对敦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做了初步分析;深入调查研究了敦煌市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结果表明,目前敦煌正处于旅游生命周期的“成熟巩固阶段”;敦煌市区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并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有矛盾的支持”、“热爱”、。现实主义”、“顾虑”和“憎恨”等5类群体,但后两类居民所占比例很小;居民总体上对旅游业的发展持较为理智的支持态度;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的感知及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来调控敦煌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相似文献   

5.
对辽宁省大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4个方面探讨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正面感知明显,尤其在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投资项目、提高生活质量、完善生活环境、增强居民法治意识方面更为明显,总体利大于弊;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其影响感知和态度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影响差异,提出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沪杭甬居民旅游偏好及产品开发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江川 《旅游科学》2006,20(6):59-64
偏好是影响人们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了解居民偏好不仅有利于预测人们的旅游行为,而且有助于规划和营销人员开发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本文以我国主要旅游客源输出地之一的沪杭甬三地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定量测量了居民对各项旅游因素的偏好程度,包括旅游资源、旅游目的地感觉、出游方式、信息渠道、逗留时间、消费意向、选择旅游目的地考虑因素及选择住所考虑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运用Ap和Crompton(1998)提出的旅游影响量表,本文从经济、社会文化、拥挤程度、环境、服务和社区态度等方面实证检验了山东省的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程度、对旅游影响的态度以及对旅游影响的综合评价,探讨了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他们对旅游影响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之间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选取第八届中国花博会作为研究个案,以总体态度为中介变量,构建事件旅游影响居民感知和支持行为关系模型,并运用Smart PLS3.0分析软件开展实证研究,探讨事件旅游影响居民感知、总体态度和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居民对事件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对总体态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负面影响感知对总体态度产生显著负向影响;2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总体态度对支持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总体态度在旅游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说明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正负影响感知通过总体态度影响支持行为;4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支持行为更多地取决于正面感知,而不是负面感知,同时应进一步关注总体态度的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受多个因素影响,旅游区内不同旅游开发程度的村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存在差异.本文以哈尼梯田遗产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遗产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村寨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遗产区的82个村寨中,按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程度可分为旅游村、遗保村和非旅遗村等3类,19个村寨的286份问卷结果显示,居民总体上在旅游开发中参与程度较低且参与不均衡;(2)从居民对景区旅游资源及其管理态度的感知看,3类村寨居民的感知值都高于中值,且非旅遗村各项感知均高于其他两类村寨;(3)从居民对景区发展中获益条件的感知看,3类村寨居民认为6个获益条件均能增加收入,但对每个获益条件的感知具有明显差异;(4)从景区建立后所产生变化的感知看,3类村寨居民的感知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正向感知强于负面感知的特点,显示出居民对旅游开发持欢迎态度.  相似文献   

10.
容浩 《风景名胜》2020,(3):0290-0291
旅游是一把 " 双刃剑 ",它在创造经济收益、促进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可能改变甚至恶化旅游地固有的经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状态,给旅游地带来诸多性质和程度不同的影响,旅游的快速发展势必会给当地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而当地居民是对旅游影响感知最为直接的对象,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会直接反映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情况。因此,从居民感知的角度研究目的地的旅游影响,对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关于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 , 再对目前国内外旅游影响感知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述评 , 最后总结了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现状,并从国外研究成果中找到对国内研究的启示 , 以期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地的文化认同是重塑和振兴乡村文化的重要前提。基于文化记忆和地方感构建居民和游客对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感知模型,以苏州金庭镇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时间、空间、文化和情感维度上主、客存在差异,时间维度上游客高于居民,其余维度居民表现更为强烈。感知效应主、客在时间上表现出令自己回想起过去的人和事,了解文化延续性;空间上为游客旅行带来深刻印象,与居民生活关系不紧密;文化上承载着地方历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文化氛围;情感上在归属感、自豪感、文化自信及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启焰  王兆杰 《人文地理》2011,26(1):113-117
伴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到来,以符号和影像为主的消费文化成为了社会消费的主导。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与规划既需要满足消费需求,又要尊重消费文化。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三个方面:文化能力、文化产品、文化制度的角度分析旅游文化资本,希望以此推动旅游文化资本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国内旅游一直是中国旅游的主要构成部分,对拉动内需、促进全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研究中国国内旅游消费意义重大。本文依据2001-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比较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优化的路径:提高城乡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合理制定景区门票价格、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强旅游消费引导。  相似文献   

14.
何琼峰  李仲广 《人文地理》2014,29(1):154-160
入境游客感知的旅游服务质量是影响入境旅游规模、衡量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历史统计资料、问卷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基于入境游客感知的中国旅游服务质量演进特征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990-2012年入境游客对中国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呈现"初步改善-大幅提升-提升趋缓"的趋势,旅游服务质量仍滞后于入境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交通业、旅行社业、旅游公共服务等行业服务质量不高是主要制约因素。从内在影响机制看,入境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比国内游客更为敏感,对入境游客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各行业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此外,旅游地形象对于入境游客的感知质量也有很大影响,旅游地形象、游客感知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最终将影响入境游客的忠诚度,但旅游价格并不是影响入境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综述及中外研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山  韩春鲜  杨玲 《人文地理》2010,25(5):142-147
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影响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旅游影响研究是当前主要研究范式。本文对1995-2008年之间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和统计,从文献数量变化、研究指标、研究地、研究方法、作者分布等进行中外对比分析。分析旅游影响研究在指标选取、研究方法和研究地域等方面的总体特征及国内和国外研究的特征,以分析旅游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中外差异特征,并基于分析的结果,对国内未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传艳  李同昇  芮旸 《人文地理》2019,34(5):142-148
以往学术界对旅游产业和旅游行为的空间认知,多从物质空间视角出发而忽视了其社会属性,导致在产业自身发展受限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和生态问题。本文借助社会空间思想对全域旅游进行文本解读认为:全域旅游在物质空间上从“景区”拓展到“全域”;在抽象空间上结合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旅游活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特征强调社会关联性;在社会实践中将物质和抽象空间统一于社区居民的生活空间中,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因此,全域旅游从社会空间视角定位我国旅游发展问题,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社会空间公正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作为最终落脚点和价值诉求,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性,而且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空间人本价值和社会公正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博斯腾湖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博斯腾湖是新疆现存最大的湖泊,其巨大的水体景观与周围荒漠、戈壁景观形成巨大反差,是干旱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本文从旅游业空间结构和市场竞争角度,对博斯腾湖旅游开发作了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博斯腾湖旅游开发的近期市场定位应是度假为主、观光为辅的地区级旅游地;②对于新疆内的市场,重点开发2-4日游;对于新疆外的市场,应把博斯腾湖作为一个结点,纳入到南疆旅游区以及整个新疆的旅游路线中。  相似文献   

18.
旅游服务感知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以2004年7月10日-8月28日,对西安外国游客所作的1005份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在李克特量表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服务感知的框架模式和量化评价模型,并以西安为实证,把外国游客按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类,对西安旅游服务感知情况作了对比分析,探讨外国游客对西安的旅游服务感知量化评价,从中揭示出当前西安旅游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个体日常活动行为的时空特征及秩序反映出个体对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本文选取潮州古城作为案例地,以周末为典型日,采用日常活动地图收集居民与游客活动数据,基于活动分析法及ArcGIS空间分析从流动、分布与状态三个方面探究大型旅游社区的主客活动秩序。研究结果表明:古城的空间功能在原有的生活功能基础上演化出旅游功能,并保持着主客活动的秩序性,但其流动模式由于交通管制条例的约束及主客的共同占用,暗藏潜在矛盾;由于主客活动意图的不同,决定了活动安排上时间与空间的错位,在时空资源配置上表现出“分时共地”、“共时异地”的嵌合特征;“共时共地”之时,由于古城的空间足以容纳主客的活动,加之“商业性好客”的驱使,使得主客活动仍能保持秩序化。由于潮州古城具有着相对独立的社区结构,社区旅游发展成为社区秩序重构的重要机遇,合理的规划内容和途径能有效促进旅游社区生活功能与旅游功能的协调,在利益主体的协商与适应中构建了主客活动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江南文化古镇同里为例,借助质性访谈与问卷调查探讨古镇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结果表明:同里古镇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存有正面和负面双重感知,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具体感知维度可分为"原真性削弱与环境恶化"、"经济获益和生活改善"、"成本增加和分配不公"、"社会失序"、"地方认同与思想更新"、"文化传承和形象提升",整体上积极感知强于消极感知,但对地方旅游发展引发的负面效应感知日益增强;由此,从直接经验、社会互动以及媒体影响3个层面对古镇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