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天地》2014,(12):94-94
正贾植芳与胡风是1930年代通过文章认识的好友。他在"该"认识胡风的时候说不认识,在"不该"认识胡风时,却又偏偏死不改口。1947年,贾植芳因写了一系列针对国民党政府的短篇小说和杂文而被当局关押。在狱中,特务以"提供胡风地址"为释放条件引诱他就范,但他却坚持说自己根本就不认识胡风,特务没办法,最后只能将他释放。1955年,全国正在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他却一口咬定自己跟胡风是朋友。他被捕前,华东局教育部一位副部长代表组织与他谈话,问道:"你和胡风是什么关系?"他回答:"朋  相似文献   

2.
一、阿垅两次进入国民党军队,但却有着质的不同:第一次只是一腔报国热情,而第二次是人生观有了根本的转变……“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建国初期最大的冤案,直到1980年9月,党中央才对此进行了平反。在这件冤案中被无辜牵连的人员达2100余人,其中有胡风“七月诗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阿垅,他是“胡风反革命集团”中最后被判刑的三个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1998,(4)
1955年5月,在神州大地从上而下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揭发、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政治运动并正式立案审查。这场运动因其波及之广泛和影响之久远,被列入建国后的重大政治运动之一。据1980年7月公安部给中共中央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复查报告》中统计,这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并领导的斗争共触及了2100余人,逮捕92人,正式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  相似文献   

4.
许水涛 《文史精华》2006,(10):19-26
50多年前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曾是一起震动全国、引起街谈巷议、造成重要历史影响的大案。这个事件的背景是什么?涉及到当时文艺界怎样的宗派问题和文坛纠葛?与“胡风事件”有牵连的一大批人的命运又如何呢?《“哀莫大于心不死”的胡风》一文,通过作者与胡风女儿张晓风的访谈,以翔实的材料剖析了胡风和“胡风事件”。  相似文献   

5.
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作为枪手被急召入京,打出的"炮弹",经毛泽东点评,置恩师胡风于死地,开了新中国政治斗争抛私人信件的先河!他,就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2009年,随着他的离世,他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那刻在历史深处的烙印,让人长久喟叹……无论如何,他始终是"胡风反革命集团"中的一个沉重话题。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张中晓"这个名字,除了少数学术研究者,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六十多年前,他才华横溢,在文艺界崭露头角,被誉为中国的"杜勃罗留波夫"。注1但其后他被卷入中国文坛著名的"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在当时的宣传和批判下,真正做到了"闻名于全国";然而,在当时众多所谓的"胡风分子"中,他确实是一个不折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1999,(12)
中央成立胡风专案审查小组,我被派担任办公室副主任我于1955年5月16日参加审查“胡风反革命集团”这一重大案件。那天,作家协会的刘白羽同志到胡风家中,配合公安部人员进行搜查,并于17日清晨由公安部人员把胡风抓走。与此同时,中央宣传部机关负责拘捕两个“胡风分子”:一个是中宣部国际宣传处的工作人员绿原,一个是中宣部宣传处的工作人员李嘉陵(“胡风集团”骨干、作家芦甸的妻子)。组织上分派我参与传讯和拘  相似文献   

8.
不比不知道     
牧惠 《文史天地》2003,(8):44-46
曾在《随笔》上读到过绿原同志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他曾被蒋政府分配到中美合作所工作。得知此事后,在胡风等人的帮助下,他逃跑到一个地方教书,根本没有去中美合作所报到。十年之后,胡风“反革命”案发,绿原当年因此事向胡风求助的信,被加以删节后,成了他当过“美蒋特务”的“罪证”。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一位当过国民党大特务的人,居然出面证明绿原“确是中美合作所的人”。其实,当时绿原并不叫绿原而是另一个名字。我这番转述可能不够准确;但是,这段文字给我的印象极深。绿原虽经公安部门查实他根本没有进过中美合作所,连一天译员也没当过,…  相似文献   

9.
一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国运昌隆,突然掀起一场整肃胡风及其友人的政治风暴,从城市到乡村,有人可能没听说过鲁迅,但没有人不知道胡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悄悄卷了进去,严格说,他还不是文学圈子里的人。二1955年6月10日,《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第三批材料》26节收了欧阳庄写给胡风的信,信上有这么一句:“苏州有一同志可谈(在市委工作,党员)……”《人民日报》编者在按语中不客气地指出:“他们已经称这人为‘同志’了。”于是,“苏州一同志”名扬天下,这在小小的苏州引起一阵惊慌,深恐此人就在自己身边,沾亲带故,那就说不清楚了。三“苏州…  相似文献   

10.
<正>他结束了我的苦难我今年85岁。1930年我出生在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共产党员。抗日战争爆发那年我7岁。父亲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我是在抗日的烽火中成长的一代人。时代环境和家庭影响,使我从小就接受左翼文化和进步思潮的熏陶,12岁我就参加了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演剧活动。意想不到的是,1955年反胡风运动的风暴,改变了我和几个年轻朋友的命运。因为我当时和胡风赏识的作家路翎同在青年艺术剧院创作室工作,我很敬重他,路翎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被公安部逮捕,我和几个朋友立即被指控组织反革命小集团,配合胡风集团向党进攻。我们被当作"肃反"对象隔离审查。路翎是  相似文献   

11.
严麟书 《古今谈》2002,(4):23-24
诗人阿垅,今天的大多数年轻人比较陌生;但是,上六十岁的人都记得,20世纪四五十年代阿垅是我国坛上较名的人物,1953年在那场席卷全国的所谓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的运动中,他被作为“胡风集团骨干分子”被捕入狱,判刑十二年,于1967年3月17日病逝狱中。  相似文献   

12.
1955年发生了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这是一件历时25年的错案。这个错案是怎样酿成的呢?事情要从胡风本人的经历和文艺思想的论争说起。  相似文献   

13.
1955年的“胡风反革命集团”大冤案,文艺界有几十位著名作家和诗人被打成“胡风分子”锒铛入狱,有的死在狱中,有的精神失常,不少家庭惨遭不幸,全国受此案株连者达2000多人,至今健在的已不多了。笔者将熟悉的三个“胡风分子”的坎  相似文献   

14.
“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重要“罪状”之一,就是胡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所上书的三十万言书。  相似文献   

15.
1948年3月,在香港的中共文化战线的领导人乔冠华等创办了《大众文艺丛刊》,发起批判胡风所谓“主观战斗精神”的思想,在中国进步文坛引起一场重大而激烈的文艺论争,又间接地引发了胡风1954 年上书中共中央的“三十万言书”,进而酿成“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乔、胡本为至交,缘何龃龉分道?“文艺论争”中政治色彩几何?详情请看《文艺论争中的乔冠华与胡风》。  相似文献   

16.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文艺领域中的第一大冤案,其牵扯面之广,延续时间之长,恐怕是中国现代文坛风雨路上所绝无仅有的。在这一长达25年的文坛公案中,有数以千计的人受审入狱,而仅仅被正式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成员的就有78人之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它不仅  相似文献   

17.
“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重要“罪状”之一,就是胡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所上书的三十万言书。  相似文献   

18.
1979年进京记     
1955年胡风事件以后 ,我们夫妇都被扫地出门 ,先后被关押起来。我被关了11年 ,文化大革命前夕 ,被上海中级人民法院以“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罪名 ,判处有期徒刑12年 ,被押回原单位复旦大学下放到印刷厂“监督劳改”。任敏后来下放到青海 ,58年以后在青海的监狱里关了3年 ,三年困难时期又被遣送回到我的家乡当一个普通农民养活自己 ,在贫困和歧视中苦度春秋 ,一呆就是18年。我刚到印刷厂时 ,每月给30块钱生活费。1975年邓小平复出 ,老干部又被重新任用 ,印刷厂的支部书记也是原来的老干部 ,他对我讲 :“你回校后我们…  相似文献   

19.
中央成立胡风专案审查小组,我被派担任办公室副主任 我于1955年5月16日参加审查“胡风反革命集团”这一重大案件。那天,作家协会的刘白羽同志到胡风家中,配合公安部人员进行搜查。17日清晨.公安部人员把胡风抓走。与此同时,中央宣传部机关负责拘捕两个“胡风分子”:一个是中宣部国际宣传处的工作人员绿原,一个是中宣部宣传处的工作人员李嘉陵(“胡风集团”骨干、作家芦甸的妻子)。当时,我担任中宣部文教干部处副处长,具体分工协助部领导管理文化艺术系统的干部。组织上分派我参与传讯和拘捕李嘉陵的工作。拘捕绿原则由文艺处处长林默涵和国际宣传处副处长胡伟德两同志负责进行。  相似文献   

20.
2010年8月25日,"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谢韬叔叔去世。在整理父亲的遗物中,女儿谢小玲翻出了他60年前的日记。小玲激动地给我打电话,她说,哎呀简直是在看一个精彩的爱情故事。是你父母的?不是,是诗人方然和钱瑛的爱情故事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