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國的歷史悠久,美術遺產特別丰富,在立体的雕刻方面,据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作品,要算是陝西兴平縣漢‘茂陵’附近西漢抵禦外侮的名將霍去病墓上的一批大型石刻。  相似文献   

2.
西汉霍去病墓石刻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二十多年前,曾对霍去病墓的石刻进行传拓,并作了现状记录,对现在我们研究这批石刻有参考价值,特此刊载。  相似文献   

3.
马永嬴 《文博》2020,(4):70-75
霍去病墓自南北朝时期被确定为茂陵东侧带有石刻的墓葬之后,一直为学界所认同,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质疑。本文通过对霍去病的卓著战功和备受汉武帝宠信的史实分析,确证其应葬入茂陵陪葬墓区,并将霍氏与同样陪葬茂陵的大将军卫青的身份地位对比论证,推断其墓应居于卫青墓之后。同时,利用考古资料,否定了清代程兆麟立碑的墓葬,从而确认目前学界厘定的霍去病墓应无疑义。  相似文献   

4.
霍去病冢及石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去病,是西汉武帝刘彻的一位有名的青年将军,他从十八岁起,就曾统帅军队,六次出塞,打败匈奴,为西汉王朝建立了丰功伟绩,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不幸于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死去,年仅二十四岁。武帝很伤悼,“发属国玄甲,军阵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史记·骠骑将军列传》)。《史记》作者司马迁是当时人,目睹这些情况,所记冢象之说,应当是真实的。霍去病冢,在陕西兴平县东北约九公里地的武帝茂陵东北一千米处。靠西为卫青冢,象庐山。霍冢封土东西宽73、南北长105、高约25米。1957年整修时,探知封土表层下堆有大量细砂,似为积砂葬,这种积砂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6,(7)
汉代的长安城,地处西安市西北郊,北濒渭河。渡渭河而北,抵咸阳原,就是西汉历代皇帝的墓葬区。汉武帝的陵墓茂陵,位于这个墓葬区的最西部,即现在兴平县的东北,距西安约四十公里。汉代帝王陵墓的外形都基本相同,地面封土四周略呈方形,平顶。汉代当时称帝王的陵墓为"方上"或"方中",应当就是根据陵墓的形状而得名的。在西汉的十一座陵墓之中,茂陵是最高大的一座,每边长240米,高46.5米(图版叁:2)。  相似文献   

6.
陈直 《文物》1958,(11)
茂陵霍去病墓,原存有汉立体雕刻九件,最著名的有"马踏匈奴"、"卧牛"、"奔马"、"石虎"等。1957年11月,陕西省文管会在墓顶及墓址四周访查钻探,又发现八石,现暂陈列在墓前广场上。西边有石象一;不知名石兽一;石鱼二;明代万历时人题名一,共五石。东边有石蛙一;石兽一,边刻"左司空"题字;大石块一,右下边有平原乐陵等题名八字,共三石。兹将重要各石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霍去病墓雕刻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被多次移位,其原始位置至今未得以确认。墓葬雕刻原境信息的缺失,是导致现有研究受限的主要原因。本文利用早期调查报告与近年的考古勘探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对雕刻原始布局进行初步复原,探究雕刻与封土、周边环境的空间关系及雕刻间的组合关系,并讨论其意义,试图重构其历史情境。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茂陵与霍去病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长安城西北的咸阳原,是西汉王朝的主要墓葬区,西汉十一个皇帝中有九个埋葬在这里。汉武帝刘彻茂陵,位于这个墓葬区的最西部,霍去病墓是茂陵的一座陪葬墓,墓前有大型石刻群。茂陵和霍去病墓,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今西安市驱车西行约八十华里即可到达茂陵,那绿色原野中的荒丘坯土,掩盖不住汉武帝“生前华屋艳歌舞”的情景;那各具“性格”的石刻艺术品,集中反映霍去病这位少年将军勇战边关的功绩。刘彻(公元前157—87年)于建元元年即皇帝位,后元二年二月丁卯“崩于五柞宫,入殡于未央宫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汉武帝十七岁即位,在位五十四年,寿七十一岁。茂陵始建于武帝即位的第二年  相似文献   

9.
刘丹龙  孙平燕 《文博》2004,(6):88-91
唐代薛逢《汉武宫词》诗曰:"茂陵烟雨埋冠剑,石马无声蔓草寒。"屹立于咸阳五陵原汉武帝茂陵东侧的霍去病墓石雕群,历经两千多年的沉寂,直到20世纪初叶以来,才渐渐地为中外艺术界和文物考古界发现,并确立了其在雕刻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美学价值。近年来,笔者曾多次对霍去病墓石雕进行考察,在拜读了有关专家的著述后深受启发,今就霍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58,(10)
一墓的发现与发掘经过1956年4月南阳县城北七里园村群众在村南半里地势较高的地方打井时,在距地面约2米处发现古墓一座。南阳县人民委员会闻信后即电话通知该乡立即停止在该处打井,同时派文化馆干部前往了解情况,并责成乡人民委员会负责保护。同年十月河南省文化局协助南阳专署集训全专各县文物干部时,用了十天时间,将该墓残存部分加以清理。  相似文献   

11.
汉武帝茂陵与霍去病陪葬墓西汉王朝共经历了11个皇帝,历时214年。其皇陵均分布在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其中9个皇帝陵墓分布在今咸阳原上。这些陵墓的排列基本上以昭穆为序,即父为昭,子为穆。咸阳原上除9座汉皇陵外,还有后妃、贵戚、功臣等无数陪葬墓,现存墓冢1...  相似文献   

12.
杨粲墓是一座仿木结构建筑男女双室石墓,位于贵州省遵义县龙坪公社永安大队的皇坟嘴。墓内出土的大量石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发展的珍贵资料。一九八二年春,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粲墓石刻在表现形式上采取了多种技法,有圆雕、高浮雕、低浮雕、减地雕及线刻。为了达到石刻的和谐统一,多种技法交替运用,互相配合,以求得最好的艺术效果。石刻的内容可分为:人物、仿木结构建筑物、器用家具、花卉、鸟兽以及几何图案以墓  相似文献   

13.
盛伟 《文物》1986,(12)
1974年11月至1980年1月,四川省广元县(现已改市)在基建中,相继于南山、东坝乡、下西火车站和上西乡罗家桥等处发现四座宋墓。除火车站的宋墓保存较好、并已发表发掘简报外,其余几座墓葬多已被扰乱或破坏。这批墓葬均为夫妻双室合葬墓。一座为砖砌(墓内有画像石刻),其余皆石砌。墓内少有随葬品。从清理出土的买地券看,四座墓都建于南宋。清理后,墓内的部分画像石刻已移至皇泽寺陈列保管。现将这  相似文献   

14.
泸州宋墓石刻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宋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貌.《泸县宋墓》中的“玄武”石刻(编号2001SQM1∶13)应为“龟游莲叶”石刻.该纹饰在宋代广为流行,有延年益寿、得道成仙的寓意.合江县博物馆藏“男侍执椅”石刻形象地再现了宋代交椅的真实形态.  相似文献   

15.
蓬溪宋墓中的宗教石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蓬溪县赤城镇西的鹫峰山后半部,新出土毗邻两穴宋墓石棺经文石刻,宗教家称为“镇墓石”或“度亡石经”。一方为《天宝度人金书玉篆》(图一);一方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神咒经》(图二)。前者为道家经文,字书“云篆”;后者为佛家经文,字书宋楷。两碑相距2.8米,均开穴为墓深埋地下,地表似乎未砌冢茔。其宗教石刻置于亡人石棺前档,即尸体脚抵之处。奇怪的是竟无亡人姓名及其生平的碑记或题刻。两方宗教石刻的出土,揭示了宋代的殡葬风俗和当时流传的佛、道经文和书法艺术,这对今天考证宋代文物,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经初步考  相似文献   

16.
去年11月初,都江堰市文物局接到群众报告,在玉堂镇石牛村山上发现古墓。文物局立即前往调查,在石牛村二组蜂洞崖上沟一处群山环抱、树木葱翠的崖坡下发现了一座宋代石室墓。文物局在成都市考古队的大力支持下,对该墓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清理发掘和转移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This article conducts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Huo Qubing tomb and sculptures affiliated to this burial during last century. To be more specific, this review covers studies from the initial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naming of sculptures to later researches and concepts like designs, themes, factors in fash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yle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相似文献   

19.
1995年9月,四川省阿坝州农业银行成都办事处拟在成都市西郊化成村五组进行基本建设。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该工地进行了文物勘探。在勘探中发现和清理了二座砖室墓,其中在95CHMZ(简作MZ)内出土了几件瓷器和一方佛顶尊胜陀罗尼石刻。现将该墓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概况该墓为长方形券顶砖墓。由封门培、墓室、壁龛和壁柱组成。全长6.13、宽4.82、残高1.27米,墓向24度。封门墙、券顶和部分底砖被破坏。从残存情况看,封门墙可分内、外两层,内层用好砖,外层用残砖,仅残存一层砖,平铺。封门墙宽1.65、厚0.43、残高0.06米。…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79,(5)
潞简王朱翊镠,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四子,神宗朱翊钧的同母弟。"生四岁而封"(册封为潞王),"万历十七年之藩卫辉"(今汲县即明代的卫辉府)。万历四十二年暴薨,谥曰简,葬于卫辉府西五龙岗,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