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焉支     
漫话焉支柏原981年夏,作协一位老作家带了我们三个工厂的业余作者,漫游河西走廊。从山丹军马场转向高台县途中,我头一回望见焉支山。不过那是由西南向东北眺望,未能欣赏到它的红似胭脂的山岩景致。就我所知,“焉支”词义有三。一是女人的称号,二是山的名称,三是...  相似文献   

2.
焉支山印象     
正出甘肃张掖的山丹县城向东南行驶30多公里,就看到了前方并不高耸的焉支山。向左拐去,经过跌老鸦河,又过约12公里,就到了焉支山的山脚下。在一座水库旁,穿过一座雕梁画栋的山门,沿着柏油路面盘旋而上。过一个豁岘,眼前陡然开朗,纵深的山谷里满是翠绿幽深的林莽,满山遍野整齐地排列着云杉林,山坡上五颜六色的烂漫山花  相似文献   

3.
河西焉支山     
河西焉支山孟澄海焉支山位于河西走廊中部,距古城山丹二十公里,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大山。焉支山峰峦如聚,秀丽多姿,或丹崖峻,或赭谷幽深,其间云霞明灭变幻,紫岚缭绕升腾,恍若神话天地,神仙胜境。据史书记载,此山在汉时为匈奴营地。《史记·索隐》中说:“匈奴皇...  相似文献   

4.
焉支山焉支山在河西走廊中段,山丹县境东南。这山在两千多年前就名扬天下,而今更以奇特山景吸引四方游人。焉支山出名,始自西汉。那时匈奴猖獗,阻塞西域通道,频频袭扰中原。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率大军征战河西,直抵焉支山下,几番鏖战,逐匈奴于大漠之北。于是就有了...  相似文献   

5.
张乐 《丝绸之路》2009,(20):47-49
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对山丹地域文化特点、主要体例、形成原因等问题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分析研究,以期引起各方对山丹地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山丹贸易"是指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由山丹人在山丹地区和库页岛进行的以貂皮、丝绵织物为主要商品的贸易活动.山丹贸易的基础是清王朝对东北少数民族实行的贡貂赏乌林制度.其实质与明王朝的定期朝贡制度一样,属于赋税制度.19世纪以后,随着日本和俄罗斯势力的渗入,山丹贸易的实质和具体贸易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更使清王朝对山丹地区的统治渐趋弱化,山丹贸易也因此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2020,(5)
正路易·艾黎是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1927年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传播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殚精竭虑。在中国的60年,他一腔热血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架起了中国与新西兰及世界各国的友谊之桥。在山丹的近10年,他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工合之花绽放山丹早在1934年,路易·艾黎就和中国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有三尊大佛:张掖卧佛、山丹坐佛、武威站佛。一卧一坐一立,堪称佛门奇观。这三尊大佛的来历,民间还有一段故事。说是古时从西方来了三个和尚,行至张掖,见一片佛光瑞气,三师弟立时动心,便睡下不走了。其他两个和尚走到山丹,不见师弟赶来,二师兄便坐下等候。剩下大师兄一人走到武威,也站下了。于是河西便有了三尊大佛。 这当然是一种民间传说而已。其实河西三佛并非同时期出现。张掖卧佛起于西夏,距今900多年;山丹坐佛始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张掖大卧佛名扬海内外,吸引了无以数计的中外游人。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山丹的长城     
甘肃山丹长城遗存有汉长城和明长城,一般称汉明长城(当地人俗称边墙)。现存汉长城59.95公里,烽燧19座(其中明时加固6座),明长城98.55公里,实存82公里,烽火台64座。  相似文献   

10.
焉支山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山丹县境内,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历史荟萃,宗教氛围浓厚,旅游资源富集。近年来,山丹县把发展旅游产业放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并将焉支山列为带动全县旅游大发展的龙头景区进行重点打造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一.焉支山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焉支山森林公园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县  相似文献   

11.
前言 山丹交易是指江户时代库页岛阿依努和山丹人之间的交易。 隔着间宫海峡对岸的库页岛和黑龙江下游的居民之间的交易,如果考虑到其地理位置的靠近,可以想象从古代起就有了。在某个时期也许有过居民移居库页岛。但是,在日本文献上有明确记载是在江户时代。 对山丹贸易进行研究的有竹内运平(1933年)、未松保和(1928年)、高仓新一郎(1966年)、白山友正(1933年)、大友喜作(1933年)和洞富雄(1956年)等诸位先辈。这些研究都是从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考察的。  相似文献   

12.
周多星 《丝绸之路》2012,(23):49-56
山丹马场曾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军马场.南面是祁连山,千年的苍崖云树;北面是大戈壁,马场茫茫的白草飞蓬,漫漫的西风流沙.马场的背影辽远而壮阔,蛮荒而苍凉.这里有弱水的源头大马营草原,河水清纯甘甜,默默地滋润着铺天盖地的油菜花,养育着芨芨草、马兰花,养育着苍狼、黄羊,也养育着大群大群的军马.大马营河是河西走廊最美丽的河流,它就像一支蓝色的摇篮曲,静悄悄地淌入人的梦境,抚摩着心灵的青枝绿叶.  相似文献   

13.
焉支悲歌     
  相似文献   

14.
焉支山是一部书。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印记着灿烂的化。既有烽火狼烟、刀光剑影、旌旗猎猎、战马嘶鸣的慷慨豪迈,又有河清海晏、雪月风花、觥筹交错、歌舞升平的舒心惬意!她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章节分明,通理顺,既古朴雄厚,又典雅清新。她曾历经风霜雪雨的千淘万漉,也曾跨越乱云飞度的蹉跎岁月;她是用如椽巨笔书写的浩瀚历史,是借金锄银犁开拓的灿烂现实。  相似文献   

15.
话说山丹     
陈淮 《丝绸之路》2014,(3):34-42
甘肃的河西走廊有个山丹县,颇值得一说。 汉代以前.这里曾是匈奴的牧场,又地处河西走廊的“蜂腰”.汉、明长城都从山丹的旷野穿过,地理位置自然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大佛,又见大佛。沿着丝绸之路行走,每到一处石窟,总能看到一座大佛,尽管它们的身高不同,但巨大体量,让每个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卑微。甘肃省山丹县城外有座大佛寺,供奉着一尊高达35米的巨大泥塑坐佛。它和丝绸之路沿线众多大佛一样,展现了一种神秘的巨佛崇拜。走近这些巨佛,我们  相似文献   

17.
焉支山的倩影是穿透迷雾的淡淡晨曦!焉支山的美丽宛如溯回岁月源头的彩虹!数千年来,两条大河孕育的农耕明和富庶,埘那些荒僻酷寒地带的游牧民族,无疑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匈奴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等,尤不如此,而匈奴更是最早南下侵夺中  相似文献   

18.
重登焉支山     
高平 《丝绸之路》2007,(5):58-58
焉支原是胭脂,满山胭脂花的液汁,染红了匈奴的女子,她们用容貌的颜色,吸引自己剽悍的丈夫,别再四面出击,可惜恋不住单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甘肃山丹境内明长城遗存及勘察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建成 《丝绸之路》2009,(12):30-33
我国的万里长城历史悠久,举世瞩目。修建长城一直是中国古代自战国时期至明代的历代王朝为保护疆域完整、抗击和防御外敌所实施的一项重大军事战略防御工程。而甘肃省山丹县境内的明长城作为目前我国最为完整的长城遗存之一,堪称是黄土夯筑类长城的一座大型“露天历史博物馆”,对研究明代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建筑艺术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这一段长城在水、风、雨、日光、地震以及过往车辆引起的震动等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损坏严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修复保护和管理整治,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参照有关历史文献及长城勘察技术资料,试就长城的修建过程、战略防御功能及其文化、科学价值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0.
焉支山行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