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学新 《神州》2013,(11):213-214
三峡竹枝词起源于民间,盛行于唐以后各朝,是一种集曲、乐、歌、舞于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反映内容丰富,艺术风格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2.
自板桥郑燮知潍县,首作竹枝词40首,潍县清代至民国200年间先后有多人创作竹枝词,流传至今共303首,内容涉及山川地理、历史沿革、名人轶事、风物古迹、经籍考辨、乡风民俗等,偏重于人民生活及社会景象。竹枝词写实纪事的独特风格,可补地方志记载之不足,具有不可替代的方志学价值,也为当前第二轮志书编修实践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竹枝词是中国古代受民间歌谣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诗歌体裁。自中唐刘禹锡、白居易的《竹枝词》流行以后,历代创作竹枝词的诗人层出不穷,歌咏各地民情风俗的地方竹枝词也不断涌现,蔚为大观,历代甘肃竹枝词的数量也较多。丘良任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甘肃卷》辑录了明代至民国年间47位作家的475首作品,没有收录的甘肃竹枝词较多,已收录的甘肃竹枝词也存在一些错误。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搜集整理甘肃竹枝词的成果,补录和订正了《中华竹枝词全编·甘肃卷》的一些讹误,以求教于方家,也为研究中华竹枝词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竹枝词是形成于我国唐朝中期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丰富的社会风土人情内容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之一,可补正史之不足,亦有"以诗证史"之功效。上海竹枝词有众多关于近代上海交通工具、道路建设和交通法规的转型实录,同时也反映了交通变化对上海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上海民众对西方文明的抉择过程,深度解读其史料价值,对竹枝词的研究和晚清以来上海交通变迁的探讨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竹枝词初起于民间,明清时期得到空前普及,特别是在江浙地方,成为知识界热爱的学形式,学人士多以创作竹枝词咏叹世事,寄托乡思,描绘地方风情和民俗特征。竹枝词于是也成为研究地方化以及社会史和民俗史不可忽视的史料宝库。  相似文献   

6.
彭勇行的溪州竹枝词是清代湖南永顺土家族地区文人竹枝词的代表作品,是描写土家族民族生活的风情画卷,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对于了解湖南湘西土家族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彭勇行溪州竹枝词的创作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彭勇行其人其文,从而确立他在土家族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  相似文献   

7.
志锐是有清一代重要的竹枝词作家,其创作的《廓轩竹枝词》百首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史料价值而言,它作为研究清代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资料,补正史之不足;从文学角度来说,它是清代文人边疆竹枝词的代表,其诗性功能远超过一般文人竹枝词,展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凸显其人作品魅力。  相似文献   

8.
清中叶著名诗人舒位的大型民族风物组诗《黔苗竹枝词》五十四首,从族源、民居、语言文字、饮食、歌舞乐器、服饰、婚配、丧葬祭祀、商业工艺、社会结构等内容,对黔苗的民族风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和抒写,在艺术风格上典雅清丽而充满趣味,具有珍贵的民族史料价值和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黔苗竹枝词》的规模、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勘媲美刘禹锡竹枝词,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广西出现了大量竹枝词,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包括气候节令、生产生活方式、物产资源、民族习俗、民间信仰等方面,对研究明清时期广西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民俗精英",专指那些仅限于在特定民俗事象中具有明显的话语权和支配力,并且实际引领着该项民俗的整合与变异走向的个人及其组合,与"地方精英"在一个地方的多项甚至全部事务上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有很大不同。事实上,民俗精英的组合是松散的、非实体的,他们之间既互相联合,又充满纷争,总是维持一种动态平衡。山西洪洞羊獬村一个名叫"三公主"的神明兴废历史,就明显呈现出民俗精英的这一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长期流寓汉口的姚江(今浙江余姚市)名士叶调元,刊行了他花费10年心力写成的《汉口竹枝词》。这本诗集不但在清代的武汉、北京与上海等地受到好评,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环球明信片     
《中国国家旅游》2012,(2):18-23
放天灯祈福是中国台湾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在平溪举办的国际天灯节总会吸引无数的海内外人士参加。放天灯之前会在天灯上写满新年的期望或祝福。参加活动的民众一起点燃天灯,  相似文献   

13.
黄成松 《神州》2013,(36):12-13
《蛮洞竹枝词一百首》是贵州西部地区著名地方志《大定府志》收录的反映水西地区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诗歌,作者是清乾隆年间举人、黔西学政余上泗,其内容大多是记载当地少数民族如彝族、苗族、仡佬、仲家等的生产生活和民族风情。这些诗歌优美生动,至今毕节地区还有传唱,是研究古代水西地区少数民族民情、文化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旅游纵览》2009,(2):96-96
<正>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清)符曾自从1期刊出春联和灯谜,我们收到很多热心读者的答案。其中有这样一位老者提到,每每元宵节他们那都会有猜灯谜的民俗,我们的谜语正好可以作为元宵节里给孩子们猜谜的谜题。  相似文献   

16.
黄忠鑫 《福建史志》2012,(4):37-40,55
竹枝词起源于唐宋,以记述地方风土人情为主要题材。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竹枝闻数量巨大,且反映的地域范围广泛,写实色彩愈加浓厚。福州竹枝词的留存颇多。清末民初就有地方佚名文人辑有《闽竹枝词》抄本一册,收录了包括台湾岛在内的竹枝词一百余首,以福州竹枝词居多。  相似文献   

17.
竹枝词是由古代巴蜀民歌演变而来的一种独特诗体.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从此竹枝词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作品众多,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在隐隐约约的远方,有我们的源头,大鹏鸟和腥日白光,回忆和遗忘都是久远的。对着这块千百年来始终沉默的天空,我们不回答,只生活,这是老老实实的、悠长的生活。"这是诗人海子的传说。在赣南的宁都,这个被称为早期"客家摇篮"之地,客家人将传说原生态地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19.
民众面对眼前之物除了好奇之外,就是进而解释它的形状、来历等,这种满含民众情感的解释结果就是传说,所以说传说必定是与某地的人或物相联系的叙事作品。创作传说的过程又是民众想象的过程,过程之后形成的结果不仅满足自己和别人的情感需要,还形成一种区域内的公共知识被区域内的民众接受传承,民众的思想被化成传说这种"可信"的叙事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得以阐述,这是地方传说产生的根本原因。传说研究者在将地方传说作为研究对象时,不仅要关注地方传说本身,更要比较研究不同区域内的同类传说,从对她们的对比研究中挖掘出支撑地方传说形成的地方性知识,这种地方性知识是传说地方性形成的基础,更是不同地方传说得以区别他者的深层原因。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了传说背后的地方性知识才能真正理解传说的地方性,进而更清晰准确地理解流传于不同区域的同类传说。  相似文献   

20.
《全清词.顺康卷》是继《全宋词》、《全金元词》、《全唐五代词》之后最大的断代总集,是近几十年来古籍整理的重大成果.然而,其中所收毛奇龄的《竹枝词》一首,七言八句,根据体式、内容和押韵,应分为两首;有的《竹枝词》带有和声.竹枝"、"女儿",但"女儿"不应在下句的开头,应在上句第七字之后;所收焦袁熹的《竹枝》两首,不应把七言句式点断为四三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