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老家油菜坡那地方,人们习惯把衣服称为衣裳,包括褂子、裤子、衬衣等等。从小到大,我记不清我穿过多少件衣裳,但有几件,我永远难以忘怀。那几件衣裳都是在我离开老家之前穿的,离今天至少也有20多年了,但它们的样子和颜色,我都记得一清二楚,仿佛我昨天还穿着它们。  相似文献   

2.
刘悦新 《百年潮》2023,(9):79-82
<正>1943年4月6日,我出生在山西省兴县八路军一二〇师师医院。当时给我妈妈接生的医生是陈智贞(原第七军医大学校长、开国少将祁开仁的夫人)。我后来在第七军医大学学习,陈阿姨问起我父母的姓名,我告诉她我的父亲是刘子云、母亲是潘家珍,这时她才告诉我,她是我来到世界上见到的第一个人。  相似文献   

3.
鲁全国 《旅游》2000,(11):24-25
对我来说,那些或神秘莫测,或扑朔迷离,或玄机四伏而又颇具一格的事物,总会使我沉静的心,变得疯狂、痴迷。于是,寻找、发现、记录、报道,常让我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4.
北上迎刘邓     
我将工作安排后,立即奔赴中原。我长袍礼帽,扮成商人模样离开武汉。徒步经黄破、麻城进大悟山,到木子店后,看到一些宣传上改的标语,我估计不远就有我们的部队了。我在木子店住了一夜。第二天,突然来了几个武装人员对我进行检查,我不敢贸然暴露真实身份,坚持说我是做生意的,要他们送我去见他们的长官。一路上,我仔细观察他们的举止言行,听他们互相称同志,还喊指导员,心中就有底了。我被送到连部后,仍坚持请他们把我送到营部和团部。这样,他们一级一级地转送我直到纵队队部。在那里,我见到了纵队政委杜义德同志,他见到我便低…  相似文献   

5.
陈修良 《世纪》2023,(4):24-27
<正>我从上海调到浙江,完全是由于照顾夫妻关系。浙江虽然是我的故乡,然而认识的干部并不多。浙江省委决定成立宣传部,我任副部长。同时去的还有黄源同志,他是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工作的,宣传部干部多是陌生人,来自五湖四海,素不相识,我感到这样反而是好事,比在南京好得多,总不致于再有人会说我有“地方主义”了吧!宣传部设有理论、工矿、农村、广播报刊、科学文艺等处,  相似文献   

6.
轻松出走     
“ 5·31”不久,经常找我散步聊天 的陈元泰一天晚饭后对我说:有人介绍 他参加团结进步同学同国民党进行斗争 的爱国民主学生协会。他征求我的意见: 好不好参加?陈元泰是贺县中学比我高 一班的同学。我考进中山大学后,他很关 心我,常同我谈思想,借一些进步报刊给 我看。我也很愿意接近他。听说有那么一 个进步组织,我很兴奋,说,当然参加。陈 元泰说,那么我们就一起参加吧?并嘱我 写一篇“思想转变过程”给他。后来我才 知道,这是地下学联发展新成员一种进 可攻、退可守的办法。不久,陈元泰告诉 我,组织上看过我写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正>1972年春夏之交,我在东胡村二队担任育红薯苗的技术员,还担任从本村碱土中提取碳酸钠(食用碱)、硫酸钠(皮硝),从草木灰中提取氯化钾、硫酸钾、碳酸钾的厂长兼技术员时,突然收到黄西沟大队的邀请,聘我重返学校执教。原来,自我上次离开后,大队一直努力争取让我再去。恰逢千庄公社书记换成孙希锦,孙希锦是我在梁赵上高小时的校长、老师,也曾是我母亲的下级和同事。他对我很了解,  相似文献   

8.
我是从1988年开始抢救收集徽州文书的。2000年以前的收集,主要是靠我深入到徽州的各个区县、乡村以及农户家,凭机缘寻访与购买,购买时用现金支付,缺钱了,就向同学、朋友借,卖文书的人是不会让你赊账欠账的。2000年6月我调到安徽大学后,由于不经常在徽州,收集文书就主要靠他人代我收购了,这些人经过多年的培养,彼此有些感情和交情了,许多人对我的人格和人品都有实际的感受,尤其是对我的重情、重义、讲诚信有具体的了解。这样,在我收集文书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经济困难,钱不够了,甚至是没有钱了,他们就同意让我欠账打欠条,有时甚至是打口头上的欠条,这让我非常感动。据统计,从2001年至今,被我打过欠条的人有近10人,所欠的钱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其中欠个人最多时近3万元,合起来最多时达七八万元。这种欠钱是流水式的,旧账未清又添新账。从2001年至今,至少有五六个人,我一直欠着他们的账,其中有一位王姓朋友,我最早打给他欠条的时间是2001年7月27日,之后就一直没有断过,赎回了旧欠条又立了新欠条。考虑到有时为了立欠条找纸、找笔不方便,2003年以后,我干脆给了他一个较厚的本子,专作打欠条用。此本一直到了2012年的上半年因写满了才赎回。  相似文献   

9.
1954年秋,我遵照省委、省府的决定,到湖北省劳动局工作。我初到劳动局时,是宋侃夫同志任局长,我是副局长。不久,政务院和省政府对宋侃夫另调他任,并同时任命我为局长,汪立波为第一副局长,唐振华为秘书主任。未见时,唐振华由我向省委、省府申请,提升为第二副局长兼秘书主任。何光远、田农、杨昌炽、程建清、刘克礼等为科长,郭久菊为人事和机要秘书。我在劳动局任职期间,正处在我们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期,劳动工作中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不断发生,迫切需要学习、摸索和研究。我党指导劳动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总路线的精…  相似文献   

10.
问子     
Q:找了你很久,怎么会蜗居在这个小地方?A:别看这座甫城从东门走到西门只要20分钟,但曾是一个王朝的首都,更重要的是,这里没人认识我,我可以从头开始,就像我父亲经常说的,他年轻时想要改造向己、改造世界,我没有改造世界的想法,只怨改造我自己。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12月17日,我当选为政协洪山区第十届委员会主席,同年我担任武汉市政协委员。第一次接触政协工作,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要成为“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的指示,我认为,明确政协定位是履职的前提,这也是我从履职开始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温和     
《神州》2013,(32):I0001-I0001
我喜欢温和的一切,我希望一切都是温和的。我希望天空是温和的,不暴烈,不阴翳。阳光四季和煦地洒照大地,冰霜消融,草绿花馨,百鸟鸣啭,心境明朗。即便是下雨,我也希望是温和的雨丝伴随轻盈的风,拂面掠额之际,带来一缕似水系情。我希望每张脸上都有温和的笑容,冷笑、讥笑、讪笑都在真诚的氛围中悄然消散。一颗颗坦然仁爱的心灵,可以温和地交流。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建国4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45周年,在纪念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节日的时候,我回顾自己童年受的封建教育,在旧社会生活了3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这40多年是怎么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呢?可以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教育、感召、关怀下,是在负责统战工作的党内同志不断教育、帮助、推动、关怀下,一步步走过来的,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他们对我的引导与关怀,使我铭记不忘。这里,我只略举两位领导同志对我教育帮助的具体事例;一位是周俊同志(解放初为宜昌市工商局副局长,领导工商联工作)。我从…  相似文献   

14.
第一部分:抗日战争初期1.到胡宗南部“服务”我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清华大学秘密入党。一九三七年六月下旬放暑假时,北平还平静。清华党的负责人蒋南翔嘱我回家探亲,相机了解社会动态。我到武昌家中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同南翔失去联系。后见报载,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成临时大学对一月一日在长沙开学。我前往报到,但未遇见相识的党员。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沦陷。几天后,清华女同学郭见恩同我接上党的关系。我要求去延安,她说,上级指定我不暴露党员面目,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服务”,并让我在该…  相似文献   

15.
在这纪念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的日子里,我的心早已飞回了西藏,飞回了我在那里24年所经历的日子,飞回到和我长期相处、苦乐与共的朋友中间。拉萨西郊不远处,有一座形似大鹏的紫色山崖高耸云天,山下就是我所熟悉不过的堆龙德庆县的东嘎乡了。从60年代中期开始,我就常常在东嘎乡农民中间工作、劳动和采风,"文化革命"期间更是下放在这里达4年之久,直到今天仍然和东嘎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熟悉东嘎的每一个村落,每一片土地,我与东嘎许许多多农民包括他们家几代人都有着深厚的友谊。在将近40年的悠悠岁月中,我亲眼看到甚至可…  相似文献   

16.
每当闲下来,回想我发表的政论文,我就会想起在省政协工作时的领导。那随着岁月流逝的往事,便会一幕幕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是1988年10月以民主党派成员到省政协任专职副秘书长的。我围绕参政议政搞科研,参政议政,献计出力,并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在这些成果中,有省政协党员领导同志的心血,与他们的关怀、支持分不开。待点是“选课题”,他们都是反复帮助我研究。他们在生活上很关心我。1989年11月6日,我因癌气需动手术,组织安排我在协和医院住院,表现了党内领导对非党知识分子的关心…  相似文献   

17.
1985年,一个晚春的上午,我接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端木蕻良从武昌打来的电话,我被他亲切而又热情的话语所激动,电话一放,我马上要了一部小汽车直奔他下榻的东湖宾馆。端木蕻良同我哥哥吴视(诗人)曾是40年代的患难诗友,他们爱好相投,情同手足。可不幸的是,哥哥已于1982年2月12日病故,所以端木这次来汉特意约我会晤,以叙旧情,而这也正是我所渴望的。他鉴于同吾兄昔日之深交,欲畅叙于黄鹤楼笔会之际,以表怀念之忧。 我还是抗战时在重庆读书的时候,经常听到我哥哥谈到端木的佳作以及同他的友谊。当时我也十分欣赏…  相似文献   

18.
我小时候常怀着好奇心向父母打听我曾外祖母小时候的故事,但总是几无所得,很是失望。长大了,我读了不少秋瑾传记才似乎明白,秋瑾以她短暂的年华,奋不顾身为革命而奔波,为救中华而割舍对自己儿女的 疼爱。因而我 外祖父王沅 德自幼少同 秋瑾在一起 生活;他6岁 就别离母亲 返回湖南,远 离外婆故里 绍兴,自然很 少知道秋瑾 少年时代的 故事。那么, 我母亲也就 更无从知晓 了。 今天,我 们纪念秋瑾, 研究秋瑾,探讨少年秋瑾的思想、性格、志向的形成及其环境对她的影响,自然是一个不可少的课题。我企图在这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今年60周岁,与新中国同龄,系江苏省第七届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十一届人大代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在缅怀张爱萍上将的丰功伟绩时,我心情沉重地翻阅起他生前给我的一封封来信、一张张照片、一幅幅书法作品,触景生情,泪水涟涟。30多年前我救助张爱萍上将的那段真隋故事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20.
李存 《文史月刊》2009,(12):22-28
一、意外地加入了红卫兵 16岁那年(1966年),我想加入红卫兵,那年我读初三。我的一位堂叔当时是村团支部书记,劝我争取加入共青团组织,我说:“共青团那算个甚,快涣散了。如今要紧的是‘入红’,‘入红’能见到毛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