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旭 《贵阳文史》2009,(2):38-40
一、创立及组织 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是实施社会教育的综合性机构,是各地推行社会教育的中枢。其前身是通俗教育馆,最早设立的为1915年的江苏省立南京通俗教育馆。1927年7月江苏首先改设民众教育馆,其后各地纷纷改设或创办。按照教育部和省政府颁发的有关规程、法令规定,民众教育馆以“增进全民之意识道德与健康,提高国民文化水准,改善人民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在抗日战争期间,则以“集中力量培养民族意识,增进抗战智能,加强机构自治,促兴生产事业”为其实施方针。  相似文献   

2.
老北京的民众教育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雷 《北京文史》2000,(1):56-56,43
解放前北京地安门的鼓楼和前门的箭楼,分别是北平市的第一和第二民众教育馆,在郊区的南苑、长辛店、门头沟、高碑店亦各有一处民众教育馆。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增强抗战力量、强化社会控制,赋予民众教育馆"训练民众、动员民众之重大使命"。抗战大后方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民众教育馆,在蒋介石推动国民精神总动员及新生活运动的背景下,致力于民族精神、传统道德的教育;协助政府检查民众读物、剧本、宣讲资料;利用集会仪式等渠道对民众实施国民精神动员及日常生活改造,为战时民众动员与训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工作范围过于宽泛,人员缺乏专业训练,经费不足,以及部分职员工作敷衍懈怠,尤其还须面对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使民众教育馆工作力不从心。不过它毕竟是政府体制内的社会教育中心机构,较之体制外的民众教育力量,具有被政府强力推广的优势,因此在社会精英和政府官员心目中依然"比较卓异"。  相似文献   

4.
贵州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民众教育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地处抗日战争大后方的贵州,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的号召下,各阶层民众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民众教育馆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贵州民众教育馆(以下简称民教馆)始建于1935年,并于同年9月和10月先后建立了贵阳和安顺两所省立民教馆.  相似文献   

5.
抗战前夕     
1936年,我回到湖北前往武穴,一是因为钟祥南区仍然是反革命统治不能回去;二是到武穴通过我哥哥的关系,这时他已由武汉来到武穴省民众教育馆当馆员,找一点社会职业,以便隐蔽,更重要的是继续寻找党组织。到武穴后,哥哥谢敬止费力给我找了一个民众教育馆任图书管理员的差事。到武穴不久,西安事变发生了,这标志着由土地革命走向第二次国共合作,是统一进行抗日战争的转折点。在这时候,一些隐蔽下来的共产党员都在寻找党组织,并自觉做革命工作,我在这过程中做了一些事情:l、借馆宣传。就是以民众教育馆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革命宣传…  相似文献   

6.
农业技术推广现在是农业机构的工作,不过历史上的农业技术推广除农业机构外也曾由社教机构肩负。清末有振木铎劝农,民国年间有农民教育馆、民众教育馆宣教农业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19世纪后半叶西学东渐,清末推行“新政”,围绕“启民智、育新民”的各种社会教育理念与实践,出现了新式学堂和通俗教育所等机构,它们通过普及民众知识,提高民众素养,引领与推动了地区社会教育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时期盛行的通俗教育馆(以下简称通教馆)改为民众教育馆(以下简称民教馆),  相似文献   

8.
建设方志馆成为各地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认识局限,新建方志馆往往存在定位不准、组织不良、效益不足等问题。近年来政府及方志界对方志馆的认识取得一定突破。结合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与现实,认为要充分发挥方志馆的"综合"优势,将其定位为地方文化的"中心"机关与"综合"设施,加强社会互动,把方志馆建成地情馆、教育馆、资政馆、服务馆。  相似文献   

9.
建国前,国民党河北省教育厅在通县设立了第一省立民众教育馆。这是个官办综合性的群众文化机构。它存在的时间较长,活动内容很杂,本文只将日伪时期的情况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李建川 《云南史志》2000,(3):44-45,61
电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随着电影机、留声机、收音机等电器产品的问世而迅速向世界各地推广普及开来。1908年滇越线路开通至昆明,“滇越铁路也带来了法国放映机和影片”。民国时期的云南政府从全国各地经验中认识到电化教育“其影响于民众意识与知能者实普遍而神速”,因此积极发展电化教育,主要措施是:组建电影巡回讲映队和购发各省立学校,民众教育馆收音机。  相似文献   

1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识字运动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9到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主导的识字运动持续了近二十年,把清末以来的简易识字教育发展为一项以基础识字教育为核心,涵盖教育、政治、社会多层面内容的系统教育工程。识字运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配合,以民众教育馆为社会管理机关,民众学校为基本组织形式,民众图书馆为"活的教育中心",学校式和社会式两种教育方式同时进行,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成为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大亮点。其成败得失,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修同志是20世纪我国文博考古界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他祖籍山东黄县,190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青年时代.他向往革命。改名王鹏,靠亲友的帮助和自己的艰苦奋斗,半工半读进入中学。在家乡民众教育馆主编《黄县民友》,宣传革命思想。"五四"运动后,受新文化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51,(12)
(一)一般情况河南省随着革命政权的建立,全省各地也相继成立了民众教育馆。一九四九年四月中原教育会议以前,除郑、汴几个较大的馆外,一般多是仅具雛形,或附设於县市人民政府教育科内或与新华书店合并成立,工作也只是图书阅览,补习学校,俱乐部等。一九四九年十月全省社教会议中,各馆交流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二年春,为了进一步做好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时任鲁山县民众教育馆馆长的徐玉诺,东奔西走,广泛动员,特别是向开明士绅、殷商富户进行募捐,倡导并组织成立了鲁山县抗战巡回宣传团①。我当时参加了宣传团,和徐玉诺相处前后近两年。由于徐玉诺生活简朴、待人诚恳,  相似文献   

15.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开阳县始建民众教育馆以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本文叙述 1941年至1943年间被幽禁中的张学良将军转移来开阳小住三年时县民教馆所作的抗日宣传,及其组织民间文艺大会演、宣传抗战兼为少帅 41岁生辰所开展的群众性活动。  相似文献   

16.
北宋武都居士张紘墓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4月,四川绵竹县城西郊瓦庙子侧,种田的农民从土中掘出一通石碑。当农民得知此碑乃南宋乡贤抗金名将丞相张浚祖父武都居士张统墓铭时,当即妥善保存,并送交当时的县民众教育馆(县文化馆的前身)。建国后作为文化馆文物保护。不幸,在十年浩劫中,此墓铭失去踪影。近因省文物志苏成纪先生提及他曾于五十年代在绵竹县得见此碑,  相似文献   

17.
谢孝思同志写的《黄齐生·萍踪浪迹》(见《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第1、2期)叙述了黄先生在1927年的行踪,但没有提到他曾在临安呆过一段时间的情况。那时我正在中学念书,暑假中几乎每晚都到黄先生那儿去听他谈天说地。他平易近人、谈笑风生的形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时,临安教育局长是朱亚强,他是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和黄先生是熟人。因此,黄先生也在临安教育局任督学。临安是个山区偏僻小县,文化极为落后,那时只有一个民众教育馆,藏书只有三五百册,而且大都是过时书。黄先生在暑假  相似文献   

18.
1949年底,云南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出版《云南史地辑要》一书。由方国瑜、凌纯声、陈一得、张凤岐、罗常培、张席、张印堂、何塘、杨、于乃义等著名学者撰写,包括云南沿革、部族、气象、边务、语言、地质史、地形、矿产、农村、文献共十篇,基本上涵盖了云南史地研究的主要内容,时人评论其"学近专门,事不蹈虚"。由于种种原因,该书从出版之日起即陷入"湮没"无闻的境地。本文初步探讨了该书的出版及"湮没"、内容与作者,认为它是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云南史地研究的首次学术总结,在云南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傅梦秋(1898~1961) ,遵义市人。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体育系。曾任贵阳民众教育馆馆长、贵阳师范学院讲师、贵州大学教授。解放后任遵义市图书馆馆长。毕生研究词谱学,著有《词调汇编》,前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何其芳、吴世昌认为“较清人万树的《词律》为完备”。《词调辑遗》,1990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今将读《词调辑遗》札记整理成文,以求匡正。  相似文献   

20.
正朱文侯(1895~1961年),名嘉,以字行。原籍江西婺源,生于浙江平湖,寓居上海。所作花鸟画由北宋双勾入门,参以新罗笔法,工笔、写意均能。亦善绘走兽,鱼龙草虫。1932、1933年两次在新世界饭店举行画展,获得各界好评,后在厦门鼓浪屿和杭州民众教育馆等处展出。在沪设有白鹿画室,收徒授课,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教授之职。1949年后,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松虎图》《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