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艺 《风景名胜》2016,(7):148-153
中国人自古对火的崇尚,在彝族的火把节上有着淋漓尽致地体现,对于凉山彝族人而言,自汉唐起沿袭一千多年的火把节就是他们的“春节”,是他们最为传统的节日. 凉山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太阳历的第二个星回节,在农历六月最热的时候举行(一般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左右).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除家中、田中的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相似文献   

2.
彝族是我国一个人口比较多,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根据考证彝族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居住在西南地区,与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开拓了祖国西南疆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缔造伟大的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目前彝族最大的聚居区,有十七个市县,彝族人口有一百三十多万人。在昭觉、布拖、美姑、金阳、普格、雷波、甘洛、越西等彝族聚居的腹心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多的文化遗存,是我们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笔者在这里仅就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在复制彝族古代建筑过程中所接触的材料。谈一点看法,以供研究参考。(一) 彝族民居建筑的选地定点。凉山彝族解放以前,主要居住在高寒的山区,地势的高低悬殊很大,社会经济是农牧兼营,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采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朴实生动的艺术特色以及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彝族文化这个宝库中,漆器,象一颗晶莹的明珠,闪烁着璀灿的光芒。 凉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彝族漆器伴随着凉山彝族的发展,同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年代,不断丰富提  相似文献   

4.
彝族的婚俗,既有共同性,又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他们婚俗中神秘的一面,就表现在地域色彩上。彝族的青年男女,一般是在火把节、赶山节等彝族传统节日相互认识,然后通过串寨、对歌等活动相互交往,发展爱情。彝族姑娘和小伙,从相互了解到谈情说爱,往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待双方情投意合时,就会先“私定终身”,然后才请媒人,正式定亲。彝族婚俗中,有不少神秘的因素,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是“杂空”,二是“跳菜”。“杂空”是流行于凉山一带彝族中的婚俗。“杂空”是彝语,译成汉语就是绝食。婚期来临时,新娘就开始“杂空”。在“杂空”期内,不…  相似文献   

5.
<正>彝族自称"诺苏"。"诺"是"主","苏"是"人"。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直至1956年民主改革,才废除了奴隶制度。从此,凉山彝族人民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飞跃。凉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即在这里设置郡县。聚居在大小凉山的彝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他们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漆器和银器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正>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奴隶制社会的专题博物馆。 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有阶级的社会,迄至1956年民主改革前,拥有人口90多万(当时人口统计,现为140万)的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地区,还比较完整的保存着奴隶制度。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块活化石。为了使现在的人们能够了解和研究它,在国家民委、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等部门支持下,於1985年8月4日,建立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它座落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东南面十二里,依山畔水、风景秀丽、素有“川南胜景”之称的泸山,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余件,设有八个展厅,陈列展出文物419件,资料、图片(?)件。这些文物和文字  相似文献   

7.
秀丽的泸山西坡,小城西昌有一座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这里是凉山彝族历史,民族文化的缩影,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与其他民族迥异的场面——  相似文献   

8.
彝族年歌     
彝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 ,每逢盛大节日都要进行歌舞和体育活动。在过年的三天里 ,男男女女欢聚一堂 ,畅饮香甜的美酒 ,高唱彝家的年歌 ,尽情地享受着节日带来的欢乐。美姑彝族年歌 ,内容丰富 ,曲调固定 ,唱法独特 ,以男领男跟唱、女领女跟唱最为常见。唱至高兴处 ,歌手们时而摆动臂膀 ,时而旋转身子 ,把歌词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拜年时 ,大伙儿更是兴高彩烈 ,趁着酒性 ,走村串户 ,主人以歌声来邀请客人 ,客人用歌声来祝福主人。如词 :   主 方远方的朋友啊山寨门前等又等山路弯弯望又望盼你早点来拜年盼你快点来到火塘旁彝家的年…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没有看四川凉山彝族的火把节,没有观卫星发射基地,那不算到过凉山。而我认为,没有亲眼目睹凉山最有特点的古代文化遗存大石墓,也不算到过凉山。  相似文献   

10.
彝乡风情录     
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富有光荣革命传统,喜歌善舞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川、滇、黔、桂四省区,人口仅次于壮、回、维吾尔族而居第四位。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彝族人民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浇灌着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编织着传奇的生活.留下了具有浓郁特色的彝乡风情。  相似文献   

11.
凉山彝族的漆器制作工艺宋兆麟漆器是中国的发明之一。远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已经使用了漆器,商周以后漆器有重要发展,还利用天然漆在青铜器上粘结绿松石,西周时期利用漆在建材上防腐。宋代出现了漆雕。至今在我国民间还使用、制作漆器,其中以凉山彝族的漆作最...  相似文献   

12.
地处康藏高原东缘的四川凉山彝族居住区何时有佛教文化的传?传播途径如何?这是从未有人正式探讨过的问题.本文作者从西昌市文博部门所藏的大量考古实物中发现4例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材料,并据以提出至少在东汉晚期,佛教文化已传入凉山地区,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神仙思想相结合.文章还认为,凉山地区的佛教文化可能经“西南丝路”传入.  相似文献   

13.
火把节源于先民对火的原始敬畏与崇拜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都有这个激情燃烧的节日彝族的火把节,文献记载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并不是只有火把那么简单相传火把节是丰收的节日、驱虫的节日、跳蚤哭泣的节日火把节更是冷热区分的节日、冰雹离去的节日火把节有很多故事……  相似文献   

14.
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还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之一。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在凉山的贯彻执行,更是让凉山政治、经济、社会事业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伊宁市斯拜都拉清真寺是穆斯林盛大的宗教节日,其节庆时间为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空间宗教晨礼、会礼分别在大小清真寺举行,游坟在节前夕各大队墓地,世俗活动则在家里。节前要做诸多准备。节日活动主要由封斋、会礼、宰牲、家庭聚会。饮食保持着传统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6.
凉山彝族建国前的货币流通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已获资料表明,他们的用币经历了古代和近代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而以凉山地区的鸦片种植为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朱飞 《巴蜀史志》2004,(6):57-58
中国是漆艺的故乡,其中四川凉山彝族漆器,以其使用的广泛性和鲜明的特色,不仅在本民族传统化中极为突出,而且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漆艺化中也最为引人注目。凉山彝族漆器具有久远的历史,所保留的“墨博其内,朱绘其外”化特色,可以追溯到彩陶化向青铜化的过渡时期,成为不用发掘的物。本欲从漆器系列的造型特点、色彩运用以及纹饰艺术三元素上,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彝族自治州大小凉山的许多乡镇、村寨,每年都要举行奇特的赛猪膘活动。今年在普格县西洛乡要举行彝族年庆祝活动,我们开着车来到西洛乡,这里也是每年农历6月26日举行火把节庆祝活动的地方,今年的彝族年庆祝活动和火把节一样,要举行斗牛、赛马、斗羊和赛猪膘活动。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2011,(8):32-32
西班牙的潘普洛纳(Pamplona)奔牛节于7月中旬结束,该节也称"圣·费尔明节"(Los Sanfermines)。西班牙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圣·费尔明是西班牙东北部富裕的纳瓦拉省(Navarra)省会潘普洛纳市的守护神,这个节日因此而得名。保护神的节日也就是当地重要的节庆,而根据传统,会举办斗牛盛会。  相似文献   

20.
漆器,是彝族的传统用品和工艺品。在民主改革以前,凉山彝族尚处于农奴制阶段,生产力相当落后。但漆器工艺敢却独树一帜,在制造工艺方面具有相当的造诣。凉山彝族漆器以它古朴厚重的造型,鲜快明艳的色彩,自然写实的纹饰,耐腐蚀和保鲜的一系列特点构成它的显著特征。明代的文献《九夷考》记载:“探移用木碗木构,筷用竹签”。清代所著的《西昌县志》则记载保“食汤用长柄木匙,盛菜之碗皆刳木为之,颇似古之篷豆  .内外深以漆,外绘黄红色之古式花纹。”《昭觉县志稿》也说保“近古者席地而坐,食具用木,故如敦红漆饰以金灼如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