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三国时期,南海的海上贸易重心从徐闻、合浦转移到广州。这种转移首先是受公元217年孙权把交州的州治从广信迁到番禺(广州)的影响,州治的迁移使这里成为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其次,两晋南北朝以来,北方战乱不停,大量中原人南迁岭南,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海上贸易的需求;此外,南方政权和贵族对财富与异宝的追求,也推动了岭南地区的海上探索与海上贸易。据《宋书·夷蛮传》载:  相似文献   

2.
孙蕡是元末明初岭南最有名的诗人。“岭南诗派,肪于孙蕡。”他又是广州“南园诗社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他十分不幸,竞在明太祖朱元璋大肆诛戮功臣时,被株连而死。关于他的死有二种不同的说法,兹考辨于下。 1.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十二《孙蕡传》载:  相似文献   

3.
梧州是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它位于广西东部,素有“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的美称,亦有“小香港”和“粤港澳后花园”的美誉.到梧州旅游,最吸引人的当数最具岭南特色的骑楼.何谓骑楼?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向外延伸,再以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通道.如此建筑,远远看去,就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日“骑楼”. 日渐消失的岭南文化,都留在了这座古城 说起粤语和岭南的发源地,最早并非在广东,而是在广信(梧州),古称广信县(如今的两广,就是广信以东成称广东,以西成广西).广信地处桂江、贺江与西江汇合之处,扼西江之要冲.  相似文献   

4.
汉代岭南的广信,近来成了泛珠三角地域文化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5.
广东历史学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流可追溯到近二千年前的东汉。东汉时,南海(今广州)人杨孚撰写《异物志》,以四音韵语描绘岭南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和功用,是中国第一部地区风物志,也可视为广东史学作之滥觞。三国时,吴国陆胤撰《广州先贤传》,为岭南首部人物志。晋朝初年,南海人王范撰《交广春秋》,系岭南第一部地方史。唐代有李德裕的《南迁录》、房千里的《南方异物志》、刘恂的《岭表异录》等史部作问世。  相似文献   

6.
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至隋开皇十年(590年,一说至隋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广信”作为岭南古县的名称.在历史上存在了七百年之久。在古代岭南众多的郡县当中.广信之所以引起后世学者更多的关注,其原因大概有:一是缘于汉武帝在平定南越国后借为此地命名而制订的政策取向:“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二是元封五年(前106年)其曾成为汉交5止刺史部的治所.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广信县曾经是整个岭南的政治、军事、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因为当时的苍梧郡治和统辖岭南七郡的交趾部刺史治都设在这里。而且广东、广西和广  相似文献   

8.
德清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广泛的著名高僧,被誉为明代佛教四大家之一。他于明万历年间遣戍雷州,过了十多年的充军生涯。期间,他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雷州、韶关、广州三地。对他在韶关和广州的活动,不少著述都有言及,尤其是“中兴曹溪”的事迹,更是广为记述,而对他在雷州的活动,却很少涉及。覃召文《岭南禅文化》一书,专章介绍岭南禅文化人物为德清立目,并粗线条勾勒德清在岭南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建筑类明器,有屋、灶、仓、水井、猪羊圈等,多为陶制,少数为铜、青铜所制,反映了该地区汉代人民的生活情况。这类建筑明器接近当时的实际建筑,结合考古出土的铺地砖、瓦等建筑构件看,其多样的纹饰与当时岭南地区本土的气候和建筑技术,以及岭南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有莫大关系。前人的研究已对陶屋形制特点、陶屋与岭南建筑发展关系等方面作了一些讨论,如《广州出土汉代陶屋》把广州出土的汉代陶屋分为栅居式、曲尺式、三合式、楼阁  相似文献   

10.
一、战国时番禺已成为岭南贸易都会吗? 《简明广东史》52页:“随着手工业、农业的发展和产品及其交换的增加,商业贸易也开始活跃起来,番禺(今广州)在秦以前已成为岭南的贸易都会。”理由:“一、番禺(贲禺)在《山海经》中已经出现。《淮南子·人间训》记述秦始皇派遣五路大军经略岭南时,其中,‘一军处番禺之都’。说明番禺城在秦以  相似文献   

11.
增城县建置时间,历史上是个悬案。综合各种意见,已集中到后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与献帝建安六年(201年)两个年代,作为增城立县之始。前说见于晋司马彪《后汉书·郡国志》,后说初见于明《永乐大典》卷11906广州府条。此外,虽然还有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广州条,说增城建立或复立于吴黄武年诸说,但经各方沦证,难以成立,这里从略。 根据历史文献价值和立县应具备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区域开发背景,增城立县之始,  相似文献   

12.
传说上古舜帝南巡到苍梧初开岭南茶文化之源;茶之为饮,古药书《桐君录》称"广交最重"(汉置交趾部统领岭南九郡,部治所在广信县);北宋苏轼西江品茗留下佳话;清代六堡贡茶跻身全国名茶之列;百年前六堡茶驰誉粤港南洋,几度起落今再兴旺——因地而名的六堡茶,藉产地特殊自然环境与独特工艺造就的品质,柳暗花明,气韵连绵,岁月留香。  相似文献   

13.
王坚 《岭南文史》2011,(4):58-64
20世纪初,广州崛起了一个震动中外的画派一一岭南画派(当时高剑父自称为“折衷派”,岭南画派是后来内地北方对它的称呼,取代了“折衷派”之称),其创始人是被誉为“岭南三杰”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又称“二高一陈”。主要创始人高剑父撰写了《我的现代绘画观》,是岭南画派的理论纲领,  相似文献   

14.
“海云诗派”的提法,首次出现在陈永正先生的《岭南诗歌志》(待刊手稿)里。此外,《岭南诗歌志》中还论述了“海幢诗派”。很明显,两个诗派是以诗僧所居寺庙来命名的。《岭南诗歌志》手稿把明末清初诗僧放置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去探讨,注意到明末岭南遗民诗僧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诗歌志》之前,陈永正先生还出版过《岭南文学史》①,有关章节阐述了明末岭南遗民文学的历史。相关的成果,有蔡鸿生先生的《清初岭南佛门事略》②,对明末清初岭南遗民的历史勾稽考信,条分缕析,评定论衡;姜伯勤先生《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③,解剖了遗…  相似文献   

15.
汉晋广信县治的地理位置,初设时范围很大,包括今梧州和封开县,到隋代,在原广信县地分设苍梧、封川两县,原广信县治究竟在苍梧一方还是在封川一方,文献没有明确记载。唐初章怀太子李贤、中唐的杜佑认为汉晋广信县城在今广西梧州市区内,但宋代又有了新说,乐史《太平寰宇记》认为是在封川(今封开县),至于以后的地方志中,有的说广信在梧州,有的说在封开。本文根据梧州的考古发现,从汉晋墓葬的分布状况,认为汉晋广信县治在今梧州市区内,即桂江与浔江汇合的河口,白云山西南麓,应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广州光孝寺是岭南名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公认的岭南现存最早创建的佛寺。广州民间流传有“未有广州,先有光孝”的俗语,然而,这只是民间形容光孝寺创建之早的一种说法,其实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广州城的筑建,迄今有文献可查的时间是秦平岭南之后,  相似文献   

17.
《神州民俗》2009,(10):F0003-F0003
陈蔼,广州美术学院硕士。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广州艺格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作品曾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第三届成都国际双年展、第十二届全国花鸟画邀请展(优秀奖)及多次省级美术展览,作品被广州美术学院、成都现代美术馆等机构收藏,作品和论文在《美术学报》、《画风》、《岭南画派的现代意义》等期刊发表。  相似文献   

18.
梁廷枏(1796一1861),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伦教乡人。历任澄海县教谕、广州越秀书院监院、学海堂学长、广东海防书局总纂、《粤海关志》总纂、内阁中书等职,曾参与林则徐主持的禁烟运动以及广州人民的抗英斗争。梁氏毕生致力于学术与教育,著述等身,治学领域颇广,其中以广东地方史为主,以岭南人记岭南事,为后人研究岭南地区文化留下了弥为珍贵的史料,是我国近代史学史上一位爱国忧民的史学家。  相似文献   

19.
1993年,我们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文教组正式成立。开始时,我们考虑到要为政府决策提供文化咨询,必须熟悉岭南文化的来龙去脉,下一番功夫研究考察岭南文化。我们从史料看到,广府文化之“广”是指广信,分界广东、广西之“广”,也是指广信。广信在哪里呢?一说是广西梧州,一说是广东封川(今封开)。我们意识到这是岭南文化之“来龙”,很有弄清的必要。于是我们便于1996年3月初前往封开、梧州考察,结果证实正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写:广信在“桂江、贺江入郁”  相似文献   

20.
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是中西文化在我国最早交汇地点之一,是西方基督教在我国最早的传播基地。据史藉记载,洪秀全在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前,于1828—1847年,因应考、出游天下、学道和营救难友等,曾多次到广州活动。其中,1836年到广州应试获得《劝世良言》,1837年到广州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