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57年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进行了大论战。在这场斗争中,邓小平展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华。“和平过渡”之争1957年11月,邓小平随同毛泽东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邓小平的主要任务是代表中共中央主持起草《莫斯科宣言》。邓小平一行到达莫斯科后,苏共中央将他们起草的《莫斯科宣言》交给了中共代表团。邓小平一看,感到失望,因为自苏共二十大以来,中苏两党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其中,主要分歧是关于和平过渡问题。苏共强调,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完全有可能通过合法的议…  相似文献   

2.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从西线发动进攻;7月4日,苏军越过波兰东部边境,向德国本土推进,法西斯德国的崩溃已成定局。于是,如同建立国际联盟曾被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总结,根据1943年莫斯科会议《中苏英美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由中苏英美作为发起国,在新的基础上缔造一个新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工作,终于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定于8月21日在华盛顿郊外乔治城的敦巴顿橡树园大厦召开的会议,便是为联合国草拟宪章的。 但是,顾维钧接到重庆政府任命他为出席  相似文献   

3.
四、莫斯科会谈苏方咄咄逼人中方步步后退 根据美苏两国事先约定的时间表,宋子文作为蒋介石的全权代表,率中国代表团一行14,于1945年6月27日,乘坐美国专机离开重庆飞往莫斯科,开始了为缔结中苏条约而进行的具体谈判的艰难历程。 由于期间插入了波茨坦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的谈判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6月30日开始到7月12日结束,中苏双方共进行了6次会谈。参加这一轮会议的中方代表有: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  相似文献   

4.
阎明复 《百年潮》2008,(8):17-22
1963年、1964年中苏大论战期间,苏共在连篇累牍地公开发表反华文章、掀起大论战的同时,也通过信函一次次向中共提出停止公开论战、召开国际会议的建议。对于苏联反华行动,中共进行了还击,同时也试图寻找机会谋求团结。但苏共的一些做法使中苏间的分歧进一步扩大。1965年3月,苏共纠集19个共产党、工人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中共拒绝参加。这次会议是“一个公开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极其严重的步骤”,  相似文献   

5.
1960年,中国共产党决定派出以邓小平为首的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26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起草委员会会议。代表团出发之前,9月13日晚,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毛主席家中开会议论中苏两党会谈  相似文献   

6.
《雅尔塔协定》与中苏谈判1945年6月27日,中国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及其随员,搭乘一架租用的美国飞机,由重庆起飞前往苏联首都莫斯科。他此行的任务是,为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苏联政府举行谈判。中、苏两国政府之间曾于1937年8月签订过一个《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而在此时,为何又要签订友好同盟条约呢?这要从《雅尔塔协定》谈起。1945年2月上旬,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三国领袖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该协定全文如下:“苏美英三大国领…  相似文献   

7.
阎明复 《百年潮》2009,(8):15-2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和俄罗斯(原苏联)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20世纪60年代,我多次给邓小平当翻译、跟随他到莫斯科出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会议、参加中苏两党会谈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两党矛盾激化。但在1964年时因赫鲁晓夫下台,中共认为有了令两党两国关系出现转机的可能,为此周恩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然而这次访苏是一次地道的踏雷之行,其结果是彻底终结了两党的关系,并成了中苏两国高层领导最后一次的集体会面,导致中苏关系笼罩在战争阴影之下25年之久。《1964年莫斯科中苏两党会谈的破裂》一文披露了经过。  相似文献   

9.
一1960年,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26国党的起草委员会。那时,邓小平56岁,‘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他个子小,但是肩宽体阔,精力充沛。代表团出发之前,中央政治局常委9月13日晚在毛主席家中开会议论中苏两党会谈的方针。会议估计,这次会谈一定争论激烈。我们代表团这次去莫斯科是试探苏方态度,究竟他们是想搞好团结,还是像布加勒斯特会议那样采取高压手段想把我们压服。毛主席和少奇同志认为这两种  相似文献   

10.
文翠  高歌 《文史月刊》2002,(11):19-33
中苏论战是由中苏两党裂隙的加深而逐渐展开的。1960年6月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期间,苏共策划的对中共的突然袭击,接着在莫斯科26国党的起草委员会上与中共的交锋,以及在十月革命43周年纪念活动中和中共的冲突等,对中苏公开论战作了有力的铺垫。  相似文献   

11.
1960年10月~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是在中苏关系日趋恶化的情况下召开的。尤其是赫鲁晓夫在1960年6月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发动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突然攻击,随后又在一个月内撤走了全部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几百个协议和合同,中断了援建项目。把两党在意识形态的分歧扩大到国家...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21,(2)
正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重大外交行动。这次访问最重要的目的,是在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后,旧的中苏条约应予以废除而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适应中国革命胜利后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的变化。经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谈和安排,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中苏双方就签订新约和有关协定举行正式谈判。在谈判中,两国代表就关系双方重大权益的处理中国中长铁路、旅顺口和大连问题,贷款和贸易协定问题反复交换意见,虽然存在种种矛盾和不同看法,但最终双方都作出了相应的让步,就条约文本的内容达成一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在莫斯科正式签订。这是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开展的最重要的外交活动,就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对莫斯科进行的前后长达两个月的访问。中国领导人访苏的主要目的就是签订新的中苏同盟条约.同时争取得到苏联的大规模经济援助。经历了一番艰苦的外交谈判,毛泽东终于迫使斯大林做出了重大让步,同意废除1945年的中苏条约,重新签订新的中苏条约。那  相似文献   

14.
1960年10月~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是在中苏关系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召开的。特别是赫鲁晓夫在1960年6月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发动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突然袭击,随后又在一个月内撤走了全部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几百个协议和合同,中断了援建项目,把两党在意识形态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使中苏关系处于破裂的边缘。  相似文献   

15.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会晤,使中断三十年之久的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助于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值得庆贺的。它使我们联想到四十年前曾为中苏友好作出重大贡献的我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王稼祥,安徽省泾县人,1925年留学苏联,先后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16.
1932年中苏复交谈判中的何士渠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32年国民政府着手中苏复交谈判时,顾维钧建议派加拿大人何士赴莫斯科沟通两国关系,推进中苏复交。但这一秘密外交活动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获成功。本文以未刊档案叙述了这一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1950年3月27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协定》在莫斯科签订。此协定的签订,经历了艰辛、曲折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1955年1月1日起,结束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业务活动,将公司业务管理及属于公司的全部财产,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工业部新疆石油公司。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帮助中国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苏联专家组组长康士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逝世十周年。在充满怀念的思绪之中,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莫斯科苏中友协大厦和西林亲切会见的难忘时刻。那是在中苏中断交往将近1/4世纪的1988年。两国友好协会刚刚恢复友好交流。我们湖北省和武汉市对外友协和中苏友协分会,应乌克兰及其首府基辅市苏中友好协会的邀请,由省、市对外友好协会的会长和理事组成了恢复交流后的第一个地方中苏友协访问团,用11天时间访问了苏联首都莫斯科和乌克兰共和国的基辅市。我有幸作为这个团的5名成员之一,参加了这件盛事。  相似文献   

19.
周晓沛 《百年潮》2012,(7):11-13
正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微妙,中苏敌对关系升级。昔日的盟友"亡我之心不死",在中苏边境地区陈兵百万,成了威胁中国的"头号敌人",同时还抨击中国联合美国反对苏联,奉行"反苏主义"。正是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中苏之间发生了空前的外交"间谍战"。1974年1月14日傍晚,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大桥下,苏联驻华大使馆外交官正与中国公民秘密交接情报时,被我公安部门当场抓获。随后,中国外交部宣布,苏联5名外交官因从事与其身份不相符的活动被限期离境。1月15日,我国驻苏联大使馆随员关恒广结束任期离馆。按当时规定,只能乘坐莫斯科——北京的国际列车回国。4天后,火车到达  相似文献   

20.
1930年间,中苏两国拟为解决中东路事件善后问题举行会谈,正式开议之前,中方委派东省铁路督办莫德惠为全权代表,于同年5月1日赴莫斯科筹备。这里所辑莫德惠、外交部特派员钟毓与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张学良、外交部长王正廷等人的相关来往函电,反映了会前中苏交涉及筹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