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灯舞     
正灯舞(东至花灯舞)是流行于池州市东至县的民间舞蹈,为十余种花灯的合称。部分灯种根植于本乡,部分经外地流传而来。多家族式传承,以家族为单位,同族村民组成演出队伍,请神祭祖、驱邪纳福、祈求太平盛世。通常正月初二开始,正月十五结束。灯种不同,  相似文献   

2.
李惠芬 《丝绸之路》2009,(16):73-74
正月十五观花灯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高台县罗城乡有元宵转灯的民俗。在灯场的布图上,有神秘的宗教仪式色彩;而从现场盛况看,又反映了一种乡民的集体狂欢仪式和情感交流仪式功能,具有较高的人类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田板灯龙     
正大田民俗节日的热闹,莫过于元宵迎舞板灯龙。每年正月十五夜晚,山城处处火树银花,彩旗翻飞,锣鼓喧天。人们用过晚宴,彼此相约走出家门,参加欢庆活动:稚童们提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在大街小巷穿行,比划着自己绚丽多彩的花灯;少年们托着形态各异的烛船,沿着河滨溪畔奔跑,炫耀着各自随波逐流的灯船;小伙子龙腾  相似文献   

4.
冼光位 《广西地方志》2005,(1):51-52,57
春节是中国民间一个最隆重的节日,时间是夏历元旦,即正月初一。日本、朝鲜、越南亦有此俗。  相似文献   

5.
《湖南文史》2008,(2):35-35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合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土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6.
《文史博览》2008,(2):35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7.
“送灯打甑盖”是赣南客家人特有的一项喜庆活动,它既是春节期间舞花灯、闹元宵的内容之一,又是客家婚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是当年娶媳妇的人家,翌年春节期间(正月初九到十五日),新媳妇娘家及族亲好友,都必须向新婚夫妇敬送一盏“麒麟送子灯”,祝愿新媳妇早生贵子,而婆家除隆重接待宴请来宾贵客之外,当晚还必须举行讚唱玩闹“打甑盖”的活动。 “送灯打甑盖”的活动,礼仪也十分讲究,仪式的主持者和主要参加者的身份、地位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矩,同时还必须有三种主要的道具。  相似文献   

8.
颜林 《巴蜀史志》2012,(3):39-40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按民间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要举行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文化娱乐活动。其中,最吸引人、最具特色的是舞龙灯,即龙灯舞。时值壬辰龙年新春佳节,龙年说龙,漫谈“龙灯舞与龙图腾文化”,以助节日雅兴。  相似文献   

9.
颜林 《巴蜀史志》2012,(1):39-40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按民间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要举行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文化娱乐活动。其中,最吸引人、最具特色的是舞龙灯,即龙灯舞。时值壬辰龙年新春佳节,龙年说龙,漫谈“龙灯舞与龙图腾文化”,以助节日雅兴。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日是,开平水口镇泮村的邝氏家族都要举办舞灯会。灯会之日,由各村选出的青壮年组成舞灯队伍,簇拥着用竹、木和各色彩纸制成的3米多高的精致华美大花灯,伴以瑞狮,游行到各个自然村,沿途锣鼓喧天,鞭炮不断。  相似文献   

11.
正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祁连山脚下古城重镇——酒泉民间传统节日颇多,俗有"四大节,八小节,二十四个末末节"的说法,每个节日都有固定的饮食,春节是较大的节日,人们常说"宁穷一年,不穷一节",足以说明对"过年"的重视。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扫房、送灶神开始,到正月十五日落灯结束,前后20多天。这期间有打扫卫生、洗澡、理发、杀猪宰羊、购置年货等很多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内各具地域特色的民间灯彩艺术以及灯彩与舞蹈相结合的民间灯舞,同时对元宵灯俗的起源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日节与"鼠嫁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红一 《民俗研究》2000,(3):86-105
人日节,中国“人”的节日。盛行于汉魏至明清时期,节俗丰富、内涵深刻、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重要节日之一。“鼠嫁女”又叫“老鼠嫁女”或“老鼠娶亲”,是广泛流行于我国民间的,以“鼠婚”为母  相似文献   

14.
李亚妮 《沧桑》2014,(5):115-118
我国重要节日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主要有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等活动。台州元宵习俗与各地习俗有相同之处,又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十四夜过节,吃糟羹,观针刺无骨花灯、橘灯以及"间间亮"。这些独特的元宵风俗,具有英雄崇拜色彩,浓郁的慈孝之风,鲜明的橘文化等台州地方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相似文献   

16.
正元宵节燃灯、赏灯习俗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说法一: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说法二: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说法三: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大权独揽朝中老臣  相似文献   

17.
满族民俗──灯官会任鸿魁,张桂秋满族的节令岁事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些一直传承至今。元宵节灯官会便是其中之一。“每年旧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称灯节,古称上元节。从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满族有拜灯官习俗。拜灯官,也叫灯官会,实际是农村防火古俗的习遗。...  相似文献   

18.
吴若峰 《旅游》2006,(5):66-70
不曾见过如此丰盛的视觉大宴。文庙内,五彩缤纷的花灯布满了大院及走廊,有人物灯、动物灯、座灯、宫灯、吊灯、无骨灯、走马灯、宝莲灯等等。那花灯,盏盏造型别致,个个制作精美。最具特色的是“无骨料丝花灯(当地俗称纸扎灯)”。泉州的无骨料丝花灯,是我国花灯族中的特有品种,被称作是立体的刻纸艺术,曾经作为国礼赠送外宾,享誉天下。  相似文献   

19.
《旅游》1996,(9)
淄博花灯,源远流长,宋、元,明、清都有记载。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淄博花灯有了更大的发展。淄博花灯种类繁多、各具风格。有龙灯、裙子灯(又叫宫灯)、大角灯、悬络灯、盒子灯、走马灯、草灯、动物灯、灯谜、灯戏、芯子、打铁花等. 芯子,是一种古老珍稀的民间传统表演艺术。用铁棍牢牢地插定在类似灯台式的底座上,铁棍上端,高高束站着一个女妞或男童,让他们扮演各种人物。因用铁  相似文献   

20.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庆文化,在节日的时空里,它显示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节日是人类得以展现狂欢性的载体.是人类生命本真的体现。我国的节庆拥有深厚的民俗积淀,体现了传统的和谐之美。中国节庆文化是民间底层焕发的一种蓬勃生命力,也是一种新生、自由、快乐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