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与日本有过密切联系,这是因为他曾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视为亚洲国家立国的楷模,日本与中国近在咫尺便于他来往活动,清末很多留日学生是他进行革命的辅翼,许多日本的有识之士也赞助他的革命。所以,日本曾是他的革命据点。他受过日本人民与进步势力的支持,同时又受过日本反动派与反华势力  相似文献   

2.
杜继东 《近代史研究》2005,11(3):283-314
孙中山与日本的关系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先后出入日本16次,在日本驻留时间累计达9年6个月,是他整个革命生涯的近1/3。他与日本的关系时而亲近,时而疏远;他对日本的态度时而友好,时而排拒;他对日本的援助满怀希望与期待,又对日本的侵华抱有疑虑和警惕;他既羡慕日本的繁荣强盛,又批判日本的侵略扩张;与他交往的日本朝野人士既有肝胆相照的真朋友,也有居心叵测的阴谋家;与他有关的一些中日关系件真伪难辨,是非难断。正是由于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的这种广泛性和复杂性,孙日关系成为中国近代史和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亲身经历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中国劳工有三人生还。目前只有一个健在,并且在不久前应邀东渡日本,作为广岛事件的中国见证人,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劫后余生近半个世纪,竟以贵宾身份成为轰动日本的新闻人物。他是住在长沙的张文彬。张文彬1920年出身于河北省一家农舍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成了抗日积极分子,1944年4月14日夜,他被日本侵略者抓获。后来又被作为劳工押送日本。在日本当劳工时,民族恨,同胞情,一齐涌上了张文彬的心头,涌出了张文彬的笔端。他未曾料到,他偷偷写下的日记,竟然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些日记被日本人发现后,…  相似文献   

4.
廷艺到汉口日本总领事馆教书舍弟白廷艺于1917年在北京市立第二中学毕业后,因家族无力供给他入大学深造,希望谋事维持家庭生活。彼时先父在北京日本同学会教书,可巧有一个日本学生土桥,是北京日本公使馆的书记生,他对先父说,他已经转任汉口日本  相似文献   

5.
臧马 《文史春秋》2001,(4):22-27
作为中国“对日本索赔第一人”的传奇经历,摄成电视剧在日本播放使得其成为妇孺皆知人物。他数度飞往日本状告日本政府,被誉为“索赔旗帜”。他亲手将要求日本政府向他谢罪的公开信交给日本首相并对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淡化、歪曲侵略罪行感到极大愤慨。  相似文献   

6.
连横是一个不屈服于日本殖民统治的热爱祖国的知识分子。他身处日本侵略残暴殖民统治的环境中,坚持民族气节,勇敢地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歌颂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而英勇牺牲的英雄的诗。他用毕生精力捍卫、保护和宣传中华民族传统化,以抵制日本推行的同化政策。他呕心沥血地写下了不朽名《台湾通史》和其他作,为的是要让台湾人民永远记住自己的祖国和民族,以及台湾宝岛被日本割占的历史。他身居台湾,心向祖国,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前途。他既痛恨日本侵略,也痛恨专制腐败出卖台湾的清政府。他崇拜孙中山等民族革命,同时痛斥窃国大盗袁世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抗日战争胜利,光复台湾。  相似文献   

7.
张作霖对日政策出发点是壮大自身,逐鹿中原。基于此,他依靠和服务日本以获取援助和支持。但是当日本侵华要求威胁到他在东北的核心利益时,他也进行了一定的抵抗。在这一特殊时期,他是为生存发展而抵制日本,这与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民族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张作霖所起到维护主权的作用大多是客观的,他本身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的反华人物中,国际教养大学校长中岛岭雄,是另一个典型代表。他被称为“反华学者代表”、日本学界的“反华英雄”。他以反华为己任,是日本著名的专事研究“分裂中国”的学者。他还是日本最早提出“中国崩溃论”的人,每当中国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抛出这一谬论;在中国经济发展时,又宣扬“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9.
进入元代,由于异民族的入侵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中国禅林中的许多高僧相继赴日。一山一宁就是当中非常有代表性的高僧,他到达日本不仅带去了元朝的使命,也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他在日本开创了临济宗一山派,他的门下高僧辈出,开创了后世禅宗以及儒学的新局面。本文主要是考察一山一宁到达日本后和日本武家、公家以及普通僧人的交游情况。  相似文献   

10.
1880年,松冈洋右出生于日本的山口县,少年时代,因家道中落,随其兄渡美谋生。虽然他在美国生活了10年之久,并接受了西方教育,但他尊崇天皇,并抱有使天皇的统治遍行于世界的“八弘一宇”的理想。1902年,松冈洋右返回日本。1904年,他参加了外交官资格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合格证书。同年秋,他被任命为日本驻上海领事助理。在上海,他结识了三井物产上海分社社长山本条太郎。这一时期是日本对上海经济渗透的重要时期。山本条太郎则是推动日本经济向上海渗透的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11.
1894年10月,孙中山由上海经日本去檀香山,这大概是他首次到日本。他最后一次到日本,则是1924年11月北上天津、北京途中。在前后这三十年中,孙中山一次又一次来到日本,并曾多次较长时  相似文献   

12.
李海文 《世纪》2023,(2):4-10
<正>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他一向重视对日本的工作,他对日本的了解既多又深。在他担任总理26年间接见无数外宾,以日本友人为最多。这固然因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更重要的是日本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国家之一。周恩来的政治生涯同日本密不可分,特别是周恩来在十九岁时曾东渡日本居住了一年七个月,对他的思想转变发生重大影响,是他建立信仰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从他保留下来的一本旅日日记可以看出。《日记》是周恩来于民国七年,即1918年1月1日到1918年12月23日在日本写的,写在当时文具店出售的硬皮的日记本上,原件上题为《学校日记》。  相似文献   

13.
吉田茂是日本最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之一。战后他曾五次组阁,时间共达七年又两个月之久。由于他对创建战后日本保守政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一直被日本国內外的学者认为是战后日本保守政治的始祖。  相似文献   

14.
小泉八云于1890年赴日,后加入日本国籍。他的作品洋溢着对日本古老文明的赞美、怀念以及对西方文明的辛辣批判。这使得他在当时倡导“和魂洋才”的明治日本中期成了“日本文化发现的恩人”。经历了从英国、法国、美国、再到日本的流离生活,使得他对异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本文将从比较文化论角度通过分析小泉八云对日本文化的受容及其文学作品,探究小泉八云对异文化以及自身归属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王海晨  李婷 《百年潮》2011,(1):70-74
张学良晚年口述历史,洋洋百余万言,谈到了许多国家,如美国军事上的强大,英国式的民主,意大利法西斯的兴起,北欧各国的福利,等等,但谈得最多的还是日本。他对日本的看法既富有对历史回望时散发出的沉重,又充满着面对现实时因企盼中日友好而萌生的放心不下。由于他对日本的看法来自于他和日本的直接接触和长期思索,因此,他的回望是有分量的,  相似文献   

16.
说起末代皇帝溥仪,可谓众所周知、家喻户晓,但他的弟弟溥杰却鲜为人知。溥杰少年时代在封建教育和家庭的影响下,与唐怡莹成婚。年纪稍长,即赴日本留学,幻想依靠日本军国主义恢复帝业。伪满时代,他在伪军中任职,并且再婚娶日本人为妻。直至1945年被俘,他的末代皇弟生涯终结。  相似文献   

17.
日本人在等待新首相产生的时候,是否也考虑了日中关系问题?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高原明生先生,是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在接受本刊专访时,他说,他并不对日中关系前景感到悲观,日本新首相一定会采取措施,改善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94年12月7日,在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歇尔·耶思普玛基把199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这是继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位获得此项世界大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1935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喜多郡大徽村。爱媛县在日本四大岛之一的四国岛上,与日本最大岛本州岛隔徽户内海相望。大徽为被森林峡谷包裹的村庄。大江健三郎在这里渡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5岁才离开这里。大做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对森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森林成为他许多作品的…  相似文献   

19.
小川未明(1882—1961),日本的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他执著于童话创作,一生写下童话作品 780篇,仅《童话全集》就多达12卷。他曾以一册《红蜡烛和人鱼》令日本文学界对童话刮目相看。他那流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童话作品,感染、陶冶了一代又一代日本儿童的心,西方人称他为“日本的安徒生”,小川未明当之无愧。 小川未明的气质属于抒情性的。他怀着一颗童心创作童话。他认为童话创作很适合于自己,他说:“我自己总想做个孩子。即或不能当个孩子,也要总像孩子那样怀有美好的感情和美妙的幻想。” 孩子的心是一个妙不可…  相似文献   

20.
刘武生 《纵横》2009,(7):4-8
王希天,原名王熙敬,吉林省人,生于1896年,比周恩来大两岁。1914年,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宏愿,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1918年5月,他发起组织反帝爱国的“拒约运动”。1919年5月,他又组织领导中国留日学生声援五四运动。同年9月,他转学名古屋八高文科,其后弃学从事侨日华工救济事业。1922年9月,他创建“中华民国侨日劳动同胞共济会”,当选为会长。1923年9月1日,日本东京发生强烈地震,震后大火燃烧。9月12日,他为调查日本军警在东京大地震中杀害侨日华工的暴行,惨遭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杀害,牺牲时年仅27岁。王希天是五四时期反帝爱国的先驱,是侨日华工的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