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卢斯飞   《广西文史》2006,(2):19-24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支民系。从魏晋南北朝起,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客家先民由于战争、灾祸等原因陆续南迁,在经过多次大规模的迁徙之后,首先在江西、福建、广东一带山区“客而家焉”,逐步形成为客家人。如今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大约有8000万。客家人保存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具有自己的基本特色。客家话因其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中原语俗风格的形态,被学称为“客家化的无形结晶,古中原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客家人作为一个族群备受社会关注,客家文化的研究成果也不绝如缕,蔚为大观。其中有很多论著述及客家妇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社会地位和贡献等,也不泛赞美之辞。这固可珍贵,也符合客家妇女在客家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定位。但犹嫌不足的是,对形成客家妇女这种社会角色、精神风貌的根源,囿于社会传统文化视野探讨的较多,而对她们生存地理环境作用的研究仍很不足,或欠深入,是客家学一个应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即立足于此,在阐述客家妇女精神风貌之同时,  相似文献   

3.
博尔都,字问亭,别号东皋渔父,辅国将军,清太祖五世孙,生于顺治六年(1649年),卒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年60岁。著有《问亭诗集》,共12卷,其中《江吟》一卷是他的词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蕉岭县地处粤东北,毗邻闽西南地区,是梅州市三大盆地之一。蕉岭四面环山,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从县城往东北方向驱车54公里,沿一条蜿蜒的山路和扑面而来的林海,约50分钟就来到一座古老的客家山村——南磜镇石寨村。这里北邻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乡,东靠福建省上杭中都、下都乡,南接广东省梅县松源镇,西依海拔上千米的皇佑笔、金山笔,居于闽粤交汇处,可见客家南迂足迹,尽显闽西与粤东客家文化之精华。  相似文献   

5.
一、袁枚的诗好,日子过得更好 袁枚,字子才,是一个才子,成名很早。 赵翼曾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在袁枚的诗集上题道:“子才果是真才子,我要分他一·斗米。”  相似文献   

6.
清初,广东诗人陈恭尹(1631~1700)有《读秦纪》诗云:“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以圯上老人授张良《太公兵法》故事,讥刺秦始皇焚书坑儒而百密一疏,终于使得张良能够在农民大起义中辅助刘邦,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与群雄合力推翻了秦皇朝。此诗颇为当代选家所青睐,允称佳构。然亦有严加诃诋者。  相似文献   

7.
客家山歌是移民化的产物。它包含中原音乐的韵致,又显露出岭南土音乐的特色,大多比较高亢,节奏较自由,具有浓郁的山歌风味,颇富情趣。客家山歌过去被人认为是“山野之歌”,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在山野劳动中,男女青年互相对唱、倾诉,向往美好而抒发情感。在解放初,配合土地改革活动进行艺演出中,使用山歌唱腔编成短小的对唱剧目,逐渐演变成山歌剧、山歌电影。  相似文献   

8.
谢琰 《炎黄春秋》2003,(9):51-55
海外归来一放翁,欣然执笔事从戎。 平生肝胆留天地,旷代文章振聩聋。 志在求仁仁自得,才堪率众众佥同。 湘江此日新传捷,誓扫倭奴以报功。 上面这首诗,是1939年10月郭沫若在重庆各界追悼爱国诗人王礼锡大会上朗诵的。王礼锡1939年7月率作家战地访问团,在中条山进行战地访问中患病,送洛阳医治无效逝世。葬洛阳龙门西山,与东山琵琶峰唐代诗人白居易墓遥遥相对。  相似文献   

9.
清代时就已有南北筝的记载,岭南筝派在历史上已被称为南派。至上世纪30年代,台湾学者梁在平教授在他编纂的《拟筝谱》中,把当时古筝的分布地域和流行情况归纳为“南集于粤,北集于豫”.即北派的“中州古调”的河南筝.“齐鲁大板”的山东筝.南派的“韩江丝竹”的潮州筝和“汉皋古韵”的客家筝,这就是俗称的传统古筝四大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建国以后音乐事业的发展.全国古筝流派已呈现出“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局面。即便如此,潮州筝和客家筝依然被视为南派。  相似文献   

10.
第24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暨客家学国际研讨会,将于2011年在广西北海市举行,这是广西近500万客家人的喜事盛事。为了迎接大会召开,介绍广西客家的历史与文化,我们在这里发表6位广西籍的客家诗人旧体诗词选注,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欢迎专家学者撰文批评指正,或提供史料线索,介绍更多的客家诗人及其作品。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杨东甫研究员的帮助,谨此志谢。  相似文献   

11.
宋亦英大姐逝世一年了。在她远行的头一天,我还去看望了她。虽然那时她耳已全聋,目近全盲,但精神还不错,她见了我很高兴,问了不少话,我亦用笔答她。但她看得很慢,要用两个放大镜叠起来放在台灯前才能看见。这时她的儿子吴端便和我们答话,介绍她的近况,说她吃的不少,起居亦很有规律,腰腿痛也好一些了,过去痛得连床都上不去,经过推拿也可以上床了。我听了觉得很高兴,坐了一上午方告别回家,谁知这一见就是永别呢!第二天也就是农历大年初六,吴端打电话告诉我,说她夜间突然过去了。我赶忙到她家,见她已安详地长眠。我抚摸着她的脸,理顺她的头发,…  相似文献   

12.
一、客家文化及其历史渊源 1.客家与客家文化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客家研究掀起了一个热潮。客家研究在队伍组织与阵地空前壮大的同时,研究层面与学术水平也获得了极大的深化与提高。“客家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已步入系统的研究阶段。①一般地认为,客家或客家民系是指南宋末年南迁汉民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与畲瑶等土著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特的方言、习俗及其它文化特性的汉族民系。显然,客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种地域现象。因此,在研究客家时要明确区分客家人、客家先民、客家后裔等概念。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中央政权曾多次统一岭南。其中,秦、汉、隋三朝的统一岭南较为突出。三朝无论在统一的历史背景、历史过程、统一的方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秦朝和汉朝是以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统一岭南的,而隋朝却基本是以和平的方式统一岭南的。三朝的统一岭南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岭南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隋朝为何能和平统一岭南?岭南的和平统一对岭南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过去,史学界对此少有论及。本文试图作一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论全球化时代的客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化全球化”问题,即跨越区域,跨明的化交流和化冲突已经出现。历经千年变异沧桑的客家民系所孕育的客家化和客家精神,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阵痛与再生的客家新化的抉择。伴随着现代明与传统化的碰撞,伴随着化的多元与趋同,催化了传统客家化的内涵与外延的裂变。如何承传、弘扬与发展客家化和客家精神,对于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据冯秀珍教授的“客家人六次迁徙说”,客家先民早在秦朝时就来到了岭南地区,秦朝将领赵佗驻军广东龙川县。秦朝时,有没有客家先民定居梅州境内?程欧是不是梅州最早的客家先民之一?本文以罗香林的“客家人五次迁徙说”为基础,以程欧举族南迁为引线,浅述梅州客家先民的迁徙历史及梅州何时成为客家聚居地。  相似文献   

17.
论岭南龙母信仰的地域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母信仰是岭南地方特色的水神崇拜,早在先秦时龙母已产生于西江岸旁的悦城,汉晋南朝民间崇拜持续,唐宋以后,在封建统治者的封敕和信徒的拥戴下,龙母信仰地域不断扩展,形成了以西江为中心,且随移民、官商等的迁移和交流,跳越式在江西、四川出现零星分布的特征。这一信仰不但形成了与岭南其他水神不同的地域特色,且保留有岭南祖先崇拜的印痕。而龙母信仰的地域扩展,与岭南俗信鬼神,朝廷推崇,民间信仰的地方性与官方正统性相结合,也与流动官员、士商和移民等集团的推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宋代以来客家人向岭南西部边疆的不断迁移,充分体现了中央王朝对岭南西部的经略方向和经济开发进程。随着客家移民的触角从早期的桂东南逐渐延伸到北部湾沿岸、桂西南沿边和桂西边缘地区,在人口增长和生产技术的推动下,岭南西部的经济开发经历了一个从东至西、从腹地到沿边地带推进的过程。在此客家移民、经济开发与王朝的边疆经略相契合,而客家移民无疑是主体,在王朝经略岭南西部、开发和巩固岭南边疆、实现岭南西部边疆地区"内地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客家民系的形成,是以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血缘组织四大要素为其标志。自明代在客家地区普遍形成了共同扶持、紧密协作的家族制度后,直到今天,客家人依然保持这一传统。客家人不仅是由每一个家庭单元的血缘关系联系着,而且还有一种基于血缘之上的、更为广泛的整个客家群体的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条崎岖长路,从政治中心长安辗转直到“荒蛮之地”岭南,唐中期起,这条原本寂寞的长路忽然热闹起来,大唐最有名气最有才华最有影响的大文人大诗人,诸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们纷纷走上这条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