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夫之(1619—1692)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著名的史学评论家。他的进步史学思想除集中地反映在他的《读通鉴论》、《宋论》等史论专著外,在他的其它著述里也有所反映。如其《尚书引义》、《春秋家说》、《春秋世论》、《读四书大全说》、《诗广传》、《黄书》等,虽名为“说经”,实则其中都有关于古代历史的评论。王夫之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把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想贯穿于著述之中,以是否有利于民族利益为臧否人物和评论朝政得失的重要衡量尺度;提出了“理势合一”“趋时更新”的史学理论,认为历史是发展、进化的;主张从事著史、论史必须有自己的宗旨和原则,并强调以史为鉴,以“求治之资”。兹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著《读通鉴论》,就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而发论,并不是专为批评司马光史论(《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而作。其论史,与司马光的史论相较,有些观点与认识基本上一致或接近,有些议论与看法则颇有矛盾与差异,甚至有几十处或明或暗地批评了司马光的史论。我们企图窥全豹于一斑,就《读通鉴论》(以下简称《鉴论》)批评《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臣光曰”,来看王夫之与司马光在史论上有何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这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在近代著名史家胡思敬心目中,是一位捍卫道统,传承风教的正统大儒形象。为"去其小疵,存其大纯",胡思敬著述《王船山〈读通鉴论〉辨正》一书,较为系统地考察了《读通鉴论》的偏颇之处。本文在详细论述《王船山〈读通鉴论〉辨正》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史论特点后认为,是书不仅是研究王夫之学术思想不可忽视的参考资料,而且也是清末民初保守派史家历史撰述的一个典型,其在中国史学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刘体仁所著"辟园史学四种"之一《通鉴札记》是继王夫之《读通鉴论》之后的又一部史论著作.全书以《通鉴》所书史事为据发表评论,对治乱盛衰、社会风俗、民族关系等问题尤为关注,许多论点反映了作者的通识与创见,其特点是寓通识于创见之中.  相似文献   

5.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晚年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在此书中,王夫之明确提出经世致用的治史目的,具有较高的史论价值。王夫之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大变动时代,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挽救民族危亡成为史家的主要任务。史家在前人书中力图寻找可用于当今之世的知识,经世致用成为治史的主要目的。为履行这个"经世致用"的"君子之道",王夫之明确提出对史书、史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书稿做嫁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言 《文史月刊》2010,(3):62-62
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把他用毕生心血凝成的文学名著《聊斋志异》手稿,送给他的女儿作为嫁妆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述224卷,代表作有《读通鉴论》、《尚书引义》等。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人们都来看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送些什么嫁妆。等开箱一看,原来尽是些书稿,他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办的嫁妆啊”  相似文献   

7.
汉光武帝刘秀研究综述区永圻关于汉光武帝刘秀,古代一些学者如陈亮、叶适、王夫之、赵翼等曾予以高度的评价,加王夫之所说,是“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读通鉴论》卷6)。可谓推崇备至。然而,近代以来.对于这样一位曾在历史转折时期起过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的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朱元璋偏爱《汉书》看他对刘邦的崇拜明太祖朱元璋喜欢读史论史。他所读的主要是正史,如《史记》、《汉书》、《晋书》、《唐书》、《宋史》、《元史》、《春秋》、《通鉴》、《唐太宗帝范》等。他读得最多的是《汉书》,《明实录·太祖实录》直接记载的就有8次,与臣下讨论汉史的则有41次之多。朱元璋读《汉书》的时间很长,从元至正二十四年一直到洪武末年,可谓是活到老,读到老。他不仅自己读,还把它推荐给臣下。当元湖广行省平章政事郭云被擒后,朱元璋“观其状貌奇伟,命释之。时  相似文献   

9.
论谢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安(320—385),是东晋时期与王导齐名的宰相。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王导、谢安,皆社稷之臣也。”谢安善于处理复杂而尖锐的社会矛盾,稳定政局,使南方经济得到继续发展,特别在淝水之战中,指挥若定,更显示了杰出的才干。史家说他是东晋“赖之以晏安者”,并非全是溢美之词。同时,还赞誉他有胜于王导。谢安的活动,对东晋中期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物世界》1999,(3):22-23
提到中国封建统治者尊崇的两大圣人:文圣、武圣,大家都知道,文圣是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武圣则是三国时蜀汉名将,河东解良人关羽——关云长。他,不仅以勇迈绝伦、英烈逸群而著称。且以善读《春秋》、恪守忠义而备受历代尊崇。  相似文献   

11.
自从《左传》有“君子曰”,《史记》有“太史公曰”,史书而有评论,即成为我国古代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历代的史学家们,都十分重视史论的撰写。一部史书的史论,往往是其作者写人记事的点睛之笔,是其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集中反映。我国古代史学,如同他在史料编纂方面有其特点,有其发展过程一样,在史论撰写方面,也有其特  相似文献   

12.
正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但说起高柔,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然而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曾评价:"孟德智有所穷,则荀彧、郭嘉、荀攸、高柔之徒左右之,以算无遗策。"这里将高柔与荀彧、郭嘉、荀攸等曹魏著名的谋臣并列,可见高柔的地位并不一般。事实上,高柔历经了从曹操到曹奂六代曹魏掌权者的交接,可谓是见证了曹魏由盛转衰的全过程,以此将其和曹魏初期的著名谋臣并列亦不稀奇。不过,在笔者看来,高柔又与上述人  相似文献   

13.
直笔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作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的王夫之,明确提出了直笔主张,主要体现在:对《春秋》书事实以显善恶和以文见义直书史法的认识;对史家直笔精神的盛誉和曲笔的批评。他的直笔思想富有一定的辩证色彩,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丰富了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内涵,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历尽了各种艰难困苦而生生不已,战胜了无数险阻磨难而重新奋起,创造了令世人惊叹、令后代自豪的业绩。中华哲人读古人之书,以揣当今之务(《读通鉴论》卷二十一),深入探讨天地之经,治乱之理(《读通鉴论》卷五)。他们既注意从盛世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5.
《春秋》名称问题是春秋学史上的一大公案,久讼未决。当今有代表性的学者周予同之《群经概论》、蒋伯潜之《十三经概论》、杨伯峻之《春秋左传注》皆采晋杜预“错举四时”说,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几成定论。实则杜说不确。本文从天文学与民族学视角出发,并利用古代文献资料与历代学者研究成果,证明古代先有春秋二季,后出现春夏秋冬四时。年含春秋二季,春秋即代表一年。此是史书称《春秋》之源,与“错举四时”说无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的形成走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1929年郭沫若写作《中国古代社会》这部巨著时,在《自序》中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片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他还说自己所写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其性质,“可以说就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续篇”。随着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研究的日益发展,时至今日,学者们所见到的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变局”指的是:春秋战国到秦汉间的第一次大变局;从鸦片战争开始至今尚在进行的第二次大变局。第一次变局变了五六百年,定型后,延续了二千多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仍在变中的第二次变局,还要变多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一次大变局”说的提出春秋到秦汉为一大变局说,先见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顾炎武(1613———1682);后有清朝的史学家、文学家赵翼(1727———1814)。而冯友兰先生则进一步做了明确阐述,并谈到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二次大变局。王夫之说战国时代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读通鉴…  相似文献   

18.
辞令     
《礼记·经解》:“属辞此事,《春秋》教也。”春秋时士大夫重辞令,孔子也重辞令,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他极重视《春秋》在表述上对文辞的斟酌。司马迁说:“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这反映出孔子对历史撰述在文辞要求上的严肃态度。《左传》作者概括了《春秋》在这方面的成就,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后来《左传》、《史记》都继承、发展了《春秋》的成就,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上、王夫之史论在历史认识上的价值研究重大历史现象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价值,是评价性的历史认识。王夫之史论对历代皇朝兴亡、君主专治政治、社会经济、历史人物的评价,大多就属于这种评价性的历史认识,本文就是从这些方面来探讨王夫之史论的认识价值的。一、对皇朝兴亡的看法。皇朝兴亡盛衰之故,即历史上某一时期皇朝的命运前途是由什么决定的问题,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史学家、政治家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是史学史和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问题。我国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久远的历史传统,如西周人对殷亡周兴的探讨,汉初从刘邦、陆贾到董仲舒、司马迁对秦亡汉兴的议论等等。而王夫之史论对历代皇朝兴亡盛衰问题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云梦睡虎地秦律中有"士伍",地位相当于古代的国人。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记载春秋史事,原文断读及解释还存在一些争议。银雀山汉简《郭偃论士》记载了晋文公与郭偃的对话,讨论选拔人才的事情,是研究早期法家思想与选举制度的新资料。江陵张家山汉简《盖庐》是一篇兵学著作,内容与《孙子兵法》有关,是研究古代军事学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