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历次侵华战争中,都会印发一种掠夺性的特殊货币———军用手票。军用手票简称军票,是一种没有任何准备金、没有发行机构、专为发动战争而发行的货币。日本政府把这种货币充作侵华日军的军饷,让它在日军占据的沦陷区内强制流通,是日本军政府把巨额军费开支转嫁到中国人民身上的一种经济掠夺手段。日本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共发印过11次共48种各式面值与版别的军票①。早在1894年(日明治27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日本政府就首次发行了面额为银壹两的军票,因战争结束早,该军票并没正式流通。银壹两的首次军票序号为“军1”。1904年(明…  相似文献   

2.
张哲 《中国钱币》2014,(2):43-46
正日本在历次侵华战争中,为扩充军费,弥补战争损失,都发行了大量的军票,以转嫁战争负担。关于这方面的权威性研究成果当属张新知先生的《半个世纪的金融侵略与掠夺——日本在我国发行的货币研究》一书。笔者长期收藏日本军票及相关史料,现根据多年来收藏的资料,仅就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时期在我国东北地区发行的军票进行补充考证和研究,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同仁。一日本借出兵西伯利亚之机侵入我国东北  相似文献   

3.
林晓光 《百年潮》2001,(12):50-55
所谓"军票",即"军用手票"的简称,最初叫做"军用切符",是日本政府为进行对外战争而发行,由日军在所占领地区为征发军用物资而强制流通使用的一种代用货币.日军曾首先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军出兵中国山东省的青岛,开始改用"军用手票"的名称.此后凡是日军出国作战,均在军中和所占领的地区使用"军票",如1922年侵入苏联的西伯利亚,1931年侵入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日军把战火烧到那里,"军票"也就随着其侵略势力的扩张流通使用到那里.因此,"军票"的发行完全是政府行为,其应用沿革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史.  相似文献   

4.
日本军票是日本政府为进行对外战争而发行,由日军在所占领地区为征发军用物资而强制流通使用的一种代用货币。军票以日军强大的武力为后盾,强行在被占领国和地区流通使用,成为日本推行对外经济侵略的重要手段之一。浙江省博物馆藏有日本于1937年至1945年间在中国发行的乙号、丙号、戊号三套军票的大部分,以及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发行的军票多张。  相似文献   

5.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一些占领区发行“军票”以控制经济、掠夺财富,构成其货币金融政策的主要内容。本文以新近发现的日文版《海南岛三省连络会议决议事项抄录》为基本史料,剖析了日本侵占海南岛期间强制推行军票的过程、手段、实质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6.
王翔 《抗日战争研究》2007,27(1):157-177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一些占领区发行“军票”以控制经济、掠夺财富,构成其货币金融政策的主要内容。本文以新近发现的日文版《海南岛三省连络会议决议事项抄录》为基本史料,剖析了日本侵占海南岛期间强制推行军票的过程、手段、实质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7.
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发行货币即是其支撑侵略战争和实行经济掠夺的重要手段。《日本货币手册》显示①,日本帝国主义在出兵侵略中国51年期间,先后印制发行了“日清战争军票”、“青岛出兵军票”、“日华事变军票”、“东三省官银号券”、“满州中央银行券”、“台湾银行券”等,计110张,铸造发行“大满州国”等硬辅币26枚。现将该书所收上述货币的发行情况和历史背景分述如下。一、甲午战争时发行的所谓“日清战争军票”。日本侵略中国最初发行的军票。该券竖…  相似文献   

8.
李占才 《民国档案》2005,29(3):95-101
摧毁中国抗战的经济基础.对中国进行最大限度的经济掠夺,是日本侵华的主要目的之一。日军对中国比较富庶的华中地区的进攻、占领与掠夺、统制,即为日本实践这一侵华意图的突出体现。战争初期,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中地区遭到日军的洗劫,日军掠夺物资,掠夺税款,发行军票,占领华商工厂企业(对其实行“军管理”)。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军“以战养战”、“现地自给”,对华中沦陷区进行“清乡”,加紧对敌后封锁;禁止物资移动,加紧矿产和物资的“开发”与掠夺;组建华中振兴公司,对产业严加“统制”;为笼络华方人士,“诱致资本”,提出“发还”军管理工厂,但实际进展却非常缓慢。随着战争的进程对日本越来越不利,1943年开始日本实行所谓的“对华新政策”,在物资掠夺方面,变直接掠夺为由“商统会”等伪组织出面的间接掠夺;在产业方面,日本宣布不再“独占”,对“国策公司”进行“调整”,同时“发还”军管理工厂有所进展;在金融方面,“统一货币”,不仅用伪中储券完全取代法币.而且用其回收军票,但伪中储券从此完全军费化。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军票最初称"军用切符",为"日本军用手票"的简称。它是当时的日本政府为实行对外侵略战争而特别发行的、在日占区强制流通使用的一种纸币。日本军票不但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1904年日俄战争中使用,而且还于1914年侵占我国青岛、1922年出兵前苏联的西伯利亚,以及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和1941年太平洋战争中在日军和所占领区使用。特别是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军票券种繁多,发行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军票是二战时日军在沦陷区为保障军需和维持统治而发行的特殊货币,一般没有正式发行机构和发行保证。日军在我国滇西沦陷区发行的军票,史学界、钱币学界以及传媒等都有过披露,但由于长期缺乏整套的实物资料,故在论述中或列举票种不准,  相似文献   

11.
所谓“军票”,即“军用手票”的简称,最初叫做“军用切符”,是日本政府为进行对外战争而发行,由日军在所占领地区为征发军用物资而强制流通使用的一种代用货币,曾首先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使用。此后凡是出国作战,日军均在所占领的地区使用“军票”。 日本军票50年的历史沿革无可辩驳地表明: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军事力量推行政治经济扩张,以军票为手段建立日元为中心的区域性金融体系,进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军票是其对外进行侵略、掠夺当地资源和民众财富的方式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南通市(除市区外辖启东、海门、通州、如东、如皋、海安六县市),在抗日战争后期属新四军东进后开创的苏中抗日根据地重要区域之一。它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日寇侵华期间,曾派重兵占领了南通地区的主要城镇。由于政治上、军事上扫荡与反“扫荡”、“清乡”与反“清乡”斗争十分激烈,经济上江淮银行与日伪币争夺市场的斗争形势亦相当严峻。日军大量使用日本军用手票及汪精卫伪政权发行的“中央储备银行券”,抢购他们所需的重要物资。当时南通地区抗日根据地军民主要用苏中统一发行的江淮银行币去占领市场,抵制日伪币。…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一年 ,日本帝国主义经过长期策划 ,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并于次年三月九日炮制出一个所谓的“满州国”。日本帝国主义为战争所需 ,一直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以达到“以战养战”之目的 ;在扶植伪政权的同时 ,也设立伪政权银行 ,进行金融搜刮和经济统制 ,并发行形形色色的货币、债券、彩票等 ,这类票证现被统称为“日伪票券”。一直以来 ,中外学者对日本侵华时期发行的“日伪票券”都进行过不少的研究 ,也出版了很多书籍 ,但真正能够将史料与实物予以充分结合 ,完整反映历史的专著却十分少见。其因在于文史方面的学者大都只侧重史…  相似文献   

14.
号军用票是在1940年9月发给法属印度支那安南(现称越南)的日本驻军使用的,日军在越南是驻军,并非占领。日本并没有在越南发行过军用票,这类军用票供给军员使用,只作军队内部的货币。但也曾在中国的云南及海南岛随军使过一段很短的时间。是日本语片假名的字母,它加在第五系列军用票序号之前,并不含有任何特殊意义,只用以与其他第五系列军用票相区别。它之所以被列入第五(戊号)系列中,因图案和序号的位置都相同,正面也以雕刻版印刷。区别在于票画颜色不同,并且没有水印及背面删去"此票一到即换正票所开日本通货"的字句,仅保留"…  相似文献   

15.
“中央储备银行”是汪精卫伪政府在日本扶持下设立的金融机构。该行于1940年5月1日成立筹备委员会,1941年1月6日正式成立并对外营业,发行中储券。该行总裁周佛海,副总裁钱大櫆。“中储行”业务有:1.经理、收付国营事业金钱;2.管理全国银行准备并经理各银行间汇拨清算事宜;3.代理地方公库及公营事业金钱之收付;4.经收存款;5.“政府”发行或保证国库证券及公债息票之重贴现;6.国内银行承兑票,国内商业汇票及期票之重贴现;7.买卖国外支付汇票;8.买卖国内外殷实银行即期汇票、支票;9.买卖“政府”发行或保证公债库券;10.买卖生金银及外国货币;11.办理国内外汇总及发行本票;12.以生金银为抵押放款;13.以“政府”发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第一张银元票──台南官银票印行一百周年吴筹中,砚池1895年7月(光绪二十一年)中国的第一张银元票──台南官银票,是在当年台湾军民捍卫祖国领土完整。英勇抗击日本入侵时发行的一种纸币(插四),其发行距今100周年。台湾历史上就是我国的领土。隋以前称...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初期,试图通过速战速决。摧毁我国包括货币金融在内的经济体系,并在其占领区强行使用军票等。在其初步企图未能得逞后,从1938年起日本采取利用法币政策,先后通过建立伪银行等,发行联银券、华兴券、中储券,与法币等价行使,套取外汇,以打击、贬低法币的外汇比价,破坏法币币值。在1937年至1941年抵制日伪的货币金融破坏过程中。上海银行公会曾配合国民政府组织会员行拒绝使用伪满钞票、日本新金币等敌伪货币。银行公会还参与制订并组织遵行政府当局的金融政策、法规,在上海租界先后组织会员行拒绝参加敌伪金融机构,阻止联银券、华兴券、中储券的行使。这也引起日伪势力的仇视。尽管如此,上海银行公会参与抵制日本货币金融侵略,曾收到明显的效果,得到重庆国民政府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近代中国创办的颇具影响的中文报纸.九一八事变前后,该报与日本侵华势力配合,其报道与评论具有迷惑性和煽动性.在日本关东军的帮助下,九一八事变后的<盛京时报>乘势扩张,成为东北第一大报纸.本文试分析<盛京时报>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言论与作为,从中管窥在日本侵华进程中,日办华文报纸的性质与角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伪满洲国成立前东北地区的货币发行主体、货币种类、货币的发行额和币值变动情况等问题进行梳理,力图廓清当时东北地区货币体系的基本状态.中资银行中的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广信公司、边业银行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朝鲜银行是最重要的货币发行主体.东北地区流通的货币以银本位货币为主,发行量最大的是奉票.金本位货币中朝鲜银行金券发行量最大.从币值变动看,正金银行券与朝鲜银行券汇率稳定,银本位货币的币值变动与国际银价波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自晚清以来,中国的货币制度一直很紊乱,占据中国金融市场的,既有封建性的银两、制钱和银钱票等旧的币制,又有资本主义性(也是殖民地性)的银元、铜元和银行兑换券,而银行兑换券既有银元票、铜元票,又有银两票、制钱票.即便是银元和铜元,因时不同、因地各异,也是形形色色、林林总总.而且纸钞、铸币皆是中外混用.如此五花八门、杂然并存的货币现象,实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特有.由于晚清政府没有统一的货币,因此,湖北武汉地区的货币也是五花八门、混乱不堪.下面仅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旧时代武汉币制的紊乱现象.首先是货币发行的渠道多.在旧中国,货币的发行不仅仅是中央政府的专利,银元、铜元、制钱中央政府和地方当局都可以铸造,纸币也是一样,除中央、地方可发行宝钞、官票外,各地票号、钱庄也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