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说起爬犁与滑雪板,它在北方民族中使用的历史已是相当长了。不过,它最初主要不是作为运动器械,而是作为一项生产工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来使用的。早在元代以前,这两种工具就已出现了。《明一统志》在“狗车木马”条下引《元志》云:“(使犬国)俗有狗车、木马轻捷之便。狗车形如船,以数十狗拽之,往来递运。木马形如弹弓,系足激行,可及奔马。二者止可冰雪上行。”使犬国即指赫哲。狗车与木马,这应是早期的爬犁与滑雪板,而且这一名称也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赫哲人狗驾爬犁、足登木马在雪上疾速滑行的情景。爬犁,这是汉族的叫法,它是北方民族广为使用的运载工具。满语称“法喇”,赫哲语呼为“拖尔基”,汉语意即狗车。狗车,顾名思义,就是由狗来驾驭的车子。它虽称作车,却又无轮,样子似卧榻而无足,只可在冰雪覆盖的地面上运行,因此,又称其为雪车、冰床。由  相似文献   

2.
赫哲族生活在黑龙江东北部地区。这一地区山林茂密,河汊纵横,因此渔猎资源十分丰富。赫哲族地区冬季寒冷,积雪半年之久,冬季出行以雪橇为主要交通工具。在狩猎生产和交通运输中,狗是重要的助手和交通工具。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赫哲族人民与狗积累了深厚的感情,体现在其民俗的各个方面,形成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赫哲族风俗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勤劳而智慧的赫哲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繁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赫哲族人民同我国东北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为开发和奠定祖国的东北疆域,曾做出过重要贡献。赫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他们这些文化同样是中国历史文化链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今天来研究和探讨赫哲族的风俗,目的恰是为这一历史文化链条增加新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难事不难     
在新中国生活几十年,经过各个方面、各种形式的教育(学校的、生活的,后者包括各种“运动”和有地方色彩的遭遇),我国人民的政治水平普遍提高,鉴别能力显著增强。人们关心政治形势和政治事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个人生活和国家大事联系起来。现在群众对国家大事,用群众的常用语来概括,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急”。“喜”,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真可扬眉吐气。年逾八十的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上海租界里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而上海是中国的城市。现在上海更发达、更繁荣,外国人更多,但它再不是“冒险家…  相似文献   

5.
很久以前,狗独自生活在一片寂静的山林中。它的生活单调无味,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不过,它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嗅觉灵敏,而且会叫,一有风吹草动,它就“汪汪汪”地叫个不停。一天,狗感到非常孤独烦闷。它想,找个朋友在一起生活吧,也许那样会愉快些。于是它就懒洋洋地走出森林,到广阔的世界上寻找朋友去了。狗早就听说小兔是个博学多才的机灵鬼,便想先找小兔。它一走出森林,正巧遇到小兔在一块坡地上拔萝卜。狗走上前去帮  相似文献   

6.
狗年话狗     
藏族人民历来喜欢养狗,他们的生活中离不了狗,尤其是农牧民生活中,的确离不开狗的臂助。所以,西藏高原的狗最多。那么,这样多的狗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雪域狗的降临 据传,藏族的祖先还处在原始狩猎部落之中,披着兽皮打着赤脚,背着弓箭整天在那些高山密林之中徘徊的时候,有一个猎人悄悄朝一头雄鹿爬了过去,他爬呀,爬呀,渐渐来到距鹿正好一箭之遥时,他迅速张弓搭箭欲射的那一瞬间,突然“嗒!”的一声响,角弓的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汉代,人们对狗的喜爱成了一种风尚,较之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这种情况是不多的。汉人之喜狗,不仅表现在喜狗的社会阶级、阶层具有很大的广泛性,而且还表现在狗作为一种特殊的动物,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影响。 一、汉代社会各阶级普遍养狗成风 汉朝的创建者刘邦早在攻入秦都咸阳后,见“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就恋恋不舍。汉朝建立后,中央朝廷就设有专为皇帝管理“狗事”的机构—“狗监”,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亦曾在狗监中任过职,如李延年就曾“给事狗中”,《集解》引徐广曰:“主猎犬也”,《索隐》则称是“犬监”。 文学家司马相如得见汉武帝,与他有一位任事狗监的同乡杨得意有很大关系:史载武帝读相如的《子虚赋》,深为赞叹,很有见面之意,时“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趁机进行说项,后武帝召来了相如。可见,“为狗监”就能够“侍上”,自然狗监就是直接为皇帝饲养猎犬的官方机构,又根据《史记》、《汉书》等文献分析,所饲猎犬主要是用  相似文献   

8.
赫哲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其神话传说都是靠口传相授的方式流传下来的。赫哲族神话以赫哲族民间流传的赫哲古代神话为核心,以原始萨满崇拜观念为基础,经过世代赫哲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之中不断加工创造,最终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口头流传的神话体系。在宇宙起源、自然现象起源、人类起源诸方面都留下了独具特色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9.
孙燕 《神州》2003,(12)
作家莫言在答《文汇报》记者问时,说他“现在觉得有很多东西可写,往往在写作一部小说的时候,可能会有好几部小说的构思出来,感觉到新的小说像狗一样在后面追着你,咬着你,让你赶快写出来。”莫言先生文思泉涌,并且把不敢懈怠归功于“狗”追,这“狗”显然是一条好“狗”,莫言跑得也是一条好路。好就好在“狗”追人干正事,人也不糊弄“狗”,属于“狗”、人、事一致。对其他一些人来说,这“狗”、这路、就未必好或者未必都好了。 比如政府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一条“狗”,这GDP连着官员的政绩,而这些年考核政绩主要看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所以,GDP被上下官员看作头等大事。这条“狗”实际上在追着一串人,而且追出了大家以经济建设为蹴的意识和作为,应该说功不可没,但这“狗”未必都好。GDP被作为政绩的主指  相似文献   

10.
赫哲族的住房因时而定,因地而别,笔者仅就其千变万化的住房类型及特点,作些尝试性分析,不当之处,热望诸多专家学者不吝赐教。古代赫哲族的住房,从横向比较有临时住房和固定住房;从纵向划分又有“撮罗安口”、“卓”、“希日免克”几种类型。即便处于同一历史阶段,其固定住房和临时住房共存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借助对其住房类型的追踪调查,不难看到赫哲族社会发  相似文献   

11.
curt 《世界》2014,(3):124-132
这里是魁北克,人们向热爱夏天一样热爱着寒冬。扛起雪板冲上雪山、驾着雪地摩托或者狗拉爬犁疾驰于雪野、凿开冰封的河面燃起火炉在冰河木屋中垂钓,甚至迫不及待地以划艇行进于流动的浮冰中,白色的世界激情在升温。  相似文献   

12.
戌年话狗     
戌年话狗金翁今年1994年是甲戌年,戌,属狗,也就是狗年,若按蒙古习惯应称“狗儿年”。狗,是一种品质高尚而忠实的动物,俗话有“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满族一向爱狗,不许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饰狗皮袖头。因为狗曾救过老太汗努尔哈赤的命,所以...  相似文献   

13.
钱币研究中有一个重要课题,便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来探讨当时货币的购买力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一个时代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单由币值或物价来决定。还须看人民收入的增减。换言之。人民的生活,要看人民的真实所得如何。”(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825页)这就是本着眼之点。  相似文献   

14.
鱼衣新贵     
《山茶》2009,(3):23-23
赫哲族所特有的鱼皮衣正在跻身服装王国的“新贵”之列,近百年来.由于移民迁徙、过度捕捞等原因.赫哲族“食鱼衣皮”的习俗正在逐渐消失.制作鱼皮衣的技术濒临失传。此外.赫哲族的鱼货也日渐枯竭。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杨源教授曾亲自参与鱼皮衣的制作.她说:“为了攒够制作一套衣服的鱼皮,我自己还在江上当了三天渔民。”  相似文献   

15.
傣族的“拜月”在傣族神话传说中,月亮是天的三儿子岩尖变的。岩尖刚强英勇,曾领导傣族人民打败了敌人。岩尖死后变成月亮,又为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所以,傣族人民要在中秋夜用食品拜月,同时向天空鸣放火药枪,以表示敬意。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在草原上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在西方,执著的蒙古骑手,朝西放马奔驰,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节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沿着河流寻找一倒映在江中的明月,甚至要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找遍,然后才回家团圆吃月饼。青年男女借寻月的机会交往,培养感情。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摘葡萄、梨子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妇女。德昂族“串月”每逢中秋明月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云南潞西山头寨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的乐声,原来是德昂族青年男女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了婚约。侗族的“偷月”湖南侗乡中秋“偷月”别有风趣。中秋夜,侗族姑娘打着花伞,偷偷跑到自己心上人的菜园,借着月光采摘瓜果,希望月宫仙女为他...  相似文献   

16.
“乌日贡”大会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日贡大会是以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为背景,以表现赫哲人生产生活为主题,以赫哲族传统民间文化与体育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节日与节庆活动。在当代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散存于民间并面临濒危之际,"乌日贡"大会已成为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抢救、保护和传播赫哲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项目中国赫哲族伊玛堪说唱Hezhen Yimakan Story-telling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黑龙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区。据现有资料,它最迟在清末民初就已经形成。伊玛堪歌手深受赫哲族人民喜爱,赫哲族人尊之为"伊玛卡乞发"。伊玛堪对于中国东北赫哲族的历史记忆和世界观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伊玛堪的内容以赫哲  相似文献   

18.
赫哲族所创造的文化是以渔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渔猎文化渗透于赫哲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赫哲族的生产活动、生活习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同渔猎文化密切相关,紧紧相连,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三江流域的赫哲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赫哲族渔猎文化,其中桦树皮制作技艺也成了赫哲族的文化。文章结合馆藏赫哲族桦树皮文物,讲述从桦树皮实用器到桦树皮画发展的过程,探讨桦树皮制作技艺的创新理念,从而在桦树皮画上展现赫哲族传统的渔猎文化,让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相似文献   

20.
《山茶》2010,(3):36-36
赫哲族居住的地域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特种鱼类的主要产区。历史上的赫哲族有”鱼皮部“的形象称呼,现在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仍以渔业为主.不论男女老少,皆是捕鱼好手.他们捕鱼、食鱼、用鱼皮盖房、造舟、制衣.发展出独特的鱼皮文化。传统的鱼皮技艺包括一整套复杂的加工过程,过去赫哲族妇女都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