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早出现"皇帝"一词,是在战国时期的《尚书·吕刑》中,在这本上古时代的《书》里,曾两次出现"皇帝"一词,一次是"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另一次是"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虽然孔传注疏、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和王先谦《孔传参正》等书中对上文中"皇帝"一词解释不一,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里的"皇帝"是对前代帝王的尊称。《庄子·齐物论》也曾有"皇帝"一词出现:"长梧子曰:‘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这里的"皇帝"是指三皇五帝中的黄帝。  相似文献   

2.
那是个不寻常的夜晚。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正在皇后寝宫里休息,一声凄厉的惨叫却撕碎了夜空。侍卫叛乱,闯进后宫杀人。这让习惯了文治的皇帝多少有些紧张,倒是曹皇后先镇定下来,吩咐严守宫门,保护皇帝,又派心腹去调救兵、预备救火——这一点非常聪明,正是她的预见,叛贼们纵火烧宫的计划流产了。这一夜之后,曹皇后在史书上留下了生动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佚名 《湖南文史》2010,(5):68-69
历史上第一个造反的皇帝是秦始皇的孙子,秦王子婴。秦二世末年,秦相赵高见秦朝气数已尽,乃搞了一次政变,杀死了秦二世,立他的侄子子婴为秦王。又叫子婴斋戒几天,然后到太庙来领玉玺,再正式立为皇帝。谁知子婴外貌沉厚,心性却机灵。他对两个儿子说:赵高这厮跟我玩的是引蛇出洞的把戏,想把我骗到太庙杀掉。我们不如给他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斋戒完了,子婴没有去太庙。赵高见他不去,  相似文献   

4.
正"累代金枝玉叶,先朝凤子龙孙。丹书铁券护家门,万里招贤名振。"这是《水浒传》中对小旋风柴进的一段描述。那么,这能看家护院、光耀门楣的丹书铁券是何物呢?特殊载体古时皇帝为笼络臣子,会颁发给功臣一些具有奖赏性质的凭证,如尚方宝剑、御赐黄马褂等。丹书铁券则是用来表彰受赠者的显赫功勋,并申明受赠人他日若犯杀身之  相似文献   

5.
呱呱叫     
在建水南三十里处的磨黑山下,有个喜欢冲嗑子的人,由于他天天都冲,所以名声很响。有一日,他忽然接到皇帝的圣旨,要他进京城去冲嗑子给皇帝听。这下他可吃了一惊,不知是福还是祸,没法子只得硬着头皮进京城。一路上,他暗暗警告自己,一定要说好听的话,冲奉承皇帝的嗑子,不然会把头冲掉的。  相似文献   

6.
“《康熙来了》从来不是强颜欢笑的节目,我们在节目里时不时就会掉眼泪,会鼓励来宾讲他们真正的感觉,不管是愤怒还是悲伤。我们主持人也讲自己悲伤的事情,只是用开朗的态度去看这件事。我们不太假装世界上只有开心的事,我们是努力地用开心的态度去看待人生本来会发生的所有生离死别、生老病死。这个态度是我和S现在人生阶段格外珍惜的一种乐趣,跟开始时热闹的乐趣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思详 《文史天地》2010,(8):43-44
<正>中国的皇帝不少,但有作为的实在不多。在这为数不多的有作为的皇帝里,汉武帝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汉武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在很大程度上靠了他母亲阴险善断。倘若  相似文献   

8.
身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汪精卫出生于书香门第,他不抽烟不嫖妓不赌博不酗酒不贪钱不近女色,相貌才华皆属当时一流,故而令一大批杰出女性为之倾心,就连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领袖  相似文献   

9.
如姬  王斌 《中华遗产》2021,(3):102-111
天家之女,靠近权柄,她们拥有离婚、再婚的主动权吗?或者,拥有不离婚、不再婚的权利吗?洛阳皇宫里,一位妇人席地而坐,与皇帝闲聊家常,只是,她看起来兴致并不高。皇帝看了看愁容满面的她,开了一个新话题:“姐姐与朕看看,如今满朝文武谁最优秀?”  相似文献   

10.
东艺 《中华遗产》2007,(6):23-23
圆明园,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铭记的名字,它既让国人感到骄傲,却又带给国人难以磨灭的伤痛。这座清代五朝皇帝在一百五十余年里倾心营造的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的大型皇家宫苑,在1860年10月惨遭英法联军的焚掠。  相似文献   

11.
正说到朱瞻基,看客也许满脸惊讶,这是哪方神圣啊,报纸上没登过,电视里也没播过。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个皇帝,更进一步告诉你他就是明宣宗,你一定不会陌生。明代有所谓"仁宣之治",明仁宗在位不足一年就去世了,"仁宣之治"主要是明宣宗"治"的。从大体上看,朱瞻基确实应该算是个好皇帝。他在位期间,任用杨士奇、杨荣、夏原吉等贤臣,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施政比较理性。他招人垦荒,多次减免天下赋税;他大力控制公务员队伍,罢免"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年老体疾"的官员,客观上节省了国家财政资金。有个故事颇能说明朱瞻基的通情  相似文献   

12.
贵州历来被认为是“蛮荒”之地,然而,有一个在这蛮荒之地上出生的记佬族人,居然救了一个皇帝的性命,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可书的一笔。这个被救的皇帝就是明朝的英宗皇帝。明英宗时期,蒙古瓦刺部迅速崛起,在短短的几年内,瓦刺太师也先领兵征服了乞儿吉思、哈密、中亚细亚诸国以及女真各部,一时雄霸北方。为复辟元王朝统治,1449年,他先挥戈南下中原,兵临大同。八月初,专权大监王振挟持英宗御驾亲征。50万明军刚至大同,王振听闻瓦刺军剽悍凶猛,各地接连失守,马上命令部队不战而退,撤到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境)。瓦刺兵紧追不…  相似文献   

13.
皇帝的彩礼当然不会与民间一样,亲自去送,而会选择身边人临时做“执事官”当使者,一般是由相当地位的官员担任。礼送到时要宣读“纳彩制书”。  相似文献   

14.
来不及定律     
纽约是一锅香气扑鼻的汤,可惜住了七年,从没有真正去揭开它的盖子。据说这锅汤每天都有新料,无数音乐会、戏剧、画展轰轰烈烈地加入。可是我,多年来,钉在我的公寓里,哪都不去,头都不抬。偶尔良心发现,也会去听点、看点、干点什么,可这偶尔是多么偶尔啊,完全可以四舍五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5.
正宋仁宗在位期间,对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有个专有名词叫作"内降",而"内降"只有通过朝廷的审批认可才能生效。当时杜衍担任吏部侍郎,就常常不买皇帝的账,将他不认可的"内降"专门放在一个盒子里,攒到十多份就拿去还给皇帝。一次,仁宗感慨地对谏官欧阳修说:"外人知道杜衍封还内降的事吗?殊不知那些原本有求于朕却因杜衍阻拦而中  相似文献   

16.
赵炎 《湖南文史》2012,(6):53-53
中国的皇帝们,虽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却不少,50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超过80岁的只有五位,即乾隆皇帝(88岁)、梁武帝萧衍(85岁)、女皇武则天(81岁)、宋高宗赵构(80岁)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镏(80岁)。就宋代而言,70岁以上的皇帝,独赵构一人。谈到赵构的长寿秘诀,除了体质好、爱书法、因失去性功能而远离女色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痴迷补肾。赵构是不幸的,20岁时,他第二次踏上人质之旅,幸亏被地方官宗泽所阻,否则后果难料。  相似文献   

17.
曼笛心狠如虎狼。埋头想拣金子和银子,抬头想缥漂亮的姑娘。很古很古的时侯,有对勤劳的夫妇;丈夫叫叶兹里堂,贡子叫妮汽妮档。曼笛恼怒又烦躁,曼笛肚子要气爆。曼笛就去皇帝家,把叶兹里堂来诬告。穷人有吃他发愁,穷人有穿他心头慌。山中不能有两对虎,森林里不该有两对凤凰。他们早起戴落月,他们晚归披寒霜。地头脚印是窝塘,摘下汗水可栽秧。勤劳练就铁臂膀,苦吃苦做过时光。说叶兹里堂偷了他的金,说叶兹里堂偷了他的银,说叶兹里堂不守本分,殴打了土司派遣的差人。曼笛派人找叶兹里堂,要借钱来又借粮。叶兹里堂不借,妮波妮珍不给。皇帝是个昏…  相似文献   

18.
台北中研院史语所廖伯源先生所著《使者与官职演变——秦汉皇帝使者考论))2006年8月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印行,这是作者前后历时29年才得以完成的专著。全书由导论、上编“使命考论”及下编“使者考论”三部分共十二卷组成。作者指出使者的性质如下:“皇帝之使者是皇帝之代表,为皇帝之耳目爪牙,统治帝国之工具”;  相似文献   

19.
自以为中心     
《山茶》2010,(10):6-6
在既定的范围里,中心只能有一个。这应该是大多数国人都愿意接受的观点。这观点甚至听起来挺“科学”的。比如,圆心当然只有唯一的一个。皇帝.当然也不能在一个国家里同时出现两个。  相似文献   

20.
正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贪婪鬼,有的人能控制,有的人不能控制,这就决定了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有贪官。在不同社会形态里,贪官面临的"职业风险"是不一样的。在民主社会,贪官的"职业风险"主要来自法律,贪官们犯到哪一条,社会就会将其办到哪一条,即使上级想做保护伞也做不了。皇权社会,帝王一权独大,法律只是皇帝手中的玩物,皇帝想保谁就可保谁,想抓谁就可抓谁,因此,贪官搞定了皇帝,也就等于为自己买了一份人身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