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历史的回族民间乐器——口弦,由于其美妙的音色、精巧的制作工艺、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我国少数民族和回族集聚区中广为流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现代文化和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口弦,这一民间乐器,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也濒临灭绝,随着大众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和艺术传播平台的繁荣发展悄然退出了绚丽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弹起口弦寻情人,情人听到来会面。羞羞答答齐开口,说情说爱真快乐……”  相似文献   

3.
《神州》2006,(3)
宁夏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神秘古老的西夏文化、厚重悠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回族文化奠定了宁夏深厚的文化底蕴。西部民歌花儿、回族踏脚、隆德高台马社火、回族器乐及其民俗、回族传统服饰习俗及其妇女“针线”、民间剪纸等都极富民族地域特色。回族  相似文献   

4.
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因此,回族的大小节日,与伊斯兰教及其始传者穆罕默德都有密切的关系。按传统习惯,回族最主要的节日和纪念日有三个,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忌)”。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由于“开斋节”是以伊斯兰教历推算的,所以从我国农历看来,每年过节的日期不同,春、夏、秋、冬都轮到。 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凡属穆斯林,女子年龄到9岁,男子12岁,理智健全,身体健康,不出门在外,或无其他正当理由者,必须在伊斯兰教历的九月开始,封斋一…  相似文献   

5.
代代生活在白龙江流域的藏族妇女们,3岁就看着妈妈弹口弦,5岁就模仿着长辈学着弹,到了十七八岁时,口弦就已经能把自已的喜努哀乐表达得淋淳尽致了。口弦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有竹子做的,也有铜片的。这个地区的口弦是竹子做的,长约13百米,宽约1姆指,中间有一条竹片制作的簧舌,虽然构造简单,但能吹出各种美妙的乐音。口弦多为女性使用。关于口弦本地流传着一个动人伤感的故事: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丈夫高大英俊,非常能干,拿起枪是个好猎手,下地是个像像样样的庄稼汉,总之他无论做什么都是一把好手,而…  相似文献   

6.
扇——自古有之,《小尔稚·广服》:“大扇谓之翣”。翣、箑皆扇也。古仪卫中备此以为障蔽之具;亦称障扇。宋史《仪卫志》:“古之扇翣,皆编雉羽或尾为之,唐开元改为孔雀”。此其大扇也,属宫廷黄盖、旌旗之列。小扇乃荡风拂暑所用者。最早见于楚墓用细篾编成并饰以朱墨漆纹之梯形扇。长沙马王堆汉墓亦有篾扇出土。比其实物也。见诸诗文者:有汉代班婕好《怨诗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此即纨扇也,以绢素制成,内宫多用之,故又称宫扇。古诗文中寻常见之,如“轻罗小扇扑流萤”、“团扇团扇,美人用来遮面”等等。  相似文献   

7.
南晨 《湖南文史》2009,(5):32-32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俗语道:“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来也姓尕。”那么回族为何多姓马呢?  相似文献   

8.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俗语道:“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来也姓尕。”那么回族为何多姓马呢?  相似文献   

9.
祖国东北辽阔大地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仅就鞍山地区而言,少数民族30余个,其中回族人口近3万人,他们是以“大分散小集中,固寺而居”特点,遍居于城乡。由于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挖掘抢救散落民间的回族古籍十分困难,尤其是有悠久历史文化如海城、牛庄、峋岩等关外古镇的回族古籍资料更加困难。各档案馆回族史料奇缺,历代文献又颇少记述。读白寿彝的元代《回族人物志》“题记”,为我们指出要从“搜集有关家谱、文契、帐簿……家族历史、人口迁徙和社会经济的重要材料”,以及礼拜寺碑刻和墓碑、回族古籍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0.
异彩纷呈的新疆回族婚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礼,是新疆回族人一生中的大礼。父母亲把为儿女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完成了一桩重大夙愿,因而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疆各地,同许多民族杂居在一起,婚礼的形式内容多种多样,不尽相同。尽管如此,回族传统婚礼奉行以节俭为原则,体现隆重、喜庆的气氛。这些内容在广大回民中都始终未改变;主要的婚礼仪式也都较完整地保留着。概括起来主要仪式有:提亲、定茶、插花、娶亲、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 提亲 回族中有句俗语:“一家女儿百家求。”当回族姑娘长到十…  相似文献   

11.
法国社会学家H·孟德拉斯说:“只要有经济网络、政治网络、邻里网络、亲族网络、社交网络等交织的地方,就有社区存在。”大都市有各种社区.如职业性社区、地域性社区和文化社区。都市人类学的任务是研究文化社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在都市中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形成多元文化的缤纷天地。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城市化较高、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都市中的回族社区是我们都市人类学当然的研究对象。回族,是以历史上“东来的中央亚细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拍人为主、并吸收汉族人、蒙古人、维吾尔人成份以及别的成份,融合、发展而形…  相似文献   

12.
怒族的青年男女 ,在相恋的初期 ,不是用语言 ,而是用音乐 :清脆的“达变”———怒族琵琶和悦耳的“拟力”———怒族口弦来代之。如果某位男青年看上了某位女青年 ,就向她弹起琵琶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而女青年若认可对方为意中人了 ,也必然会以口弦来对答。据说 ,这种对答 ,不仅可以流露自己心灵的秘密 ,表达彼此的爱慕之情 ,而且还可以提出疑问 ,进行答辩 ,甚至还可以商讨有关的事宜。这样以曲代谈的恋爱 ,尽管双方都不说一句话 ,完全靠演奏变化不断的曲调来进行 ,但双方都能意会 ,直到情投意合 ,共结连理为止。据说有很多怒族青年男女…  相似文献   

13.
福建泉州是我国“海路”回族的发源地之一。现在泉州湾附近生活着二三万回民,其中有万余郭姓回民聚居在泉州湾东南畔的惠安白奇的十三个自然村。 1983年 9月,我随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人类学联合调查组在惠安白奇作了六天的调查访间,得到的突出印象是:白奇郭姓回族的原有文化特征已相当模糊了。本文从惠安白奇回族伊斯兰教和不吃猪肉的历史演变来探讨其文化变迁史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去年,我在北京参加一个回族青年聚会。在座十多人互相道过“赛俩目”后,挨个自我介绍。大多数人读过大学,一个新疆回族青年的话得到大家认可:“我有过痛苦的自我否定与再认同。”  相似文献   

15.
情满七里寺     
井石 《中国土族》2014,(3):24-28
人物:祁延寿(土族)、白牡丹(土族)艾有布(回族)、阿依莎(回族)赵山虎(汉族)、张二姐(汉族)男青年若干(根据演员情况,可多可少)女青年若十(根据演员情况,可多可少)【时间】:农历六月六民和县七里寺的“花儿”会。【舞台背景】:七里寺有特色景色的一角。【幕启】:身穿汉族、土族、回族等服装的青年组成男女两队舞蹈。悠扬的“花儿”声,让七里寺变成了“花儿”的海洋。  相似文献   

16.
回族,是祖国大家庭中56个兄弟民族中的一员,人口居第四位,以大分散、小聚居、分散之中有聚居的形式分布于全国各地。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亦称“回民”。回回民族名最初为“回鹘”的转音,其族源是多元化的,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的“蕃客”,而真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回回民族,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家在闽中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我在家乡常听到一句顺口溜:“家中三件宝,火笼当棉袄,番薯米当粮草,火篾满墙倒。”如今的年轻人听起来一头雾水,因为这“三件宝”早巳“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18.
回族历来尚武,素有练武习武的习惯.“习武”、“尚武”,不仅用以作为“防身健体、惩恶扬善”的手段,而且早已成为回族人民的共同心理感情和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武术也早已成为武汉回族传统体育的主要项目,几百年来世代继承,显示了民族的活力,造就了一批武林精英.  相似文献   

19.
我的老家在闽中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我在家乡常听到一句顺口溜:“家中三件宝,火笼当棉袄,番薯米当粮草,火篾满墙倒。”如今的年轻人听起来一头雾水,因为这“三件宝”早巳“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20.
篾儿乞部是蒙古帝国时代活跃在内亚草原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部族。文章推测篾儿乞部名可能与篾儿干(蒙古语"神射手")一词同源,并将元代史料中所见"灭乞里"与篾儿乞勘同,通过梳理篾儿乞部的历史源流,探讨蒙古帝国时代部族政治格局变迁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