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九歌》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是《楚辞》中一组比较特殊的诗歌,它是中国文人文化和民间宗教祭祀文化的伟大结合。屈原以一颗浸透辛酸的丰富心灵感受着生命、爱情和时间等这些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命题,从而使《九歌》具有独特的悲剧意蕴。本文试从悲壮美、悲伤美和悲叹美等三方面论述之。得出结论,认为《九歌》的悲剧意蕴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对后代文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国悲剧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中国古代歌乐文化发展的第一高峯。本文利用现代乐曲分析手法,结合计算机编程语言,从文本乐歌的段落、乐句有效率以及曲体结构三个方面对诗经风、雅、颂各篇乐歌进行梳理与分析,得出了民间创作(风)、文人创作(雅)以及宫廷祭祀(颂)三类乐歌各自所呈的不同属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孙英芳 《沧桑》2008,(6):225-227
清蒙古车王府藏曲本《三国志》是目前所知罕见的比较完整的三国说唱底本,是长篇三国说唱的代表作。与小说《三国志演义》相比,它有自身的传承系统和特点,对于研究民间三国说唱故事的流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说唱文学的发展和规律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海外的大多数国家,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经常会看到关公神祇。 我们所说的“关公”,是指由文化历史名人关羽生成的一个亦真亦幻、亦实亦虚、亦小亦大的特别人物。关羽,在《三国志·关羽传》、《汉晋春秋》、《续后汉书》等史籍中,均记载为“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也”,这是不争的史实。由关羽这个历史真实人物,经《全相平话三国志》、《三国演义》等小说及诗、文、话本、说唱文学等共同塑造,又形成了一个至善至美的文化形象——关公。由于关羽生前的影响,民间对关羽的思念,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神异传说,使关羽步入神坛,…  相似文献   

5.
《松雪斋集》是赵孟頫宦游经历、诗文词赋、书画题跋等文艺作品的汇集,反映着赵孟頫个人诗文的风格特色、书画的艺术传统和历史价值;同时,因为其中凝结着元代诸多文人学者、书画名家的声音,因此又成为展示元代文人生态图景的一个窗口。本文拟从《松雪斋集》成书这一动态过程切入,分析赵孟頫文学创作展开的时代背景,考察参与和推动其创作的社会动因,借以认识赵孟頫文化形象树立的动态过程,以及在文化传播机制下《松雪斋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裴松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 ,《三国志注》(以下简称“裴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 ,也是陈寿《三国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千五百余年来 ,学界从不同角度对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进行了研究和批评 ,近 2 0年来 ,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然而 ,迄今为止尚无人对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本文拟从史学和文献学角度对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一、关于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的研究与批评第一个对裴松之《三国志注》进行整体评价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宋文帝元嘉六年 (4 2 9年 )七月《三国…  相似文献   

7.
清代《三国志》以乾隆武英殿刻本为最重要、流传最广、最具影响的版本.殿本《三国志》为清内府刻《二十四史》之一,以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本为底本进行校刻.刊行后被一再翻刻、传写、石印、影印、排印,形成了清代《三国志》版本系统,包括《四库全书》系列在内.其余绪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后.所以,研究清代乃至整个《三国志》的版本体系,殿本《三国志》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率先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的长篇小说。它的诞生,标志着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几部小说取材于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而集体整理加工式小说创作模式的终结,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进行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历代研究《金瓶梅》者,不乏其人,论著层出不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倍受研究者之关注。  相似文献   

9.
陈寿《三国志》作为历代所重视的史书,可谓仅次于班马之后。《〈三国志〉出版说明》认为《三国志》曾各自为书,近人缪钺则加反驳。本文从陈寿撰作《三国志》的观念,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理解陈寿自己如何处理分行与并行。结论是在陈寿生前,因其正统看法与晋官方观念矛盾,三书没有可能并行,甚至吴蜀两志也应该没有公开过。一般以为张华看了《三国志》,很欣赏陈寿,于是表令陈寿为中书郎,这是不对的。在陈寿生前确曾将《魏志》独立出来。陈寿将三书合而为一,相信只是私藏及在一二友人中流传。到陈寿死后,范公开陈寿此书,才见有《三国志》之名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国志》本理解,本主要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尝试:一,对中华书局陈乃乾校点本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商榷;二,揭示并论证卢弼《三国志集解》、张元济《三国志校勘记》中一些有价值的意见;三,从立目、书证等方面对《汉语大词典》进行补正;四,就《三国志》今注今译本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潮汕区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鲜明。潮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潮汕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发展,推陈出新,以其品类繁多、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潮汕文化精致机灵的独特风格而饮誉海内外。近日,由著名汉学家饶宗颐先生题签、潮州民间美术专家、收藏家杨坚平先生编著的《潮州民间美术全集》,已由汕头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其中《潮州剪纸》、《潮州木雕》两卷已面世。第三卷《潮州陶瓷》也将付梓,其余三卷《潮绣抽纱》、《潮州泥塑》、《潮州民间绘画》计划在2001年全部出版。《潮州民间美术全集》的出版,填补了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民间工艺种类的潮汕地区一直未有一套完整地、系统地介绍民间工艺精品图集的空白。出版这样一部大部头多卷本的地方民间美术全集在我省也属首创,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潮州民间美术全集》编著者杨坚平先生从事潮州民间美术创作、研究、收藏工作已近50载,对潮汕地区繁多的民间工艺门类的历史源流、创制流程、艺术特色以及各地作品的流派、审美倾向均了如指掌。他从长期对潮州民间美术的研究和潮汕民俗知识的积累中寻绎自己的新思路,全方位地对潮州民间美术作全景式的扫描,从种类繁多、浩若烟海的民间工艺作品中筛选了艺术价值高、最具潮汕特色的剪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一批文人贬戍边疆,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边疆舆地赋的创作值得注意.英和流戍东北边疆后,创作了具有独特东北边地风情的《卜魁城赋》,为读者全面呈现了卜魁城的情况.《卜魁城赋》继承汉大赋的创作传统,以赋的形式颂扬了清代统治者开土拓疆的丰功伟业,是戍配文人盛世情怀的抒发.作者在赋的创作过程中亲历调查,广征博引,我我们保留了清代东北边疆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一定的方志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志锐是有清一代重要的竹枝词作家,其创作的《廓轩竹枝词》百首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史料价值而言,它作为研究清代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资料,补正史之不足;从文学角度来说,它是清代文人边疆竹枝词的代表,其诗性功能远超过一般文人竹枝词,展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凸显其人作品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土族民间文学由于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中,所以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在青海早期,由于文人文化的不发达,土族文学的主要领域是在民间,即表现为民间文学。浪漫主义手法一直是民间文学的主要创作手法,无论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还是英雄史诗等,处处体现了一种激荡浪漫  相似文献   

15.
史注名著三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裴松之《三国志注》史注出现于汉代,有记载者,如延笃《史记音义》、应劭《汉书集解音义》、贾逵《春秋外传国语解诂》、胡广《汉书解诂》、服虔《汉书音训》等等,不幸的是,这类典籍均已亡佚,但从其史注名称推测,可知这类史注多以解释文字、考订制度为主。然而,宋裴松之所作《三国志注》则不同于以前的史注,独具一格。《隋书经籍志》著录裴注《三国志》六十五卷外,尚有《叙录》一卷,惜《叙录》失传,所以,对裴松之作注的宗旨的了解,只能通过《上〈三国志注〉表》及其具体内容认真体味了。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避览之苑囿,近史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于是,裴松之注《三国志》“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据《廿二史札记》卷六“裴松之三国志注条”载,裴松之收集三国史料  相似文献   

16.
《三国志》在韩国化史上有广泛的影响,推出新的《三国志》韩译本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的《三国志》韩译工作必须在已有的韩译本和中今译本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最近十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对以往的译本做一番研究,汲取有益的经验,进一步解决其中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是今天从事《三国志》韩译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子弟书是满族民间曲艺表演形式,于嘉庆年间由遣归的满族宗室传入沈阳,并与沈阳本地文人创作相结合,形成富有特点的子弟书文本,并涌现出诸多天才的子弟书作家.沈阳子弟书的繁荣与当时沈阳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既得益于沈阳文人的积极参与,也得益于沈阳出版机构的大力推动,其文本是文人与民间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们构成了沈阳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沈阳文坛写下了有力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关公是人人熟悉的历史人物,关公的故事,在《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志演义》中均有描述,人们对之早已耳熟能详。但对于关公的出世,历来史书、文学作品或其他文献所述甚少。陈寿《三国志》中关于关公出身,仅有“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寥寥几字[  相似文献   

19.
《翰墨全书》是元代前期福建建阳知名学者刘应李编纂的一部民间交际应用类书,该书收录的诗词文章多有作者为福建籍,以及仕宦、寓居福建的官员、学者文士书写闽地者,对于研究福建历史文化比如古代农业、交通、教育、文学文人具有一定的资料功用。  相似文献   

20.
《十咏图》及其对宋元吴兴文化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重新购藏的《十咏图》是一幅流传有绪的11世纪作品。在综合近人对《十咏图》考证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一北宋绘画基准作品的历史重要性及其对吴兴一地的文化影响。这卷叙事性的作品通过描绘“南园”之景开创了“家产山水”的范例。在南宋史学家的笔下,《十咏图》呈现了特别的文化史价值:它被用作修纂《吴兴人物志》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它的创作成为中国史学上较早的以图像证史的自觉实践。在宋亡之际,收藏界开始将张先视为《十咏图》的创作者,即文人画的早期代表。配合文人艺术在吴兴这个元初绘画中心所形成的新格局,《十咏图》直接激励了赵孟顿等大画家确立起的反映主观自我意识的山水境界。这些新的山水创作不仅突出了地域景观特色,而且表现出文人画家们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努力显示自己的家庭财富及文化优势的鲜明个性。在此过程中,整个元代绘画的风格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