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西藏!西藏!西藏!敬庭尧又想到了西藏,那些善良的西藏人的面孔一个个出现在眼前,那些壮美的西藏雪山一座座向他奔涌而来。如果用藏传佛教的"转世"术语,可以说,敬庭尧在这一夜转世重生了!敬庭尧没有任何犹豫,他再次走向西藏。他在八廓街走过一圈又一圈,他研读西藏相关的书籍,他拜访—位又一位老西藏和藏族朋友,一个宏大的创意出现了——《天上西藏文成公主》!  相似文献   

2.
清王朝在统治中国的260年中,制定过一系列民族和边疆政策,对今天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边疆巩固产生过积极影响。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是针对了西藏纷纭变化的复杂情势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改革,使其更加完备和更具特色。清朝在西藏最终实现的全面、直接而有效的统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解决西藏内部出现的民族矛盾和政治危机之后逐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正>看到这个题目有人不禁会问,褐马鸡和西藏杓兰有什么联系?话说在山西沁源观鸟节期间,一号"明星鸟"褐马鸡的展示台却因褐马鸡阴差阳错的引路而让位于西藏杓兰。观鸟节还没开幕,我在组委会划定的六条线路上观鸟。一天上午,在下山途中海拔2300多米的山坡上,发现5只褐马鸡,停下的瞬间,褐马鸡迅速向山坡上跑去。我和妈妈一起  相似文献   

4.
张琦 《中国西藏》2009,(4):80-85
林卡的藏文意思是公园或园林,但在西藏,它并不仅限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公园。域中或郊外,山坡上、树林中、草地上等等,只要环境优美安静,便可以作为人们过林卡的地方。藏民族是个非常热爱大自然的民族,他们菩借自然之力,懂得享受自然,同时又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余珈 《中国西藏》2007,(2):56-59
西藏现代美术从古典美术发展而来。由于历史的原因.直至20世纪初,西藏现代美术才与藏族奇僧根敦群培同时降世。其后的百年历程有过艰难曲折、有过长足进步,但发展的方向和轨迹.基本与我国的近、现代历史同步。或可说.西藏现代美术是西藏现代历史足迹的印证.也是这一时代西藏艺术中成就突出的领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者和作品。  相似文献   

6.
离开曲松县城,返回岔路口继续向东,乘车翻越海拔4652米的布丹拉山(加查山)。从山上远望,藏南秀丽谷地像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和西藏特有的花卉苏罗玛布、邦锦梅朵等,把眼前一面面山坡点缀成五彩锦缎。山腰上薄雾弥漫,丛林和花草色彩迷离,使人心旷神怡。过了山口,一路风行下降到谷底,回到雅鲁藏布江边,到达加查县城安饶。  相似文献   

7.
正西藏萨迦时期,最为绚烂光辉的一幕出现在萨迦第五祖八思巴被元朝皇帝忽必烈封为国师、帝师,并扶持萨迦对西藏开始行使地方行政管辖权上。萨迦时代,就像一位气宇轩昂的王者,带有尊贵不凡的气质与风度。这一时期,藏、汉、蒙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西藏历史的长河中曾泛起过璀璨的浪花。西藏的佛教艺术,也由此掀起了第二次引进梵式风格的高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的昌都是什么样的,如今的昌都人都不知道了,这是因为,昌都的变化太大了。宽阔的道路,沿街是商店、饭铺、歌厅,各种建筑物鳞次栉比,汽车、摩托车在柏油路上疾驰着,一派现代城市的风貌。正是在这座城镇里,50年前曾发生过一场震惊中外的战事,这就是“昌都战役”。这场规模不大的战役,将昌都人民从封建农奴制的奴役和帝国主义的羁绊之下解放了出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发出了“进军西藏”的指示。昌都是西藏的东大门,也是从西南进军西藏的唯一要道,西藏地方政府在帝国…  相似文献   

9.
和西藏妇女聊家常嘉仁曾在西藏工作过多年,和藏族有过很多接触,自以为是了解他们的。去年9月,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我有幸作为记者参加了世界妇女大会的非政府组织论坛的活动,与西藏妇女代表团朝夕相处了几天。在怀柔会场的西藏帐篷里,我们聊家事、国事,...  相似文献   

10.
曲杰 《中国西藏》2010,(4):26-29
美丽的克松村,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庄,那里有飘香的油菜花开满山坡,有成群的牛羊撒落在田间地头,有勤劳智慧的人民在劳动时的欢声,还有一位致富能人——达瓦次仁。  相似文献   

11.
高平 《中国西藏》2004,(5):50-51
1957年4月5日上午,我站在西藏亚东的山坡上。 四周是青翠的青松,脚下有严冬留 下的冰雪,头上是惟独世界屋脊才有 的蓝得透明的天空。我好像站在一幅 画中。亚东的确美得像西藏南部的立 体画。这个小镇离锡金不远,名气很 大,因为它曾是英国殖民军队两次入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读者,六七八九 十5个月是西藏高原的黄金季节, 随着雨季的来临,微风的吹拂, 雪域的草原绿了,山坡青了,阳 光更耀眼了;姑娘小伙换上了漂 亮时髦的服饰,老人们也穿起轻 便的藏装:成群的牛羊散落在原 野上,啃食着绒绒嫩草……为了 体验这份宁静、安逸,为了寻找 高原的人文之景观和天赐之壮丽, 多少人走上了西藏,圆高原之梦。 这里我们将陆续介绍西藏旅游路 线及沿途旅游景点,希望对进藏 旅游者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都说:"去西藏没去过纳木错圣湖就等于没有去过西藏。"如果西藏是幅山水写意,那纳木错圣湖该是那神来之笔了;如果西藏是首千古礼赞,那纳木错圣湖该是那绝世之歌了;如果西藏是位倾城倾国的天香,那纳木错圣湖该是什么呢?一定是她明眸善睐的一双秋水了?纳木错圣湖一定是西藏的"心灵深处",要不人们入藏怎么非要去纳木错圣湖呢?  相似文献   

14.
西藏的植物     
很久以来,人们对西藏的植物知之甚少.不少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西藏地势高亢,气候酷寒,可能是不毛之地。19世纪和本世纪初,一些外国的植物学家、探险家曾在西藏进行过考察,发表过一些报告,使人们对西藏尤其是藏南、藏东南的植物有了初步了解。然而,他们中的一部分却断言西藏北部——羌塘高原腹地只有53种植物,这就更加深了西藏植物种类非常贫乏的印象。直到1950年之后,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各种类型的植物考察队,对西藏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其足迹遍及西藏各地,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揭示了西藏植物多样化的全貌,引…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美国是“汽车轮子”上的国度,毫无疑问,中国也在迎来这样一个时代。西藏更以人均保有汽车量列全国前茅的姿态独领潮头一时。有一种说法是:“在西藏什么都不十亡,只有汽车最忙。”从“信达廓落”——神话中的木轮马车,到徒步传统,“山羊背土”,马帮驮运,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汽车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行走方式。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是藏历的马年,我们组织了一支10来个人的队伍,赴西藏西部进行人文考察,因为马年转岗仁布齐的人非常多,我们避开了5月的高峰期,一直到了7月初,才从拉萨启程。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岗底斯山脉之间颠簸了整整5天,我们来到了神山岗仁布齐脚下。非常难忘的是第一眼见到岗仁布齐的印象,那天中午,我们的汽车援缓爬上一座山坡,眼前豁然开阔,山头上铺满了五色经幡,右前方远远看见了早已通过影像图画熟记在心的岗仁布齐峰,在前方是被阳光映照得多姿多彩的玛旁雍湖。司机开车按顺时针方向绕着山上的经幡转了一圈,然后大家下车,有的人拍照,  相似文献   

17.
马一桦 《旅游》2000,(3):17-19
险象环生的阿里之行 当决定踏上这次旅途时,我知道等待我的是一段充满危险的旅程。即使我已经有了十多年独自旅行的经历--在这个车队中我是惟一已经完成过大约九成线路的成员—-但这一次旅行的不同之处在于全体队员将自驾国产的越野车去穿越那令人生畏的雪域大漠。 这支越野探险车队是由北京越野者汽车俱乐部组织的,由四辆切诺基、四辆陆迪、一辆北汽摩金旋风及西藏方面提供的一台向导车、两台运供给的东风140车组成的车队共同完成了世纪末极有意义的一次国人驾驶国产车穿越西藏阿里无人区、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活动,为汽车越野…  相似文献   

18.
位于喜马拉雅南坡的西藏亚东,与不丹、锡金相毗邻。1904年,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后,强行在亚东开设“商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结束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和羁绊,亚东人民当家作了主人。如今的亚东以崭新的面貌昂立于祖国西南边唾。四访亚东1978年记者第一次访问亚东时,看到这里虽有丰厚的自然资源,人们却不得不丢下唾手可得的编织等副业收人,到亩产不足200斤的山坡梯田上去“学大寨”,还广为流传一个农民在一块岩石上运土造田的“动人事迹”;1985年第二次访问亚东,尽管那种不切实际的生产方式已经结束,允许人们搞多种经营,但…  相似文献   

19.
西藏民主改革4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二牛抬杠"逐渐消失,机械化进入农家大院;科学种田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粮食产量年年递增;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电视机、汽车等现代设施进入寻常百姓家,并且在西藏各地农村出现了一批百万元户。"铁牛"进家,耕牛"退役"时下正值西藏高原广大农区秋收打场时节,人们发现,昔日人背、畜驮麦子,牦牛踩场打麦的传统方式正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农机所代替。60年代,西藏农村第一次使用内地制作的铁犁代替沿用了数百年…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西藏最大宗的商品?不,不是虫草或者藏红花,也不是兽皮或珍稀草药,甚至不是藏北盐湖上处处可见的盐。西藏最大宗的商品,是羊毛。 在西藏,这一幕是常见的:几十头,上百头甚至上千头羊,刚剪过毛,只剩肩膀上一团染了色的长毛,用于标志这头羊所归属的主人。羊儿摩肩接踵,迈开细小的腿儿,慌慌张张地冲下高坡,卷起厚重而有浓烈膻味的热风,留下布满整个山坡的蹄印。所变化的只有背景藏北乃至青海的广袤草原,西藏中部悠长的河谷,还有日喀则和阿里地区干燥的山谷。牧羊人或是骑在马上,裹着头巾;或是带着绿军帽,走在土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