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殷墟作为都城应始于武丁而非盘庚 ,早于武丁的三家庄期商文化应当从殷墟文化分期中分离出去 ,相应的殷墟青铜器分期中也不应包括郑振香、陈志达先生所划分的第一期早段和杨锡璋等先生的第一期。实无将殷墟青铜器分期独立于文化分期以外之必要 ,郑、陈先生依据文化分期所做的青铜器分期 ,相比之下更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2.
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与夏文化初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主要来源于当地的王湾三期文化,并可进一步区分为早晚两段和划分类型。新砦期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一期早段,称为二里头文化一期新紫型。二里头文化一期是夏文化早期遗存。 相似文献
3.
旅游文化及其相关范畴、命题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现有的“旅游文化学”著作以及一些旅游研究文献来看,人们对旅游文化、文化旅游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等诸多范畴的使用,还存在着概念上的显著差异。本文认为,这种差异一方面体现为对这些关键范畴的内涵理解上的误区和使用上的轻率,一方面体现为人们对旅游文化现象的本质、历史和形态的了解还有所局限。本文试图以学科视野来审视这些范畴的科学内涵,并进一步探讨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4.
陕西榆林地区夏代文化遗存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对陕西榆林地区的夏代文化遗存作了初步分析,考察了文化因素及其来源,认定了文化性质,对该地区夏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是概念及若干专业问题还有待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缓冲区",不具"唯一性"而具"游移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空间"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一般场所"是不相同的概念,遗产的评定不受"生源地"所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范性文件中使用"代表性"或"代表作"有其立法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与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对象)既有相同点也存在区别,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大明宫是我国首次以国家遗址公园形式实施保护与利用的宫殿遗址。遗址区的文化产业开发就是让静默的历史文化资源重新完整、鲜活地再现于当代人民的生活之中。大明宫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体制因素、人才因素、创意因素和资金因素:体制方面,需要对权衡经济功能与文化价值、推行系统保护与长效规划、定位政府角色等问题继续探索和完善;人才方面,存在整体产业人才培育机制滞后、文化产业经营模式落后、地域局限等问题;创意方面,面临因微观产业环境不佳和人才匮乏导致文化内涵和技术创新两个产业核心竞争点实力薄弱的挑战;资金方面,经受政府投资有限、市场吸资难、预期和民间集资不畅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2010年冬季号的《中国土族》十分抢眼。之所以抢眼,是因为这一期编者以"本刊特稿"为专栏,集中刊发了研究吐谷浑文化的专稿,集中展示了吐谷浑这一青海地域 相似文献
8.
日本地处中国的东部,是亚洲东方文明国家之一。面积为37.78万平方公里,与我国云南省的面积大体相同。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地理等诸方面条件的影响,自日本的中部分为东、西,东国与西国、关东与关西;江户与上方、东京与大阪等。下面从日本文化、民俗方面介绍一下日本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沈薇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6):18-20,77
考古学是根据实物史料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训诂学是面对传世文献的一门综合性研究学科。本文从考古和训诂两方面结合实例阐述了出土文物和训诂之间互为补充,互为验证,互为依存的关系。从而证明了充分利用出土文献来检验历代训诂工作的正误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以及掌握训诂学专业知识对考古工作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