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原唐碑考     
李慧 《文博》2000,(4):72-73,,80,
陕西省三原县现存有七通唐碑,分别是:永徽元年(650)的《大唐故左监门大将军襄城郡开国公樊兴碑》、麟德元年(664)的《大唐故越州都督于德芳碑》、乾封元年(666)的《大唐故柱国燕国公于志宁碑》、咸亨元年(670)的《大唐故左武卫大将军淄川公李孝同碑》、圣历三年(700)的《唐明堂令于大猷碑》、大历五年(770)的《大唐故金紫光禄大夫左金吾卫将军赠扬州大都督臧希晏碑》、贞元二十年(804)的《唐故剑州长史赠太仆少卿汝州刺史陇西李广业碑》。七通唐碑中署撰、书者姓名的分别是:《于德芳碑》由于志宁撰、…  相似文献   

2.
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著名的旅游胜地,由于其固有的人文地理优势,创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除散见于各种历史典故中之外,主要体现于晋祠现存的文物和祠区内外的碑碣,其规模蔚为可观。晋祠保存有历代碑碣初略统计大约425通,除少数为唐宋时期的以外,大多是金元明清时期题刻的。随着历史的变迁,有的文存石亡或者字迹漫漶,有的成了断碑残碣。经千百年的沧桑变化,这些碑碣依然有其重要的价值,其中尤以唐太宗李世民自撰并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最为珍贵。《晋祠之铭并序》碑又称唐碑,陈列在晋祠唐叔虞祠东南隅的贞…  相似文献   

3.
唐蕃会盟碑,也叫"舅甥联盟碑",立于公元823年,在拉萨大昭寺前,四周刻汉藏两种文字,是西藏的重要古文献之一。公元七至九世纪,中国境土上存在过好几个国家,其中国境最大的一个是唐,继承秦汉帝国的规模,人口最多,种族成分虽不尽是汉族,却以汉族为主,生产和文化在当时是最进步的,居于领导地位,代表中国的先进水平。其次是蕃,古有西藏及其附近地方,从作战出兵的人数估计,人口当不少于一百万,这主要是藏族。当时唐和蕃的边境大部分相接,他们的关系是"或弛或张"(旧唐书吐蕃传),所以如果能结成联盟,使人民达到和平生活的愿望,这在中国历史上当然是一件大事情。  相似文献   

4.
龙腾 《成都文物》2000,(4):26-27
今年6月14日,蒲江县城东8公里之天华镇公议村8组发现唐碑1通。该碑原在天齐院(王家祠),“革”中被抬去砌扬波堰堰口。埋于地下2米深处,最近,洪水冲垮堰口。公议村物保护管理组杨光中、罗家均、周辉等人发现,使此碑重见天日。此碑长1.94米、宽84.5厘米,厚16.5厘米,为灌县青石刻成。重达千斤,请8位青年农民才抬回公议村。  相似文献   

5.
昭仁寺位于陕西省长武县县城东街。是关中一处有名的古刹。长武为西周豳(音彬)国之地。秦于长武置鶉觚(音姑)县。相传秦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在长武筑城,见此地水位很浅,便以觚、爵等酒器祭奠,恰有鶉鸟飞落在祭器  相似文献   

6.
新乡市博物馆所藏《孙壁造像碑》原以为是唐碑,但作者认为该碑阴下半部分为宋代重刻。碑文对唐代邮驿及宋代的户籍制度也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7.
8.
唐《符璘碑》碑主姓氏,碑文作“苻”,两《唐书》作“符”.《金石文字记》对此有议论,定其为“符”姓.《金石萃编》、《陕西金石志》、《八琼室金石补正》、《环宇访碑录》等据碑文引录为“苻”.可见此碑主姓氏尚无定论.符璘事迹,两《唐书》俱入《忠义传》.碑文与《传》比较,碑文详而《传》略.欧阳修、宋祁编撰《新唐书》时,是否见过《符璘碑》拓本.未见史载.然《传》所记多与碑文相同,可  相似文献   

9.
这里有雄踞桂中南第一高峰——大明山龙头峰,这里有世界十大溶岩水库之一——大龙湖,这里有岭南第一唐碑——《六合坚固大宅颂》碑,这里有“万寿公王”——桂西南壮族人文始祖韦厥,这里有壮族文人的先驱、壮族第一位诗人——韦敬办,这里有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曾在此留连53天,他就是——徐霞客。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清水河县南境口子上和老牛湾的两方明代长城界址碑为嘉靖二十七年(1548)六月山西西路右参将郭瀛所立,专门记其分守的内外长城长度和各类防御设施数目。本文对立界址碑的历史背景、明代丫角山的位置及明长城各类设施中较为特殊的构筑物暗门和水门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北魏至唐,洛阳佛教极盛,造像活动频繁,不但开凿了规模巨大的龙门石窟群,而且在为数众多的木结构寺院里,大都有圆雕石佛像、浮雕造像碑、石经幢和石塔等。此外,有些陵墓前面也置放造像碑、经幢和石塔。这些寺院和陵寝饱经沧桑,早已湮没,唯独部分石刻造像和塔幢得以幸存。在新开辟的洛阳古代艺术馆石刻艺术室(关林庙西廊)内,除了展出唐代石刻圆雕佛像以及唐  相似文献   

12.
河南濮阳元代唐兀公碑张相梅在濮阳县城东柳屯镇杨什八郎村南边,金堤与金堤河之间,有土冢六个,冢前矗立一大方碑,这是1983年新发现的重要元代文物——《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及唐兀氏祖茔。此碑随历史变迁,多遭水患、兵燹几经倒立而保存下...  相似文献   

13.
《等慈寺碑》是唐初刻立的一通名碑,碑文记载了隋末唐初中国之割据局面,记载了李世民大败窦建德的武牢之战的全过程。从宋代开始,历代金石著作对此碑都有记载,《等慈寺碑》在中国书法史占有重要的地位,既有北魏碑刻和墓志的严谨法度,又有潇洒飘逸的情致,在唐碑中颇为独特,代表了楷书从魏碑向唐楷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邹松林 《南方文物》2012,(4):206-213
位于萍乡城北部的杨岐山,是一座"岩拖锦障"、"涧朴银河"、"群峰四合"的风景名山。萍乡人称之为"祖脉"所在。俗语云"自古名山僧占多",自唐代禅宗荷泽神会的弟子乘广禅师和江西马祖道一的弟子甄叔禅师来到此开山创寺,宋代临济石霜楚圆的弟子方会禅师在此山普通禅寺创立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二百余年间,这里成了一座举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当中,产生了许多与之相适应的民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民俗事项以及贯穿于其中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当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统治者,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忽视此方面的重要作用的。“为民社者,务在稔知地利,熟诸民情,始可因地  相似文献   

16.
关于唐代宰相人数和人名,清人整理的武英殿本和四库全书本《唐会要》所记各有不同,殿本记为五百二十四人,四库本记为四百九十六人。本文通过全面核查国内外所藏十数种《唐会要》抄本,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考订,确认王溥《唐会要》原本所记为五百五人,殿本整理者据己意在原底本基础上增补了十九人,四库本整理者则因底本所记宰相人名有残阙而删减了九人,二本所记皆非《唐会要》实录,相关人名也存在若干错讹。  相似文献   

17.
现存西安碑林的《大唐多宝塔感应碑》,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四十四岁壮年时作,与其晚年所书之《麻姑仙坛记》、《中兴颂摩崖》、《颜氏家庙》等碑风格殊异,故尤为后世书家推崇。清儒王虚舟云:“公书以骨力健古为工,独此碑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正其年少鲜华时,意到书也。”毛凤枝尝谓:“此碑书法端整,无一懈笔;学楷隶者从此入手,可免欹仄倾斜之病,与欧阳率更《九成宫》,皆楷法中玉律金科也”;故钱大昕亦云:“公书模楷百代,独此碑后人尤嗜之,几于家有一本矣”。上引清儒所  相似文献   

18.
19.
汉“仙人唐公房碑”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安碑林第三展室出口处,竖有一通汉碑,名为“仙人唐公房碑”,它原在城固县许家庙镇南5里唐仙观小学内,1970年,由陕西省博物馆征调并移藏西安碑林的。  相似文献   

20.
北周村东魏造像碑是河南现存较为完整的佛道造像碑,碑体高大,雕刻内容丰富。该碑始造时应为佛教造像,后来因需要又将主尊释迦佛改刻成道教祖师形象,成为佛道造像碑,反映了当时道教利用佛教造像来宣传道教教义。本文从其雕刻内容和时代风格以及道教造像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看北朝晚期嵩洛地区道教对佛教造像的改造和依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