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梅艳 《神州》2013,(9):28-28
藏彝走廊不仅是民族学界一个重要的概念,更是以藏缅语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古生息的地域,历来民族关系复杂,区域文化较为独特。本文开展藏彝走廊多民族共生格局研究,旨在以区域为视角阐述族群和文化互动为我国民族关系发展所作的贡献,同时也对该区域内各民族当前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勇 《考古学报》2020,(3):337-368
正目次一青铜礼乐器二青铜容器和炊具三青铜兵器和工具四青铜装饰品五青铜技术与青铜艺术六综合讨论本文所论古代中国西南主要指战国秦汉时期的云贵高原和川西高原一带,即历史上的西南夷地区。西南夷"异俗殊风"[1],其创造的绚丽多彩的青铜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因地处边陲,且所在区域又是古代亚洲东南部重要的文化传播通道和族群迁徙走廊,故对西南夷的考古研究除了应关注其自身文化的发展、演进以及同内地特别是中原文化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巴战龙 《丝绸之路》2008,(10):66-67
尽管事先已经知道河西走廊是一条文化与族群的走廊,可是谁能想见,在草疏人稀的明花滩上竟有如此的城郭,庄堡,墓群,烽燧、庙宇、“土墩的故址遗迹。这还不算最近半个多世纪由于人为破坏而消失的石人、佛龛、经卷以及突厥语族群的窟窑式墓葬等。不过,幸运的是,还是有一些故址遗迹历尽沧桑“活”了下来.草沟井城及其周围的庄堡、汉墓群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青海历史文化多元性及地域文化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昭庆 《攀登》2006,25(5):53-57
目前学术界就青海地域文化的命名共提出“江河源文化”、“青藏文化”等9种文化命名,本文认为青海地域文化命名多样化产生原因首先是由青海历史文化的多元性造成的,而政区和文化区范围界定的不匹配、青海所处特殊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时期移民活动则是注定青海历史文化多元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借鉴其他省份地域文化命名的规律的基础上,建议把青海地域文化命名为“青海文化”,因为“青海”既是历史地名,又是自然实体名,符合已有地域文化命名的规律。文章最后特别指出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命名和历史文化定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地域文化名称如人的姓名,只是一种识别符号,所以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后者是历史文化定位的内容。针对青海历史文化多元性,建议以分层的方式来解决青海历史文化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5.
《攀登》2017,(2)
藏族阿柔部落和蒙古族之间的族群互动是河西走廊一带族群互动的主线,由于两族长期和谐共存,已成为河西走廊一带族群和谐的楷模。阿柔部落在保持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和接纳了很多蒙古族优秀的文化习俗,其文化中糅合了诸多蒙古族文化符号,素有"蒙古阿柔"之称。这种融"蒙藏元素"为一体的藏族阿柔部落文化,不同于环湖地区其他藏族部落文化而成为其独特的标志性文化,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元明时期新开辟的从湖广经贵州通往云南的"东路"驿道,不仅是维系内地与西南边陲往来的主要交通命脉,并且也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地区政治版图的变化。本文首次提出了"古苗疆走廊"这一概念,初步探讨了这条走廊对贵州省的建省、明清时代"苗疆"地区的"国家化"过程以及民族关系等所带来的影响,并对"古苗疆走廊"的地域及族群文化的特点等进行了初步整理和分析。就今后推进"古苗疆走廊"作为"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申报的可能性问题,也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2013年6月1日至2日,由河北省历史学会主办,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和环渤海地域文化研究中心承办“首届秦皇岛地域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秦皇岛市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发掘秦皇岛地域历史资源,梳理文化脉络,推动秦皇岛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来自河北、北京、上海、吉林、山东、辽宁等全国8个省市的50余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提交论文45篇。会议开设两个专题,即“秦皇岛历史文化研究”和“历史学研究”。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秦皇岛历史文化研究开始成为该区域的主要学术亮点,势必推动秦皇岛地域乃至引领其他周边省市的环渤海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客家人”最重要的聚居地韩江流域,把“客家人”视为一个族群的观念,是在数百年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观念的形成,明显受到该地域百姓口耳相传的关于祖先来源的“历史记忆”的影响,但其关键之处,在于实现对日常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人群分类观念的超越。在这一过程中,近代族群分类意识的传入、近代教育的推广和近代城市兴起所引起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其国内族群文化观对国际政治格局的解读,体现出其“文化一元”论在国内族群文化观和国际文明观上的统一。亨廷顿的族群文化观源于美国族群理论中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优秀”论,在美国国内,他主张用以盎格鲁一撒克逊族群文化为代表的“美国核心文化”同化其他移民族群的文化;在国际上,他强调不同族群文化的难以调和性,并在理论上将其“美国核心文化”论演绎为“西方核心文化”论,为美国的国际战略确定了根据文明差异划分敌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的传统春节旅游线路按地域特点分为三条:西线的河西走廊历史文化线,南线的临夏、甘南民族文化线,东线的陇南、陇东民俗文化线。  相似文献   

11.
正炉霍位于四川甘孜藏区中北部,是通往青藏高原的重要节点,古代不同族群南来北往的民族走廊和历史重镇。亦是当代去藏抵青的重要交通中枢。可见作为四川甘孜藏区炉霍县,古往今来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依然不可替代,域内多民族创造的丰富文化与历史文化遗存积淀,是四川藏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区康北高原,至今其炫彩依然璀璨夺目。一从炉霍县名说起我们如果把"炉霍"二字分别解读可知:炉,这里作为地名当是"炉城"的省称,炉城即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与人类学对话的主要范畴 ,土地垦殖、宗族发展、神明崇拜、户籍制度的演变以及族群问题等 ,都展现了地域社会文化结构的动态过程。历史研究不仅要阐述人们在地域社会建构过程的能动性 ,也需要反省历史叙述本身如何在地域社会建构过程被结构化 ,而这种结构又如何推动和规限人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客家人作为汉族中的一个族群,历史上从中原南下并迁移到海外,他们的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包括着明显的政治地理学的意含,福建宁化“客家祖地”的建构也折射出“华夏秩序”的诸种特点。本文以此为切人点,试图对客家文化以及客家人的族群认同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4.
旅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享受看风景的过程,更在于你可借此,感知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文化、风俗、历史差异,从而达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效果。在全世界,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去过的美丽国度,他们的风光、人文、地理、历史,他们最具特色的一面,我们未曾知晓。所以,本刊推出"外交官最爱"栏目,采访各国驻华外交官,由他们来推荐自己国家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和线路。  相似文献   

15.
论文基于族群空间理论,以1999—2000年印尼北马鲁古省爆发的社会冲突为切入点,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三个层面来探讨数年后回流当地的华人,在已经打破的族群分布地景中如何再地域化华人社区的社会过程和内部活动生态,并以此来展示华人群体在同一地方重塑族群空间过程中的能动性。研究显示,历史上,华人将海外生活的一方水土作为家乡的延伸,地域化了华人文化,形成独特的族群飞地。然而,受住在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许多华人不得已进行再次移民。其中,排华和社会冲突是造成华人非自愿移民的主要原因。而在经历社会巨变后,华人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在同一个地点重建社区,归根结底是继承了原有的地域逻辑——即北马鲁古群岛的分隔劳动力市场和互有边界的族群关系,是华人能形成单一化团结实体的结构性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昱 《攀登》2009,28(1):65-72
青海地域文化既包含人文历史文化,也包含自然生态文化。青海地域文化的命名是省内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问题,用“江河源文化”来命名青海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它包含着青海地区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世居民族的不同形态的历史文化,呈现出历史悠久、中外闻名、内涵丰富、寓意深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文化有着自身的特点。土家族文化从奠基、发展再到停滞和复兴经历了非常重要的几个文化时期,受到地域、宗教、习俗文化因素的影响,土家族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土家族的巴、濮源流追溯将文化的内涵推到更深层次的内容。本文从土家族的巴、濮源流的问题本身出发,以张家界地域的土家族历史发展为对象,通过文化称谓、主流思想和族群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历史高度,以历史的角度解读文化发展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明代于各地设立卫所,并开展屯田,屯田的基层单位是百户领导的“屯”。在干旱的河西走廊地区存在近渠而居的传统,常以“渠”指代聚落。明中叶之后,由于边镇缺粮,加上以军户为中心的屯田制度发生崩坏,河西卫所不再以屯为基本单位进行屯田,开始吸纳军户以外的本地族群作为屯丁耕种屯田。本地族群所居住的渠系逐渐演变为河西走廊地区一种特殊的卫所屯田单位“渠坝”。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地域,都会随着其历史的起源与发展,形成自己独有的民风民俗与地域文化。而所有这些不同的民风民俗构成的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相加,才形成人类文化的整体,形成世界。所谓一国对另一国的侵略或者消灭,烧杀抢掠还只是次要的,最关键的,不是从肉体上消灭你的族群。而是从文化上消灭你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简讯三则     
.书讯.《跨越市场的障碍:海外华商在国家、制度与文化之间》出版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的《跨越市场的障碍:海外华商在国家、制度与文化之间》于2007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10章约25万字。该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穿越历史与地域:华人分布与经济变迁”追溯了海外华商的源流,分析了东南亚华商在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角色变化,并专辟一章探讨了美国华商在边缘与前沿中的经济成长。中篇“跨越族群、国家与制度”分为四章论述。首先作者以纽约唐人街为个案,详细地探讨了美国华人移民如何突破困境以发展出自己的族群经济;随后的第五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