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忠县三国铜佛像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81年5月,在四川忠县涂井发掘了一批蜀汉时期的崖墓,出土文物3600余件(其中钱币3000余件).这是四川三国时期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近年对这批文物深入观察.我们发现5号墓,14号墓出土铜树树干上的人像,均是佛像.这些铜佛像经正式发掘出土,5号墓未曾被盗掘扰乱,器物保存入葬时原貌,具有明确的器物共存关系,有比较准确的年代特征.是三国时期极为少见的佛教造像之一,这批铜佛像共计14件,据目前资料,它是我国汉魏时期数量最多的一组佛像,又是三国时期一组有确切年代的佛教造像,对早期佛教研究有重要的价值,现将佛像情况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乐山麻浩、柿子湾崖墓佛像年代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乐山麻浩、柿子湾崖墓佛像在1940年、1955年先后被发现报道以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视之为我国最早的佛教造像之一,论著颇多。其年代,多指为东汉或东汉晚期、但未作较为详尽的考订。本文根据近年来乐山城郊崖墓调查资料,对两墓佛像的年代作一探讨。 麻浩、柿子湾佛像之特征 麻浩佛像在1942年公开发表,作者描述说:“高一尺,着僧衣,结跏跌坐,头现佛光,右手举降魔印,左手执一佛尘。”  相似文献   

3.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我国长江中游湖北鄂城(今鄂州市)城郊集中发掘了数百座六朝墓葬,墓中出土文物数千件。其中在两种文物上出现了佛像图纹装饰,一种是青铜镜,一种是青瓷器。这里所谓的佛像图纹,是泛指佛像在内的一切与佛教有关的造像和图纹,如菩萨、弟子、飞天等等。这类佛教造像和图纹资料,对于研究佛教在南方的传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1989年5月下旬,我们在距乐山城西约15华里处,浅丘平坝错杂,数百座崖墓分布其间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肖坝崖墓群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在应属于肖坝崖墓保护范围区域内的青衣乡大田村黄沙湾调查时,发现了一座东汉早期崖墓。 这座崖墓距离肖坝颜威山崖墓约300米处,从颜威山墓到此墓的这段山腰上共有崖墓29座,在此笔者把这座崖墓编号为M29号墓(图一)。  相似文献   

5.
四川中江县塔梁子M3部分壁画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治民 《考古与文物》2005,(5):53-55,43
2002年9-10月,中江县塔梁子清理9座崖墓,发掘简报载《文物》2004年9期。其中M3规模最大,墓内发现壁画及榜题,根据墓葬形制、规模和出土器物,M3应为东汉晚期。壁画汉墓在我国南方地区甚为罕见,崖墓中发现壁画尚未见过报导。  相似文献   

6.
大同市南关唐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3月,大同市电力公司在市区南关建职工住宅楼时,于10号楼基内发现古墓葬。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得知情况后速派员前往,对施工所占地段(8、9、10号楼基)进行全面钻探,并对所勘探出的15座古墓葬(编号M1~M15)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现将情况简报如下。—墓葬形制这批墓葬位于市区南关迎宾西路南端,市中行办公楼南面的高坡地带(图一),排列有序,无打破叠压关系。墓口皆开在0.3~0.6米的土层下,墓葬形式有砖室墓(M3、M7)和洞室墓两类,而洞室墓又可分为刀把形(M6、M14、M9、M11)和直壁形两种。竖井式墓道均开在洞室南侧,底呈缓坡状,向墓门方  相似文献   

7.
郭家细湾墓地位于鄂州市司徒村,西北距六朝武昌城遗址约1500米,北距长江约1000米,在洋澜湖东岸的低矮丘陵上(图一)。2002年10~11月,为配合公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鄂州市博物馆联合在此进行勘探、发掘,共清理10座六朝墓及2座唐墓。现将六朝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均为砖室墓,其中多室墓1座(M3)、双室墓1座(M8)、单室墓8座。单室墓依其平面形制,又可分为“凸”字形墓(M1、M2、M5)、“刀”字形墓(M7、M10、M12)和长方形墓(M9、M11)三种。举例说明如下:M5单室“凸”字形墓。墓向175°,分为甬道与墓室两部分(图二)。…  相似文献   

8.
徐州韩山西汉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2年5月,江苏省徐州市郊区奎山乡韩山村村民在山上取土时,发现两座西汉竖穴墓,徐州博物馆闻讯,随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历时约1个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墓葬结构韩山为一座海拔70米的石灰岩山丘,其西0.5公里为卧牛山(山北曾发现西汉晚期楚王崖洞墓),西南与小长山相连,东部紧靠市区。墓葬开凿于韩山顶部,其中92XHM1(以下简称M1)偏北,92XHM2(以下简称M2)偏东,两墓相距48米(图一)。 M1为竖穴洞室墓(图二),方向10°。墓上有直径10、高0.8米的圆形封土堆。竖穴墓道呈长方形,南北长3.25、东西宽2.35、深7.4米。因石壁不整,其口部缺处垒砌石  相似文献   

9.
1984年4月和1990年5月,寿县东津乡柏家台农民在取土时,先后于台南百米处、台东500米处发现一座砖室墓和一座石板墓,编号为M1、M2。墓葬位于寿县城关东郊约3公里,东淝河的西岸,寿蔡公路北约200米(图一)。县博物馆、文管所分别对这两座墓葬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1月,绵阳何家山东汉崖墓(编号HM1)出土一件摇钱树,其树干所铸五尊人像格外引人注目。形制相同,人像与树干融为一体,接近圆雕。单像高6.5厘米,头后有横椭圆形环,头顶有大髻,双眼微合,上唇有口髭,穿通肩衣.领口下垂,衣袖皱纹明显;右手竖掌,掌心向外,左手握衣角,衣角甚长,延经右手腕下垂,中央形成“U”形.双腿盘屈,呈坐姿。①(图1、2)  相似文献   

11.
乐山麻浩崖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浩崖墓群位于乐山市城东凌云山南坡的麻浩,从大地湾内至虎头湾东侧,绵延300余米。崖墓分层排列,高低错落,左右毗连。在崖墓分布最密集的虎头湾东侧地段,层数多达九层。(图一)据乐山市文物部门1985年普查结果,总数为330座,时代属东汉。 一、墓葬形制结构、葬具和随葬品 从麻浩已暴露出来的一百多座崖墓看,形制结构大体可分为单室、双室和多室墓三种类型。各类墓一般都凿有墓道,墓道长短决定于崖面的陡峭与否,而与该墓结构和规  相似文献   

12.
湖北当阳半月东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12月,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半月中学修建教学楼时发现两座东汉墓。两墓西北距紫盖寺6公里(图一)。地区博物馆和(?)阳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联合进行了调查,并于次年1~3月进行了清理。两墓分別编为M1、M2号。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1号墓(M1) 1.墓葬形制 M1为长方形砖室墓。墓向180°,长2.96、宽2米。南端原有土坑墓道。墓早年被盗,施工时又受到破坏,墓顶已坍塌,墓道被挖毁不存(图二)。在墓室填土内出土大量砖  相似文献   

13.
四川乐山市沱沟嘴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12月31日,乐山市第五中学师生郊游,在距乐山市中心城区西南5公里的青衣乡大田村沱沟嘴发现崖墓1座(图一)。我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沱沟嘴崖墓为前堂后室单穴墓,凿建在青衣江畔突兀的虎头山红色砂崖峭壁上,方向300°。50年代末,墓门和前室大部被修筑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1、12月,对重庆璧山县棺山坡崖墓群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崖墓6座。其中三座保存相对较好,皆为长墓道、双重门框、近方形的单室崖墓。M1、M3各出土一具画像石棺,M5的墓壁装饰较精美。残存的随葬品以人物俑、动物俑等各类陶明器为主。根据墓葬形制、画像题材及随葬品组合判断,墓葬时代应为东汉晚期。  相似文献   

15.
<正>2006年10月,在山西省大同市沙岭新农村建设中,经文物钻探发现墓葬26座(图一)。通过形制判断,这是一处北魏时期的墓地,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根据墓葬形制分为竖穴土坑墓、土洞墓和砖室墓三大类(图二)。1.竖穴土坑墓2座(M17、18)。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津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发掘了新津县大云山崖墓群中的一座东汉崖墓。该墓为长方形平顶单室墓,共有9个侧室,残存16具陶棺,出土了少量陶器、青铜器、铁器和石器。该墓是迄今为止四川崖墓中发现的葬具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墓葬。  相似文献   

17.
宁夏西吉县1985年、1995年先后发现了两座宋墓(图一).以下按发现时间的先后把两座墓分别编为XJM1和XJM2(简称M1、M2). M1是1985年5月29日一场暴雨过后,山洪冲塌断崖暴露出来的.文物部门闻讯后及时赶到现场对墓葬周围进行了调查钻探.M1位于西吉县东南约30公里左右的西滩乡黑虎沟村北,墓葬在四面环山的沟崖边,地形北高南低.6月2日宁夏固原博物馆与西吉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相似文献   

18.
山东海阳嘴子前村春秋墓出土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2月,海阳县盘石公社嘴子前大队社员在村东取土,发现一东周墓群及随葬器物。县图书馆派人收集了出土器物,并将墓葬按发现先后编号为M1、M2、M3、M4、M5。嘴子前村位于海阳县城东北25公里,地处山区(图一)。该村自1959年建水库搬迁以来,形成了东、西两个自然村,墓群处于东嘴东北50米处的阳坡梯形台地上,地名养军场(图二)。现将M1及出土器物简述如下。 M1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墓向330°。墓口长4.80、宽2.70米,坑壁略斜,坑底距现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20,(7):33-43+2
<正>2018年8~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阳泉市文物局和盂县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对山西省盂县牛村镇后元吉村西北200米处发现的两座砖室墓(编号M1、M2)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西南距盂县县城约8公里,东南距牛村镇约3.5公里(图一)。两墓南北错列而置,规划有序,应属同一家族,M1位于M2东南,两墓之间还发现一座明堂(编号H1),M2和H1被一座现代墓坑打破(图二)。现将本次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郑市兴弘花园位于郑韩故城东城区东部,距东城墙约50米,其西为溱水路,南临沈庄村,北接大吴庄村的农耕地(图一)。2003年1~11月,2004年10月~2005年11月,为配合新郑市兴弘花园小区的基建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分两次对这一地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墓图一墓葬位置示意图葬150余座,以及夯土基址、灰坑、水井、马坑等遗迹。其中35号墓(M35)和42号墓(M42)为两座随葬有青铜礼器的墓葬。现简报如下。M35一、墓葬形制M35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北端略宽,南端略窄,方向190°。四壁垂直,壁面经加工,平整光滑。平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