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人类学的角度上讲,自毁容颜的剺面习俗与早期先民所普遍存在的人体彩绘、黥面的做法相类似,同时具有辟邪驱魔的巫术功能、氏族认同的图腾意义和标新立异的审美内涵。从考古学和文献学的角度上讲,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很早就有剺面的习俗,其最初的涵义应该与表达悲痛、寄托哀思、祭祀祖先的丧葬行为有关。从民族学的角度上讲,唐人之所以部分接受了剺面习俗,恐怕与李氏皇族的鲜卑血统有关。但由于这种近似毁容的情感表达方式不符合温柔敦厚的儒教传统,因而在宋代以后未能成为汉族习俗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3.
4.
在亚洲的中亚和东亚以及我国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等广大地区,古往今来,在考古学文化中常见一种由“十”字交叉,四笔外挑内卷,构图对称,比例适中,形式优美的“(?)”图案花纹.这一美术装饰艺术,据考察在我国民间由来已久,并广为流传.同时在世界一些地区,亦多有发现,成为史前和历史时期美术装饰上表现独特,影响深远,颇有意义的一种图案花纹,而且也是为现今世界有关地区和民族所喜闻乐见的装潢图案.  相似文献   

5.
在两汉主要的法律形式律、令、科、比之外 ,故事还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 ,在汉代政治法律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汉王朝设“掌故”一职“主故事”。本文在搜集两汉故事的基础上 ,主要考述了两汉故事的形成与废止 ,两汉故事的内容 ,两汉故事的法律效力与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汉墓葬壁画及帛画以其神奇浪漫的画面而备受人们的关注。不少学者也对汉画的内容、含义作过精辟的考释。笔者近来翻阅汉画的相关资料,认为有些考释似乎不太准确,在此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民本思想,而无民主思想。民主这个词是外来的。中国古文献中有“民主’二字,却无“民权”一词。那里的所谓“民主”,并不是“民作主”,而是“作民主”。它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相通,而与近代民主思想义殊。据《尚书》载,周王朝建立后,为安抚殷商遗民,周公告之说,在夏代末期,夏王桀“慢神虐民”,“灭德作威”,引起天帝不满,乃更“求民主”,即另求民之主,看到商汤有德,便下召命给汤,诛灭夏桀,“代夏作民主”。但商代到了殷纣王,亦“暴虐无道”、“诛杀不已”、“淫乱不止”。天又赞美周文王有德,“兴我小…  相似文献   

8.
鲜卑源流考     
鲜卑的起源是很复杂的,人们一向认为鲜卑起源于东胡,实际上鲜卑仅一半起源于东胡,另一半却起源于匈奴。有些过去公认为鲜卑部落的,实际上却是匈奴或其他族,试分析于下:一、鲜卑的主源——东胡东胡早在周代就活动在我国东北境。《逸周书·王会解》载:“北方台正东……高夷……弧竹……不令支……不屠何……  相似文献   

9.
水族源流考     
水族绝大部分是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都柳江和龙江上游分水岭一带地区。他们虽然不是这个地区的土著,但也可以肯定地说,他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定居在这个地区的。水族的起源和迁徙,没有文献记载,口头传说,颇不一致,很难肯定。大致可以分两种说法: 1.由江西、湖南、湖北等省迁来的。这种说法是水族中各个姓氏都说他们的祖先是由江西、湖南、湖北等省来的,而以由江西迁来的姓氏为最多。其迁徙的原因,有的说是他们的祖先因中原战乱,避难而来的;有的说是他们的祖先随军南征,落籍而居住此地的。迁徙的时代,只能按辈数推算,最多的数到三十二代,约在宋朝南迁以后。  相似文献   

10.
女真源流考     
以往,国内外学术界多数认为,女真源于肃慎,即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一脉相承。笔者通过近年来的探讨研究,发现旧说不仅在理论上概念不清,而且在论证上也有不确之处。故作此文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
都江堰为世界文化遗产,无坝引水、自流灌溉达二千多年。至今灌田面积逾一千万亩,为世界无出其右的特大水利工程.成就了天府之国二千多年的伟业、自古以来的华夏战略大后方、成都“扬一益二”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13.
河南汉画所见图腾遗俗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腾崇拜是原始民族处于采集、渔猎经济时期的产物,主要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信仰,这种信仰在世界各国的原始部落中都普遍存在过。“图腾”一词就来自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为“他的族”。即人们把自己的氏族看作是起源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用它们的名子作为自己氏族的标志或象征,并当作氏族的保护神来崇拜。中国在氏族社会时期也相当盛行图腾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古代文献及铜器、石刻、钱币等文物为依据,论证了“歷”、“曆”二字的起源及分合演变的历史。对在此分合演变过程中传统习惯和封建避讳制度所造成的复杂现象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谈到史志目录的问题时说:"史臣所书,宜其辍简,而近世有著《隋书》者,乃广包二志,骋其繁富,百倍前修,非唯循覆车而重轨,亦复加阔眉以半额者矣。……唯艺文一体,古今是同,详求厥义未见其可,愚谓凡撰志者宜除此篇,必不能去,当变其体。近者宋孝王《关东风俗传》亦有《坟籍志》,其所录  相似文献   

16.
商洛人口,由远古时期的本地先民和外地移民所构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蓝武古道的开辟和丹江航运贯通,就不断有外地移民流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进行过人口迁移,即有移民留居丹江流域。随着兵燹战乱,水旱灾荒,民间迁移更为频繁。明清时期,商洛人口锐减,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相似文献   

17.
正明代蔡悉以理学闻名于世,被尊为"淮西夫子","合肥三公"之一,已有成果介绍过其生平和地位1,本文拟对其理学思想及源流做简单考证。一、理学渊源蔡悉一生为宦五十年,历官十七任,撰述达七十余种。观其为政则廉明刚正,人称"包老复出";为学则笃守程朱理学,首揭"毋自欺"为《大学》宗旨。是故,《皇明通纪》、《皇明从信录》等称之为"理学名流"。又因进呈《大学解》,诏赐为"理学名臣"2。  相似文献   

18.
“法出波斯”:“三勒浆”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 《历史研究》2012,(1):4-23,190
"三勒浆"是唐代从波斯传入的一种果品饮料,本出自印度,由"三果"(诃梨勒、毗梨勒、庵摩勒)配制而成。三勒浆成为唐代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饮品;宋代南方与之相关的诃子汤、余甘子汤则声名北被;元代许国祯更使三勒浆重现短暂的风光;明清以降,尽管三勒浆已几乎不再酿制,但相关知识在文献中代有传递,人们仍然试图保持对唐代风物的历史记忆。三果在古代印度的医疗与饮食中占据重要位置,且有相关的神话式描述相匹配。波斯、阿拉伯医学文献及《回回药方》多处记载了"三勒"的入药与入饮,说明其在波斯、阿拉伯地区是比较流行的,这与"三勒"在中土的流传颇有差异,原因在于波斯、中国与印度之间文化的不同。作为文化的中转站,波斯不仅为印度这一饮食习俗的向外传播提供了二度契机,而且使这一习俗在中土"披上"了波斯风物的美妙"外衣"。因此,中、印、波三地某些饮食习俗的传递与吸纳,体现的是三地文化和宗教之间的差异、选择与互动。  相似文献   

19.
斯拉夫人的历史是从晨昏蒙影中开始的。要搞清其历史的真实面貌,须涉及到语言学、人类学、人种学、考古学、地理学、民俗学等诸多领域,难度很大。由于时代久远、资料缺乏,历史学家常常由于真伪难辨而步入误区,所以各种观点纷呈,旧的假说不断为新的假说所取代。本文拟就下面两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西域蒸馏酒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