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人与古巴独立》是2004年6月9日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珍本图书,本刊2006年第1期的《(中国人与古巴独立)介绍》一文对此书作了详细的介绍,现将该书的中译文全文刊登,供读者研究时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3.
自助游古巴     
沈丰 《中国旅游》2000,(3):18-19
  相似文献   

4.
情迷古巴     
陈阳  李溱 《风景名胜》2012,(1):89-99,88
第一眼,第七感,说不清的哈瓦那 1月和2月的古巴,并不是旅游旺季。来古巴之前,有太多矛盾的形容来概括她:雪茄、salsa、朗姆酒、海明威、切·格瓦拉、红色古巴、情色古巴……但想破了头,也想不通,所以,古巴,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5.
真柏 《丝绸之路》2005,(10):64-67
在去古巴之前,对这个还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度,我们实在是抱了太多先入为主的偏见。但是,从踏上加勒比海上这片绿色土地的那一刻起,意想不到的魅力竟如那一波波纯净的海浪,毫无防备地向我们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6.
梁凤美 《神州》2013,(8):162-162,164
无论你是一位哲学家还是一个普通百姓,你都无法逃避思索自己的人生问题,都会产生诸如人究竟应该怎样生活,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何在等种种人生困惑,然后不断求解,直到生命走到尽头我们停止了思考,也许这种疑问的声音才会最终淹没。如何才能收获一个有意义、幸福的人生是人世间永恒的话题,本文也在做着这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2003年,古巴共和国发行了1枚面值10比索,重量20g,含银量99.9%,直径38mm的纯银精制币。  相似文献   

8.
阿尔韦托·罗德里格斯·阿鲁菲(Alberto RodriguezArufe),1999年12月3日至2006年8月,任古巴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  相似文献   

9.
洪发 《旅游》2000,(8):44-45
有时,人们看见他穿着大裤衩,脚上是一双巴斯克皮鞋或是一双白色网球鞋,几乎从来不穿袜子,沿着主教街步行,这一切都不禁使人想起在那部《海湾的岛屿》中描述的那条散发着独特的烤咖啡气味的小路,那是一种”比早晨喝上一口更为浓烈的感觉”,是闻到雪烟茄的那种令人愉快的味道……美国著名小说家埃尔斯托·海明威在他生命的最后22年一直居住在哈瓦那郊外的维希亚小庄园里.这座小庄园距哈瓦那仅半个小时的车程。在那里.海明威创作了著名小说《为谁敲丧钟》(1940年)。当他饮弹身亡,永久离开这个家时,作为一名作家,海明威已经誉满人…  相似文献   

10.
<正>碧蓝的大海、狂放并带有些许浪漫的古巴民歌,阵阵迎面拂来的加勒比海凉爽的风……无论历史文化或是风俗民情,古巴给人的感觉是多元和神秘的。  相似文献   

11.
刘澎 《炎黄春秋》2015,(2):90-93
2014年12月17日,一条消息轰动了全球: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同时分别在华盛顿和哈瓦那发表讲话,宣布将全面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美古双方"最为重大的"外交政策变化,美国对古巴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封锁与禁运政策到此彻底终结。人们也许对古巴与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突然性"感到惊讶,但两国关系的改变并非突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2月底,我正在省委党校学习。突然接到中国乒协一个紧急电话.让我一过完元旦就立即赶到北京。我知道,这是应古巴政府邀请。赶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去进行技术援助的外事批下来了。因为此前我的护照等相关手续都已办妥。按照过去惯例.这次进京估计就是去接受行前培训。  相似文献   

13.
古巴十日谈     
楼洋 《风景名胜》2013,(11):92-99
2013年4月.我和同伴爱国前往古巴,自由自在行走了十天。这是一个有太多故事可谈的国家,无论是它与我们似乎相近又差异甚多的国情,又或是它与美国说不清道不明的巨大隔阂,还有切·格瓦拉与海明威充满传奇的故事,以及浓烈的雪茄烟和朗姆酒……我们在哈瓦那叹服于壮观的大厦、奔放的年轻人,也为衰败的老宅、远去的风华而难过;一路上领略了加勒比海热烈的海风,也目睹了淳朴的农村和富裕的开放城市。“我来过,我看过,我写下”,短短十日,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古巴.  相似文献   

14.
双面古巴     
张臣 《中华遗产》2007,(6):136-145
提到古巴,这个遥远而熟悉的名字,人们会联想到那里出产的上好雪茄,以及叼着雪茄烟、身着军装、满脸大胡子的传奇人物——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在这个雪茄王国里,最令人意外的就是它的两面性:一边是纸醉金迷的过度狂欢,另一方面却是一贫如洗的平淡生活。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妇,这一辈子简直过得太值了。  相似文献   

16.
北石 《旅游纵览》2016,(7):101-105
或许你还没有去古巴,但你一定看到过太多文艺青年穿着印有切·格瓦拉的衣服走在自由的大街上;或许你还不了解古巴,但你一定听说过"导弹危机"曾将世界两大强国推向了一触即发的核战争边缘;或许你觉得古巴离你太遥远,但你身边也许正有人抽着古巴的雪茄,喝着古巴的朗姆酒,说不定你家里的蔗糖也来自于这个国度。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一个离我们如此遥远却又仿佛不绝于耳的地方。它和中国一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它温柔时是加勒比海美丽如天堂的海滩,它强悍时是一条绿色鳄鱼盘卧在美国的南大门,与之对抗了半个多世纪。2015年,古巴和美国恢复外交关系,这个社会主义勇士会发生变化吗?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和美国对古巴政策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加拿大与美国的特殊关系 ,使得它在处理战后一些重大的国际事务时不得不与美国保持一致 ,但惟独在古巴问题上与美国相悖。美国一贯视拉美为后院 ,视古巴为共产主义在拉美的桥头堡。加拿大公开反对美国对古巴的封锁政策。古巴问题显示出加美对外政策的纠葛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月17日,古巴媒体报道了一条消息:古巴电信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大幅度下调手机话费,使民众获得越来越大便利。自2011年古共六大正式拉开"社会主义更新"大幕以来,古巴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曾多次赴古巴采访,亲眼看到了变革带来的变化。现在"市场说了算"清新淡雅的白纱窗帘、优雅简约的座椅摆设……哈瓦那私营餐厅"洛朗咖啡"人气很高。餐厅女老板卡拉指着桌面上一  相似文献   

19.
古巴导弹危机与20世纪60年代的美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功 《史学月刊》2003,(10):65-72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人类第一次直接面临着核战争的威胁。这场危机是美苏进行激烈较量、争夺的必然结果。在紧张对峙的同时,美苏都在寻求和解的办法,力图避免事态的恶化,最终的结果是相互妥协,使世界得以从大战边缘蹒跚而过。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闻署作为美国政府实施心理宣传战的首要工具,在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过程中,凭借其自身特点,一方面发挥宣传职能,积极对苏联和古巴展开强大的心理宣传攻势;另一方面又履行情报信息搜集职能,努力为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信息.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美国新闻署助推肯尼迪政府在心理宣传领域取得先机,进而协助美国最终以和平方式成功解决此次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