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时候,史学界有人提出中国古代不存在海军,只是到近代才开始有了海军。我因不同意这一看法,所以特地使用了“近代海军”一词,专指中国近代仿效西方所创建的新式海军,以与中国古代海军(老式海军)相区别。  相似文献   

2.
姜鸣《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评介王家俭《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是姜鸣继其《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之后的另一本大作。由于该书设计新颖,印刷精美,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地引起爱好与研究海军史者的高度兴趣。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自清末以迄今日...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后的海军建设和海防思想黄乘矩史学界对于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19世纪洋务运动发端至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覆灭这一时期,而对于甲午战后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则鲜有论及。这固然是因为前一时期是中国近代海军诞生和奠基时期,它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重...  相似文献   

4.
19世纪70年代,晚清政府揭开了筹建近代海军的历史巨幕.李鸿章作为其倡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艰苦工作,不仅促使中国近代海军得以迅速建成,而且还从理论上对近代海军的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发展措施等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近代海军发展战略.但由于李鸿章海军发展战略思想自身的矛盾性、狭隘性和被动性,决定了其必然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古代海军的产生和最早的水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海军史的探索和研究,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空白的状态。人们一提“海军”,往往都认为是从甲午战争,或者是从近代购舰、造船、用西法练水兵开始。其实,这至少是混淆了古代海军和近代海军的概念。《清史稿·海军篇》开章明义的第一句:“中国初无海军,自道光年筹海防,始有购舰外洋以辅水军之议。同治初,曾国藩、左宗棠诸臣建议设船厂、铁厂,沈葆桢兴船政于  相似文献   

6.
评《近代中国海军》张一文皮明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编著、海潮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国海军》,全书凡95万字,附有照片40余张,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近代海军史篇幅最大的一部学术专著。这部巨著由军内外十余名对海军海战史研究有素的专家...  相似文献   

7.
本土安全是近代中国海疆安全战略的终极目标。由于战略目标的局限,中国虽然拥有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但却无法在海军军备建设、军力部署,以及战略战备等方面摆脱海岸防御战略的影响。受本土安全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战略决策者在甲午战争中屡失战机,而近代中国海疆安全战略体系也因此崩溃。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海军教育始于晚清末年,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建是其开端。近代海军教育的兴起,虽然破除了八股取士的陈规陋习,引进了西方的教育模式,但清末民初社会的污水浊流,依然使海军教育充满了黑暗和腐败。20世纪初叶,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强劲春风吹拂下,海军教育中的黑暗和腐败受到了猛  相似文献   

9.
邓兆祥——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1岁即投身于海军,历经三朝海军,于役军旅长达70余年。从北洋海军到成为人民海军的高级将领,邓兆祥为追求真理踏出了一条闪光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0.
海军重生     
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大清帝国似乎没有近代海军了,中国的海军建设和发展也似乎停滞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自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至1911年10月10日卒亥革命爆发,16年半的时间中,清政府外购大小军舰共计43艘,并且在海军近代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甲午既是北洋海军的终结,也是大清重建海军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最为著名的战舰。1996年11月12日,时值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在武汉金口镇江底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山”舰被打捞出水。 中华民国的海军虽然在世界近代海军中始终是一个弱势群体,“中山(永丰)”号军舰也非民国海军主力。但作为民初海军历史的见证人,“中山”舰饱经沧桑,先后经历了清末海军重建,护国、护法战争,孙中山广州蒙难,蒋介石叛变革命,抗日战争等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 海军重建中的“小字辈”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2.
正清同治五年五月十三日(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为实现中国海防之自强以抵御外来侵略,在福州马尾设立船政。船政集造船、教育为一体,以组建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为目标,素有"中国近代海军摇篮"之称。其中,福建船政轮机厂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工业厂房之一,在此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自制船用蒸汽机,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2001年,仍保存至今的船政老建筑官厅池、轮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刘冠雄是一位无法忽略的人物。此公文武兼备,能谋善断,长于权变,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的近代中国军政舞台上,从清季一路闯到民国,直至执掌中国海军经年,是北京政府时期6位海军总长中的一位,也是中华民国第一位海军上将。其人其事,颇有些传奇色彩。崭露头角1861年6月7日,刘冠雄出生在福建侯官县(大致为今福州市区和闽侯县部分)一个  相似文献   

14.
刘占青 《江淮文史》2013,(3):159-163
近代史上的两次鸦片战争,英国海军之所以能在中国沿海肆无忌惮地横冲直闯,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海军,在英国的坚船利炮下,中国的木帆船着实不堪一击。为了改变清朝"有海无防"的尴尬局面,在1870年代,李鸿章上书朝廷要建立中国的  相似文献   

15.
正威海,山东半岛东南端的一个位置优越、风光旖旎的港口,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兵败之地。一个并不太大的城市,却承载了太多中国近代海军的伤心过往。一1894年9月的黄海鏖战后,北洋海军再也鼓不起与日本海军决战的勇气,只将自己深藏于威海那一片海湾之中。日军却步步紧逼,调动25艘军舰、50艘运兵船,于1895年1月19日从大连湾出发,实施登陆山东半岛作战计划,次日下午3时,  相似文献   

16.
萨镇冰——中国近代海军军制的开创者。1884年中法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萨镇冰初露锋芒,担任北洋水师舰长,带领舰队成为捍卫中国海防的惟一力量;1895年甲午海战,清海军全军覆没,萨镇冰大显身手,兼任南北洋水师统帅,第一次比较完整和科学的组建了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国家海军。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新中国成立,每一个时期萨镇冰都见证了海军的兴衰与成长,是我国海军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其传奇的一生为海军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  相似文献   

17.
海军指挥学院高晓星编辑之《陈绍宽文集》,最近已由海潮出版社出版,为研究民国军事史提供了珍贵史料。陈绍宽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国海军高级将领,在他长达40年的海军生涯中,主持旧中国海军17年之久,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绍宽先后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副省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等  相似文献   

18.
翁飞 《江淮文史》2014,(6):23-39
正自1874年日本侵台引起第一次海防大筹议起,在甲午战前20年,晚清政府对于近代海防和海军建设,经历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过程。作为身处近代国防、外交冲要地位的淮系集团领袖李鸿章,在两次海防大筹议中,尽可能利用其个人影响和本集团成员相呼应,通过诸般谋划、运作以及激烈的思想交锋,艰难而缓慢地推动着中国近代海防与海军的建设。期间种种曲折,足可作为今天的镜鉴。第一次海防大筹议与《筹议海防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王芳 《福建史志》2013,(5):22-24
清同治五年(1866年),福建船政成立。在创办过程中,福建船政共建造近代舰船40余艘,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孙中山赞许船政“足为海军根基”。从福建船政走出的学子不但在抗击外来侵略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战,而且在维护国家海权方面也责无旁贷地担当先锋。本文简述在清政府收复东沙岛、勘察西沙群岛这一捍卫国家海权过程中,船政学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在学习先进的过程中,"请进来"与"走出去",从来都是推动一辆车子前进的两个轮子,缺少任何一个,车子都难以前行。在近代海军人才建设过程中,清廷除借才异域,把外国人请进来教授海军知识与技能外,还把成绩优异的青年才俊送出国门,到海军强国留学。多管齐下,清政府很快拥有了一批掌握近代海军知识的人才,推动了海军事业的发展。一1877年3月,大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赴欧洲学习海军的留学生终于启程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