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建国之初的国际战略选择肖冬连所谓国际战略,也称国家对外战略,它是一个国家实现对外目标的全局性谋划,是驾驭国际关系格局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变化的一门艺术。建国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宣布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方针。“联苏抗美”“一...  相似文献   

2.
孟雪萍  李娟 《神州》2014,(2):180+228
毛泽东主席于上世纪7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际外交战略划分。该理论的提出,成为当时中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它对打破当时僵死的"两个阵营"世界格局,对我国国际地位的跃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从分析"三个世界"外交战略划分理论提出的背景和原因入手,着重探讨它对当时新的世界格局的促成和中国国际地位跃升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同当时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进行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全面较量,也是中美双方经济力量和武器装备优劣对比悬殊的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而且也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提到抗美援朝战争,就不能不提及这场战争中国的最高决策者——毛泽东。由徐焰撰写、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一书,正是从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根据大量尘封已久的档案资料,真实记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理论与实践,从中不仅可以温故知新,领略毛泽东超凡的胆略、气魄和智慧,而且可以鉴往警今,获取破解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难题的法宝和不竭源泉。书中展示了如下一些主线:  相似文献   

4.
何颖 《攀登》2007,26(1):67-71
江泽民同志面对冷战后国际社会的新形势、新情况,在深思熟虑分析国际战略环境、精心筹划和实施中国对外战略时,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他既对国际战略全局形势和未来走向作出了科学判断,又精辟地阐明了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既科学地揭示了当今国际战略的主要特征与历史意义,又旗帜鲜明地宣示了中国国际战略的定位。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际战略的重要论述,使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更加完善、全面、深刻,是观察国际战略形势和处理对外事务的正确指南。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发展 ,提出不同时期的全球战略思想 ,毛泽东依据世界格局的变化 ,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 ,并从战略高度及时调整了我国的内外政策 ;邓小平分析了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动 ,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理论 ,进一步调整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江泽民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国际环境 ,提出了“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的战略方针 ,开创了面向新世纪的外交新局面。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战略到六七十年代的“一条线”战略 ,从“一条线”战略再到 80年代确立的不当头、不结盟的战略方针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全球战略观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即都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深邃敏锐的世界历史眼光和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  相似文献   

6.
论新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边外交历来在其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的、稳定的周边环境 ,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力图实现的基本外交目标。大体来讲 ,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受到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对外战略调整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制约 ,这同时也和中国决策者的主观认识和世界战略思想发展变化有关 ,大致以 1 0年为期呈现阶段性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 50年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阶段变化 ,剖析其基本内容 ,总结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周恩来等曾为此提出了战略发展设想。但由于实践和历史的原因,他们没有来得及对其作出进一步的科学定位。继毛泽东之后,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并通过认真的国际对比,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战略发展进程作出了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大以后,国际体系面临重大变化,政治和经济危机征兆相继而来,同时中国的国力增长取得惊人的进展。面对复杂形势,中央先后提出和平发展战略与和谐世界思想,为中国的对外方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和理念基础,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了新的良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攀登》2017,(1)
越是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越要警惕骄躁心理,越要坚持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出于战略利益考虑,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外部阻力和国内的自满情绪,中国应慎谈"崛起"。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换,中国应避免卷入不必要的国际纷争,坚持向世界展现和平、包容、大度、友好的形象,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艰苦奋斗,坚定不移地向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不断前进。即使到了中国有能力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主要影响力之时,中国也应坚持谨言慎行,成为一个区别于既往世界老牌大国、低调内敛、老成持重、受人敬爱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和世界移民史的框架内,从中国的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外资的引进和城市化与就业政策等角度,对中外社会经济性质及移民政策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了极低的对外移民率;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未来中国国际移民与人口比例将比当时欧洲崛起时低得多、“移民峰”的时段也将比欧洲当年的时段短得多。  相似文献   

11.
宫力 《攀登》2014,(6):1-7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时代潮流,根据中国根本利益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与中国"和为贵"的历史传统一脉相承。这条道路的基本特征是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依靠自己力量,自主发展;对外坚持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与各国一起共同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为此,中国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展开对外合作。中国和平发展会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促进世界文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的“美、欧、俄对外战略与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4月9日——1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朱锦昌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武寅出席会议并且主持了会议的第一阶段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著作和实践活动,都跟历史科学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重新思考毛泽东跟历史科学的关系,这对于史学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缅怀,又是一种激励,是很有意义的。一历史见识和战略思想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他在中国革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上,都及时地提出了战略、策略方面的思想,指导革命继续前进。他的战略、策略思想的提出,一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二是根据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状况,三是根据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经验。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探讨的,是一个与中国对外政策演变及冷战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关系密切的重大问题:1940年代末,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决心向现存国际秩序及其规范提出全面挑战的"革命国家"而崛起,在冷战和战后非殖民化进程之间创造了一条重要的纽带,将这两个在战后世界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现象以特定的、若非中国参与便难以想象的方式连接了起来。1950年代中期,中国积极参与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国际活动,并大力倡导"万隆精神"。这并不是中国从自身对外政策"革命性"原则的后退,而是对于这种原则的深化以及在深化基础上的重新界定。奉行"万隆精神"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向现存国际体系和体制提出挑战的革命国家。就对全球冷战发展的深层影响而言,中国对外政策的上述变化极大地加强了战后世界非殖民化运动同原本完全由国际阶级斗争理论所主导的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话语体系之间的联系,不仅在两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新的桥梁,也使得冷战的实际发展超出了东西方对抗的范畴,而成为一种更为复杂、更具有多元化特质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外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出发,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为人民解放事业服务,认为文化外交是阶级斗争和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需要,强调依靠文化服务外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文化交流,扮演"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把文化交流作为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文  相似文献   

16.
<正>毛泽东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三个世界战略理论,缓和了毛泽东在联美抗苏战略和他依旧部分坚持的革命外交之间的内在矛盾,是对联美抗苏战略的间接和巧妙的辩护,是对革命外交的局部抛弃,是现实主义外交思维的回归。它的提出和实施是60年代的战争与革命外交和80年代以来的和平发展外交之间的必要过渡,是中国外交史上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政党,不仅表现在对国内事务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上,也表现在对国际事务的准确判断与把握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28年时间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革命来审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将中国革命同世界进步潮流联系起来,积极争取世界进步力量和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先...  相似文献   

18.
论澳中关系正常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诗明 《世界历史》2003,2(2):70-80
20世纪 4 0年代末至 70年代初澳中之间的不友好关系 ,从根本上说 ,是冷战背景下国际关系的一个缩影 ,是澳美同盟关系的牺牲品。除此之外 ,澳大利亚国内对共产主义的憎恨与恐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国际局势的相对缓和 ,美国对外防务战略的收缩 ,中美关系的改善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澳大利亚工党的上台 ,澳大利亚新政府开始重新评估对华政策。澳中建交是澳大利亚独立外交开展的体现 ,它不仅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 ,也与中国对外关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自从成为共产主义者以后,一直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他认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力图正确评价中国革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形势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有关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政策和态度,并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革命史上诗的丰碑 人类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贺敬之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举办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让国内外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者有机会共聚一堂,交流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毛泽东诗词研究事业,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