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初是中国社团发展的高峰期,以尊孔为宗旨的社团名目繁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孔教会。按学术界现在流行的说法,20世纪初形成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三大思潮,即马克思主义派、自由主义的西化派以及文化保守主义派。孔教会可谓文化保守主义派的典型代表,其保存儒学的呼声,与其前的国粹派和其后的学衡派可谓同调。而较之国粹派与学衡派,学术界对孔教派的关注还不够,尤其是将孔教会作为一个宗教文化社团、将  相似文献   

2.
学衡派的史学研究张文建二十年代初,与新文化运动者相对抗而颇有声势的学街派,表现出文化上保守主义的倾向,他们在文学、史学、哲学、教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主张。他们以《学衡》杂志为主要阵地,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维护传统,慎择西学"的宗旨下,发表了许多学...  相似文献   

3.
“古今事无殊,东西迹岂两”──论学衡派的文化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古今事无殊,东西迹岂两”——论学衡派的文化观郑师渠以吴宓、梅光迪、柳诒徵诸人为代表的学衡派,崛起于20世纪20—30年代。他们服膺美国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曾创《学衡》杂志与新文化运动立异。学术界长期以来视学衡派为顽固守旧派,加以贬斥。近年来人们的看...  相似文献   

4.
1920-1930年代国家主义派之内在文化理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醒狮运动”之初,国家主义派致力建构中西杂糅之文化保守主义体系,以为其运动之意识形态。其现代学理厥为以欧陆玄学为基础的历史文化哲学,及玄学之反动———实证哲学及实证学科(包括实证主义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玄学与实证本相冲突,且因移植国家主义之中西时空错位,导致醒狮派理论之困境及内在紧张,并驱动其由消极强调国家主义之自在性,走向积极营建“新理性主义”哲学体系。玄学向为文化保守主义之壁垒,而实证主义之科学、进化精神及反玄学倾向,则促使醒狮派呼唤并回归“五四精神”,走向文化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缪凤林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衡派”的重要史家 ,缪凤林把阐发民族主义 ,提高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视为史学研究和著述的主要目的。抗战时期 ,他对中国民族西来说的批判、对中国民族关系史的论述以及对中国国民性的剖析 ,都是其民族主义史学思想的表现。从学术渊源看 ,它和世纪初以来的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一脉相承 ;从社会作用看 ,它在抗击文化侵略、激扬民族精神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到抗战后期 ,其复古主义倾向的政治影响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衡》杂志被认为是“国粹派杂志”、“复古派杂志”,在南京文化史上,在南京大学校史上,成为很不光彩的一页。对《学衡》杂志及其主要创办人、主要作者的研究,在大陆是极少的,海外也不多。海外学者对“学衡派”的研究著作中份量最重的当是1974年台北中外文学月刊社与台湾大学外文系联合出版的,侯健撰写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以及1984年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出版的,沈松侨撰写的《学衡派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沈著书稿原系沈松侨在台大的硕士论文,因受到师长的赞尝,被列为台大文史丛刊第68种,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7.
试论美国新宗教右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恩铭 《世界历史》2007,13(6):81-90
20世纪下半叶是美国新保守主义崛起和活跃于美国政坛的时期。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力量主要由新型保守派(Neo—cons)、新右翼(New Right)和新宗教右翼(New Religious Right)所组成。作为以福音派和基要主义派等宗教组织为主体的当代美国宗教右翼,针对美国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急剧下滑的道德价值观,假借“电子牧师”和“超级教会”等方式,以犹太-基督教传统价值观为基准,动员和组织了数千万福音派和基要主义派教徒,掀起了一场规模相当可观的宗教右翼运动,为美国保守主义的复兴和重返政坛立了大功。探讨当代美国保守主义时,新宗教右翼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寻找陈铨     
“学衡派”的新文学作家陈铨是现代文学史、现代学术思想史上一位具有多方面建树的作家、学者。作为作家, 他有诗集、小说、剧本;作为学者,他有中德文学比较的论著、有专门的戏剧理论著作和研究德国现代哲学家的传记、专著。把陈铨视为“学衡派”成员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作为《学衡》的作者,在这个杂志上发表过不少文章,属于吴宓所说的“凡为《学衡》杂志做  相似文献   

9.
韩健 《神州民俗》2010,(6):109-112
在五四新文化史的研究中,梅光迪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反对胡适、陈独秀等人的新文化观点,并以《学衡》杂志为阵地与之论争,以至于被后世史家称为“文化保守主义”、“复古主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与观点的开放,梅光迪的“真面目”正逐渐被揭开。本文正是以梅光迪的文章书信为基础,试就其思想中的变革因素进行简要的探讨,以凸显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与缺憾。  相似文献   

10.
《学衡》是二、三十年代化保守主义的代表性刊物,是世界范围内反现代化思潮在中国的具体表现。代表人物大都在欧美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学贯中西。这里重点探讨《学衡》的灵魂人物吴宓对刊物的实际投入,以显示其信念的执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我国重兴并发展起来。因其对现代化的反思和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我国现代文化思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市场,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西化派一起成为主流文化思潮。学界对新文化保守主义的争论也从未停止,但笔者认为,应理性看待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兴和发展,突破局限,使其从呼吁归于传统的理想走向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实践,从一味批判和激进反思走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本文从创业文化发展的角度,重新理性审视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局限性和发展可能性,提出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发展创业文化的几点启发。  相似文献   

12.
王艳勤 《史学月刊》2007,(7):117-122
何晓明近著《返本与开新——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新论》,建构了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谱系,在诸多关于文化保守主义的论著中,何著所建构的思想谱系脉络最长。该书将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开端提早到19世纪中叶,较19世纪末叶说与20世纪初叶说提早了半个世纪,这一论断充分考虑到了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通的历史以及"中体西用"论的内在发生机制;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推进,有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一是"中体西用"论的内在演进,二是从"体用二元"论到"体用不二"论的演化;何著将19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的"复出"也纳入了视野之内,这一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求同的趋势和文化保守主义内部存异的趋势。总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著作,是以超越文化保守主义、反思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人文主义的大师,美国学者白璧德认为文化史发展的动力是具有“判别”功能的“想象”,他反对人们只是注重物欲,忽略精神的欲求,主张有节制的实现人的欲望;文化史研究的任务是在授予人们丰富知识的同时,培养人们的爱心,培养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情怀;文化史研究的方法就是批评与实证。白璧德的文化史观经过吴宓、梅光迪影响了中国的学衡派。柳诒徵、陈登原在各自所著的《中国文化史》中,既注重精神、思想和伦理的作用,又注重研究并揭示民族文化精华和特性,同时采用批评与实证的方法,回应了新人文主义的思想,实践了白璧德的文化史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是美国最重要的两个政治思潮。现代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作为当下主流的自由、保守主义更是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民主党具有现代自由主义的倾向,共和党有新保守主义的倾向。现代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在经济、社会、外交等政策领域对两党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两种政治思潮相互交锋,某种程度上又在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是未来美国政治思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沈卫威 《史学月刊》2004,2(3):54-59
《史地学报》是《学衡》的兄弟刊物.在“古史辨”运动中所持的是“信古”的文化守旧立场。柳诒徵和竺可桢分别是历史学、地学的导师.他们打造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的史地学的基础.并在师生中形成强烈的群体意识。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融入了大学的人文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16.
苏曼殊浪漫主义不是西学东渐的直接产物,而是固有文化生态发生结构变动之结果。国粹主义和遗民情结,佛学之境界及悲剧精神,构成其早期浪漫主义的内核与独特范式。苏曼殊浪漫主义虽具抵抗现代性倾向,但内涵、特质却与西洋主流浪漫主义迥异。他对欧洲浪漫主义之了解零散而不系统,而与"能诠慧学(佛学)"之德国诸师多有契合。文化民族主义及文化三界观,与其浪漫主义互为表里。欧洲浪漫主义与本土民族主义之交汇,形成清末民初独特的文化保守主义体系。苏曼殊的文化取向,始终处于由晚清国粹派至东方文化派的思想链条中,具有新人文主义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体西用"是一种以中学为主导,中西兼容的文化结构。它对中学与西学两种不同文化因素进行调试整合,成为甲午战后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新学模式,其发展轨道之一是文化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既是对旧时代的继承,更是新世纪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从现代化的角度解读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就不难发现这一理论本身所隐含的社会发展观及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文明冲突论"在相对主义文化决定论的框架下,提出多元现代性和多元现代化的观点。这种观点否认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性和现代化,宣称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现代性内涵和现代化模式。这种社会发展观看似开放,其本质却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其矛盾折射出西方文明在当前世界格局下文化策略的调整。它旨在将人类共同享有的先进文明成果特殊化、西方化,以非西方中心论的名义将现代性相对化,最终取消非西方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非西方社会对此应保持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上半期,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等三大思潮影响着德国社会的发展。自由主义在德国表现出温和、保守和依赖国家政权的特点;民族主义首先是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的运动,呈现浓烈的文化色彩;保守主义则以传统、秩序和稳定为原则,展开了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要求改变现状者的对抗。三大思潮对日后德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村治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芳 《史学月刊》2001,2(2):72-77,87
村治派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以<村治月刊>为阵地的研究和宣传乡村自治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从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民主主义的视角阐扬乡村自治思想,促进了乡村自治思潮的发展,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