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木鼓是佤族宗教信仰的一部份,拉木鼓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佤族重大的祭祀活动之一。相传,木鼓象征着母亲,木鼓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召唤,于是木鼓便被奉为“一寨之母”和“生命之源”,世俗生活与宗教活动都离不开木鼓。佤族人视木鼓为通天神器,无论哪一个部落建寨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拉木鼓祭祖。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初,我到了澜沧拉祜族傣族自治县,同我的佤语老师三木刀会合,向蕴藏着丰富的佤族文学遗产的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进发,去搜集佤族神话史诗《西岗里》。佤族是云南省西南部的古老民族之一,属于宗色人种,现有人口二十六万六千多。分布在沦源、西盟、澜沧、孟连、耿马、双江、镇康等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岗里》就在这些地区广泛流传。佤族历来对《西岗里》有两种解释:西盟一带说“西岗”是石洞,“里”是出来,即人类从石洞里出来;沧源、澜沧一带说“西岗”是葫芦,即人从葫芦里出来。尽管两个地区的佤族人民对“西岗”的解释不同,但是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省西南边陲的沧源县阿佤山深处,至今还有着一个神秘的佤族原始部落。这里是过去的“葫芦王地”,盛行着“拉木鼓”等神秘、古老的习俗文化,这就是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翁丁村  相似文献   

4.
佤族木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曾经在全国舞台上风靡一时的佤族舞《阿佤人民唱新歌》,其歌声和舞蹈亢进而有力,极合木鼓的节奏,富有佤族的特色。 在滇西南的西盟、沧源两县阿佤山区,随处都可以见到木鼓。木鼓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孩子们手里的玩具木鼓,小巧玲珑,可以当工艺品看待。佤族喜好歌舞,歌舞的伴奏乐器也有木鼓。这种伴奏用的木鼓形体较大,但也适应于舞蹈的要求,既是伴奏乐器也是舞蹈的道具。 佤族每个村寨,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大木鼓,庄严雄伟,供奉在专门的木鼓房正中的平台上。每个木鼓房里的大木鼓都是一雌一雄两个,雌木鼓稍大,雄木鼓稍小。…  相似文献   

5.
云南沧源崖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沧源位于云南西南边境,北与耿马为邻,东与双江、澜沧相接,西、南两面与缅甸之掸邦接壤。全境多山,是著名的阿佤山区的一部分。佤族是这里的主要居民,约占全境人口十分之九,此外有少数的傣族、拉祜族和汉族。1965年初,云南省历史研究所调查组到沧源调查佤族的社会历史,在人迹罕至的高山上发现了古代的崖画。崖画共发现六处。调查工作从1965年1月20日至2月18日,历时近一个月。最  相似文献   

6.
佤族居住在云南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古老民族之一。佤族过去没有文字,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口头文学。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有关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的故事、童话和寓言特别多,反映的生活面也较为广阔。这是佤族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作出的独具风格的民间文学作品。为什么佤族文学中解释自然现象和动植物特征的故事、童话和寓言特别多呢?这跟他们民族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据从事民族历史研究的同志调查:佤族在解放前夕,因历史发展条件和周围环境影响的不同,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在阿佤山的中心地区,即西盟、沧源等县,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沧源崖画规模之大,年代之久远,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妙,风格之奇异,在全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崖画中都是第一流的,对于研究人类文化史具有极大的价值,然而沧源崖画则出于一个自称为"葫芦王地"的小民族。阿佤山最古老的土著民族是佤族,他们世代相传的美妙神话史诗《司岗里》叙述人类起源于司岗里和开天辟地的故事。佤族传说,人类自崖洞而出,最前面走出来的是佤族先民。这个司岗里洞就在阿佤山,即今云南省西南角中缅边境阿佤山中部缅甸市拉得(又名巴格岱)部落境内,距西盟饭族自治县马散部落仅30余公里,至今佤族还奉之为圣地。…  相似文献   

8.
黄玲 《神州》2011,(4X):28-29
沧源佤族聚居地至今仍然基础设施滞后、经济较为落后,但却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资源。佤族舞蹈已经成为提高和扩大佤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佤文化载体,具有不可复制性。把佤族舞蹈艺术资源运用到当地艺术职业教育中,使当地艺术职业教育体现当地特色,发挥优势资源,充分运用当地产业需求,从而推动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典型民族村寨旅游是近期旅游扶贫的重点工作,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下,本文以旅游人类学"舞台真实"理论为基础,根据翁丁佤族村的地理概况,探索翁丁佤族村全域旅游发展的模式,构建了翁丁佤族村的全域旅游文化圈。构建该全域旅游文化圈目标是打破翁丁生态文化旅游孤岛现状,建设翁丁新村为旅游"前台",翁丁大寨为旅游"后台",以翁丁大寨为核心,与周边勐卡村、芒公村、下寨和新芽组成旅游发展共同体,形成由点—线—面的全域旅游文化圈,可供其他相似的民族村寨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十六年前,云南省历史研究所调查组在沧源县人迹罕至的高山上,发现了大批汉代佤族先民崖画。这些崖画,反映了佤族先民从巢后经猎牧到农耕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篇幅宏大,内容相当丰富,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文拟从崖画与佤族文学的联系上作一些探讨。一云南各民族不同程度地经历过猎牧到农耕的历史演变,历来的史料对农业阶段记叙较详而对猎牧阶段记叙语焉不详,这是考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